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支架位置度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703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铰链支架位置度检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铰链支架位置度检具。



背景技术:

铰链又称合页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铰链可由可移动的组件构成,或者由可折叠的材料构成。合页主要安装于门窗上,而铰链更多安装于橱柜上,按材质分类主要分为,不锈钢铰链和铁铰链;为让人们得到更好的享受又出现了液压铰链(又称阻尼铰链),其特点是在柜门关闭时带来缓冲功能,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柜门关闭时与柜体碰撞发出的噪音。

检具是工业生产企业用于控制产品各种尺寸(例如孔径、空间尺寸等)的简捷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质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如汽车零部件,以替代专业测量工具,如光滑塞规、螺纹塞规、外径卡规等。

以往的铰链支架位置度检具在固定工件时,容易松动,导致工件移动,从而造成对工件的测量不准确,且在测量时各设备之间的晃动和震动容易使得工件的位置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铰链支架位置度检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铰链支架位置度检具,包括底板、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螺杆和支架,所述底板的上方自左向右依次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支架,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设有夹具,所述螺杆穿过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之后插进弹力夹内部,所述弹力夹固定支架的一侧,所述支架内部固定设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通过底板上的通孔固定在底板上,所述定位组件的上端固定设有上装固定器,所述定位组件和上装固定器之间固定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定位组件上下两端的内部固定设有钢球。

优选的,所述夹具内部开凿有沉孔,所述沉孔内固定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环绕螺杆外侧。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方固定设有四根支撑底角.

优选的,所述支架被第一测量销、第二测量销和定位销穿过。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装固定器从底部对工件进行固定的同时,通过压缩弹簧对工件进行减震缓冲,其中螺杆穿过第二固定块一侧的夹具时,夹具内的缓冲弹簧对螺杆进行减震,从而提升了工件测量时稳固效果,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铰链支架位置度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角,2-底板,3-第一固定块,4-螺杆,5-第二固定块,6-弹力夹,7-支架,8-第一测量销,9-定位组件,10-第二测量销,11-定位销,12-上装固定器,13-夹具,14-钢球,15-沉孔,16-缓冲弹簧,17-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铰链支架位置度检具,包括底板2、第一固定块3、第二固定块5、螺杆4和支架7,所述底板2的上方自左向右依次固定设有第一固定块3、第二固定块5和支架7,所述第二固定块5的一侧固定设有夹具13,所述螺杆4穿过第一固定块3、第二固定块5之后插进弹力夹6内部,所述弹力夹6固定支架7的一侧,所述支架7内部固定设有定位组件9,所述定位组件9通过底板2上的通孔固定在底板2上,所述定位组件9的上端固定设有上装固定器12,所述定位组件9和上装固定器12之间固定设有压缩弹簧17,所述定位组件9上下两端的内部固定设有钢球14。

所述夹具13内部开凿有沉孔15,所述沉孔15内固定设有缓冲弹簧16,所述缓冲弹簧16环绕螺杆4外侧。缓冲弹簧16不会撑开夹子可以使锥面紧贴夹。所述底板2的下方固定设有四根支撑底角1。支撑底脚1为底板设备提供支撑力。所述支架7被第一测量销8、第二测量销10和定位销11穿过。第一测量销8、第二测量销10和定位销11起到固定工件的作用。

工作原理:通过将工件固定在定位销11上,定位销11与弹力夹6将工件固定好,之后将第一测量销8和第二测量销10对工件进行测量,其中螺杆4穿过第二固定块5一侧的夹具时,夹具13内的缓冲弹簧16对螺杆4进行减震,其中定位组件9的上方同样也设置了上装固定器12从底部对工件进行固定的同时,通过压缩弹簧对工件进行减震缓冲,从而使得铰链支架位置度检具在检测时更加准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