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5606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包括以其底面与壳体结合面相贴合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芯轴,所述芯轴上轴向滑动安装有检测板,所述芯轴穿过所述检测板上开设的安装孔,所述检测板的测量端在检测时插装于同步器槽内。这样,该检具能够简单快速地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从而提高了该高度测量的效率和可靠性。
【专利说明】 一种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部件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
【背景技术】
[0002]变速箱同步器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将直接会影响到变速箱换挡的平稳性,如果变速箱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不高,在换挡时可能会形成冲击,甚至会出现某个档位无法挂上的问题,因此,在变速箱装配过程中,需要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
[0003]目前多采用传统的检具测量该高度,例如游标卡尺与高度尺结合或者三坐标测量的方式。具体地,如图1所示,使用高度尺测量同步器的下平面到壳体结合面的距离L,再用游标卡尺测量同步器的宽度B,用L+B/2的值作为高度的测量值;可见,使用游标卡尺与高度尺结合的方式测量上述高度,测量过程较为繁琐,同时高度尺体积较大,无法适应在线测量工况要求,可能与变速箱装配的零部件干涉;而使用三坐标测量的方式,需要将变速箱总成送到三坐标测量室进行检测,流程繁琐,劳动强度较大,测量效率较低。
[0004]因此,开发一种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以便简单快速地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提高该高度测量的效率和可靠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其能够简单快速地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从而提高了该高度测量的效率和可靠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包括以其底面与壳体结合面相贴合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芯轴,所述芯轴上轴向滑动安装有检测板,所述芯轴穿过所述检测板上开设的安装孔,所述检测板的测量端在检测时插装于同步器槽内。
[0007]优选地,所述检测板包括分别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通端端面和止端端面,所述通端端面高于所述止端端面,且所述通端端面与所述止端端面之间开设有越程槽;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通端端面的距离大于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基准高度,且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止端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基准高度。
[0008]优选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检测板下表面的外套,所述外套套设于所述芯轴,并能够沿所述芯轴轴向滑动。
[0009]优选地,所述外套与所述芯轴之间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限制所述外套沿所述芯轴在轴向上的滑动范围。
[0010]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开设于所述芯轴的条形孔,和设置于所述外套,并在所述条形孔内滑动的限位钉。
[0011]优选地,所述外套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芯轴,且其上端固定于所述外套,所述下端固定于所述底座。
[0012]优选地,所述外套与所述检测板通过紧固螺钉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芯轴于所述底座通过连接螺钉紧固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包括以其底面与壳体结合面相贴合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芯轴,所述芯轴上轴向滑动安装有检测板,所述芯轴穿过所述检测板上开设的安装孔,所述检测板的测量端在检测时插装于同步器槽内。
[0015]在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过程中,将底座的底面放置于壳体结合面,沿芯轴的轴向调整检测板的高度,将检测板的测量端插入变速箱的同步器槽中,通过目测或触摸芯轴的顶面,确定芯轴顶面与检测板上平面的位置关系,若该位置关系满足预定要求,则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合格,否则不合格。这样,该检具能够简单快速地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从而提高了该高度测量的效率和可靠性。
[001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检测板包括分别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通端端面和止端端面,所述通端端面高于所述止端端面,且所述通端端面与所述止端端面之间开设有越程槽;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通端端面的距离大于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基准高度,且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止端端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基准高度;这样,在检测过程中,若芯轴的顶面位于所述通端端面与所述止端端面之间,即芯轴的顶面低于通端端面,且高于止端端面,则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合格,否则不合格。这样,为判断设定的基准,从而便于检测过程中进行判断,简化了检测过程。
[0017]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其所述检测板的一侧安装有压紧螺栓,该压紧螺栓的螺帽位于所述检测板外侧,且其螺杆穿过所述检测板,并侧向压紧所述弹性套;将锁紧螺钉拧入检测板,从而挤压弹性套产生弹性变形,使弹性套抱紧检测表的检测端,从而实现了检测表的锁紧,避免了检测表在测量的过程中发生移动而影响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一种传统测量方法的不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检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0021]图3为图2所示检具的俯视图;
[0022]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5为图2所示检具中检测板的结构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底座2-外套3-检测板31-止端32-越程槽33-通端34-测量端[0026]4-紧固螺钉5-限位螺钉6-连接螺钉7-弹簧8_芯轴【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其能够简单快速地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从而提高了该高度测量的效率和可靠性。
[0028]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9]如图2至图5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包括以其底面与壳体结合面相贴合的底座1,所述底座I上通过连接螺钉6紧固连接有芯轴,所述芯轴上轴向滑动安装有检测板3,所述芯轴穿过所述检测板3上开设的安装孔,所述检测板3的测量端34在检测时插装于同步器槽内。
[0030]显然地,上述芯轴与底座I的连接不局限于连接螺钉的形式,也可以为本领域中常规使用的其他固定连接方式,例如卡接等。
[0031]在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过程中,将底座I的底面放置于壳体结合面,沿芯轴的轴向调整检测板3的高度,将检测板3的测量端34插入变速箱的同步器槽中,通过目测或触摸芯轴的顶面,确定芯轴顶面与检测板3上平面的位置关系,若该位置关系满足预定要求,则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合格,否则不合格。这样,该检具能够简单快速地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从而提高了该高度测量的效率和可靠性。
[0032]具体地上述检测板3包括分别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通端端面33和止端端面31,所述通端端面33高于所述止端端面31,且所述通端端面33与所述止端端面31之间开设有越程槽32 ;所述底座I的底面与所述通端端面33的距离大于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基准高度,且所述底座I的底面与所述止端端面31的距离小于所述基准高度;这样,在检测过程中,若芯轴的顶面位于所述通端端面33与所述止端端面31之间,即芯轴的顶面低于通端端面33,且高于止端端面31,则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合格,否则不合格。这样,为判断设定的基准,从而便于检测过程中进行判断,简化了检测过程。
[0033]需要指出的是,也不局限于通过上述方式实现检测结果的判断,也可以通过判断芯轴顶面与检测板3上平面的位置和距离关系判断。
[0034]如上所述,在高度检测过程中,底座I的底面需要与壳体结合面相贴合,底座I的上表面需要与芯轴8的底面相贴合,因此底座I的底面和上表面的平面度要求较高,在本实施例中取平面度为0.01mm,两平面的平行度为0.0lmm ;显然地,底座I的两表面只要能够满足平面度要求即可,也不局限于上述具体数值。
[0035]为了保证底座I与芯轴8的连接可靠性,且实现两者的可拆分,底座I可通过连接螺钉6与芯轴8固定连接;显然地,底座I与芯轴8不局限于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紧固,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例如销轴连接或者卡接等。
[0036]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0037]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检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检测板3下表面的外套2,所述外套2套设于所述芯轴8,并能够沿所述芯轴8轴向滑动。
[0038]上述外套2与检测板3通过紧固螺钉4连接,外套2和检测板3作为整体可以沿芯轴8的外壁自由滑动,外套2与芯轴8采用间隙配合,建议采用H7/g6。显然地,外套2与检测板3的固定连接方式也不局限于螺钉连接,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其他固定连接方式,例如卡接或者销轴连接等。
[0039]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外套2的上平面的平面度要高,在本实施例中取平面度为0.01mnin
[0040]为了限制所述外套2沿所述芯轴8在轴向上的滑动范围,避免外套2滑动过度脱离芯轴8,在外套2与芯轴8之间设置有限位部件。
[0041]具体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开设于所述芯轴8的条形孔9,和设置于所述外套2、并在所述条形孔9内滑动的限位钉5,通过条形孔9的孔壁限制限位钉5的滑动范围,即可起到限位作用。显然地,条形孔9的开设长度应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以保证测量范围并避免外套2滑脱为准。
[0042]上述限位部件也不局限于上述条形孔9与限位钉5配合的方式,例如,该限位部件还可以为开设在外套2与芯轴8两者上的限位滑轨等。
[0043]在外套2与底座I之间设置有弹簧7,所述弹簧7套设于所述芯轴8,且其上端固定于所述外套2,所述下端固定于所述底座1,以便消除外套2和检测板3的自重,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
[0044]具体地,可 在外套2底部开设安装孔,弹簧7设置于该安装孔内,且以其上端固定于外套2的阶梯部。
[0045]下面以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例,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检具的检测过程。
[0046]以下述变速箱为例,该变速箱的同步器宽度为12.05±0.02mm,同步器中心到壳体
结合面的高度尺寸要求为94.165^ ;
[0047]首先将外套2的下平面靠在检测底座I的上平面上;
[0048]检测板的测量端34插入同步器槽中,在测量端34与同步器槽间隙配合,同步器槽宽为12.05±0.02,测量端34的宽度选择12.03°a(?5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减少测量端34
与同步器槽的间隙,可以将该检具制造成三组,即第一组的测量端34尺寸为,第二组为12.043\M5 ,第三组为12.056\CG5,在使用过程中先用最大的一组,若能插入同步器
槽中,就以该检具的检测数据为准,若不能插入,则更换为小一组的检具;
[0049]将高度94.165^*^当做一个孔的直径,通过查手册以及计算得出,该被测尺寸的通
端值为94_25\。3,止端值为95_05\ω,所以芯轴8的上顶面到检测底座I的下底面距离为止端值95.05°Q()3,检测板的止端与通端的高度差为95.05^.^94.25: = 0.8^.[0050]进一步的,由于止端和通端尺寸精度较高,在此需要对检测板的止端和通端进行磨削,所以需要增加越程槽32,方便砂轮的磨削。
[0051]在测量过程中当芯轴高出通端,则说明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偏小,若芯轴低于止端,则说明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高度偏大,若芯轴在通端和止端之间,则高度合格。
[0052]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测量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高度的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其底面与壳体结合面相贴合的底座(I),所述底座(I)上安装有芯轴(8),所述芯轴(8)上轴向滑动安装有检测板(3),所述芯轴(8)穿过所述检测板(3)上开设的安装孔,所述检测板(3)的测量端(34)在检测时插装于同步器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板(3)包括分别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通端端面(33)和止端端面(31),所述通端端面(33)高于所述止端端面(31),且所述通端端面(33)与所述止端端面(31)之间开设有越程槽(32);所述底座(I)的底面与所述通端端面(33)的距离大于变速箱同步器中心到壳体结合面的基准高度,且所述底座(I)的底面与所述止端端面(31)的距离小于所述基准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检测板(3)下表面的外套(2),所述外套(2)套设于所述芯轴(8),并能够沿所述芯轴(8)轴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⑵与所述芯轴⑶之间设置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限制所述外套(2)沿所述芯轴(8)在轴向上的滑动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开设于所述芯轴(8)的条形孔(9),和设置于所述外套(2),并在所述条形孔(9)内滑动的限位钉(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2)与所述底座(I)之间设置有弹簧(7),所述弹簧(7)套设于所述芯轴(8),且其上端固定于所述外套(2),其下端固定于所述底座(I)。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2)与所述检测板(3)通过紧固螺钉⑷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于所述底座(I)通过连接螺钉(6)紧固连接。
【文档编号】G01B5/02GK203824478SQ201420247631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3日
【发明者】谢飞, 吴磊, 张青锋, 张明, 胡俊德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