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灯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1866发布日期:2019-01-16 07:3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灯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灯检测系统,属于汽车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车灯在制作完成后,需要对车灯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如远光灯、近光灯、转向灯等是否正常点亮和转换,点亮后车灯打出的光的形状、光束的上下可调度以及光强度等是否达到设定要求等。现有技术中,对车灯性能的检测是通过真实模拟的模式进行的,即将车灯装夹在模拟汽车的工装夹具上,然后在车灯前方设置一面白色大屏,通过模拟车灯使用的真实场景来对车灯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操作麻烦,且检测准确度和可靠性都不高。另外,装夹车灯的工装夹具上一般都设置有透镜,车灯点亮后光束要通过透镜投射到白色大屏上,现有的透镜都是可拆卸地设置在工装夹具上的,检测不同的车灯就需要更换不同的透镜,而更换一次透镜,就需要对工装夹具以及整个检测参数都进行一次调整,因此要实现对不同车灯的检测就变得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全面检测汽车灯光系统的整体性能的汽车车灯检测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灯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试验台、设置在所述试验台上的车灯组件、与所述车等组件连接的若干根导光条、用于支撑所述车灯组件的支撑组件及用于固定若干根所述导光条的固定组件,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车等组件连接的车灯检测组件;

所述车灯组件包括汽车车大灯、设置在所述汽车车大灯一侧的侧转向灯及汽车后尾灯,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汽车车大灯的第一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侧转向灯的第二支撑座及用于支撑所述汽车后尾灯的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沟槽,所述第三支撑座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及第三沟槽用于收纳所述导光条;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沟槽一侧的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沟槽一侧的第二固定座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沟槽一侧的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及第三固定座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条;

所述车灯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一侧的透镜及检测仓,所述检测仓的前部为入口,所述检测仓的背部为进行图像采集工作的图像采集处理器,所述车灯检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仓上放的计算机及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车灯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导光条连接的基准件。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后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试验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灯检测组件还包括校准面板,所述校准面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检测仓的后部。

进一步地,所述试验台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滚轮,所述滚轮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试验台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直接将车灯检测组件与车灯组件进行连接并进行检测,方便快捷;本发明能够检测整个外部灯光系统的整体性能,为灯具系统涉及优化提供实验基础。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汽车车灯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见图1,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汽车车灯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试验台1、设置在所述试验台1上的车灯组件、与所述车等组件连接的若干根导光条6、用于支撑所述车灯组件的支撑组件及用于固定若干根所述导光条6的固定组件,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车等组件连接的车灯检测组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试验台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滚轮11,所述滚轮11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试验台1移动。

所述车灯组件包括汽车车大灯31、设置在所述汽车车大灯31一侧的侧转向灯32及汽车后尾灯33,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汽车车大灯31的第一支撑座21、用于支撑所述侧转向灯32的第二支撑座22及用于支撑所述汽车后尾灯33的第三支撑座23,所述第一支撑座2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支撑座22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沟槽,所述第三支撑座23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及第三沟槽用于收纳所述导光条6。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试验台1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汽车车大灯31、侧转向灯32及汽车后尾灯33进行布局及排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座2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支撑座22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沟槽,所述第三支撑座23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三沟槽,诚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及第三沟槽的个数也可为其他,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所述导光条6与所述汽车车大灯31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沟槽被固定住,所述导光条6与所述侧转向灯32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沟槽被固定住,所述导光条6与所述汽车后尾灯33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三沟槽被固定住。所述车灯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导光条6连接的基准件5,所述基准件5是按标准透光率、长度和弯曲度设置的导光条6,因此,在对比观察基准件5和导光条6的透光效果后,可以很容易判定所述导光条6是否存在污点且所述导光条6的透光效果是否达标。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沟槽一侧的第一固定座41、设置在所述第二沟槽一侧的第二固定座42及设置在所述第三沟槽一侧的第三固定座43,所述第一固定座41、第二固定座42及第三固定座43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条6。

所述车灯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一侧的透镜7及检测仓8,所述检测仓8的前部为入口,所述检测仓8的背部为进行图像采集工作的图像采集处理器,所述车灯检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检测仓8上放的计算机9及plc控制器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镜7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后部。所述车灯检测组件还包括校准面板,所述校准面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检测仓8的后部。点亮车灯,邓姝通过透镜7及检测仓8入口而投射到背板上,plc控制器10控制图像采集处理器对投射到背板上的光影图像进行拍摄比对等工作,并将数据传回plc控制器10中,通过plc控制器10的一系列信息处理工作,可将最终结果显示在所述计算机9的显示屏上,操作者可通过所述计算机9的显示屏上的输出的检测结果即可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通过直接将车灯检测组件与车灯组件进行连接并进行检测,方便快捷;本发明能够检测整个外部灯光系统的整体性能,为灯具系统涉及优化提供实验基础。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