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试两种弹性胶粘剂的相容性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1242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测试两种弹性胶粘剂的相容性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轨道车辆用弹性胶粘剂的使用越来越多,对不同弹性胶粘剂之间的粘接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两者是否相容至关重要。目前,相容性试验装置和方法在国内还是空白,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粘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测试两种弹性胶粘剂的相容性的装置。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测试两种弹性胶粘剂的相容性的方法。

在一个方面,本申请的用于测试两种弹性胶粘剂的相容性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两个纵向侧面和两个横向侧面;第一侧部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个纵向侧面中的一个纵向侧面处并与所述两个纵向侧面中的一个纵向侧面完全接触并连接在一起;第二侧部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个纵向侧面中的另一个纵向侧面处并与所述两个纵向侧面中的另一个纵向侧面完全接触并连接在一起;第三侧部部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个横向侧面中的一个横向侧面处并与所述两个横向侧面中的一个横向侧面完全接触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以及所述第三侧部是等高度的且均比所述底座高,从而形成用于容纳待测的弹性胶粘剂的空间。

在本申请中,术语“相容性”指两种弹性胶粘剂之间的相容性或者同一类型,但不同组分、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相容性。本申请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测试本领域中的多种弹性胶粘剂之间的相容性。

在本申请中,术语“弹性胶粘剂”通常指的是热塑性,低模量、柔弹性的胶粘剂,例如第一弹性胶粘剂和第二弹性胶粘剂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单组分聚氨酯、双组分聚氨酯、硅烷改性聚氨酯(SMP)等聚氨酯)、聚硫胶、改性硅烷聚合物(MS)、硅胶等。

在本申请中,对应于第一弹性胶粘剂和第二弹性胶粘剂的活化剂的选择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常规的,例如对于聚氨酯等大部分弹性胶粘剂来说,可以选择基于庚烷的活化剂。

可选地,底座、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以及第三侧部由聚四氟乙烯制成。聚四氟乙烯由于其表面非极性,不与待测胶粘剂反应,故固化后的弹性胶粘剂可以轻易从容纳空间中取出,每次固化后都能重复制样。

在本申请中,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以及第三侧部可以与底座以常规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如胶接。

可选地,所述底座具有选自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的组的截面形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以及所述第三侧部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底座具有225mm的长度、100mm的宽度以及20mm的高度。使用高度至少20mm的底座的测试装置允许超过100次试验次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以及所述第三侧部具有250mm的长度、25mm的宽度以及30mm的高度。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上述尺寸参数,用于容纳待测胶粘剂的容纳空间通常具有10mm的深度。如果深度小于10mm,由于胶粘剂是弹性胶粘剂,容易变形,胶固化后对其进行剥离不利于“第20行”中切割拉脱,影响试验数据;如果深度大于10mm,由于弹性胶粘剂的固化天数一般为7-10天,胶固化时间加长会超过10天,影响试验周期。

在另一方面,本申请的测试两种弹性胶粘剂的相容性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将待测的第一弹性胶粘剂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使所述第一弹性胶粘剂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以及所述第三侧部的高度齐平,并固化所述第一弹性胶粘剂7-10天,然后用与待测的第二弹性胶粘剂对应的活化剂活化固化后的所述第一弹性胶粘剂的表面,并晾干形成第一基材;b.在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上放置3-5条长度不小于80mm,底部宽度不小于10mm,高度不小于10mm的第二弹性胶粘剂,固化所述第二弹性胶粘剂7-10天后形成第二胶条,对所述第二胶条进行剥离试验;c.将待测的所述第二弹性胶粘剂放置在另一个所述容纳空间内,使所述第二弹性胶粘剂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以及所述第三侧部的高度齐平,并固化所述第二弹性胶粘剂7-10天,然后用与待测的第一弹性胶粘剂对应的活化剂活化固化后的所述第二弹性胶粘剂的表面,并晾干形成第二基材;d.在所述第二基材的表面上放置3-5条长度不小于80mm,底部宽度不小于10mm,高度不小于10mm的第一弹性胶粘剂,固化所述第一弹性胶粘剂7-10天后形成第一胶条,对所述第一胶条进行剥离试验;e.如果步骤b和步骤d的测试结果均符合要求,则所述第一弹性胶粘剂和所述第二弹性胶粘剂之间是相容的。

本申请的测试两种弹性胶粘剂的相容性的装置使用寿命长,制样工艺简单,规范了制样的步骤和试验判定结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评价两种弹性胶粘剂,尤其是评价轨道车辆用弹性胶粘剂的相容性的规范且标准的方法,填补了行业空白。通过利用本申请的相容性测试装置和方法,能够快速且规范地评判弹性胶粘剂之间的粘接技术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粘接质量,进而为轨道车辆等建设提前竖立了安全屏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案的用于测试两种弹性胶粘剂的相容性的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使用图1示例性示出的测试装置来示例性说明采用本申请的方法测试两种弹性胶粘剂的相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洁测试装置(例如用无纺纸蘸取异丙醇擦拭装置),晾干10分钟;

2、用胶枪往容纳空间中打第一弹性胶粘剂并铺满容纳空间,并用刮刀刮平;

3、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RH下固化第一弹性胶粘剂7天;

4、使用与第二弹性胶粘剂对应的活化剂活化第一弹性胶粘剂的表面,并晾干形成第一基材;

5、然后用胶枪在第一基材的表面打上五道第二弹性胶粘剂,固化7天,形成五道第二胶条;

6、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RH下对第一道第二胶条进行剥离;

剥离方法:用锋利的刀片以45°方向对第一道第二胶条进行切割,切割至附着面;同时用圆角钳用力撕扯胶条(剥离角度为130°至160°)。剥离力应持续增加,直至该第一道第二胶条产生裂纹。在切割拉脱过程中,胶条应每隔5-10mm横向切至第一基材与该第一道第二胶条的界面,在每次切割的间隔应保持约3秒时间。在切割时,胶条应该保持持续的负载力,至少要剥离掉50mm长度的该第一道第二胶条时结束剥离;

7、将第二道第二胶条在20℃环境下放在去离子水中7天,然后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RH静置2小时,然后按照6的办法进行剥离;

8、将第三道第二胶条在80℃环境下储存24小时后立即按照6的办法进行剥离;

9、将第四道第二胶条在80℃环境下储存24小时后,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RH静置2小时,再按照6的办法进行剥离;

10、将第五道第二胶条放在70℃、饱和水蒸气环境下储存7天;接着在-30℃储存24小时后,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RH静置2小时,再按照6的办法进行剥离;

11、从第二道第二胶条开始,后面每道胶条都要连续承受上一道胶条的步骤;

12、对以上五道胶条的断裂破坏模式进行判定:如果五道胶条的内聚破坏均≥95%,则合格;反之则不合格。

13、对调第一弹性胶粘剂和第二弹性胶粘剂,重复1-12的步骤;

14、如果均合格,则可认为第一弹性胶粘剂与第二弹性胶粘剂是相容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