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式四轮定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3518阅读:1130来源:国知局
通过式四轮定位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维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式四轮定位仪。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四轮定位仪是“T”字形,汽车检修后不能直接从前面开过,给使用带来了不便。

不仅如此,当需要定位的汽车长度、宽度或高度变化时,现有技术中的单个四轮定位仪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定位或者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在不移动立柱的情况下能够测定不同长度和/或宽度和/或高度和/或放置位置汽车的四轮定位参数的通过式四轮定位仪。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通过式四轮定位仪,包括四个标靶M和四轮定位仪电脑,四个标靶M分别固定在需要定位汽车的四个车轮上,所述四轮定位仪还包括两根立柱和分别设置于两根立柱的两个侧定位仪,两个侧定位仪分别放置在需要定位汽车左右两侧,每个侧定位仪包括能够拍摄设置于需要定位汽车靠近该侧定位仪一侧的两个标靶M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给四轮定位仪电脑的摄像机;每根立柱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设置于该立柱的摄像机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设置于两个侧定位仪的摄像机总数为三个。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四个标靶M分别为设置在需要定位的汽车左前轮、左后轮、右前轮和右后轮处的第一标靶M、第二标靶M、第三标靶M和第四标靶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摄像机包括用于拍摄第一标靶M和第二标靶M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给四轮定位仪电脑的第一摄像机、用于拍摄第三标靶M和第四标靶M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给四轮定位仪电脑的第二摄像机。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设置于一根立柱的侧定位仪还设有标靶N,设置于另一根立柱的侧定位仪设有用于拍摄标靶N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给四轮定位仪电脑的第三摄像机。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两个侧定位仪分别为侧定位仪A和侧定位仪B,侧定位仪A包括壳体A、第一摄像机和第三摄像机,所述第一摄像机设置于壳体A一侧,第三摄像机设置于壳体A与第一摄像机相邻的一侧。

作为进步一的改进,所述侧定位仪B包括壳体B、第二摄像机和标靶N,所述第二摄像机设置于壳体B一侧,标靶N设置于壳体B与第二摄像机相邻的一侧,标靶N与第三摄像机相对。

作为进步一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与四轮定位仪电脑连接。

作为进步一的改进,所述侧定位仪与四轮定位仪电脑无线连接。

作为进步一的改进,设置于每根立柱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该立柱且与该立柱平行的传动丝杠、能够沿传动丝杠来回移动的电机和与电机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设置于该立柱的侧定位仪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两根立柱分别放置在需要定位汽车左右两侧前方;两个侧定位仪分别放置在需要定位汽车左右两侧前方;四个标靶M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置两根立柱,在对汽车进行定位后,可以直接向前将汽车开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用“T”字形四轮定位仪定位,定位好的汽车需要退后才能开走,使用更加方便。

2)本实用新型设置两根立柱,当需要定位的汽车长度和/或宽度和/或高度等发生变化时,只需要移动立柱即可,适用范围广泛。

3)每个侧定位仪都能够上下移动,在不移动立柱的情况下,当需要定位的汽车车轮变化和/或车轮位置变化时,只需要升降侧定位仪即可准确清晰的拍摄到标靶M,应用范围广泛,使用方便,操作过程连贯,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四轮定位仪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运输也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柱及侧定位仪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第一摄像机;2是第二摄像机;3是第三摄像机;4是设有侧定位仪A的立柱;5是设有侧定位仪B的立柱;6是驱动机构;7是第一标靶M;8是第二标靶M;9是第三标靶M;10是第四标靶M;11是侧定位仪A;12是侧定位仪B;13是四轮定位仪电脑;14是标靶N。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通过式四轮定位仪,包括四个标靶M(7、8、9和10)和四轮定位仪电脑,四个标靶M分别固定在需要定位汽车的四个车轮上,所述四轮定位仪还包括两根立柱(4和5)和分别设置于两根立柱的两个侧定位仪,两个侧定位仪(11和12)分别放置在需要定位汽车左右两侧,每个侧定位仪包括能够拍摄设置于需要定位汽车靠近该侧定位仪一侧的两个标靶M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给四轮定位仪电脑13的摄像机;每根立柱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设置于该立柱的摄像机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6;设置于两个侧定位仪的摄像机总数为三个。最好使用时,两根立柱(4和5)分别放置在需要定位汽车左右两侧前方;两个侧定位仪(11和12)分别放置在需要定位汽车左右两侧前方,当然,不使用时,两根立柱可以随便放置,进而节省空间。

本实用新型侧定位仪设置在需要定位的汽车两侧,在对汽车进行四轮定位后,可以直接向前将汽车开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需用“T”字形四轮定位仪进行四轮定位,定位好的汽车需要退后才能开走,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使用了两根立柱,当需要定位的汽车长度和/或宽度和/或高度等发生变化(四轮位置发生改变)时,只需要移动立柱即可,适用范围广泛。

每个侧定位仪都能够上下移动,在不移动立柱的情况下,当需要定位的汽车车轮变化和/或车轮位置变化(例如:汽车被举升机举升使其高度变化)时,只需要升降侧定位仪即可准确清晰的拍摄到标靶M,进而不需要移动四轮定位仪即可测定不同汽车的四轮定位参数,应用范围广泛,使用方便。使用时,可以根据汽车的停放位置分别移动单个侧定位仪,进而使用更加方便。

另外,本实用新型四轮定位仪可以不需要举升机,极大节省了工作场所的空间。

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四轮定位仪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运输也很方便。

优选地,四个标靶M分别为设置在需要定位的汽车左前轮、左后轮、右前轮和右后轮处的第一标靶M7、第二标靶M8、第三标靶M9和第四标靶M10。

优选地,所述摄像机包括用于拍摄第一标靶M7和第二标靶M8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给四轮定位仪电脑的第一摄像机1、用于拍摄第三标靶M9和第四标靶M10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给四轮定位仪电脑的第二摄像机2。

优选地,设置于一根立柱的侧定位仪还设有标靶N14,设置于另一根立柱的侧定位仪设有用于拍摄标靶N14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给四轮定位仪电脑的第三摄像机3。

摄像机用量少,结构更加简单。

优选地,两个侧定位仪分别为侧定位仪A11和侧定位仪B12,侧定位仪A包括壳体A、第一摄像机1和第三摄像机3,所述第一摄像机1设置于壳体A一侧,第三摄像机3设置于壳体A与第一摄像机1相邻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侧定位仪B包括壳体B、第二摄像机2和标靶N14,所述第二摄像机2设置于壳体B一侧,标靶N14设置于壳体B与第二摄像机2相邻的一侧,标靶N14与第三摄像机3相对。当然,定位使用时标靶N14与第三摄像机3相对,不使用时可以任意放置。

优选地,所述侧定位仪与四轮定位仪电脑13无线连接。无线连接,省去了线的缠绕,结构更加简单。并且,能让定位好的汽车可以很容易的从前面开过。可以是每个侧定位仪分别与四轮定位仪电脑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6与四轮定位仪电脑13连接。这样可以通过电脑上的程序来控制驱动机构的开启和关闭,使用更加方便。可以是每个驱动机构6分别与四轮定位仪电脑13连接。

四个标靶M结构可以相同。这样,四个标靶M无需区分,可以任意互换使用,使用方便。

使用时,将两根立柱放置在需要定位的汽车左右两侧前方,第三摄像机拍摄标靶N,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给四轮定位仪电脑,进而可以设置两根立柱的放置距离;第一摄像机拍摄第一标靶M和第二标靶M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给四轮定位仪电脑进行处理,第二摄像机拍摄第三标靶M和第四标靶M并将拍摄到的图像传给四轮定位仪电脑进行处理,进而得到汽车的四轮定位参数。

优选地,设置于每根立柱(设置于任意一根立柱)的驱动机构6包括固定于该立柱且与该立柱平行的传动丝杠、能够沿传动丝杠来回移动的电机和与电机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设置于该立柱的侧定位仪固定连接。最好该立柱设有一字槽,连接部设有能够卡设于一字槽内、并能够沿一字槽上下移动的凸起。可以是电机的转动轮与传动丝杠相匹配,当电机开启时,可以是电机的转动轮转动,进而使电机沿着传动丝杠上下移动,电机上下移动带动连接部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侧定位仪沿着立柱上下移动(当然摄像机也上下移动)。由于立柱设有一字槽,连接部设有能够卡设于一字槽内、并能够沿一字槽上下移动的凸起,进而可以使得连接部更加紧密沿着立柱来回移动。连接部还可以滑动套设于立柱外,进而可以更好的使连接部与立柱连接而不掉落。

当然,两个驱动机构的结构可以一样。

四轮定位仪电脑也可以与一个控制器电连接,该控制器分别与每个侧定位仪、每个驱动机构的电机连接。

当然,还可以在立柱侧面开设凹槽,凹槽上设置盖体,凹槽内放置防潮布,当不需要使用侧定位仪时,可以打开盖体,将防潮布拿出,盖在侧定位仪上,将摄像机遮住,当需要使用侧定位仪时,可以将防潮布放置在凹槽内,不仅使用方便,也可以延长摄像机的使用寿命。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实用新型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