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式受片检测装置的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53083发布日期:2018-06-08 22:1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盘式受片检测装置的应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受片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转盘式受片检测装置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检测受片是否合格,采用在受片的两面粘贴上贴片,检测后再将贴片揭掉后扔掉,由于贴片为进口,价格昂贵,此检测方法对贴片的浪费很大,增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目前,现有的受片检测装置在检测时,每次只能放入一片受片,检测完成后,更滑下个受片时,需要掀开装置上的透明玻璃和偏光片,操作步骤繁琐,费时费力,降低生产效率,怎样提高受片的检测效率,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转盘式受片检测装置的应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转盘式受片检测装置的应用方法,可对受片是否合格进行检测,检测方法简单,效果好,检测精度高,检测速度快,上偏光片与下偏光片可反复使用,无需更换,极大地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盘式受片检测装置的应用方法,所述的一种转盘式受片检测装置,是由:箱体、观察窗、支腿、托盘、受片、后偏光片、毛玻璃、固定盘、光源、固定柱、固定孔、立轴、转向器、转动轴、把手、插槽、透明玻璃、前偏光片构成;长方体结构的箱体底面四角设置四根支腿,箱体上端设置盖板,箱体前端端面中部设置观察窗,箱体内的中部设置托架机构,托架机构的底面中部垂直设置立轴,立轴下方设置横向的转动轴,立轴与转动轴相互垂直,立轴的下端与转动轴的前端之间设置转向器,转动轴的后端透过箱体一侧的预留孔设置把手,箱体内的前端两侧壁面上部对称设置一对插槽,所述的一对插槽之间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前偏光片、透明玻璃,前偏光片和透明玻璃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的一对插槽内;

托架机构的结构为:立轴设置于固定盘底面中部,固定盘的上表面均匀分布四根固定柱,固定盘的上方设置圆环形的托盘,托盘上设置四个固定孔,固定柱与固定孔对应插合,托盘上表面边缘处均匀分布八条长方形凹槽,所述的八条长方形凹槽中心线的延长线构成正八边形,长方形凹槽内沿托盘的圆心至边缘方向依次设置毛玻璃、后偏光片和受片,毛玻璃、后偏光片和受片的下端与长方形凹槽对应插合,受片、后偏光片和毛玻璃均垂直于托盘,托盘的中心孔内垂直设置光源,光源的下端设置于固定盘的中部,托盘、固定盘和立轴为同心圆;

一种转盘式受片检测装置的应用方法:组装时,箱体底面四角焊接四根支腿,箱体上端安装盖板,箱体的前端中部设置观察窗,箱体内的底面水平线上横向安装转动轴,转动轴的后端位于箱体外,转动轴的后端安装把手,圆形的固定盘的上表面以圆心为中心对称焊接四根固定柱,固定盘的上表面中部安装光源,固定盘下表面中部垂直安装立轴,立轴的下端与转动轴的前端之间安装转向器,转动轴通过转向器带动立轴转动,立轴通过转向器与转动轴连为一体,托盘的上表面边缘处通过铣床铣出八条长方形凹槽,八条长方形凹槽呈正八边形分布于托盘的上表面边缘处,托盘对应固定盘上的四根固定柱处通过钻床钻出四个固定孔,托盘上的四个固定孔与固定盘上的四根固定柱对应插合,八条长方形凹槽内由托盘的圆心至边缘方向依次插入毛玻璃、后偏光片,箱体内前端两侧对称安装一对插槽,一对插槽内由前至后依次插入前偏光片和透明玻璃;

组装完成后使用时,将八个受片的下端依次插入托盘上八个长方形凹槽内,打开箱体上端的盖板,将托盘放置在固定盘上,固定盘上的固定柱与托盘上的固定孔对应插合,合上盖板,打开光源,从观察窗进行检测,检测完一个受片后,转动把手,把手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通过转向器带动立轴同步转动,立轴带动固定盘转动,固定盘通过固定柱带动托盘转动,当托盘上的下一个受片与观察窗位于同一平面时,再次进行检测,当托盘上的八个受片全部检测完成后,打开箱体上端的盖板,取出托盘,更换受片,按以上步骤循环往复。

所述上偏光片与下偏光片之间水平面的位置角度相差45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主要用于检测受片的液晶层条纹彩虹的均匀度,检测时,将八个受片依次插入托盘上八个长方形凹槽内,打开箱体上端的盖板,将托盘放置在固定盘上,固定盘上的固定柱与托盘上的固定孔对应插合,打开光源,从观察窗进行检测,检测完一个受片后,转动把手,把手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通过转向器带动立轴同步转动,立轴带动固定盘转动,固定盘通过固定柱带动托盘转动,托盘带动受片转动,当受片与观察窗位于同一平面时,进行检测,当托盘上的八个受片全部检测完成后,取出托盘,更换受片,本发明通过一次放入八个受片,极大的减少了更换受片所用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上偏光片与下偏光片水平面的位置角度相差45度,根据TNLCD光反原理,可对受片是否合格进行检测,检测方法简单,效果好,检测精度高,检测速度快,与原有检测方法相比,上偏光片与下偏光片可反复使用,无需更换,极大地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时省力,制造成本低,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中:箱体1、观察窗1.1、支腿2、托盘3、受片4、后偏光片4.1、毛玻璃4.2、固定盘5、光源6、固定柱7、固定孔7.1、立轴8、转向器9、转动轴10、把手11、插槽12、透明玻璃13、前偏光片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长方体结构的箱体1底面四角设置四根支腿2,箱体1上端设置盖板,箱体1前端端面中部设置观察窗1.1,箱体1内的中部设置托架机构,托架机构的底面中部垂直设置立轴8,立轴8下方设置横向的转动轴10,立轴8与转动轴10相互垂直,立轴8的下端与转动轴10的前端之间设置转向器9,转动轴10的后端透过箱体1一侧的预留孔设置把手11,箱体1内的前端两侧壁面上部对称设置一对插槽12,所述的一对插槽12之间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前偏光片14、透明玻璃13,前偏光片14和透明玻璃13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的一对插槽12内;

托架机构的结构为:立轴8设置于固定盘5底面中部,固定盘5的上表面均匀分布四根固定柱7,固定盘5的上方设置圆环形的托盘3,托盘3上设置四个固定孔7.1,固定柱7与固定孔7.1对应插合,托盘3上表面边缘处均匀分布八条长方形凹槽,所述的八条长方形凹槽中心线的延长线构成正八边形,长方形凹槽内沿托盘3的圆心至边缘方向依次设置毛玻璃4.2、后偏光片4.1和受片4,毛玻璃4.2、后偏光片4.1和受片4的下端与长方形凹槽对应插合,受片4、后偏光片4.1和毛玻璃4.2均垂直于托盘3,托盘3的中心孔内垂直设置光源6,光源6的下端设置于固定盘5的中部,托盘3、固定盘5和立轴8为同心圆。

一种转盘式受片检测装置的应用方法:组装时,箱体1底面四角焊接四根支腿2,箱体1上端安装盖板,箱体1的前端中部设置观察窗1.1,箱体1内的底面水平线上横向安装转动轴10,转动轴10的后端位于箱体1外,转动轴10的后端安装把手11,圆形的固定盘5的上表面以圆心为中心对称焊接四根固定柱7,固定盘5的上表面中部安装光源6,固定盘下表面中部垂直安装立轴8,立轴8的下端与转动轴10的前端之间安装转向器9,转动轴10通过转向器9带动立轴8转动,立轴8通过转向器9与转动轴10连为一体,托盘3的上表面边缘处通过铣床铣出八条长方形凹槽,八条长方形凹槽呈正八边形分布于托盘3的上表面边缘处,托盘3对应固定盘5上的四根固定柱7处通过钻床钻出四个固定孔7.1,托盘3上的四个固定孔7.1与固定盘5上的四根固定柱7对应插合,八条长方形凹槽内由托盘3的圆心至边缘方向依次插入毛玻璃4.2、后偏光片4.1,箱体1内前端两侧对称安装一对插槽12,一对插槽12内由前至后依次插入前偏光片14和透明玻璃13;

组装完成后使用时,将八个受片4的下端依次插入托盘3上八个长方形凹槽内,打开箱体1上端的盖板,将托盘3放置在固定盘5上,固定盘5上的固定柱7与托盘3上的固定孔7.1对应插合,合上盖板,打开光源6,从观察窗1.1进行检测,检测完一个受片4后,转动把手11,把手11带动转动轴10转动,转动轴10通过转向器9带动立轴8同步转动,立轴8带动固定盘5转动,固定盘5通过固定柱7带动托盘3转动,当托盘3上的下一个受片4与观察窗1.1位于同一平面时,再次进行检测,当托盘3上的八个受片4全部检测完成后,打开箱体1上端的盖板,取出托盘3,更换受片4,按以上步骤循环往复。

实施例2

所述后偏光片4.1与前偏光片14之间水平面的位置角度相差45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