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2529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属于柴油机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阶段,我国柴油机技术的落后、产品质量差以及车辆使用中维修保养措施不力,导致低性能、高排放柴油车在使用中对城市环境和大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由于发动机功率的不断上升,对发动机机体内的燃烧要求提高,因而对活塞的冷却提出了要求。目前,现有的机油冷却器通常布置在发动机机体的外部,需要在外部接油管、水管,油管和水管布置繁冗,导致缸体外形笨重,柴油机缸体显得结构零散,不仅美观性差,而且冷却效果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将机油冷却器通过安装腔融合到缸体内部,降低整机重量,使柴油机更紧促,冷却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包括缸体,缸体中间位置设有主油道,所述的缸体上端至少设有1个机油冷却器安装腔;所述主油道上方设有增压油道,增压油道连接有增压油道调节阀;所述主油道与增压油道经第一支油道贯通,第一支油道下端连接有机油滤清器安装腔。

如上所述的一种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进一步包括喷嘴,所述喷嘴的进口端外径大于喷嘴的出口端外径,并采用过渡或过盈配合将喷嘴安装于喷嘴安装孔内,使得装配简便。

如上所述的一种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安装腔安装有水冷式机油冷却器,所述水冷式机油冷却器连接在缸体冷却液管路中。水冷式机油冷却器利用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润滑油的温度,当润滑油温度高时,靠冷却水降温,发动机启动时,则从冷却水吸收热量使润滑油迅速提高温度。

如上所述的一种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所述的缸体下端一侧设有机油泵。

如上所述的一种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机油滤清器安装腔中的机油滤清器串联于机油泵和主油道之间。机油滤清器用于过滤掉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混入润滑油的金属磨屑、尘土、高温下被氧化的积碳和胶状沉淀物、水等杂质,从而保待润滑油的清洁,延长其使用期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缸体中间位置设有主油道,所述的缸体上端至少设有1个机油冷却器安装腔;所述主油道上方设有增压油道,增压油道连接有增压油道调节阀;所述主油道与增压油道经第一支油道贯通,第一支油道下端连接有机油滤清器安装腔,整体结构紧凑型强,降低整机重量,使柴油机更紧促,冷却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包括缸体1,缸体1中间位置设有主油道2,所述的缸体1上端至少设有1个机油冷却器安装腔3;所述主油道2上方设有增压油道4,增压油道4连接有增压油道调节阀5;所述主油道2与增压油道4经第一支油道6贯通,第一支油道6下端连接有机油滤清器安装腔7。

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喷嘴8,所述喷嘴8的进口端外径大于喷嘴的出口端外径,并采用过渡或过盈配合将喷嘴安装于喷嘴安装孔内,使得装配简便。

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机油冷却器安装腔3安装有水冷式机油冷却器,所述水冷式机油冷却器连接在缸体冷却液管路中。水冷式机油冷却器利用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润滑油的温度,当润滑油温度高时,靠冷却水降温,发动机启动时,则从冷却水吸收热量使润滑油迅速提高温度。

内置冷却器柴油机缸体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缸体1下端一侧设有机油泵9。机油滤清器安装腔7中的机油滤清器串联于机油泵9和主油道2之间。机油滤清器用于过滤掉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混入润滑油的金属磨屑、尘土、高温下被氧化的积碳和胶状沉淀物、水等杂质,从而保待润滑油的清洁,延长其使用期限。

本实用新型缸体1中间位置设有主油道2,缸体1上端至少设有1个机油冷却器安装腔3,主油道2上方设有增压油道4,增压油道4连接有增压油道调节阀5,主油道2与增压油道4经第一支油道6贯通,第一支油道6下端连接有机油滤清器安装腔7,整体结构紧凑型强,降低整机重量,使柴油机更紧促,冷却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