蓄电池的后评估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1833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的后评估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业务质量定制的方法及系统,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可以对多个蓄电池的总体状态状况进行科学判断,结果精确度高,用户可通过该结果掌握蓄电池运行维护的结果如何;也可以了解不同生产厂家的,或者不同年份的,或者不同省份的蓄电池的总体情况,从而针对蓄电池的采购或者管理进行改进。本发明所述蓄电池的后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对待评估的各蓄电池进行实际容量测试;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对各蓄电池进行分组,按组将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进行加权得到各组蓄电池的总得分和最终得分。
【专利说明】蓄电池的后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的后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通信行业直流通信电源系统备用电源主要采用铅酸蓄电池,目前,对铅酸蓄电池的运行维护规程中要求进行容量的检查,容量检查主要有两种方法:进行80%额定容量的核电量检测;进行100%深度的容量检测。然后根据目前通信行业蓄电池维护规程规定,容量检测结果低于80%额定容量,或者蓄电池超过规定的年限视为不合格或进行报废处理。
[0003]目前,某一地区多个蓄电池的总体状况如何,或者某一厂家的蓄电池质量如何,一般由现场使用人员根据容量检测结果,做出简单、模糊的判断,完全依赖于现场使用人员的印象,浪费人力物力,结果还不够科学,并且误差也较大,不具有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后评估方法及系统,可以对多个蓄电池的总体状态状况进行科学判断,结果精确度高,可以使用户了解蓄电池运行维护的结果。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蓄电池的后评估方法,包括:
[0007]对待评估的各蓄电池进行实际容量测试;
[0008]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
[0009]对各蓄电池进行分组,按组将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进行加权得到各组蓄电池的总得分和最终得分。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之前,还包括:
[0011]获取待评估的各蓄电池的使用年限。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之前,还包括:
[0013]生成电池评估标准表。
[0014]可选地,所述生成电池评估标准表,具体包括:
[0015]确定蓄电池使用年限为O?8年时对应的满分基准点、零分基准点和扣分机制,所述满分基准点和零分基准点均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小;
[0016]按下述方法确定蓄电池使用年限为O?8年时的对应分值:对于任意使用年限,若蓄电池实际容量大于等于满分基准点,对应分值均为满分;若蓄电池实际容量小于等于零分基准点,对应分值均为O分;若蓄电池实际容量小于满分基准点,且大于零分基准点,对应分值为在满分基础上按所述扣分机制扣除相应分数。
[0017]可选地,蓄电池使用年限为O?8年时对应的所述满分基准点分别为:蓄电池实际容量为标称容量的 100%,98%,96%,94%,91%,88%,85%,82%,80% ;
[0018]蓄电池使用年限为O?8年时对应的所述零分基准点分别为:蓄电池实际容量为标称容量的 100%,78%、76%、74%、71%、68%、65%、62%、60% ;
[0019]所述扣分机制为:任意使用年限的蓄电池,以使用年限对应的满分基准点为参考,蓄电池实际容量每下降标称容量的I%,对应分值在满分基础上相应降低5分。
[0020]可选地,所述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具体包括:
[0021]计算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的百分比;
[0022]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的百分比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分值。
[002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后评估系统,包括:
[0024]容量测试单元,用于对待评估的各蓄电池进行实际容量测试;
[0025]评分单元,用于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
[0026]分组加权单元,用于对各蓄电池进行分组,按组将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进行加权得到各组蓄电池的总得分和最终得分。
[0027]进一步地,所述的后评估系统,还包括:
[0028]使用年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评估的各蓄电池的使用年限。
[0029]进一步地,所述的后评估系统,还包括:
[0030]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电池评估标准表。
[0031]可选地,所述生成单元具体包括:
[0032]基准点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蓄电池使用年限为O?8年时对应的满分基准点、零分基准点和扣分机制,所述满分基准点和零分基准点均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小;
[0033]分值确定模块,用于按下述方法确定蓄电池使用年限为O?8年时的对应分值:对于任意使用年限,若蓄电池实际容量大于等于满分基准点,对应分值均为满分;若蓄电池实际容量小于等于零分基准点,对应分值均为O分;若蓄电池实际容量小于满分基准点,且大于零分基准点,对应分值为在满分基础上按所述扣分机制扣除相应分数。
[003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后评估方法及系统,先对蓄电池进行实际容量测试,然后根据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对蓄电池进行打分,最后对各蓄电池进行分组(例如可分别根据不同省份、不同厂家等条件进行分组),按组将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进行加权得到各组蓄电池的总得分和最终得分。本发明实施例建立统一的打分考核模型进行总体评价,打分时考虑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评估时针对很多蓄电池的打分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对多个蓄电池的总体状态状况进行科学判断,结果精确度高,用户可通过该结果掌握蓄电池运行维护的结果如何;也可以了解不同生产厂家的,或者不同年份的,或者不同省份的蓄电池的总体情况,从而针对蓄电池的采购或者管理进行改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蓄电池的后评估方法流程图一;
[003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蓄电池的后评估方法流程图二 ;
[003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生成电池评估标准表的流程图;
[003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蓄电池的后评估系统的结构框图一;
[004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蓄电池的后评估系统的结构框图二
[004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蓄电池的后评估系统的结构框图三。
[0042]附图标记
[0043]11-容量测试单元,12-评分单元,13-分组加权单元,14-使用年限获取单元,
[0044]15-生成单元,151-基准点确定模块,152-分值确定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46]实施例一
[0047]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电池的后评估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0048]101、对待评估的各蓄电池进行实际容量测试;
[0049]本步骤中对待评估的各蓄电池进行实际容量测试,例如可选地,采用在线或离线测试方法进行实际容量测试。在线或离线测试方法主要是根据在网运行的蓄电池在进行容量测试时是否与通信电源系统相脱离来区分的,均为现有技术。容量测试时需要记录电池的总电压、总电流、放电开始时间和放电电压终止时的结束时间,然后根据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长计算容量,而容量测试结束条件、记录数据要求在行业标准里均有要求,现有蓄电池放电设备(容量测试设备,包括离线、在线设备)也较多,在此不再赘述。
[0050]具体实施时,一般通过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的百分比来衡量蓄电池实际容量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因在通信行业,蓄电池的通信企业标准里一般是采用IOh放电容量来定义蓄电池的额定容量的,所以实际容量测试时采用IOh放电测得的蓄电池实际容量,才能与额定容量处于同一放电条件,其比值才具有实际意义。
[0051]102、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
[0052]本步骤中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对待评估的各蓄电池进行打分,打分时允许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蓄电池实际容量有所下降,即满分基准点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小,例如,使用年限O年的蓄电池实际容量大于等于标称容量的100%为100分,而使用年限8年的蓄电池实际容量大于等于标称容量的80%为100分。具体打分原则为:实际容量超过对应使用年限允许的满分基准点,得分为100分;实际容量未达到对应适用年限允许的满分基准点,扣除相应分;相同使用年限的蓄电池实际容量大的得分高,蓄电池实际容量相同的使用年限长的得分高。具体实施时,还可根据各公司制定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具体打分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还具有可变化之处,例如,在蓄电池实际容量大于满分基准点时,可以在满分基础上给与一定的奖励分值;在蓄电池实际容量未达到对应适用年限允许的满分基准点需扣除相应分值时,扣分的多少可根据评价时的侧重点不同进行调整。
[0053]具体实施时,可通过查询电池评估标准表(预先建立的统一的打分考核标准)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电池评估标准表的横轴为蓄电池的使用年限,从O至8年,O年代表新的蓄电池,8年代表使用了 8年的旧蓄电池,超过8年的电池达到报废的年限,所以8年以上的暂不考虑。其中,使用年限为实际容量测试时的日期减去初验日期。初验日期一般可在网运行的蓄电池的设备标签上查询到,或在通信企业的运行维护登记中可查询到。电池评估标准表的纵轴一般为蓄电池测试的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的百分比。
[0054]其中,电池评估标准表可以根据规则及经验预先设定,本实施例中的举例如下文中的表1和表2所不。
[0055]103、对各蓄电池进行分组,按组将各蓄电池对应的分值进行加权得到各组蓄电池的总得分和最终得分。
[0056]本步骤中可分别根据不同省份、不同厂家、不同年限等计算方式,进行加权叠加,按组将各蓄电池对应的分值进行加权,得出不同省份、不同厂家、不同年份的蓄电池评估分值。根据考核的重点或使用年限重要性的不同,加权系数可以不同。
[0057]具体地,计算方法如下:假定第A个省份的第M个厂家的使用年限为N的蓄电池容量测试数据有P组,查表得出P个分值如下:ΧΑΜΝ1、Χαμν2、...Xamnp?计算公式如下:
[0058]如果按省份、厂家和年限的不同进行分组,第A个省份的第M个厂家的使用年限为N的蓄电池评估分值:
[0059]
【权利要求】
1.一种蓄电池的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待评估的各蓄电池进行实际容量测试; 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 对各蓄电池进行分组,按组将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进行加权得到各组蓄电池的总得分和最终得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之前,还包括: 获取待评估的各蓄电池的使用年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之前,还包括: 生成电池评估标准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电池评估标准表,具体包括: 确定蓄电池使用年限为O~8年时对应的满分基准点、零分基准点和扣分机制,所述满分基准点和零分基准点均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小; 按下述方法确定蓄电池使用年限为O~8年时的对应分值:对于任意使用年限,若蓄电池实际容量大于等于满分基准点,对应分值均为满分;若蓄电池实际容量小于等于零分基准点,对应分值均为O分;若蓄电池实际容量小于满分基准点,且大于零分基准点,对应分值为在满分基础上按所述扣分机制扣除相应分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 蓄电池使用年限为O~8年时对应的所述满分基准点分别为:蓄电池实际容量为标称容量的 100%,98%,96%,94%,91%,88%,85%,82%,80% ; 蓄电池使用年限为O~8年时对应的所述零分基准点分别为:蓄电池实际容量为标称容量的 100%,78%、76%、74%、71%、68%、65%、62%、60% ; 所述扣分机制为:任意使用年限的蓄电池,以使用年限对应的满分基准点为参考,蓄电池实际容量每下降标称容量的I%,对应分值在满分基础上相应降低5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具体包括: 计算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的百分比; 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与标称容量的百分比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
7.—种蓄电池的后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量测试单元,用于对待评估的各蓄电池进行实际容量测试; 评分单元,用于根据各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和使用年限查找电池评估标准表,获得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 分组加权单元,用于对各蓄电池进行分组,按组将各蓄电池对应的得分进行加权得到各组蓄电池的总得分和最终得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年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评估的各蓄电池的使用年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电池评估标准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具体包括: 基准点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蓄电池使用年限为O~8年时对应的满分基准点、零分基准点和扣分机制,所述满分基准点和零分基准点均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小; 分值确定模块,用于按下述方法确定蓄电池使用年限为O~8年时的对应分值:对于任意使用年限,若蓄电池实际容量大于等于满分基准点,对应分值均为满分;若蓄电池实际容量小于等于零分基准点,对应分值均为O分;若蓄电池实际容量小于满分基准点,且大于零分基准点,对应分值为在满分基`础上按所述扣分机制扣除相应分数。
【文档编号】G01R31/36GK103760497SQ201410053898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7日
【发明者】陈燕昌, 许伟杰, 刘宝庆, 朱清峰, 曹涛, 刘艳, 梁新生, 李浩铭, 王殿魁, 王路, 汪琛 申请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