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桥面ERS铺装的温度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509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钢桥面ERS铺装的温度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监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钢桥面ERS铺装的温度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钢制大桥主航道桥结构受力复杂,构造新颖,运营期管养难度大。钢桥面存在高温的顽疾,钢桥面在日照辐射作用下由于热量累积容易产生高温,将对钢桥面上的铺装及箱梁内部的仪器设备带来较大的不利性影响,高温将影响钢桥面板及其铺装的温度和散热速度,并导致桥面铺装使用性能降低。

由此,需要开展钢桥面温度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研发,实现对钢桥面的外部温度进行监测,对抑制延缓钢桥面及其铺装的性能衰退,保证钢桥面的寿命,延长钢桥面铺装的使用年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现在业内还没有类似的技术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钢桥面ERS铺装的温度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钢桥面ERS铺装的温度监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数据存储与显示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安装在桥面上的一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二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三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四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五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六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七号电阻式 温度传感器、八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九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十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十一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十二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所述一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二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桥梁中心线与桥跨中心线交汇处左侧的第一车道的右侧和左侧的紧急停车带的右侧;所述三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四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桥梁中心线与桥跨中心线交汇处右侧的第一车道的左侧和右侧的紧急停车带的左侧。

所述五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六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距桥梁中心线与桥跨中心线交汇处一端最近的一号支座左侧的第一车道的右侧和左侧的紧急停车带的右侧;所述七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八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距桥梁中心线与桥跨中心线交汇处一端最近的一号支座右侧的第一车道的左侧和右侧的紧急停车带的左侧。

所述九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十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距桥梁中心线与桥跨中心线交汇处另一端最近的二号支座左侧的第一车道的右侧和左侧的紧急停车带的右侧;所述十一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十二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距桥梁中心线与桥跨中心线交汇处另一端最近的二号支座右侧的第一车道的左侧和右侧的紧急停车带的左侧。

本专利所述的钢桥面ERS铺装的温度监测系统,其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均为可集中体现桥梁受力特性、构造特点的部位,并且这些部位受其他部件的遮挡最小,日照辐射时间段最长,更有利于温度数据的准确获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桥面ERS铺装的温度监测系统的模块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桥面ERS铺装的温度监测系统的大桥俯视方向的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钢桥面ERS铺装的温度监测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数据存储与显示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安装在桥面上的一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1、二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2、三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3、四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4、五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5、六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6、七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7、八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8、九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9、十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10、十一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11、十二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12。

所述一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1、二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2分别安装于桥梁中心线13与桥跨中心线14交汇处左侧的第一车道15的右侧和左侧的紧急停车带16的右侧;所述三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3、四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3分别安装于桥梁中心线13与桥跨中心线14交汇处右侧的第一车道17的左侧和右侧的紧急停车带18的左侧。

所述五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5、六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6分别安装于距桥梁中心线13与桥跨中心线14交汇处一端最近的一号支座19左侧的第一车道15的右侧和左侧的紧急停车带16的右侧;所述七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7、八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8分别安装于距桥梁中心线13与桥跨中心线14交汇处一端最近的一号支座19右侧的第一车道17的左侧和右侧的紧急停车带18的左侧。

所述九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9、十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10分别安装于距桥梁中心线13与桥跨中心线14交汇处另一端最近的二号支座20左侧的第一车道 15的右侧和左侧的紧急停车带16的右侧;所述十一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11、十二号电阻式温度传感器12分别安装于距桥梁中心线13与桥跨中心线14交汇处另一端最近的二号支座20右侧的第一车道17的左侧和右侧的紧急停车带18的左侧。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其它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或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