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遥控式工业套管通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2408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无线遥控式工业套管通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石油管材检测的通径机。



背景技术:

石油管材管道在进行安装、投入使用前,通常需要对其一些关键特性、尺寸等进行检查确认,以确保投入使用的管道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其中,管道是否存在变形、管道直径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一个重要的且必须的检查项目。管道通径机就是用来检查管道直径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一种设备。现有的管道通径机,是采用人力或者气动方式操作的简易测量工具。如图1所示,此通径机本质上不是一种仪器设备,而是一个辅助测量工具,其两端的圆柱直径尺寸,为允许的最小内直径尺寸(标准内径尺寸)。若此工具能顺利通过整个管道,表明管道内径符合规定要求。使用时,将其放入管道内一端,通过人力拖拽的方式使其通过管道从另一端出来。此方式效率低下,人力浪费严重。目前主要采用高压气动方式,将其放入管道内一端,利用高压气体从后面推动,使其从管道另一端出来。此方式虽然解放了人力,但操作具有危险性,高压气体管路连接一旦失效,强大气流及其引起的管路反弹力量会危害操作人员人身安全,不利于安全生产;并且此种方式需要工作现场具备高压气动设备、电力供应,对工作现场有附加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安全稳定且通用性强的无线遥控式工业套管通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体、导向挡板、斜面车轮、驱动电机、控制板、射频接收电线以及遥控器,其中所述导向挡板为两块分别连接在机体的前后两端,所述导向挡板的外形能够与待检测管道内径相适应,至少其中一个导向挡板的外周间隔安装多个导向轮;所述斜面车轮为多个分别安装在机体的两侧,且斜面车轮外轮廓能够与待检测管道的内径曲面相匹配用于行走;所述驱动电机内置在机体内且其输出端传动连接斜面车轮,所述控制板内置在机体内且通过信号线连接驱动电机;所述射频接收电线安装在控制板上且其能够接收所述遥控器发出的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轮为导向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内置有可充电电源。

进一步的,每个导向挡板外周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均安装一个导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斜面车轮包括分别安装在机体前部的前轮组和机体后部的后轮组,每组为轴连的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机体的两侧

进一步的,当无线遥控式工业套管通径装置放置在待检测管道内时,所述导向轮与管道内壁的间距为1~2mm。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线遥控式工业套管通径装置,应用无线射频技术,使操作人员通过手持遥控器实现对通径装置在管道内的各项行进控制,摒弃人力手动或者气动方式,有利于节省人力、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通径机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管道纵剖面的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管道横截面的状态图;

图中:1、导向轴承,2、导向挡板,3、斜面车轮,4、电源开关,5、充电接口,6、射频接收天线,7、机体,8、待检测管道,9、遥控器,10、现有通径机,11。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4,一种无线遥控式工业套管通径装置,包括机体7、导向挡板2、斜面车轮3、驱动电机、控制板、射频接收电线6以及遥控器9,其中导向挡板2为两块圆盘分别连接在机体7的前后两端,导向挡板2的外径略小于待检测管道8内径,即能够与待检测管道8内径相适应;每个导向挡板2外周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均安装一个导向轴承1;斜面车轮3包括分别安装在机体7前部的前轮组和机体7后部的后轮组,每组为轴连的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机体7的两侧,斜面车轮3外轮廓能够与待检测管道8的内径曲面相匹配来用于行走;机体7内置有驱动电机、控制板以及可充电电源,驱动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斜面车轮3,控制板通过信号线连接驱动电机,射频接收电线6安装在控制板上且其能够接收遥控器9发出的指令;可充电电源上设有电源开关4和充电接口5。

本管道通径装置由车体及遥控器两大部分组成。配备专用遥控器,应用无线射频技术,使操作人员通过手持遥控器实现对通径装置在管道内的各项行进控制,摒弃人力手动或者气动方式。为克服金属管道对遥控信号的屏蔽作用,采用433MHz无线射频技术作为遥控通信方案。为使通径装置车体在管道内顺利行进,防止与管道内壁产生剐蹭,在车体两端(或一端)的导向挡板上设有4个(或多个)导向轴承。导向轴承与待检测管道内壁的间距适宜取值为1~2mm。间距尺寸若太小,会导致管道变形检测标准过严;间距尺寸若太大,会导致管道变形检测标准过于宽松,失去检测意义。针对不同尺寸规格管道,专门定制与管道内径曲面相匹配的斜面车轮轮胎,可确保车体车轮与管道内壁充分有效接触,增大着力面积,提高行进摩擦动力。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