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及具有其的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232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扰流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及具有其的飞机。



背景技术:

扰流板是飞机的辅助舵面,向上开启,完成飞机的辅助滚转/减速的功能,靠作动器和支撑结构共同作用固定在“零”位。扰流板结构损伤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扰流板过收后支撑结构对其损伤;另一种是扰流板的抖动时支撑结构其损伤。当前,航空业普遍采用严格控制作动器的精度及增加作动器结构限位的方法来缓解扰流板的损伤。且现有技术无法消除由于扰流板抖动而造成的结构损伤以及需要定期的人工目视检查来确定扰流板是否发生了过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扰流板过收后支撑结构对扰流板的损伤,但是无法缓解扰流板抖动时支撑结构对扰流板的损伤。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所述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包括: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所述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与飞机机体连接;柔性系统活动件,所述柔性系统活动件的一侧通过弹簧组与所述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的一侧连接,所述柔性系统活动件与所述柔性系统固定件之间具有空隙;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与所述柔性系统活动件的另一侧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弹性连接部的另一侧与飞机扰流板相对。

优选地,所述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进一步包括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设置在所述柔性系统活动件与所述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之间的空隙内并与所述柔性系统活动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簧组包括多个弹簧,各个弹簧自所述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的两端方向均布排列。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组包括两个传感器,一个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柔性系统活动件的一端,另一个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柔性系统活动件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均为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一个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另一个所述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进一步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传感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进一步包括伸缩支撑杆组,所述伸缩支撑杆组设置在所述柔性系统活动件与所述柔性系统固定件之间的空隙内并与所述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伸缩支撑杆组包括多个伸缩支撑气杆、控制终端以及气源,所述气源与各个所述伸缩支撑气杆连接,用于为各个所述伸缩支撑气杆提供用于供所述伸缩支撑气杆伸缩的气体;

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气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气源工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飞机,所述飞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

本申请的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在扰流板抖动时(通常是向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方向抖动时)通过弹性连接部、柔性系统活动件以及弹簧的共同作用来缓冲抖动,并使扰流板回复零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的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包括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1、柔性系统活动件3以及弹性连接部5,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1与飞机机体2连接;柔性系统活动件3的一侧通过弹簧组4与柔性撑系统固定件1的一侧连接,柔性系统活动件3与柔系统固定件1之间具有空隙;弹性连接部5与柔性系统活动件3的另一侧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弹性连接部5的另一侧与飞机扰流板6相对。

本申请的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在扰流板抖动时(通常是向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方向抖动时)通过弹性连接部、柔性系统活动件以及弹簧的共同作用来缓冲抖动,并使扰流板回复零位。

更具体地,参见图1,在本实施中,当扰流板运动后回归零位后,会接触弹性连接部。

当扰流板负方向抖动时(图中向下方抖动),扰流板压紧弹性连接部,弹性连接部受到压力向下运动从而将力传递给柔性系统活动件,柔性系统活动件带动弹簧组运动。从而缓冲抖动,并且在抖动消失后,弹簧反弹从而使扰流板回复零位。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进一步包括传感器组7,传感器组7设置在柔性系统活动件3与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1之间的空隙内并与柔性系统活动件连接。具体来说,当扰流板负方向抖动过大时,传感器能够感受到压力进行报警。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弹簧组4包括多个弹簧,各个弹簧自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的两端方向均布排列。

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组包括两个传感器,一个传感器设置在柔性系统活动件的一端,另一个传感器设置在柔性系统活动件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均为压力传感器。

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一个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另一个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进行压力报警,还可以检测温度或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进一步包括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报警装置与传感器连接。

有利的是,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进一步包括伸缩支撑杆组,伸缩支撑杆组设置在柔性系统活动件与柔性系统固定件之间的空隙内并与柔性支撑系统固定件连接。

该伸缩支撑杆组包括多个伸缩支撑气杆、控制终端以及气源,气源与各个伸缩支撑气杆连接,用于为各个伸缩支撑气杆提供用于供伸缩支撑气杆伸缩的气体;控制终端与气源连接,用于控制气源工作。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通过伸缩支撑杆的伸缩来控制扰流板的抖动(向图1所示下方抖动)的幅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飞机,该飞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扰流板柔性支撑系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