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及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8899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及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包括壳体和水泵蜗壳,水泵蜗壳和壳体集成为一体,壳体内设有过滤腔室,过滤腔室用于放置滤芯,壳体的下部设有机油冷却器;壳体的侧面上设有主进油孔和主回油孔,主进油孔通过油通道与过滤腔室的进油口相连通,过滤腔室的出油口与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相连通;机油冷却器的出油口与主回油孔通过油通道相连通;水泵蜗壳的出水口连接有两条水通道,其中一条水通道与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相连通,另一条水通道用于与发动机水套相连通;机油冷却器的出水口与水泵蜗壳的进水口相连通。集成化设计减少泄漏,占用空间少。
【专利说明】
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传统的柴油机润滑系统的设计中,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和水栗等多个功能模块分别独立零散地安装在柴油机的缸体上,他们之间采用外部管道相连通。这种布置方式的缺点是占用空间大、体积和重量增大,同时油路和水路的布置复杂,需要通过外部管路来进行水路和油路的连接,接口多增加了泄漏的风险。并且目前柴油发动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轿车上。由于受到发动机安装空间的限制,要求附件的结构非常紧凑并且安装方便。

【发明内容】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布置占用空间大,泄漏风险高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包括壳体和水栗蜗壳,所述水栗蜗壳与所述壳体集成为一体,所述壳体内分别设有过滤腔室、油通道和水通道,所述过滤腔室用于放置滤芯,所述过滤腔室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壳体的下部设有机油冷却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主进油孔和主回油孔,所述主进油孔通过所述油通道与所述过滤腔室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过滤腔室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出油口与所述主回油孔通过所述油通道相连通;所述水栗蜗壳的出水口连接有两条所述水通道,其中一条所述水通道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相连通,另一条所述水通道用于与发动机水套相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水通道与所述水栗蜗壳的进水口相连通。
[0007]根据本发明,所述过滤腔室的进油口连接的油通道上设有过滤旁通阀,所述过滤旁通阀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过滤腔室的进油口相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所述油通道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相连通。
[0008]根据本发明,所述过滤腔室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之间设有机油节温器,所述机油节温器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相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所述油通道与所述主回油孔相连通。
[0009]根据本发明,所述过滤腔室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之间还设有冷却旁通阀,所述冷却旁通阀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相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所述油通道与所述主回油孔相连通。
[0010]根据本发明,所述主进油孔处设有单向阀。
[0011 ]根据本发明,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处还设有泄油阀,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油底壳连通的泄油孔,所述泄油阀通过所述油通道与所述泄油孔相连通。
[0012]根据本发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底部设有放水阀。
[00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散热器以及上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所述水栗蜗壳内设有叶轮,所述水栗蜗壳的出水口通过两条水通道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和所述发动机水套分别相连通,所述发动机水套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水栗蜗壳的进水口相连通。
[0014]根据本发明,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液节温器,所述冷却液节温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发动机水套,所述冷却液节温器的出水端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水栗蜗壳的进水口相连通,另一个出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通。
[0015]根据本发明,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用于加速所述散热器周边的空气流动。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将水通道和油通道均设置在壳体内,并且将壳体与水栗蜗壳设置为一体式,采用集成化的设计减少了占用的空间,减少了管道接头的个数,从而减少了泄漏的发生。水栗蜗壳的出水口处连接两条水通道,可以实现机油冷却器与发动机水套的并联,在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流经机油冷却器的水流量,方便快速地进行机油冷却器的散热量修改。机油冷却器设置在壳体的下方,方便增加或减少机油冷却器的散热片片数,可控性更尚O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水栗蜗壳;2:壳体;21:过滤腔室;211:过滤腔室的进油口;22:顶盖;23:滤芯;3:机油冷却器;31:机油冷却器的出水口;4:主进油孔;5:主回油孔;6:泄油孔;7:水栗蜗壳的出水口; 8:机油节温器;9:侧出水口; 10:放水阀;101:水栗;102:气缸体水套;103:气缸盖水套;104:散热器;105:冷却液节温器;106: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包括水栗蜗壳I和壳体2,水栗蜗壳I与壳体2集成为一体,壳体2内分别设有过滤腔室21、油通道和水通道,过滤腔室21用于放置滤芯23,过滤腔室21的顶部设有顶盖22,壳体22的下部设有机油冷却器3;壳体2的侧壁上设有主进油孔4和主回油孔5,主进油孔4通过设置在壳体2内部的油通道与过滤腔室21的进油口 211相连通,过滤腔室21的出油口与机油冷却器3的进油口相连通;机油冷却器3的出油口与主回油孔5通过设置在壳体2内部的油通道相连通;水栗蜗壳I的出水口 7连接有两条水通道,其中一条水通道与机油冷却器3的进水口相连通,另一条水通道用于与发动机水套相连通,如图1所示,根据设置在壳体2侧壁上的侧出水口 9与发动机水套相连通;机油冷却器3的出水口 31与水栗蜗壳I的进水口相连通。包括油通道和水通道且与水栗蜗壳I集成为一体的壳体可以采用铸造的方式来成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将水通道和油通道均设置在壳体2内,并且将壳体2与水栗蜗壳I设置为一体式,采用集成化的设计减少了占用的空间,减少了管道接头的个数,从而减少了泄漏的发生。水栗蜗壳I的出水口处连接两条水通道,可以实现机油冷却器3与发动机水套31的并联,在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流经机油冷却器3的水流量,方便快速地进行机油冷却器3的散热量修改。机油冷却器3设置在壳体2的下方,方便增加或减少机油冷却器3的散热片片数,可控性更高。
[002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过滤腔室21的进油口连接的油通道上设有过滤旁通阀,过滤旁通阀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过滤腔室21的进油口相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设置于壳体2内的油通道与机油冷却器3的进油口相连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过滤旁通阀优选为压差阀。通过设置的过滤旁通阀可以实现在过滤腔室21内的滤芯23被堵塞时根据过滤旁通阀两出口处压差变化而打开过滤旁通阀,使机油不经过过滤腔室21而直接进入到机油冷却器3中。
[002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过滤腔室21的出油口与机油冷却器3的进油口之间设有机油节温器8,机油节温器8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机油冷却器3的进油口相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设置在壳体2内的油通道与主回油孔5相连通。设置机油节温器8可以控制机油在设定温度以下时,机油直接进入与主回油孔5相连通的油通道,不经过机油冷却器3,促使机油温度升高保证机油温度能够保证在较高的水平,减少换热损失,同时机油温度升高能够减少摩擦功,降低燃油耗;机油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机油节温器8工作,使与主回油孔5连通的出口堵住,机油进入机油冷却器3中进行冷却后再进入主回油孔5。设置有机油节温器8在发动机启动时水温升高较快,缩短暖机的时间。
[002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过滤腔室21的出油口与机油冷却器3的进油口之间还设有冷却旁通阀,冷却旁通阀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机油冷却器3的进油口相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设置在壳体2内的油通道与主回油孔5相连通。通过设置的冷却旁通阀可以实现在机油冷却器3被堵塞时根据冷却旁通阀两出口处压差变化而打开冷却旁通阀,使机油不经过机油冷却器3而直接进入到与主回油孔5连通的油通道中。
[002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主进油孔4处设有单向阀。设置单向阀可以防止机油回流。
[002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单向阀的出油口处还设有泄油阀,壳体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油底壳连通的泄油孔6,泄油阀通过设置在壳体2内的油通道与泄油孔6相连通。维修保养过滤腔室21内的滤芯时通过打开泄油阀将机油泄回油底壳中。
[002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机油冷却器3的底部设有放水阀10。
[003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散热器104以及上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具体地,发动机水套包括串联的气缸盖水套103和气缸体水套102。水栗蜗壳I内设有叶轮,水栗蜗壳I与叶轮组成水栗101,水栗蜗壳I的出水口通过两条水通道与机油冷却器2和发动机水套分别相连通,发动机水套的出水口通过散热器104与水栗蜗壳I的进水口相连通。
[003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却液节温器105,冷却液节温器105的进水端连通发动机水套,冷却液节温器105的出水端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水栗蜗壳I的进水口相连通,另一个出口与散热器104的进水口相连通。从发动机水套的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流入冷却液节温器105,由冷却液节温器105判断冷却液的温度是否达到设定温度,如果未达到设定温度,则冷却液节温器105开启与水栗蜗壳I连通的出口,冷却液直接流入水栗蜗壳I;如果达到设定温度,则冷却液节温器105开启与散热器104连通的出口,冷却液流入散热器104冷却后再流回水栗蜗壳I。
[003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风扇106,风扇106设置于散热器104的一侧,用于加速散热器104周边的空气流动。设置散热器104可以增强散热效果。
[00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水栗蜗壳,所述水栗蜗壳与所述壳体集成为一体,所述壳体内分别设有过滤腔室、油通道和水通道,所述过滤腔室用于放置滤芯,所述过滤腔室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壳体的下部设有机油冷却器; 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主进油孔和主回油孔,所述主进油孔通过所述油通道与所述过滤腔室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过滤腔室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出油口与所述主回油孔通过所述油通道相连通; 所述水栗蜗壳的出水口连接有两条所述水通道,其中一条所述水通道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相连通,另一条所述水通道用于与发动机水套相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水通道与所述水栗蜗壳的进水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室的进油口连接的油通道上设有过滤旁通阀,所述过滤旁通阀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过滤腔室的进油口相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所述油通道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室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之间设有机油节温器,所述机油节温器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相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所述油通道与所述主回油孔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室的出油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之间还设有冷却旁通阀,所述冷却旁通阀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油口相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所述油通道与所述主回油孔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油孔处设有单向阀。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处还设有泄油阀,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油底壳连通的泄油孔,所述泄油阀通过所述油通道与所述泄油孔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的底部设有放水阀。8.—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水套、散热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却滤清模块,所述水栗蜗壳内设有叶轮,所述水栗蜗壳的出水口通过两条所述水通道与所述机油冷却器和所述发动机水套分别相连通,所述发动机水套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水栗蜗壳的进水口相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液节温器,所述冷却液节温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发动机水套,所述冷却液节温器的出水端包括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与所述水栗蜗壳的进水口相连通,另一个出口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的一侧,用于加速所述散热器周边的空气流动。
【文档编号】F01M5/00GK106089358SQ201610752771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29日
【发明人】王超, 杨栋, 崔永, 么丽丽, 吴雪雷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