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5236发布日期:2018-06-30 05:4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的组装涉及多个工序,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对液晶显示屏检测以确定其质量是否合格。对液晶显示屏的检测包括对其透光性能检测,以及对其是否存在点状损坏、线状损坏,以及是否存在异物等方面的检测。现有技术的检测方法是,在暗室内设置一个背光灯,由工人将液晶显示屏搬至暗室内并放置在背光灯前方,然后点亮背光灯,由检测工人观察液晶显示屏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这种检测方法一是劳动强度大;二是速度慢、效率低。另外,同一背光灯无法适应多种尺寸液晶显示屏的检测需要,如背光灯尺寸大于液晶显示屏尺寸,则其发出的光会直接照射工人眼睛,既对工人眼睛有害,也易影响检测效果;如背光灯尺寸小于液晶显示屏尺寸,则无法全面检测液晶显示屏。因此,背光灯尺寸与液晶显示屏尺寸相当时检测效果最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速度快、效率高的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包括:

暗室;

可移动地设置在暗室内的背光灯,所述背光灯发出检测液晶显示屏的光;

设置在暗室内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液晶显示屏;

所述支撑装置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支撑装置可携带液晶显示屏移动至所述背光灯前方并自所述背光灯前方可移开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传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装置驱动所述背光灯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装置,所述背光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装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背光灯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可沿所述第一导向装置移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遮光罩,所述第一遮光罩可拉伸地设置在所述背光灯前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背光灯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遮光罩可左右拉伸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遮光罩为第一风琴罩,所述第一风琴罩左端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第一边框;所述第一风琴罩右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导向装置;所述第一边框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装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导向装置为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置有导槽;所述第一边框端部插置于所述导槽内,并可沿所述导槽滑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X型架,所述X型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用于共同支撑液晶显示屏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座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座可靠近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移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为螺杆;所述螺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所述螺杆与所述支撑框直接或间接螺纹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导向装置,所述第二支撑座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装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遮光罩,所述第二遮光罩可拉伸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第四导向装置,所述第二遮光罩可沿所述第四导向装置移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遮光罩为第二风琴罩,所述第二风琴罩上端与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琴罩下端连接在第二边框上,所述第二边框可上下移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导向装置为第四导轨,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第四导轨连接并可沿所述第四导轨滑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设置在所述第二遮光罩的拉伸路线上,用于标示所述第二遮光罩下端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可移动至暗室内并可自所述暗室移出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装置数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两个以上的支撑装置可交替移动至所述背光灯前方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五导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五导向装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传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所述第三传动装置驱动所述支撑装置移动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三传动装置为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二旋转电机驱动所述第二同步带往复移动;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第二同步带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同步带通过两个以上间隔设置的皮带轮支撑,所述第二旋转电机驱动其中一个所述皮带轮旋转;所述支撑装置数目为两个,两个支撑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皮带轮两侧,且分别与位于所述皮带轮两侧的第二同步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背光灯移动以使其处于最佳的使用位置。将待检测的液晶显示屏放置在支撑装置上,利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装置携带液晶显示屏移至背光灯前方。在背光灯发光时观察液晶显示屏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利用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可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利用多个支撑装置交替移动,可在检测其中一个液晶显示屏的同时将待检测液晶显示屏放置在另一个支撑装置上,节省时间,效率高。利用第一遮光罩和第二遮光罩,可遮挡背光灯发出的部分光线,使其光线照射面积与液晶显示屏的尺寸相当,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如55寸、40寸等多种尺寸的液晶显示屏的检测。支撑框上设置刻度线,可准确定位第二遮光罩下端的位置,使背光灯发出的光线能够更好地适合液晶显示屏的尺寸。利用第二支撑座可移动地设置,使本实用新型可将各种尺寸的液晶显示屏稳固地支撑在支撑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各导向装置,均可帮助可移动的部件稳定地移动,避免偏离移动轨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移除液晶显示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暗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暗室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背光灯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暗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其包括暗室100、背光灯110和支撑装置160。暗室100设置有光线较暗的容纳空间101。背光灯110设置在暗室100的容纳空间101内,发出检测液晶显示屏200的光。支撑装置160支撑液晶显示屏200。支撑装置160可移动地设置,具体地,支撑装置160可携带液晶显示屏200移动至背光灯110正前方、并自背光灯110正前方可移开地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底板102、三块壁板103和盖板104围成一个具有开口的暗室100。操作工人站立在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时,开口朝向操作工人。在使用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遮光帘(图中未示出)遮挡开口,增强使用效果。底板102的上表面1021上设置有两根第一导轨142。两根第一导轨142平行间隔设置。每根第一导轨142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块141。第一滑块141沿第一导轨142可滑动地设置。底板102设置有第一通孔106。第一通孔106位于两根第一导轨142之间。底板102的上表面1021还设置有第五导轨181。第五导轨181沿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支撑装置160滑动设置在第五导轨181上。第五导轨181既可以全部位于容纳空间101内,也可以自容纳空间11之外延伸至容纳空间101内。若第五导轨181自容纳空间11之外延伸至容纳空间101内时,右侧的壁板103设置有缺口1031,允许第五导轨181上的支撑装置160及其携带的液晶显示屏200自缺口1031进入或移出容纳空间101。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仅示出了部分第五导轨181,其未延伸至容纳空间101之外,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根据需要延长第五导轨181的长度,设置第五导轨181自容纳空间101内延伸至容纳空间101之外,并在右侧的壁板103设置缺口1031。第五导轨181与第一导轨142垂直,且该第五导轨181靠近暗室100的开口设置。第五导轨181上设置有两个第四滑块182。第四滑块182可沿第五导轨181滑动地设置。底板102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105。第二通孔105位于第五导轨181一侧,沿与第五导轨181平行的方向延伸一定的长度,其长度可根据支撑装置160的滑动行程确定。底板102的下表面1022设置有第一旋转电机151和丝杠152。第一旋转电机151通过第一同步带154驱动丝杠152旋转。丝杠152上设置有螺母153。螺母153与丝杠152螺纹配合。底板102的下表面1022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皮带轮184。两个皮带轮184上套装有第二同步带183。底板102的下表面1022上还设置有第二旋转电机185。第二旋转电机185驱动其中一个皮带轮184旋转。第二旋转电机185通过两个皮带轮184驱动第二同步带183循环往复转动。

如图2、图5所示,暗室100的容纳空间101内设置有支架190。背光灯110放置在支架190上。支架190用于支撑背光灯110,其结构可以采用任意可行的结构,只要其能够支撑住背光灯110即可。在如图6所示的示例中,支架190包括支撑底板191、两块支撑侧板192、多个支撑杆193及挡板194。两块支撑侧板192相对间隔设置在支撑底板191上。挡板194设置在支撑底板191的一边缘上,且挡板194的两端分别与两块支撑侧板192连接。五根支撑杆193组成梯子状,其中两根支撑杆19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块支撑侧板192连接。支撑底板191与第一滑块141连接。支架190与自第一通孔106穿过底板102的螺母153连接。第一旋转电机151驱动丝杠152旋转,丝杠152旋转带动螺母153移动,从而驱动支架190沿丝杠152轴向移动。背光灯110放置在支撑底板191上,位于两块支撑侧板192之间。背光灯110上半部支撑在支撑杆193上,下端抵持在挡板194上。支架190移动可带动背光灯110移动。背光灯110沿第一导轨142可移动地设置,可方便地调整其位置,使其靠近或远离液晶显示屏200,获得最佳的检测结果。支架190移动时,第一滑块141与第一导轨142相配合为支架190导向,可限制支架190的移动轨迹,防止其移动时偏斜。第一旋转电机151作为第一驱动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其还可以使用其他提供动力的装置,如气缸、直线电机等代替。丝杠152和螺母153组成丝杠螺母,其作为第一传动装置的一种,也可以由其他具有传动功能的结构,如同步带、链条等代替。第一导轨142作为第一导向装置,其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如导槽等代替。

如图5所示,支架190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导轨143。两个第二导轨143上下间隔且相对平行设置。每个第二导轨143上设置有一个导槽144。支架190上还设置有第一风琴罩131。第一风琴罩131位于背光灯110正前方,可用于遮住背光灯110发出的部分光线。第一风琴罩131的一端固定于支架190的支撑侧板192,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边框1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琴罩131右端固定,左端设置有第一边框132。第一边框132上端和下端分别插置于两根第二导轨143的导槽144内。第一边框132上端和下端均可沿导槽144左右滑动地设置。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X型架133,X型架133包括第一连杆134和第二连杆135。第一连杆134和第二连杆135以各自的中心点为中心交叉设置,并以该中心点为中心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第一连杆134一端与第一边框132连接,另一端与支架190的支撑侧板192连接;第二连杆135一端与第一边框132连接,另一端与支架190的支撑侧板192连接。当第一边框132沿着第二导轨143左右滑动时,第一连接杆134和第二连接杆135以中心点为中心相对转动,相应地第一风琴罩131拉伸或收缩。第一连杆134和第二连杆135均位于第一风琴罩131前方。

上述是第二导轨143上设置导槽144作为第二导向装置的一实施例,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可以是导轨与滑块相配合,或者将导槽144直接设置在支架190上。设置X型架133,可确保第一边框13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因此优选。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还设置有支撑装置160,支撑装置160用于支撑液晶显示屏200移动至背光灯110正前方、并自背光灯110正前方可移开地设置。支撑装置160包括支撑框161、第一支撑座162和第二支撑座163。支撑框161设置有中孔(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撑座162和第二支撑座163分别间隔设置在支撑框161下端左右两角上。第一支撑座162和第二支撑座163用于共同支撑液晶显示屏200的底部。第一支撑座162固定设置。支撑框161上与第二支撑座16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可旋转的螺杆164和第三导轨145。第三导轨145上设置有第二滑块146。第二滑块146可沿第三导轨145滑动地设置并与螺杆164螺纹配合。第二支撑座163与第二滑块146连接。

旋转螺杆164可通过第二滑块146驱动第二支撑座163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撑座162,从而使第一支撑座162和第二支撑座163可适用于支撑不同尺寸的液晶显示屏。螺杆164作为第三传动装置的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其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传动功能的结构,如同步带等代替。另外,螺杆164也可以通过螺母与第二支撑座163螺纹配合。第三导轨145作为第三导向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其用于限制第二底座163的移动轨迹。

支撑框161上设置有第二风琴罩171。第二风琴罩171上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框161上,下端连接有第二边框172。第二边框172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滑块173,支撑框161两侧边框上与第三滑块173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第四导轨174。每个第三滑块173设置在一个第四导轨174上。第三滑块173可沿第四导轨174滑动地设置。支撑框161上的第三滑块173的拉伸路线旁边设置有刻度线175,用于标示第二风琴罩171下端的位置。第三滑块173沿第四导轨174滑动,可带动第二边框172移动,从而拉伸或收缩第二风琴罩171。第二风琴罩171被拉伸或收缩后可改变遮光面积。设置刻度线175可标示第二风琴罩171下端的位置,使工人能够更精确地判断第二风琴罩171下端的位置,以使工人能根据液晶显示屏200的尺寸,确定是否将第二风琴罩171下端拉到合适的位置。根据使用的需要,可以在第一风琴罩131左端的移动路线上设置刻度线,以标识第一风琴罩131左端的位置。

在如图7所示的示例中,支撑框161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五导轨181。位于支撑框161上方的第五导轨181安装于盖板104上,如前所述,位于支撑框161下方的第五导轨181安装于底板102的上表面1021上。每根第五导轨181上均设置有两个第四滑块182。支撑框161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两个第四滑块182连接。支撑框161下端设置有连接板165。连接板165穿过第二通孔105与第二同步带183连接。第二旋转电机185通过皮带轮184驱动第二同步带183循环往复移动,从而驱动支撑装置160携带液晶显示屏200沿第五导轨181移动至背光灯110前方或自背光灯110前方移开。调整第一风琴罩131和第二风琴罩171的拉伸长度,可调整背光灯110发出的光的照射面积使其与液晶显示屏200的尺寸相当。操作工人通过观察液晶显示屏200,可检测液晶显示屏200是否正常。第二旋转电机185作为第二驱动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其可以采用其他驱动装置如气缸、直线电机等代替。第二同步带183作为第二传动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其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传动装置如链条等代替。第五导轨181作为第五导向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其也可以采用具有类似功能的结构,如导槽等代替。第一风琴罩131作为第一遮光罩的具体实施例,第二风琴罩171作为第二遮光罩的具体实施例,两者均可以采用具有类似性能的结构,如遮光帘等代替,只要其能够改变遮光面积即可。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底板102的上表面设置有两根第五导轨181。两根第五导轨181平行且间隔设置,每根第五导轨181上设置有两个第四滑块182。两个支撑装置(图中未示出)分别通过两个第四滑块182安装于两个第五导轨181上。每个支撑装置均与第二同步带183连接。一个支撑装置连接在皮带轮184一侧的第二同步带183上,另一个支撑装置连接在皮带轮184另一侧的第二同步带183上,因此,第二旋转电机185可通过第二同步带驱动两个支撑框161反向移动。其中一个支撑装置160携带液晶显示屏200向背光灯110正前方移动时,另一个支撑装置160携带液晶显示屏200自背光灯110正前方向一侧移动,以此可以实现两个支撑装置交替移动至背光灯110正前方。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使用时,两个支撑装置交替移动至背光灯110前方,因此,在其中一个支撑装置160上的液晶显示屏200检测时,可在同时将其他待检测的液晶显示屏200安装在另一个支撑装置160上,节省时间,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中的液晶显示屏检测装置,利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背光灯移动以使其处于最佳的使用位置。将待检测的液晶显示屏放置在支撑装置上,利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支撑装置携带液晶显示屏移至背光灯前方。在背光灯发光时观察液晶显示屏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利用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可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利用多个支撑装置交替移动,可在检测其中一个液晶显示屏的同时将待检测液晶显示屏放置在另一个支撑装置上,节省时间,效率高。利用第一遮光罩和第二遮光罩,可遮挡背光灯发出的部分光线,使其光线照射面积与液晶显示屏的尺寸相当,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如40寸、55寸等多种不同规格大小液晶显示屏的检测。支撑框上设置刻度线,可准确定位第二遮光罩下端的位置,使背光灯发出的光线能够更好地适合液晶显示屏的尺寸。利用第二支撑座可移动地设置,使本实用新型可将各种尺寸的液晶显示屏稳固地支撑在支撑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各导向装置,均可帮助可移动的部件稳定地移动,避免偏离移动轨迹。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