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及其缸体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8489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及其缸体水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其缸体水套,包括水套本体,以缸体的火力面为起点,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和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均不大于缸孔深度的二分之一,且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小于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所述缸体水套提高了缸孔处的强度,可有效防止缸孔变形,避免对发动机排放造成不利影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缸体水套的发动机。
【专利说明】
一种发动机及其缸体水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其缸体水套。
【背景技术】
[0002]缸体水套的主要作用是为内燃机活塞部位的冷却提供冷却水通道,防止活塞过热而受损。目前市场上的缸体水套底部一般都为正W形,缸孔处水套较深,即缸孔与缸体本体几乎无材料连接,使得此部位的强度较弱,导致缸孔变形量较大,特别是容易产生对排放影响较大的四阶变形量。另外,处于两缸连接部位的材料较多,导致缸间冷却较差,即缸间局部温度较高,可能造成气缸垫灼烧失效,也会导致缸孔变形,影响排放。因此,目前的缸体水套结构对发动机的排放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发动机节能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这种缸体水套结构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缸体水套,以增加缸孔处的强度,避免发生缸孔变形,防止对发动机排放产生不利的影响。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缸体水套的发动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种发动机的缸体水套,包括水套本体,以缸体的火力面为起点,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和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均不大于缸孔深度的二分之一,且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小于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
[0006]上述缸体水套,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为缸孔深度的三分之一O
[0007]上述缸体水套,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为缸孔深度的二分之一。
[0008]上述缸体水套,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的底部与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的底部之间圆滑过渡。
[0009]上述缸体水套,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为H,且H多L+1.5d,其中,L为缸体上火力面到缸盖螺栓孔最后一个螺纹的长度,d为缸盖螺栓的公称直径。
[0010]上述缸体水套,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为H,且HSL-1.5d,其中,L为缸体上火力面到缸盖螺栓孔最后一个螺纹的长度,d为缸盖螺栓的公称直径。
[0011 ]上述缸体水套,所述水套本体上设有用于改变水套内水流方向的水套堵棒。
[0012]—种发动机,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缸体水套。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发明提供的缸体水套,为提高缸孔处的强度,使得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和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均不大于缸孔深度的二分之一,并且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小于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缩短了缸孔处对应的水套深度,加强了两个缸孔间的冷却作用,在满足活塞良好冷却效果的同时,减少了缸孔变形,避免了对发动机排放造成不利影响。
[0015]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由于具有上述缸体水套结构,因此能够实现与上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缸体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缸体水套的主视图。
[0019]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0020]1-水套本体,2-进水口,3_出水口,4_出砂散气孔,5-火力面,6-水套堵棒;
[0021]h-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H-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0023]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发动机的缸体水套,包括水套本体I,其上设有进水口 2和出水口 3,还设有铸造时的出砂散气孔4 ο在所述缸体水套中,以缸体的火力面5为起点,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h和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H均不大于缸孔深度的二分之一,且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h小于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H。与现有技术相比,改缸体水套结构发生了改变,其底部呈倒W的形状,通过缩短缸孔中心线处的水套深度,同时加大两个缸孔之间的水套深度,加强了缸孔处的强度和两缸之间的冷却能力,在保证活塞有效冷却的基础上,避免了缸孔形变,防止了对发动机排放产生影响。
[0024]具体地,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h为缸孔深度的三分之一,能够更好地满足活塞的冷却效率,提高缸孔进排气侧的刚度。
[0025]进一步地,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H优选为缸孔深度的二分之一。
[0026]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的底部与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的底部之间圆滑过渡,以进一步提高水套的强度。
[0027]在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满足连接螺栓的强度,避免其受冷热影响,产生螺栓力衰减,优选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H多L+l.5d,其中丄为缸体上火力面到缸盖螺栓孔最后一个螺纹的长度,d为缸盖螺栓的公称直径。
[0028]可选择地,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为H也可小于等于L-1.5d,其中,L为缸体上火力面到缸盖螺栓孔最后一个螺纹的长度,d为缸盖螺栓的公称直径。
[0029]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缸体水套中,所述水套本体I上还设有水套堵棒6,用于改变水套内水流方向,有效保证进排气侧的冷却效率。
[003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缸体水套解决了缸孔部位强度不足的问题,增加了缸孔强度,进一步降低了缸孔变形量,适应了越来越严的排放需求。与传统水套结构相比,在缸孔加工时省略了模拟缸盖,使得加工更加方便。另外,该缸体水套还解决了传统缸体水套缸间冷却不足,易烧缸垫的问题。
[003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缸体水套。
[0032]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的缸体水套,包括水套本体,其特征在于,以缸体的火力面为起点,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和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均不大于缸孔深度的二分之一,且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小于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水套,其特征在于,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为缸孔深度的三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水套,其特征在于,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为缸孔深度的二分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缸体水套,其特征在于,缸孔中心线处对应的缸体水套的底部与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的底部之间圆滑过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缸体水套,其特征在于,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为H,且H多L+1.5d,其中,L为缸体上火力面到缸盖螺栓孔最后一个螺纹的长度,d为缸盖螺栓的公称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缸体水套,其特征在于,两个缸孔连接处对应的缸体水套向下延伸的深度为H,且H<L-1.5d,其中,L为缸体上火力面到缸盖螺栓孔最后一个螺纹的长度,d为缸盖螺栓的公称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本体上设有用于改变水套内水流方向的水套堵棒。8.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缸体水套。
【文档编号】F02F1/14GK106014668SQ201610630705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8月3日
【发明人】李欢, 张应兵, 章家续, 李瑞欣, 陈亮, 陈尚尚, 朱浩杰, 王英杰, 房程程, 谢有路, 王友成, 马亚坛, 罗俊, 陈思颖, 郭田利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