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压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8175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盖板压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锂电池盖板防爆膜压力的盖板压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高速列车等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规划,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截止2016年11月底其增长了8.18个百分点,2017年增长率将达到10个百分点。一台纯电动汽车需要40~50公斤的正极材料和电解液,仅生产100万辆电动车所需的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就将是目前全球锂电池材料总需求量的数倍,锂电池电动车对动力锂电产生强大推动力,预计2017年动力锂电市场规模约为5亿美元,到2018年将达到160亿美元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4.2%。根据行内预测,到2020年锂动力电池的产值将与小型锂电池的产值相同,各种型号电池的应用正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随着电池容量的不断提高,电池爆炸的威力凸显出来,电池爆炸可以造成人身伤害及引发火灾造成重大的损失。

如图1所示的锂电池盖板10上均设有防爆膜11,当电池内压力升高到一定数值时,盖板上的防爆膜11将爆破泄压,以防电池内压力继续升高后电池爆炸造成人身伤害及引发火灾造成重大的损失。如何对电池盖板上的防爆膜进行压力精确测试,是行业内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板压力测试装置,方便检测盖板上防爆膜的爆破压力,以解决现有生产中面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盖板压力测试装置,包括治具上模、治具下模,所述治具下模内设有进气孔,治具下模的表面上设有用于放置盖板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处设有与盖板上防爆膜对应的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进气孔通过管道与储气罐连通;所述治具上模上部设有驱动机构,治具上模下部设有与所述容纳槽适配的压块。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治具下模上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放置盖板的容纳槽、与盖板上防爆膜对应的气孔,所述气孔与进气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汽缸。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治具上模、治具下模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限位柱。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压力测试装置,在底板上设置盖板容纳槽,方便盖板的固定、更换;测试时盖板被压块压紧贴合,盖板的防爆膜爆破时固定在压块内,不会飞出伤人,使用安全;防爆膜爆破后电磁阀自动关闭进气,电子计数表显示压力值,方便观察记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盖板压力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实现方式易于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压力测试装置,包括治具上模20、治具下模30。治具下模30内设有贯通的进气孔31,进气孔31的下端通过管道70与外部的储气罐(图中未示出)连通。治具下模30的上表面上设有用于放置盖板10的容纳槽40,容纳槽40处设有与盖板10上防爆膜11对应的气孔41,所述气孔41的孔径大于治具下模30内进气孔31的孔径,气孔41与治具下模30的进气孔31连通。

治具上模20的上部设有用于使治具上模20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60,治具上模20的下部设有圆环状压块21,该圆环状压块21与治具下模30上的容纳槽40对应,当治具上模20下移时,圆环状压块21与容纳槽40贴合,压紧盖板10。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60为汽缸。

优选的,在治具下模30端面上设置有底板50,底板50与治具下模30之间密封固定,在底板50表面上设置放置盖板10的容纳槽40及与盖板上防爆膜11对应的气孔41,治具下模30内的进气孔31向上延伸与底板50上的气孔41连通。这样的结构设计,针对不同型号的盖板只需更换对应的底座50及对应的圆环状压块21即可进行测试,扩大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范围。

在治具上模20的下方设有限位柱22,治具下模30的上方设有与限位柱22配合的限位柱32,当治具上模20在驱动机构驱动下向下移动时,治具上模20上的限位柱22卡接在治具下模30上的限位柱32的外延向下移动,使治具上模更精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压力测试装置,在进气孔31与储气罐连接的管道70上设有电子电磁阀80,当盖板上的防爆膜爆破时,电子电磁阀80自动关闭进气,防爆膜爆破时的压力值显示在电子计数表上,方便观察记录。

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压力测试装置,使用时将测试的盖板放置在治具下模的容纳槽中,按下双手开关100,汽缸驱动治具上模下移,圆环状压块与容纳槽紧密贴合,通过进气孔向气孔中充气加压,直至盖板上的防爆膜爆破,电磁阀关闭管道,电子计数表记录下防爆膜爆破时压力数值。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工作方式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