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反拖摩擦功试验台机油外循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9649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低摩擦技术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反拖摩擦功试验台机油外循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燃油消耗目标和排放限值,发动机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做发动机摩擦功试验,以确定发动机整机及零部件摩擦损失水平,进行发动机低摩擦设计。发动机摩擦功试验过程中,需要外接机油循环,以精确控制试验过程中润滑系统状态。

油底壳机油液面位置是影响发动机摩擦状态的重要因素,而现有的发动机试验台架机油循环系统并没有考虑到影响机油液面位置的影响。发动机反拖摩擦功试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发动机机油泵拆除前后摩擦损失的变化,因此在设计机油外循环回路时,需要考虑机油泵拆除后发动机主油道压力及温度的控制,维持发动机机油泵拆除前后润滑系统压力状态不变,才能获得发动机机油泵的摩擦损失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反拖摩擦功试验台机油外循环控制系统,用于发动机反拖摩擦功试验过程中发动机润滑系统状态控制,实现机油压力、流量及温度的精确控制。实时监控发动机油底壳液面位置恒定,以防止机油液面位置变化对发动机整机及零部件摩擦损失的影响。机油外循环系统可以实现发动机机油泵拆除前后不同机油循环回路,维持发动机机油泵拆除前后润滑系统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反拖摩擦功试验台机油外循环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本体、油底壳、液位监测器、一号控制阀、二号控制阀、一号泵组、储油箱、二号泵组、加热器、冷却器、流量计;发动机本体底部设置油底壳,液位检测器通过外接连通管与油底壳连接;发动机油底壳依次与一号控制阀、一号泵组、储油箱、二号泵组、加热器、冷却器、流量计管路连接,形成一条机油外循环回路;发动机油底壳依次与二号控制阀、二号泵组、加热器、冷却器、流量计管路连接,形成另一条机油外循环回路;一号控制阀和二号控制阀分别设有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在机油外循环回路中同时使用了两台机油泵组,一组用于从发动机油底壳抽出机油,一组用于把经加热冷却后的机油回流到发动机油底壳。采用外接连通管对发动机油底壳液面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并维持试验过程中位置恒定。机油外循环系统可以维持发动机机油泵拆除前后润滑系统压力状态不变。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可以保证发动机零部件摩擦功测量的准确性。

2、为发动机低摩擦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反拖摩擦功试验台机油外循环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发动机反拖摩擦功试验台机油外循环控制系统,系统内包括发动机本体1、油底壳2、液位监测器3、一号控制阀4、二号控制阀5、一号泵组6、储油箱7、二号泵组8、加热器9、冷却器10、流量计11。发动机本体1底部设置油底壳2,液位检测器3通过外接连通管与油底壳2连接,对发动机油底壳液面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并维持试验过程中位置恒定。发动机油底壳2依次与一号控制阀4、一号泵组6、储油箱7、二号泵组8、加热器9、冷却器10、流量计11管路连接,形成一条机油外循环回路;发动机油底壳2依次与二号控制阀5、二号泵组8、加热器9、冷却器10、流量计11管路连接,形成另一条机油外循环回路。一号控制阀4和二号控制阀5分别设有控制开关。一号泵组6和二号泵组8用于从发动机油底壳2抽出机油,二号泵组8用于机油回流到发动机油底壳2,一号控制阀4和二号控制阀5可通过各自控制开关的控制实现两组不同循环回路,满足不同试验条件下的使用需求,分别用于机油泵拆除前后不同的机油外循环路线。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发动机反拖摩擦功试验过程中,通过液位监测器3实时监控发动机油底壳2液面位置,并维持试验过程中位置恒定。

发动机(带机油泵)反拖试验时,一号控制阀4关闭,二号控制阀5开启,旁通一号泵组6及储油箱7,仅二号泵组8动作,将机油从油底壳2抽出,经加热器9及冷却器10后重新回流入油底壳2。

发动机拆除油泵后进行反拖试验时,一号控制阀4开启,二号控制阀5关闭,一号泵组6从油底壳2底部抽出机油,进入储油箱7,储油箱7用来作为二号泵组8回油泵组的暂存空间,防止供油机油泵的吸油口压力过大。二号泵组8将储油箱7内的机油经加热器9及冷却器10后重新回流入发动机。一号泵组6和二号泵组8同时联合动作,外循环系统实现发动机主油道机油压力和温度的精确控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