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胰岛素检测试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1375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胰岛素检测试条。



背景技术:

据最新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中国糖尿病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达到近1.5亿。

糖尿病是目前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认识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主,合并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综合征。I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大部分患者胰岛β细胞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导致餐时和基础胰岛素分泌均减少。II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进展缓慢,常表现为外周胰岛素抵抗。因此胰岛素的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分型以及治疗的检测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目前市场上用于胰岛素检测的产品较多,其主要的检测方法有免疫沉淀法、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法等。免疫沉淀法和酶联免疫法操作繁琐,测试时间长,而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需要特殊的仪器和专业操作技术,且仪器投放价格较昂贵,不适合临床快速经济的检测,放射免疫法含有放射性元素,对环境有很大污染,同时存在检测准确度不高的缺陷。

在自体免疫性疾病诊断方面,已有免疫层析试纸的报道,但基于胰岛素检测的免疫层析试纸在国内外尚无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能够对胰岛素进行快速、定量检测的检测试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胰岛素检测试条,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依次设置有样品垫,结合垫,反应膜,吸水纸和设置在反应膜上的检测带T线、控制带C线;

所述结合垫上包被有荧光乳胶颗粒分别标记的胰岛素单克隆抗体B和卵清蛋白抗体B;

所述检测带T线包被有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A,所述控制带C线包被有卵清蛋白单克隆抗体A。

其中,胰岛素单克隆抗体A识别卵清蛋白的抗原表位与胰岛素单克隆抗体B识别胰岛素的抗原表位不同。卵清蛋白单克隆抗体A识别卵清蛋白的抗原表位与卵清蛋白单克隆抗体B识别卵清蛋白的抗原表位不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胰岛素检测试条的反应膜上沿层析方向,依次设置检测带T线、控制带C线。检测带T线包被有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A,用于检测胰岛素;控制带C线包被卵清蛋白单克隆抗体A,用于检测乳胶颗粒中卵清蛋白-卵清蛋白单克隆抗体B复合物,用于消除试条由于非特异性吸附引起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中,荧光乳胶颗粒采用的荧光素为罗丹明、异硫氰酸荧光素、藻红蛋白、多甲藻黄素叶绿素蛋白或碘化丙啶中的一种。优选地,采用的荧光素为罗丹明。

本实用新型中,底板为半硬质塑料、硬质塑料或硬纸片中的一种。优选地,半硬质塑料为PVC。

本实用新型中,样品垫的材质为玻璃纤维。结合垫的材质为玻璃纤维。反应膜的材质为硝酸纤维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胰岛素检测试条的宽度为4.05~4.25mm,优选地,检测试条的宽度为4.15mm。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胰岛素检测试条检测样品时,结果判定方法为:修饰抗体的荧光乳胶颗粒结合样本之后被T线和C线上的抗体捕获,在特定波长光束的激发下,发射出不同强度的荧光,被激光激发后的荧光抗体的信号强度反应了被捕获的胰岛素数量,荧光强度越强则样本中胰岛素含量越多,经过免疫荧光分析仪的读值,检测出样本中胰岛素的荧光信号强度,并通过过一定的取值方法,计算两线的荧光比值,最后转化为反应样品中胰岛素含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胰岛素检测试条首次将免疫层析技术应用于胰岛素的检测,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能够对胰岛素进行快速、定量检测,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胰岛素检测试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示底板,2示样品垫,3示结合垫,4示反应膜,5示吸水纸,6示检测带T线,7示控制带C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胰岛素检测试条的制备过程中采用的仪器、试剂皆为普通市售品,皆可于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荧光乳胶颗粒标记抗体的制备

取360ml超纯水加入圆底烧瓶内,放置水浴锅中恒温85℃,转速350转/分钟,依次加入50mM-200mM浓度罗单明20ml,苯乙烯20ml,然后加入引发剂过硫酸钾,使其聚合反应3小时。冷却后称取其重量,再离心弃上清,加入超纯水至原重,重悬颗粒,对颗粒进行洗涤,洗涤3-5遍,再待使用。

取上述活化的乳胶颗粒溶液20ml,超声波处理30秒-1分钟,先后加入0.2MNHS和0.2MEDC溶液各30ul,并混合均匀,置5℃摇床,100转/分钟1小时,然后将溶液取出,置于离心管内,称重,再离心弃上清,加入超纯水至原重再将颗粒重悬的洗涤方式,洗涤3-5遍,加入胰岛素单克隆抗体B(罗氏12208750103)和卵清蛋白抗体2mg,混合均匀后,5℃,100转/分钟摇床孵育24小时。孵育完成后,加入颗粒悬浮液(PH值7.4的0.02MPB+30%蔗糖+1%PEG2万+1%酪蛋白)80ml。

实施例2结合垫的制备

将实施例1制备好的卵清蛋白抗体乳胶颗粒按每毫升颗粒加入2mg/ml的卵清蛋白50ul,充分混匀后,与抗胰岛素抗体胶乳颗粒按1:10-20的比例进行混合,并充分混匀。用PBS-TBN溶液调节颗粒浓度,按0.5-1.0ug/CM2的用量涂布在结合垫上。

实施例3样品垫的制备

配制样品稀释液(PH值7.4的0.02MPB+0.05%TW20)5ml,铺至18cm*30cm玻璃纤维上,每张玻璃纤维铺置的量为40ml,充分反应10-30min,沥干,37℃烘干16h,烘干后将玻璃纤维用斩切机将其裁成29mm*300mm大小,加干燥剂装铝箔袋封口保存。

实施例4反应膜的制备

分别将胰岛素单克隆抗体A(罗氏12208725103)和卵清蛋白单克隆抗体,分别用0.01M的PB+3%海藻糖将胰岛素单克隆抗体A和卵清蛋白单克隆抗体稀释成1.0-2.0mg/ml,使用量为36ul/30CM,用喷膜机喷膜包被,使其固定,用划膜仪划膜至硝酸纤维素膜(赛多利斯2CM,95膜)上,37℃反应烘干16h,装袋,备用。

实施例5.胰岛素检测试条的组装

将实施例3制备的样品垫,实施例4制备的反应膜,以及吸水纸依次贴到PVC底板上,按实验要求均匀切成宽度为4.15mm的膜条,装壳。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胰岛素检测试条,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依次设置有样品垫2,结合垫3,反应膜4,吸水纸5和设置在反应膜4上的检测带T线6、控制带C线7;所述结合垫3上包被有荧光乳胶颗粒分别标记的胰岛素单克隆抗体B和卵清蛋白抗体B;检测带T线6包被有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A,控制带C线7包被有卵清蛋白单克隆抗体A。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胰岛素检测试条检测样品时,结果判定方法为:修饰抗体的荧光乳胶颗粒结合样本之后被T线和C线上的抗体捕获,在特定波长光束的激发下,发射出不同强度的荧光,被激光激发后的荧光抗体的信号强度反应了被捕获的胰岛素数量,荧光强度越强则样本中胰岛素含量越多,经过免疫荧光分析仪的读值,检测出样本中胰岛素的荧光信号强度,并通过过一定的取值方法,计算两线的荧光比值,最后转化为反应样品中胰岛素含量。

实施例6胰岛素检测试条的性能检测

将胰岛素重组蛋白配制成200mU/L、150mU/L、100mU/L、50mU/L、25mU/L、10mU/L、5mU/L、3mU/L、1mU/L的溶液,取实施例5试条90条,每个浓度测试10次,将样本用PBS(PH值5.8,0.02M)稀释2倍(30ul样本加入到60ul PBS缓冲液中,充分混匀),取75ul混匀后的样本滴加到试条上,反应10分钟后读取结果。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胰岛素检测试条的性能检测

以上结果表明,采用本使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胰岛素检测试条对胰岛素样品进行检测,测试线性R2>0.99,变异系数CV﹤10%。表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胰岛素检测试条在检测浓度为1~200mU/L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检测的精密度良好。

实施例7临床样本检测

取临床胰岛素检测血样10份,每份标本测试5支试条,使用实施例5制作的试条,实施例6的测试方法,进行临床血液标本测试。

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临床样本检测结果

由表2结果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5提供的胰岛素检测试条对胰岛素样品进行检测时,测试偏差﹤15%,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实施例8:样本缓冲液最佳PH值

在实施例6中进行试条性能测试时,将样本分别用不同PH值5.8、6.0、6.5、7.0、7.4的0.02MPB缓冲液对样本进行稀释,测试浓度为150mU/L、50mU/L、5mU/L高中低三个浓度样本,每个样本每种缓冲液测试5支试条,再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仪测试检测线1与检测线2荧光信号值的比值,分析样本缓冲液最佳PH值。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样本缓冲液PH值检测结果

由表3的试验结果可知,缓冲液PH值为5.8时,测试结果达到最佳。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