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推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8815阅读:9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推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推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推力测试装置是用于测量电机对外输出推力大小的装置。现有的电机推力测试装置存在着因无法保证电机输出的推力呈线性或无法避免电机产生的不平衡震动而造成的检测的结果不够准确的缺陷。

因此,发明一种能准确测量出电机输出推力大小的推力测试装置实属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推力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准确地测量电机输出的推力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电机推力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平台、设于所述测试平台上的测力传感器和直线导轨、与所述直线导轨配合的滑块、设于所述滑块上的被测电机固定座;所述测力传感器位于沿所述直线导轨延伸方向上,且能与所述被测电机固定座进行接触。

优选的,所述直线导轨呈长方体,包括导轨本体,所述导轨本体的两侧设有导向轨道;所述滑块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向轨道对应的滑槽。

优选的,一种电推力测试装置,还包括套于被测电机的电机轴上并能与电机轴同时转动的转盘和用于测量所述转盘转速的转速传感器。设置了转速传感器,可以了解电机在多少转速的条件下,输出的推力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被测电机固定座呈倒T型,包括设于所述滑块上的第一横板和用于固定被测电机和所述转速传感器的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上设有用于被测电机的电机轴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测试平台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测力传感器的第一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安装位置呈L型,包括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所述测力传感器位于第二横板上,且固定在第二竖板上。

优选的,一种电机推力测试装置,还包括底座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于底座上;所述测试平台设于所述支撑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测试平台、直线导轨、滑块、被测电机固定座和测力传感器,结构简单;测试电机固定在被测电机固定座上,避免电机产生的不平衡震动;被测电机固定座设于与所述直线导轨配合的滑块可在直线导轨上滑动,从而使被测电机固定座沿着导轨轻易的高精度线性运动,保证了电机输出的推力呈线性;使用测力传感器来测量电机输出推力的大小,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可见,本实用新型消除了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实现准确地测量电机输出的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1-测试平台;11-第一安装位置;2-直线导轨;3-滑块;41-第一竖板;411通孔;42-第一横板;5-测力传感器;61-转盘;62-转速传感器;7-支撑杆;8-底座;9-被测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电机推力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平台1、设于测试平台上1的测力传感器5和直线导轨2、与直线导轨2配合的滑块3、设于滑块3上的被测电机固定座。测力传感器5设于沿直线导轨2延伸方向上,且能与被测电机固定座进行接触。直线导轨2呈长方体,包括导轨本体,导轨本体的两侧设有导向轨道。滑块3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凹槽的内壁上设有与导向轨道对应的滑槽。

如图1-3所示,一种电推力测试装置还包括套在被测电机9的电机轴上并能与电机轴同时转动的转盘61和用于测量转盘转速的转速传感器62。被测电机固定座呈倒T型,包括设于滑块3上的第一横板42和用于固定被测电机9和转速传感器52的第一竖板41;第一竖板上41设有用于被测电机9的电机轴穿过的通孔。

如图2-3所示,测试平台1上设有用于安装测力传感器5的第一安装位置11。第一安装位置呈L型,包括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测力传感器5位于第二横板上,且固定在第二竖板上。优选的,测试平台1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直线导轨2的第二安装位置。第二安装位置呈凹槽状,凹槽的宽度与直线导轨的相同。

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推力测试装置还包括底座8和支撑杆9,测试平台1设于支撑杆8上,支撑杆8设于底座9上。

本实用新型测量电机输出推力的过程:

将被测电机固定在被测电机固定座的第一竖板41上,电机轴穿过通孔,将转盘套61套与电机轴上并与转速传感器62连接好,转速传感器62固定于第一竖板41上。再将被测电机固定座往靠近测力传感器5的方向推,被测电机固定座带动滑块3沿着直线导轨2往前滑,直到被测电机固定座与测力传感器5接触。开启被测电机,被测电机转动,电机轴带动转盘61转动,转速传感器62测得被测电机的转速,同时被测电机输出推力,带动被测电机固定座,滑块3沿着直线导轨2往远离测力传感器5的方向滑动,测力传感器测得被测电机输出的推力。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准确地测量电机输出的推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