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气动举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987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气动举升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验台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气动举升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性能是汽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重要指标和必检项目,直接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在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由于制动系的技术故障而造成的事故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因此,国家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与检验方法》、 GB/T16739.1-2004《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第1部分:汽车整车维修企业》等标准要求对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强制检验。GB7258规定制动性能检验可用路试或台试检验。在实际检测汽车制动性能时广泛使用台试检验。汽车制动检验台是对汽车的制动性能进行检测的设备,检测的主要参数包括:制动力、制动力平衡、车轮阻滞力、制动协调时间。根据测试原理不同,汽车制动检验台可分为反力式和惯性式;按检验台支撑车轮形式不同,汽车制动检验台可分为滚筒式和平板式;按检测参数不同,汽车制动检验台可分为测制动力式、测制动距离和综合参数三种;按检验台检测车轴数,可分为单轴式、双轴式和多轴式三类。滚筒式汽车制动检验台由左右各一对滚筒、电动机、减速器、传动链、测力传感器和指示、控制装置等组成。检测时,汽车一轴车轮停住在滚筒上(其余车轴的车轮支撑在地面或台体上),电动机驱动滚筒带动车轮转动,达到检测车速后,驾驶员急踩制动踏板制动车轮,电机仍继续驱动滚筒转动,向车轮施加一个与制动力矩方向相反的力矩,直至车轮制动才停止转动,滚筒相对车轮滑动时,电动机才停止转动。此时,测力传感器测得的力值即是该检测条件下的车轮最大制动力。现有的检验台工作时,将车轮停住在前后两个滚筒之间,由于汽车质量大,车轮在进出滚筒之间时,会对滚筒造成冲击,严重的可能会对滚筒以及检验台内部的组件造成震荡,使得连接松动或失效,需要经常进行检修,长此以往会影响检验台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气动举升结构,以降低车轮进出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滚筒时给检验台带来的冲击,实现降低检验台维修频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气动举升结构,包括台体、以及设置在台体表面的两根平行的滚筒,两根滚筒间设置长方形的举升板,所述举升板的长轴平行于滚筒的轴线,举升板下部连接气囊,所述气囊通过不锈钢管与快排阀连通,所述不锈钢管沿着从快排阀到气囊的方向内径逐渐减小;所述快排阀的进口端与电磁阀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电磁阀的进口端与消声器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消声器的进口端设置有过滤减压阀;所述气囊、快排阀、电磁阀、消声器、过滤减压阀均设置在台体内部。

现有的检验台工作时,将车轮停住在前后两个滚筒之间,由于汽车质量大,车轮在进出滚筒之间时,会对滚筒造成冲击,严重的可能会对滚筒以及检验台内部的组件造成震荡,使得连接松动或失效,需要经常进行检修。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气动举升结构,在台体上两根滚筒间设置举升板,举升板为长方形,使其长轴平行于滚筒轴线,从而确保举升板能够大幅占据两个滚轮之间的空间。同时,在举升板下部设置气囊,向气囊充气后,由气囊膨胀带动举升板升起至台面上,由气囊对进出滚筒的汽车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利用气囊良好的弹性能力降低对台体内部装置的冲击作用。其中,快排阀、电磁阀、消声器、过滤减压阀、不锈钢管等均为气囊的供气装置,将压缩空气通入过滤减压阀,过滤减压阀为现有的气动控制部件,当输入端压力波动时,减压阀膜片自动作出调整,使压力平稳的输出,保证输出的压缩空气压力稳定。从过滤减压阀输出的空气进入消声器内,由于压缩空气的快速流动会产生较大噪音,对工作人员以及驾驶员带来严重的噪声污染,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向气囊的供气通道上设置消声器,以降低快速流动的压缩空气的动力性噪声,利用消声器吸收部分的噪声声波,降低对工作人员以及驾驶员带来的噪声污染。从消声器出口端流出的空气继续向前运动,流过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供气管道的畅通与否。电磁阀后部设置快排阀,快排阀属于气动控制领域现有的单向型方向控制元件,利用快排阀确保进入气囊的空气具有较快流速,确保快速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通过不锈钢管与快排阀连通,所述不锈钢管沿着从快排阀到气囊的方向内径逐渐减小,即是从快排阀流出的空气进入内径逐渐减小的不锈钢管内,由于流动截面减小,空气流速会加快,从而使得进入气囊的空气具有更快的流速,利用较快流速的空气对气囊内部进行冲击,使得气囊快速撑开膨胀,以提高举升板的举升速度,实现通气后快速的将举升板升起。从而通过气囊与气囊上的举升板,降低车轮进出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滚筒时给检验台带来的冲击,实现降低检验台维修频率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消声器为桶状结构,消声器内部均匀分布有N块平行于消声器进出口连线的穿孔金属板,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利用在消声器内设置的穿孔金属板,形成微穿孔板消声结构。穿孔金属板能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消除气流噪声,而且具耐高温、耐油污、耐腐蚀的性能,即使在气流中带有大量水分,也不影响工作。同时,穿孔金属板数量至少3块,以确保桶状的消声器进口端、入口端、中间部位至少各有一块穿孔金属板,以确保足够的消音效果。

优选的,所述穿孔金属板的厚度小于等于1mm,穿孔金属板上的穿孔孔径在1~3mm之间随机分布。利用厚度小于等于1mm的金属板,确保金属板在声波作用下的的有效共振。并且对于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气而言,其产生的噪声以低频段噪声为主,而孔径1~3mm随机分布的穿孔金属薄板其固有频率也在低频段范围内,能够使得共振腔在1~3mm范围内的多种低频段声波作用下均能实现局部范围的共振,从而加大共振腔消声频率范围,在最大程度上削弱空滤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不同频率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一种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气动举升结构,在台体上两根滚筒间设置举升板,在举升板下部设置气囊,向气囊充气后,由气囊膨胀带动举升板升起至台面上,由气囊对进出滚筒的汽车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利用气囊良好的弹性能力降低对台体内部装置的冲击;

2、一种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气动举升结构,压缩空气依次通过过滤减压阀、消声器、电磁阀、快排阀进入气囊内,利用过滤减压阀确保输出稳定,利用消声器降低对工作人员以及驾驶员带来的噪声污染,利用快排阀确保进入气囊的空气具有较快流速;

3、一种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气动举升结构,气囊通过不锈钢管与快排阀连通,不锈钢管沿着从快排阀到气囊的方向内径逐渐减小,使得进入气囊的空气具有更快的流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内部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台体,2-滚筒,3-举升板,4-气囊,5-快排阀,6-不锈钢管,7-电磁阀,8-消声器,9-过滤减压阀,10-穿孔金属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气动举升结构,包括台体1、以及设置在台体1表面的两根平行的滚筒2,两根滚筒2间设置长方形的举升板3,所述举升板3的长轴平行于滚筒2的轴线,举升板3下部连接气囊4,所述气囊4通过不锈钢管6与快排阀5连通,所述不锈钢管6沿着从快排阀5到气囊4的方向内径逐渐减小;所述快排阀5的进口端与电磁阀7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电磁阀7的进口端与消声器8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消声器8的进口端设置有过滤减压阀9;所述气囊4、快排阀5、电磁阀7、消声器8、过滤减压阀9均设置在台体1内部;所述消声器8为桶状结构,消声器8内部均匀分布有N块平行于消声器8进出口连线的穿孔金属板10,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所述穿孔金属板10的厚度小于等于1mm,穿孔金属板10上的穿孔孔径在1~3mm之间随机分布。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孔金属板10作为消音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本装置的噪音音量30~40分贝。本实施例在举升板3下部设置气囊4,向气囊4充气后,由气囊4膨胀带动举升板3升起至台面上,由气囊4对进出滚筒2的汽车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利用气囊4良好的弹性能力降低对台体1内部装置的冲击作用。过程时,将压缩空气通入过滤减压阀9,使压力平稳的输出,保证输出的压缩空气压力稳定。从过滤减压阀9输出的空气进入消声器8内,利用微穿孔板消声装置吸收部分的噪声声波,降低对工作人员以及驾驶员带来的噪声污染。从消声器8出口端流出的空气继续向前运动,流过电磁阀7,通过电磁阀7控制供气管道的畅通与否。电磁阀7后部设置快排阀5,利用快排阀5确保进入气囊4的空气具有较快流速,确保快速对气囊4进行充气。不锈钢管6沿着从快排阀5到气囊4的方向内径逐渐减小,即是从快排阀5流出的空气进入内径逐渐减小的不锈钢管6内,由于流动截面减小,空气流速会加快,从而使得进入气囊4的空气具有更快的流速,利用较快流速的空气对气囊4内部进行冲击,使得气囊4快速撑开膨胀,以提高举升板3的举升速度,实现通气后快速的将举升板3升起。从而通过气囊4与气囊4上的举升板3,降低车轮进出汽车加载制动检验台的滚筒2时给检验台带来的冲击,实现降低检验台维修频率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