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4001发布日期:2018-07-18 01:4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密封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谐波减速器在使用时,客户反馈的主要问题是寿命较短、精度较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是谐波减震器用轴承的密封性问题。当谐波减震器用轴承的密封性较差时,就会出现润滑脂泄漏,而润滑脂泄漏后会进一步造成谐波减速器用轴承内部无法得到正常的润滑,从而加速了轴承的磨损,进而使得谐波减速器的精度降低、寿命大量缩短。因此,就需要有专门的密封性检测设备,以在轴承被使用之前就对其密封性能进行快速地、准确地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轴承的密封性能进行快速地、准确地检测的密封性检测装置。

一种密封性检测装置,用于对轴承的密封性进行检测,包括:

第一密封组件,位于所述轴承的一侧,所述第一密封组件上设有进气口;

第二密封组件,位于所述轴承的远离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组件上设有出气口;

压力调节件,设于所述进气口处,所述压力调节件能够对所述进气口处的气压进行调节;

压力测试件,设于所述出气口处,所述压力测试件能够对所述出气口处的气压进行测试;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及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分别与轴承的两侧抵接,且与所述轴承共同围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在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的一侧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及外圈之间的间隙相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及外圈之间的间隙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底座及第一密封垫,所述进气口开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与所述轴承的外圈抵接,且与所述轴承的内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垫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轴承的外圈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固定环,所述第一密封垫突出所述轴承的外圈设置,所述固定环套设于轴承的外圈周围,且与所述第一密封垫的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底座上背离所述轴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密封盖盖设于所述凹槽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凹槽相连通,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设于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底座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主板、第三密封垫及第四密封垫,所述主板能够与所述轴承的内圈及外圈均抵接,所述出气口开设于所述主板上,所述第三密封垫设于所述主板与所述轴承的外圈之间,所述第四密封垫设于所述主板与所述轴承的内圈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轴承进行定位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安装于所述主板上,且所述定位块能够容置于所述轴承的内圈内,所述第四密封垫突出所述轴承的内圈设置,所述定位块与所述主板相配合以夹紧所述第四密封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架、推动组件及第一控制组件,所述推动组件及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控制组件能够控制所述推动组件运动或停止,所述推动组件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连接,所述推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密封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密封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及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推动组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控制组件,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第二控制开关、第二电磁阀及时间继电器,所述第二控制开关与所述第二电磁阀及所述时间继电器均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时间继电器分别与所述压力调节件连接。

上述密封性检测装置中,只需要使第一密封组件及第二密封组件夹紧待测轴承,并利用进气口处的压力调节件对第一空间内的气压进行调节,即可通过位于出气口处压力测试件测试值的变化与否、变化程度来快速并准确地获取轴承的密封程度,从而实现对轴承密封性的定性及定量检测。而且,上述密封性检测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检测过程简单快捷,而且检测精度较高,能够对最小0.05ml/min的微量泄漏进行精确的定量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密封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及

图2为图1中所示密封性检测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密封性检测装置10用于对轴承30的密封性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以交叉滚子轴承30为例进行密封性检测。需要说明的是,交叉滚子轴承30具体包括内圈310、外圈320、滚动件330及骨架油封340。其中,内圈310与外圈320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滚动件330设于内圈310与外圈320之间,骨架油封340设于内圈310与外圈320之间,且将内圈310与外圈32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以防止润滑脂泄露。然而,当骨架油封340未将内圈310与外圈320之间的间隙完全密封时,则润滑脂将从骨架油封340处泄露,因此,密封性检测装置10也是对骨架油封340是否将内圈310与外圈320之间的间隙完全密封进行的检测。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交叉滚子轴承30还可以替换为其他类型的轴承30。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性检测装置10包括第一密封组件11、第二密封组件12、压力调节件13及压力测试件14。第一密封组件11及第二密封组件12分别位于轴承30的相对两侧,且均能与轴承30的端面抵接,以与轴承30共同围成第一空间17。骨架油封340位于靠近第二密封组件12的一侧,第一空间17在靠近第一密封组件11的一侧与轴承30的内圈310及外圈320之间的间隙相连通。第一密封组件11上设有进气口15,第二密封组件12上设有出气口16,进气口15与第一空间17连通,出气口16与轴承30的内圈310及外圈320之间的间隙相连通。压力调节件13设于进气口15处,以能够对进气口15处的气压进行调节,从而将进气口15处及第一空间17内的气压稳定在预设值。压力测试件14设于出气口16处,以能够对出气口16处的气压进行测试。

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口16位于交叉滚子轴承30的靠近骨架油封340的一侧,若轴承30的骨架油封340处密封性完好,则第一空间17内的气体不会发生泄漏,出气口16处的环境气压不会发生变化,压力测试件14的测试值就不会发生改变。

若轴承30的骨架油封340处密封性不良,则第一空间17内的气体就会沿轴承30的内圈310与外圈320之间的间隙到达骨架油封340处,进一步经过骨架油封340与轴承30的内圈310及外圈320之间的间隙外泄,并经出气口16导出,则出气口16处的环境气压会发生改变,就会引起压力测试件14测试值的改变。而当压力测试件14的测试值改变较大,且超过预设范围时,即可判定轴承30的密封性不合格,以此来对轴承30的密封性进行定性检测。

若轴承30的骨架油封340处密封性不良,则出气口16处的环境气压会发生改变,就会引起压力测试件14测试值的改变。

记录压力测试件14在Δt时间内测试值的改变量ΔP,通过阿基米德定理PV=nRT可知,在一定的密闭空间,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根据压力测试件14测试得到的出气口16处的压力变化值ΔP,即可计算得到骨架油封340处泄露的空气的物质的量Δn。其中,P为气压,V为气体的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再根据公式n=m/M可知,当空气成分不变时,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成正比。因此,由Δn可进一步求得骨架油封340处泄露的空气的质量变化值Δm。其中,n为物质的量,m为质量,M为摩尔质量。

进一步地,根据公式m=ρV,可以求得骨架油封340处泄露的空气在标准气压、标准温度下的体积ΔV。其中,m为质量,ρ为密度,V为体积。

最后再计算得到轴承30上骨架油封340处单位时间内气体的泄漏量ΔV/Δt,以此来实现对轴承30的密封性的定量检测。

上述密封性检测装置10中,只需要使第一密封组件11及第二密封组件12夹紧待测轴承30,并利用进气口15处的压力调节件13对第一空间17内的气压进行调节,即可通过位于出气口16处压力测试件14测试值的变化与否、变化程度来快速并准确地获取轴承30的密封程度,从而实现对轴承30密封性的定性及定量检测。而且,上述密封性检测装置10的结构较为简单,检测过程简单快捷,而且检测精度较高,能够对最小0.05ml/min的微量泄漏进行精确的定量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压力测试件14具体为压力表,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力测试件14还可以为压力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组件11包括底座111及第一密封垫112。进气口15开设于底座111上。底座111与轴承30的外圈320抵接,且与轴承30的内圈310间隔设置,第一密封垫112设于底座111与轴承30的外圈320之间。在第一密封垫112的密封作用下,气体从进气口15进入第一空间17,并进一步经轴承30内圈310与底座111之间的间隙进入轴承30的内圈310与外圈320之间的间隙。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底座111与轴承30的内圈310及外圈320均抵接,此时,只需要在底座111上开设气道以连通第一空间17及轴承30内圈310与外圈320之间的间隙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组件11还包括设于底座111上的固定环113。第一密封垫112突出轴承30的外圈320设置,固定环113套设于轴承30的外圈320周围,且与第一密封垫112的背离底座111的一侧抵接,从而提高轴承30与底座111之间的密封程度,以提高第一空间17内的密闭性。

此外,第一密封组件11还包括密封盖114。底座111上背离轴承30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11a,凹槽111a的底壁上开设有通气孔111b,密封盖114盖设于凹槽111a处。进气口15与凹槽111a相连通,通气孔111b连通凹槽111a与第一空间17。

由于通气孔111b位于凹槽111a底壁上靠近中心的位置处,对于尺寸型号不同的轴承30,均能够放置于底座111上,通过进气口15、凹槽111a及通气孔111b为第一空间17通气,以实现对待测轴承30的密封性检测,提高了密封性检测装置10的适用性。同时,通过开设凹槽111a,并将进气口15开设于凹槽111a的侧壁上,也减小了进气口15的深度,降低了加工难度及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组件11还包括第二密封垫115。第二密封垫115设于密封盖114与底座111之间,以使密封盖114与底座111之间连接较为严密,提高进气口15、凹槽111a及通气孔111b所形成通道的气密性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组件12包括主板121、第三密封垫122及第四密封垫123。主板121能够与轴承30的内圈310及外圈320均抵接,出气口16开设于主板121上。第三密封垫122设于主板121与轴承30的外圈320之间,第四密封垫123设于主板121与轴承30的内圈310之间以将主板121与轴承30之间进行密封,以防止漏气。

此外,第二密封组件12还包括用于对轴承30进行定位的定位块124。定位块124安装于主板121上,且定位块124能够容置于轴承30的内圈310内,以对轴承30进行定位,以使得出气口16与轴承30的内圈310及外圈320之间的间隙相对准,而便于出气口16处的气压测试件对轴承30骨架油封340处的密封性进行检测。

第四密封垫123突出轴承30的内圈310设置,定位块124与主板121相配合以夹紧第四密封垫123,使得第四密封垫123能够随主板121及定位块124运动,保证主板121与轴承30内环之间不漏气。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性检测装置10还包括支撑架18、推动组件19及第一控制组件21。推动组件19及第一控制组件21均安装于支撑架18上。第一控制组件21能够控制推动组件19运动或停止。推动组件19与第二密封组件12连接,推动组件19能够带动第二密封组件12靠近或远离第一密封组件11。

具体地,支撑架18包括顶板181及两相对设置的侧板182。两侧板182设置于底座111上,顶板181连接两侧板182,推动组件19安装于顶板181上,推动组件19与主板121连接,以带动主板121靠近或远离底座111。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推动组件19为气缸。在其他实施例中,推动组件19还可以为液压缸、电缸等其他类型的动力器件。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组件21包括第一控制开关211及第一电磁阀212,第一控制开关211与第一电磁阀212连接,第一电磁阀212与推动组件19连接。打开或关闭第一控制开关211,以对第一电磁阀212的通断电进行控制。第一电磁阀212通电,则推动组件19运动,第一电磁阀212断电,则推动组件19复位。

在本是实施例中,密封性检测装置10还包括第二控制组件22。第二控制组件22包括第二控制开关221、第二电磁阀222及时间继电器223。第二控制开关221与第二电磁阀222及时间继电器223均连接,第二电磁阀222与时间继电器223分别与压力调节件13连接。第二电磁阀222与时间继电器223相配合,以对压力调节件13的工作与否及工作时长进行控制。此时,即可通过时间继电器223来记录压力测试件14测试值的改变所需要的时间Δt。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