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1798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发动机的机油冷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涡轮增压发动机因为输出功率提高,机油温度也随之升高。机油温度过高会导致其黏度下降,无法在摩擦副表面建立起发动机正常工作所需的油膜,运动机构加快磨损,减少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增压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利用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对机油进行冷却,使机油温度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而目前的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合并成一个模块,虽然此方案可以提高装配的效率,但是零件的通用性较差,往往只能在单一机型上使用,多种机型需要开发不同的零件,重复开发导致零件单价成本高,售后维护成本增加。而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分开,分别布置在发动机上的不同位置,增加了冷却液和机油的管路,零件数量增加,系统较为复杂,装配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集成安装布置冷却器本体和滤清器,简化了缸体上的机油通道和冷却液通道的设计,减少系统的零件数量,提高了冷却效率和可靠性的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
[0004]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包括支座壳体,所述支座壳体的左侧设有第一安装面,所述支座壳体的右侧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机油冷却器本体和滤清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由左至右贯穿至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冷却液进水孔、机油进油孔和机油回油孔,所述冷却液进水孔的左端与缸体的水套连通,所述冷却液进水孔的右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本体连通,所述机油进油孔的前端与缸体的油栗连通,所述机油进油孔的后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本体连通,所述机油回油孔的前端与缸体的主油道连通,所述机油回油孔的后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本体连通,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有连通支座壳体的前侧面的冷却液回水孔,所述冷却液回水孔位于第二安装面上的一端与所述机油冷却液本体连通,所述冷却液回水孔位于支座壳体的前侧面上的一端与循环水栗连通。
[0006]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0007]支座壳体的前侧面上设有增压器进油孔,所述增压器进油孔与所述机油回油孔连通,所述增压器进油孔通过油管与增压器本体连接。
[0008]所述第一安装面上在所述冷却液进水孔和所述机油回油孔之间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二安装面上在所述冷却液回水孔和所述机油进油孔之间,在所述冷却液进水孔和所述机油进油孔之间均设有第二导流槽。
[0009]所述冷却液进水孔的两端上套设有进水密封圈,所述冷却液回水孔的两端上套设有回水密封圈,所述机油回油孔的两端上套设有回油密封圈。
[0010]所述机油进油孔位于所述机油回油孔的下方,所述机油回油孔的顶部与所述回油密封圈底部相抵,所述机油回油孔和所述机油进油孔均套设在环形的进油密封圈内,所述机油回油孔的底部与所述进油密封圈的环形内壁相抵。
[0011]所述进水密封圈和所述回水密封圈均由氢化丁腈橡胶制成,所述进油密封圈和所述回油密封圈均由丙烯酸酯橡胶制成。
[0012]所述支座壳体由铝合金材料压力铸造成型。
[0013]所述第二安装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定位销,所述冷却器本体通过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安装面固定。
[0014]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包括支座壳体,所述支座壳体的左侧设有第一安装面,所述支座壳体的右侧设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与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与机油冷却器本体和滤清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由左至右贯穿至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冷却液进水孔、机油进油孔和机油回油孔,所述冷却液进水孔的左端与缸体的水套连通,所述冷却液进水孔的右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本体连通,所述机油进油孔的前端与缸体的油栗连通,所述机油进油孔的后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本体连通,所述机油回油孔的前端与缸体的主油道连通,所述机油回油孔的后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本体连通,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有连通支座壳体的前侧面的冷却液回水孔,所述冷却液回水孔位于第二安装面上的一端与所述机油冷却液本体连通,所述冷却液回水孔位于支座壳体的前侧面上的一端与循环水栗连通。这样,在第一安装面上设有前端与缸体的水套连通的冷却液进水孔,使得可以直接从缸体水套取水,并经过冷却液进水孔的后端将冷却液送入到机油冷却器本体中,在机油冷却器本体中进行热交换。之后,经过热交换的冷却液由机油冷却器本体送出,经过冷却液回水孔位于第二安装面上的一端流入支座壳体,再由冷却液回水孔与循环水栗连通的一端流入到循环水栗内,以达到循环利用。而机油进油孔的前端从缸体的油栗获得机油,再经过机油进油孔的后端进入冷却器本体进行热交换,之后,再进入滤清器进行对油液的滤清,最后经过机油回油孔的后端流出,再经过机油回油孔的前端流回到缸体的主油道,简化了缸体上的机油通道和冷却液通道的设计,提高了机油和冷却液的冷却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而且,支座壳体通过第一安装面与缸体固定,而第二安装面连接集成的冷却器本体和滤清器,集成布置了冷却器本体和滤清器,减少系统的零件数量,节省了空间优化了布局。优选地,机油冷却器本体通过螺栓与缸体固定,牢固可靠,并且操作简单,材料容易获得,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的第一安装面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的第二安装面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号说明
[0020]I…支座壳体2…第一安装面3…第二安装面4…机油进油孔5…机油回油孔6…冷却液进水孔7...冷却液回水孔8.1...机油冷却器本体8.2…滤清器9…增压器进油孔10…第一导流槽11…第二导流槽12…进水密封圈13…回水密封圈14…进油密封圈15…回油密封圈16…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4所示,一种增压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支座,包括支座壳体I,所述支座壳体I的左侧设有第一安装面2,所述支座壳体I的右侧设有第二安装面3,所述第一安装面2与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3与机油冷却器本体8.1和滤清器8.2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2上设有由左至右贯穿至所述第二安装面3的冷却液进水孔6、机油进油孔4和机油回油孔5,所述冷却液进水孔6的左端与缸体的水套连通,所述冷却液进水孔6的右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本体8.1连通,所述机油进油孔4的前端与缸体的油栗连通,所述机油进油孔4的后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本体8.1连通,所述机油回油孔5的前端与缸体的主油道连通,所述机油回油孔5的后端与所述机油冷却器本体8.1连通,所述第二安装面3上设有连通支座壳体I的前侧面的冷却液回水孔7,所述冷却液回水孔7位于第二安装面3上的一端与所述机油冷却液本体连通,所述冷却液回水孔7位于支座壳体I的前侧面上的一端与循环水栗连通。这样,在第一安装面2上设有前端与缸体的水套连通的冷却液进水孔6,使得可以直接从缸体水套取水,并经过冷却液进水孔6的后端将冷却液送入到机油冷却器本体8.1中,在机油冷却器本体8.1中进行热交换。之后,经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