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卸快速混合均匀样气与稀释气的气体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439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拆卸快速混合均匀样气与稀释气的气体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尘仪用气体采集装置,具体为一种易拆卸的快速混合均匀样气与稀释气的气体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工业生产应用过程中,两种气体需要混合或混合交换反应时通常使用气体混合器。现有的气体混合器一般是在一个容器中同时通入两种气体,然后通过气体之间的扩散运动进行自由混合,这种气体混合方式存在混合不够充分和均匀、混合速度慢的不足;稀释气与样气进入通气管内,二者难以在短时间里充分混合,同时样气的混合温度不能快速提升到露点以上,会在通气管的内壁凝结,从而造成烟尘堆积,对测量样气成分浓度造成偏差。

或通过在采集探杆内部放置加热丝来加热样气的方式,使样气温度达到露点以上,但采用该方法不便于后期维护。

通气管与装置连接的结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螺纹连接结构和支撑架结构。由于通气管有1米到1.5米的长度伸在在探杆内部,并与气流混合装置要求紧配,很难快速对准安装,在装备及拆卸清洗时,耗时耗力。

专利申请号为201310448853.7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混合器,该发明通过两个空心球和缩口扩口管道连接,利用压力的改变,实现气体的混合。但是该装置并不适用于粉尘仪领域内,且空心球体不便于进行清洗。

专利申请号为201210137582.9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混合器,该发明通过使混入气通过不少于4根的一组分流锥形进气管其压力迅速增大,而后从多个不同方位进入主进气管中与主流气体相混合,从而使两种气体达到迅速混合的目的。该装置结构复杂,且不便于拆卸和清洗零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粉尘仪气体采集装置通气管不易拆卸及样气与稀释气不能快速混合均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采样装置,使稀释气与样气快速充分混合,使样气温快速达到露点以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易拆卸的快速混合均 匀样气与稀释气的气体采集装置,该装置包括:鹅颈管、气流混合器、探杆腔体、通气管、法兰、石墨密封垫片、石棉密封垫片;其中,探杆腔体的一端固连鹅颈管,且鹅颈管设置在该端的轴心处,且在端口处设有石墨密封垫片;探杆腔体的另一端固连法兰且开有稀释空气进口;通气管穿过法兰的轴心处并伸入探杆腔体内;在通气管与鹅颈管之间设有圆筒状结构的气流混合器,所述的气流混合器上开有小孔;气流混合器的端口处设有导向环,导向环内圈表面设置为与外表面成20°~45°角度的斜面,所述的通气管穿过导向环,顺着斜面导入气流混合器内。

进一步的,气流混合器内壁设置直径为18-30mm、螺距为2~3mm的螺纹;

进一步的,气流混合器的管壁上依照气流需求开有4~8个小孔,小孔直径3~5mm,小孔沿螺纹方向开在混合器外壁内,分两排在气流混合器4的两侧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探杆腔体与气流混合器之间设有石棉密封垫片;

进一步的,鹅颈管通过螺栓固定在探杆腔体上;

进一步的,法兰通过螺栓固定在探杆腔体上,且探杆腔体与法兰之间设有石棉密封垫片;

进一步的,通气管的通过其末端焊接的法兰与探杆腔体端口的法兰以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流混合器上两侧的小孔和气流混合器上的螺旋纹路共同组成的进气装置,该装置简化了现有粉尘仪采集过程中的气体混合装置,保证了粉尘采集过程中出气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气体混合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环,能够实现通气管从探杆腔体一步拆卸,大大节约了装配时间。

(3)本实用新型装配方便,并且气流混合器可以单独拆卸,便于零件的清洗。

(4)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合理、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体采集装置的整体纵剖面构造图;

图2是气流混合器斜开孔剖面构造图;

图3(a)是气流混合器的示意图和图3是(b)A—A方向的剖面图及图3(c)是B—B方向的剖面图。

其中,1.鹅颈管,2.石墨密封垫片,3.石棉密封垫片,4.气流混合器,5.导向环,6.探杆腔体,7.通气管,8.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快速混合均匀样气与稀释气的气体采集装置,该装置包括:鹅颈管1、气流混合器4、探杆腔体6、通气管7、法兰8、石墨密封垫片2、石棉密封垫片3;其中,探杆腔体6的一端以螺栓固连鹅颈管1,且鹅颈管1设置在该端的轴心处,且在端口处设有石墨密封垫片2;探杆腔体6的另一端以螺栓固连法兰8且开有稀释空气进口,探杆腔体6与法兰8之间以石棉垫片密封;通气管7穿过法兰8的轴心处并伸入探杆腔体6内,通气管7的末端焊接的法兰与法兰8以螺栓连接;在通气管7与鹅颈管1之间设有圆筒状结构的气流混合器4;所述的通气管7导入气流混合器4内,所述的气流混合器4上开有8个小孔。且在气流混合器4的端口处设有导向环5,导向环5内圈表面设置为外表面成30°角度的斜面,通气管7穿过导向环5导入气流混合器4内。

如图2所示,在导入通气管7时,当通气管7的前端接触到导向环5所在位置时,会顺着导向环5内表面的斜坡向前移动,直至伸到前端的气流混合器4的内孔。

如图3(a)是气流混合器的示意图和图3是(b)A—A方向的剖面图及图3(c)是B—B方向的剖面图,气流混合器4内设置了M20X2.5右旋螺纹纹路;

设置在气流混合器4小孔直径为3mm,沿螺纹方向开在混合器外壁内,且在气流混合器4的两侧均匀分布4个小孔。探杆腔体6与气流混合器4之间设有石棉密封垫片3。

工作时,向鹅形管1通入样气,同时向导气管通入稀释空气,样气从鹅颈管1进入气流混合器4的同时,稀释空气也通过气流混合器4两侧均匀斜钻的小孔进入气流混合器4,并沿着螺旋纹路与样气混合,气体混合器4内形成混合气体,最后混合气体通过通气管7将从输出端输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