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组轴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4213阅读:1571来源:国知局
轴组轴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组轴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动态称重系统是安装在车道上用以对来往车辆进行不停车称重的称重工具。目前,当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在对复杂连续过车情况下的车辆进行称重时,例如,在对当前车辆进行称重时,若前一次车辆还未完全下称,此时,很容易造成当前车辆称得的重量数据不准确,即,称重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轴组轴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提高复杂连续过车情况下的称重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组轴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包括:重量采集装置,轮轴识别装置,数据处理装置;重量采集装置,包括秤台以及四个结构相同的称重传感器,秤台为矩形结构,包括垂直于行车方向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平行于行车方向的第三边和第四边,秤台设置在车道上,四个称重传感器分别埋设于秤台下方,且四个称重传感器固定设置于秤台的四个角处,重量采集装置将采集到的车辆的重量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轮轴识别装置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轮轴识别器,分别为第一轮轴识别器,第二轮轴识别器,第三轮轴识别器,每个轮轴识别器固定嵌入在秤台上且垂直于行车方向,每个轮轴识别器的一端与第三边齐平,且另一端与第四边留有第一距离,其中,第一轮轴识别器设置于第一边处,第三轮轴识别器设置于第二边处,第二轮轴识别器设置于第一轮轴识别器与第三轮轴识别器之间且与第三轮轴识别器间隔第二距离以及与所述第一轮轴识别器间隔第四距离;轮轴识别装置将采集到的车辆的轮轴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设置于路侧的控制柜中,用以对车辆的重量信息和轮轴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得车辆的称重结果数据。

进一步地,还包括车辆分离器,且车辆分离器为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包括相适配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分别设置于车道两侧,且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位于重量采集装置第一边处,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通过发射单元发射光束以及接收单元接收光束来采集车辆的第一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第一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

进一步地,光束为红外光或激光。

进一步地,还包括车辆检测器,车辆检测器埋设于车道中距重量采集装置第三距离处,车辆检测器采集车辆的第二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第二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

进一步地,车辆检测器为检测线圈或地磁传感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终端,显示终端设置于控制柜中,用于显示车辆的称重结果数据。

进一步地,第一距离的取值范围为0~3m;第二距离的取值范围为0~4m;第三距离的取值范围为0~5m;第四距离为1~2.6m。

进一步地,称重传感器为双剪切梁式称重传感器或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或柱式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地,重量信息,轮轴信息,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时的传输媒介为电缆线。

进一步地,电缆线与数据处理装置相连接的接口为RS232接口或RS422接口或RS485接口或以太网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组轴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采用秤台和分布在秤台下方四个角处的称重传感器,对动态车辆进行称重,此外,还采用三个结构相同的轮轴识别器来感应车辆压过情况,每个轮轴识别器的一端与第三边齐平且另一端与第四边留有第一距离,由于车辆的左右两侧的轮轴设置是对称的,所以只需要检测车辆一侧的轮轴情况即可,故而三个轮轴识别器的另一端与第四边留有第一距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组轴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采用三个轮轴识别器的组合来解决车辆之间的称重干扰,第一轮轴识别器设置于第一边处,第三轮轴识别器设置于第二边处,第二轮轴识别器设置于第一轮轴识别器与第三轮轴识别器之间且与第三轮轴识别器间隔第二距离以及与所述第一轮轴识别器间隔第四距离,第一轮轴识别器与第二轮轴识别器之间的第四距离的作用在于可以让系统准确地识别出轮轴的型号,在当前车辆压过第二轮轴识别器时,系统才开始对车辆进行称重,由于第二距离是预先设置的且不足以容下前一车辆的后轴到车尾的长度,也就是说,在对当前车辆进行称重时,前一车辆已经完全下秤,从而可以提高连续过车情况下的称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组轴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轴组轴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具体地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于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轴组轴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包括:重量采集装置1,轮轴识别装置2,数据处理装置3;重量采集装置1,包括秤台101以及四个结构相同的称重传感器,秤台101为矩形结构,包括垂直于行车方向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以及平行于行车方向的第三边和第四边,秤台101设置在车道上,四个称重传感器分别埋设于秤台101下方,且四个称重传感器固定设置于秤台101的四个角处,重量采集装置1将采集到的车辆的重量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3;轮轴识别装置2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轮轴识别器,分别为第一轮轴识别器201,第二轮轴识别器202,第三轮轴识别器203,每个轮轴识别器固定嵌入在秤台101上且垂直于行车方向,每个轮轴识别器的一端与第三边齐平,且另一端与第四边留有第一距离,其中,第一轮轴识别器201设置于第一边处,第三轮轴识别器203设置于第二边处,第二轮轴识别器202设置于第一轮轴识别器201与第三轮轴识别器203之间且与第三轮轴识别器203间隔第二距离以及与所述第一轮轴识别器201间隔第四距离;轮轴识别装置2将采集到的车辆的轮轴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3;数据处理装置3设置于路侧的控制柜4中,用以对车辆的重量信息和轮轴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得车辆的称重结果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轴组轴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采用秤台101和分布在秤台101下方四个角处的称重传感器,对动态车辆进行称重,此外,还采用三个结构相同的轮轴识别器来感应车辆压过情况,每个轮轴识别器的一端与第三边齐平且另一端与第四边留有第一距离,由于车辆的左右两侧的轮轴设置是对称的,所以只需要检测车辆一侧的轮轴情况即可,故而三个轮轴识别器的另一端与第四边留有第一距离。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轴组轴重车辆动态称重系统,采用三个轮轴识别器的组合来解决车辆之间的称重干扰,第一轮轴识别器201设置于第一边处,第三轮轴识别器203设置于第二边处,第二轮轴识别器202设置于第一轮轴识别器201与第三轮轴识别器203之间且与第三轮轴识别器203间隔第二距离以及与所述第一轮轴识别器201间隔第四距离,第一轮轴识别器201与第二轮轴识别器202之间的第四距离的作用在于可以让系统准确地识别出轮轴的型号,在当前车辆压过第二轮轴识别器202时,系统才开始对车辆进行称重,由于第二距离是预先设置的且不足以容下前一车辆的后轴到车尾的长度,也就是说,在对当前车辆进行称重时,前一车辆已经完全下秤,从而可以提高连续过车情况下的称重精度。

优选地,如图2所示地,还包括车辆分离器,且车辆分离器为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包括相适配的发射单元601和接收单元602,发射单元601和接收单元602分别设置于车道两侧,且发射单元601和接收单元602位于重量采集装置1第一边处,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通过发射单元601发射光束以及接收单元602接收光束来采集车辆的第一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第一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3。进一步优选地,光束为红外光。具体地,发射单元601发射红外光,当没有车辆通过时,接收单元602能够接收所发射出的红外光;当车辆通过时,接收单元602被遮挡而接收不到红外光。本实施例中,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设置在第一边处,即,当车辆一进入秤台101,就能感应到车辆的存在,并将信号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3中。一方面,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可以根据发射单元601与接收单元602之间信号的连续性来对车辆进行分离;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车辆的总长度再联合车辆经过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所耗费的时间,从而获得车辆通过时的速度。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光束不仅仅限于红外光,也可以是激光等,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本实施例中,车辆分离器的优选方案为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但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分离器也可为检测线圈或地磁传感器。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所示地,还包括车辆检测器5;车辆检测器5埋设于车道中距所述重量采集装置1第三距离处,车辆检测器5采集车辆的第二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第二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3。车辆检测器5的作用在于可以检测到车辆的存在。此外,本实施例中,车辆检测器5与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配合,可以获得车辆的行进方向,例如,当车辆先经过车辆检测器5而后经过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时,车辆行进方向正常,而当车辆先经过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而后经过车辆检测器5时,则表明车辆处于倒车状态,如此,当车辆因特殊情况而倒车时,也能被检测到,可以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进一步优选地,车辆检测器5为检测线圈或地磁传感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分离器和车辆检测器5不同时选用检测线圈。

优选地,还包括显示终端,显示终端设置于控制柜4中,用于显示车辆的称重结果数据。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距离的取值范围为0~3m;第二距离的取值范围为0~4m;第三距离的取值范围为0~5m;第四距离为1~2.6m。本实施例中,实践证明,当第一距离为1.5m,第二距离为3m,第三距离为1.9m,第四距离为2.1m时,效果最佳。

进一步优选地,称重传感器为双剪切梁式称重传感器或悬臂梁式称重传感器或柱式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地,重量信息,轮轴信息,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3时的传输媒介为电缆线。

进一步地,电缆线与数据处理装置3相连接的接口为RS232接口或RS422接口或RS485接口或以太网接口。

尽管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