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链轮空载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470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链轮空载试验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矿用链轮空载运行的试验台。



背景技术:

链轮是煤矿综采运输设备的一个关键部件,刮板输送机、转载输送机的头尾都采用链轮驱动,属于易损部件,磨损严重,损坏频繁,修复量很大。为提高链轮使用的可靠性,修复后的链轮需经空载运行试验。由于链轮生产商不同以及使用链轮的设备宽度直径系列较多,形成链轮的规格尺寸繁多,给检修企业进行空载试验带来很多不便,维修企业按照链轮规格尺寸配备十几台甚至几十台试验台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的。矿用链轮的密封主要采用浮封环密封形式,装配后不经模拟运行试验,很难发现装配质量问题,大部分检修企业检修后未经运行试验就出厂,就会造成使用过程中漏油导致用户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油现象,二次升井返修工程量大,影响用户的正常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规格尺寸的矿用链轮空载试验台。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用链轮空载试验台,包括有机座、驱动装置和两个链轮支承座,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机座的一端,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柔性联轴器与链轮的一端连接,为链轮空载运行提供动力;两个链轮支承座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一个为固定在机座上的固定支承座,另一个为可沿机座左右移动的活动支承座,活动支承座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在机座上,固定支承座和活动支承座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不同直径链轮两端的可调支承,多个可调支承均匀地布置在以链轮支承座的中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可调支承与链轮支承座中心的距离可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支承由丝杆、挡圈、支承套和支承杆构成,丝杆与支承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支承杆的外侧设置有滑槽,通过支承杆外侧的支承套和紧定螺钉与滑槽的配合限定支承杆只可沿支承套轴向移动,不可转动,挡圈与支承套、丝杆配合可调整支承杆的伸出距离。

进一步地,固定支承座和活动支承座的中心与驱动装置输出端的轴线在同一轴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

更进一步地,固定支承座和活动支承座上设置的可调支承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适应范围广,调试简便,运行平稳可靠,通过调整活动支承座与固定支承座的距离以及可调支承与链轮支承座中心的距离,能够满足各种不同轴距(宽度)、不同直径的链轮修复后的空载模拟实验要求,极大地提高了链轮修复后的使用可靠性,降低了返修率;本实用新型的减速电机输出端与链轮之间采用柔性联轴器连接,可补偿较大的同轴度误差,缩短装卡过程中的同轴度调试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活动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可调支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机座,2、减速电机,3、固定支承座,4、活动支承座,5、柔性联轴器,6、可调支承,601、丝杆,602、挡圈,603、支承套,604、支承杆,605、紧定螺钉,7、锁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矿用链轮空载试验台,包括有机座1、减速电机2、设置在机座1上的固定支承座3和活动支承座4。减速电机2设置在机座1的一端,其输出端通过柔性联轴器5与链轮的一端连接,为链轮空载运行提供动力。固定支承座3和活动支承座4的中心与减速电机2的输出端在同一轴线上,固定支承座3固定在机座1上,活动支承座4可沿机座1左右移动,通过锁紧装置7可固定在机座1上。固定支承座3和活动支承座4上均设置有三个用于固定不同直径链轮两端的可调支承6,可调支承6均匀地布置在以链轮支承座的中心为中心的圆周上。如图2所示,可调支承6由丝杆601、挡圈602、支承套603和支承杆604构成,支承杆604的左端设置有内螺纹,与丝杆601的外螺纹配合连接,支承杆604的外侧设置有滑槽,通过支承杆604外侧的支承套603和紧定螺钉605与滑槽的配合限定支承杆604只可沿支承套603轴向移动,不可转动,挡圈602与支承套603、丝杆601配合可调整支承杆604的伸出距离,进而能够实现通过三个可调支承6装卡不同直径的链轮进行空载运行实现。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根据链轮直径的尺寸大小选择相应的柔性联轴器5将减速电机2的输出端与链轮连接起来,同时通过固定支承座3上的三个可调支承6将链轮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承座3的中心位置。根据链轮轴距(即宽度)的尺寸大小调整好活动支承座4的位置,通过锁紧装置7固定在机座1上,活动支承座4上的三个可调支承6将链轮的另一端固定在活动支承座4的中心位置,保证待试验链轮的轴心与减速电机输出端的轴心在同一轴线上。此时,打开减速电机1即可对待试验链轮进行空载运行试验。

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调试简便,运行平稳可靠,基本上可以满足常用的各种规格尺寸的矿用链轮修复后的空载实验要求,极大地提高了链轮修复后的使用可靠性,降低了返修率,为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用提供保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