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V推管状横梁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853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用V推管状横梁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实验用V推管状横梁总成,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重型卡车的管状横梁总成与车架的左、右纵梁连接,是车架总成的一个重要部件。

管状横梁在生产是需要检测其可承受的压力,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合适的装置用于管状横梁的压力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用V推管状横梁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实验用V推管状横梁总成,包括左板、横梁以及右板,所述左板的右侧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右侧连接有右板,所述左板通过横梁连接右板,所述左板以及右板的内部设置有强度检测机构,所述强度检测机构由压力传感器、控制器、电池以及LED灯构成,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电线连接控制器,所述电池通过电线连接LED灯,所述电线上设置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通过电线连接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由单片机以及储存器构成,所述单片机为一种51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储存器双向数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镶嵌式的安装在左板或右板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电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输出端与LED灯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设有三个,三个LED灯的灯光颜色不同,三个LED灯均通过电线连接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验用V推管状横梁总成,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工作人员通过对左板或右板表面施加压力,压力传感器可检测左板或右板表面的压力信息并传输至单片机中,单片机在进一步的计算和处理后,控制LED灯亮起,不同的压力临界值对应不同的LED灯亮起,方便工作人员查看横梁是否可以承受某一临界值,设计巧妙,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达到了结构简单和设计合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用V推管状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验用V推管状横梁总成的压力检测原理框图;

图中:1-左板、2-横梁、3-右板、11-压力传感器、12-控制器、13-电池、14-继电器、15-LED灯、16-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实验用V推管状横梁2总成,包括左板1、横梁2以及右板3,左板1的右侧连接有横梁2,横梁2的右侧连接有右板3,左板1通过横梁2连接右板3,左板1以及右板3的内部设置有强度检测机构,强度检测机构由压力传感器11、控制器12、电池13以及LED灯15构成,压力传感器11通过电线16连接控制器12,电池13通过电线16连接LED灯15,电线16上设置有继电器14,继电器14通过电线16连接控制器12。

控制器12由单片机以及储存器构成,单片机为一种51单片机,单片机与储存器双向数据连接。

压力传感器11至少设置有一个,压力传感器11镶嵌式的安装在左板1或右板3的外表面。

压力传感器1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2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12的输出端与继电器14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14的输出端与电池13的输入端连接,电池13的输出端与LED灯15的输入端连接。

LED灯15设有三个,三个LED灯15的灯光颜色不同,三个LED灯15均通过电线16连接电池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之前,工作人员可输入一压力的临界值至储存器中,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工作人员通过对左板1或右板3表面施加压力,压力传感器11可检测左板1或右板3表面的压力信息并传输至单片机中,单片机在进一步的计算和处理后,通过与储存在储存器中的压力临界值进行对比,若高于这个临界值,则单片机通过控制继电器14,继而控制电池13流经LED灯15电流的通断,从而控制LED灯15亮起,不同的压力临界值对应不同的LED灯15亮起,方便工作人员查看横梁2是否可以承受某一临界值,设计巧妙,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达到了结构简单和设计合理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