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0564发布日期:2019-01-29 16:4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保温材料检测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是一种用于测定建筑保温材料燃烧时的极限需氧量的辅助装置,其在工程材料检测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包括控制箱、底座、燃烧筒、固定杆和试样夹,控制箱底部固定在底座顶部左侧,控制箱前面板左上角设置有氧气含量数字显示面板,控制箱前面板左侧设置有氧气流量表,控制箱前面板中部设置有氧气压力表、氮气压力表和混合气体压力表,控制箱前面板右侧设置有氧气控制阀、氮气控制阀、混合气体控制阀和电源开关,控制箱后面板底部设置有氧气管、氮气管和混合气体管,燃烧筒包括燃烧柱和玻璃套筒,燃烧柱底部固定在底座顶部右侧,燃烧柱内部设置有燃烧腔,燃烧柱顶部连通设置有燃烧口,燃烧口顶部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与燃烧柱连接为一体,燃烧柱左侧底部连通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上连通设置有进气嘴,玻璃套筒为管状结构,玻璃套筒底部套设在固定环上,固定杆底部安装在燃烧腔底部,固定杆顶端中心设置有连接杆,试样夹呈u型结构,试样夹底端中心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底端套设在连接杆上,还包括点火器,点火器与其他部件分离,单独使用;现有的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使用时,将检测试样固定在试样夹上,将控制箱接通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将氧气管和氮气管分别与外部氧气罐和氮气罐接通,将混合气体管与进气嘴接通,通过氧气控制阀门和氮气控制阀门控制混合气体的含氧量,并通过氧气含量数字显示面板显示混合气体的含义量数值,通过混合气体阀门控制进入燃烧筒内的气体量,然后将点火器与外部燃气接通,并使用点火器点燃检测试样,然后观察检测试样的燃烧情况,根据燃烧情况改变混合气体的含氧量,从而测定检测试样燃烧的极限需氧量;现有的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使用中发现,氧气流和氮气流直接通过混合气体管进入燃烧筒,其并未完全混合到一起,从而影响实验数据的测定;并且,检测试样燃烧时,因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黑烟,污染操作环境;另外,检测试样燃烧时会产生熔融状滴液,使燃烧筒变脏且难于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氧气流和氮气流充分混合在一起;并且可以将试样燃烧时产生的黑烟妥善处理;同时能收集试样燃烧时的滴液,保证装置清洁的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包括控制箱、底座、燃烧筒、固定杆和试样夹,控制箱底部固定在底座顶部左侧,控制箱前面板左上角设置有氧气含量数字显示面板,控制箱前面板左侧设置有氧气流量表,控制箱前面板中部设置有氧气压力表、氮气压力表和混合气体压力表,控制箱前面板右侧设置有氧气控制阀、氮气控制阀、混合气体控制阀和电源开关,控制箱后面板底部设置有氧气管、氮气管和混合气体管,燃烧筒包括燃烧柱和玻璃套筒,燃烧柱底部固定在底座顶部右侧,燃烧柱内部设置有燃烧腔,燃烧柱顶部连通设置有燃烧口,燃烧口顶部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与燃烧柱连接为一体,燃烧柱左侧底部连通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上连通设置有进气嘴,玻璃套筒为管状结构,玻璃套筒底部套设在固定环上,固定杆底部安装在燃烧腔底部,固定杆顶端中心设置有连接杆,试样夹呈u型结构,试样夹底端中心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底端套设在连接杆上;还包括气流混合箱、两组支撑杆、吸烟盒和收纳盒,气流混合箱内部设置有气流混合腔,气流混合腔内填充有若干微型玻璃珠,气流混合箱底部和顶部均为网状结构,气流混合箱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分别固定在燃烧腔中部的内侧壁上,气流混合箱的顶端中心和底端中心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混气孔,气流混合箱通过两组混气孔套接在固定杆上,气流混合箱位于进气口上方;两组支撑杆的底端分别固定在玻璃套筒顶部的左端和右端吸烟盒的底端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在两组支撑杆的顶端,吸烟盒内设置有吸烟腔,吸烟腔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吸烟盒底部为网状结构,吸烟盒顶部连通设置有吸烟口,吸烟口上盖装有吸烟盖板;收纳盒内部设置有收纳腔,收纳盒顶部连通设置有收纳口,收纳盒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安装口,安装口上设置有安装管,安装管底部与安装口密封连接,收纳盒顶部设置有环形金属网,金属网内环与安装管外侧顶部连接,收纳盒通过安装管套设在连接杆上,收纳盒位于试样夹下方。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还包括点火器,点火器内部设置有电子打火装置,玻璃套筒右侧中部连通设置有点火口,点火口上连通设置有燃气管。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还包括气流分散器,气流分散器为锥形管状结构,气流分散器内部设置有多组挡片,气流分散器的左端连通固定在进气嘴的右端,气流分散器位于燃烧腔内。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还包括密封胶环,密封胶环内侧壁与固定环的外侧壁连接,密封胶环的顶部盖装在固定环的顶端,密封胶环将固定环包裹起来。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所述玻璃套筒材质采用耐高温石英玻璃。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还包括两组环形导轨和海绵条,两组环形导轨分别固定在玻璃套筒内侧的顶端和底端,海绵条的两端滑动固定在两组环形导轨中,海绵条左侧与玻璃套筒内侧壁接触,海绵条可以自由拆卸。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在进气嘴左侧连通设置有安全阀门,安全阀门内部设置有安全片,可以使气流只能从左向右穿过。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还包括四组自锁滚轮,四组自锁滚轮分别固定在底座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检测试样固定在试样夹上,将控制箱接通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将氧气管和氮气管分别与外部氧气罐和氮气罐接通,将混合气体管与进气嘴接通,通过氧气控制阀门和氮气控制阀门控制混合气体的含氧量,并通过氧气含量数字显示面板显示混合气体的含义量数值,通过混合气体阀门控制进入燃烧筒内的气体量,气流进入燃烧筒后上升并穿过气流混合箱,通过气流混合箱内的微型玻璃珠之间的空隙,将氧气流和氮气流充分混合,然后点燃检测试样,观察检测试样的燃烧情况,通过玻璃套筒顶部的吸烟盒,将检测试样燃烧产生的黑烟吸收进吸烟盒内的活性炭颗粒中,从而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同时,在收纳盒内部加入水,水位低于金属网的高度,检测试样燃烧产生的滴液或者灰烬会下落至金属网上或者落入水中,从而保证了燃烧筒的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b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1、控制箱;2、底座;3、固定杆;4、试样夹;5、氧气流量表;6、氧气压力表;7、氮气压力表;8、混合气体压力表;9、氧气控制阀;10、氮气控制阀;11、混合气体控制阀;12、电源开关;13、氧气管;14、氮气管;15、混合气体管;16、燃烧柱;17、玻璃套筒;18、固定环;19、进气嘴;20、气流混合箱;21、支撑杆;22、吸烟盒;23、收纳盒;24、点火器;25、气流分散器;26、密封胶环;27、环形导轨;28、海绵条;29、安全阀门;30、自锁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包括控制箱1、底座2、燃烧筒、固定杆3和试样夹4,控制箱1底部固定在底座2顶部左侧,控制箱1前面板左上角设置有氧气含量数字显示面板,控制箱1前面板左侧设置有氧气流量表5,控制箱1前面板中部设置有氧气压力表6、氮气压力表7和混合气体压力表8,控制箱1前面板右侧设置有氧气控制阀9、氮气控制阀10、混合气体控制阀11和电源开关12,控制箱1后面板底部设置有氧气管13、氮气管14和混合气体管15,燃烧筒包括燃烧柱16和玻璃套筒17,燃烧柱16底部固定在底座2顶部右侧,燃烧柱16内部设置有燃烧腔,燃烧柱16顶部连通设置有燃烧口,燃烧口顶部设置有固定环18,固定环18与燃烧柱16连接为一体,燃烧柱16左侧底部连通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上连通设置有进气嘴19,玻璃套筒17为管状结构,玻璃套筒17底部套设在固定环18上,固定杆3底部安装在燃烧腔底部,固定杆3顶端中心设置有连接杆,试样夹4呈u型结构,试样夹4底端中心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底端套设在连接杆上;还包括气流混合箱20、两组支撑杆21、吸烟盒22和收纳盒23,气流混合箱20内部设置有气流混合腔,气流混合腔内填充有若干微型玻璃珠,气流混合箱20底部和顶部均为网状结构,气流混合箱20的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分别固定在燃烧腔中部的内侧壁上,气流混合箱20的顶端中心和底端中心分别连通设置有两组混气孔,气流混合箱20通过两组混气孔套接在固定杆3上,气流混合箱20位于进气口上方;两组支撑杆21的底端分别固定在玻璃套筒17顶部的左端和右端吸烟盒22的底端左侧和右侧分别固定在两组支撑杆21的顶端,吸烟盒22内设置有吸烟腔,吸烟腔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吸烟盒22底部为网状结构,吸烟盒22顶部连通设置有吸烟口,吸烟口上盖装有吸烟盖板;收纳盒23内部设置有收纳腔,收纳盒23顶部连通设置有收纳口,收纳盒23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安装口,安装口上设置有安装管,安装管底部与安装口密封连接,收纳盒23顶部设置有环形金属网,金属网内环与安装管外侧顶部连接,收纳盒23通过安装管套设在连接杆上,收纳盒23位于试样夹4下方;将检测试样固定在试样夹上,将控制箱接通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将氧气管和氮气管分别与外部氧气罐和氮气罐接通,将混合气体管与进气嘴接通,通过氧气控制阀门和氮气控制阀门控制混合气体的含氧量,并通过氧气含量数字显示面板显示混合气体的含义量数值,通过混合气体阀门控制进入燃烧筒内的气体量,气流进入燃烧筒后上升并穿过气流混合箱,通过气流混合箱内的微型玻璃珠之间的空隙,将氧气流和氮气流充分混合,然后点燃检测试样,观察检测试样的燃烧情况,通过玻璃套筒顶部的吸烟盒,将检测试样燃烧产生的黑烟吸收进吸烟盒内的活性炭颗粒中,从而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同时,在收纳盒内部加入水,水位低于金属网的高度,检测试样燃烧产生的滴液或者灰烬会下落至金属网上或者落入水中,从而保证了燃烧筒的清洁;所述控制箱是从市场直接购买而来,使用时接通电源并按所附说明书操作,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还包括点火器24,点火器24内部设置有电子打火装置,玻璃套筒17右侧中部连通设置有点火口,点火口上连通设置有燃气管;将燃气管与外部燃气连通,通过点火器点燃,然后使用点火器将检测试样点燃;通过将点火器固定在所述装置中,避免了分离式点火器使用时,需要寻找点火器的弊端。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还包括气流分散器25,气流分散器25为锥形管状结构,气流分散器25内部设置有多组挡片,气流分散器25的左端连通固定在进气嘴19的右端,气流分散器25位于燃烧腔内;混合气流进入进气嘴后,通过气流分散器内的多组挡板将气流分散为多股小气流,从而使得混合气流能更均匀更缓慢的充满燃烧筒,从而使得氧气流和氮气流能更充分的混合在一起。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还包括密封胶环26,密封胶环26内侧壁与固定环18的外侧壁连接,密封胶环26的顶部盖装在固定环18的顶端,密封胶环26将固定环18包裹起来;通过设置密封胶环,在玻璃套筒套设在固定环上时,密封胶环可以将玻璃套筒底部与固定环之间的空隙封堵住,从而使检测试样在燃烧时,不会因玻璃套筒底部进入空气而影响实验数据。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所述玻璃套筒17材质采用耐高温石英玻璃;耐高温石英玻璃可以使玻璃套筒耐受更高的温度,避免检测试样燃烧时产生过高的热量将玻璃套筒烧裂。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还包括两组环形导轨27和海绵条28,两组环形导轨27分别固定在玻璃套筒17内侧的顶端和底端,海绵条28的两端滑动固定在两组环形导轨27中,海绵条28左侧与玻璃套筒17内侧壁接触,海绵条28可以自由拆卸;使用海绵条围绕环形导轨旋转,可以对玻璃套筒进行擦拭,从而保持玻璃套筒的干净;同时在检测试样燃烧时,可以将海绵条卸下,避免其因高温而燃烧。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在进气嘴19左侧连通设置有安全阀门29,安全阀门29内部设置有安全片,可以使气流只能从左向右穿过;通过安全阀门,当控制箱将混合气流输送过快时,燃烧筒内的气压升高到大于混合气流的气压时,燃烧筒内的气压会将安全阀门闭合,使混合气流停止进入燃烧筒,从而避免燃烧筒内气压过大,对燃烧筒内的装置造成损害。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还包括四组自锁滚轮30,四组自锁滚轮30分别固定在底座2底端的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通过自锁滚轮可以方便的移动和固定底座,从而提高所述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其在使用时,通过自锁滚轮将所述装置移动合适位置,然后将检测试样固定在试样夹上,将控制箱接通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将氧气管和氮气管分别与外部氧气罐和氮气罐接通,将混合气体管与进气嘴接通,通过氧气控制阀门和氮气控制阀门控制混合气体的含氧量,并通过氧气含量数字显示面板显示混合气体的含义量数值,通过混合气体阀门控制进入燃烧筒内的气体量,气流进入燃烧筒后上升并穿过气流混合箱,通过气流混合箱内的微型玻璃珠之间的空隙,将氧气流和氮气流充分混合,然后将燃气管与外部燃气接通,使用点火器点燃检测试样,观察检测试样的燃烧情况,通过玻璃套筒顶部的吸烟盒,将检测试样燃烧产生的黑烟吸收进吸烟盒内的活性炭颗粒中,同时,在收纳盒内部加入水,水位低于金属网的高度,检测试样燃烧产生的滴液或者灰烬会下落至金属网上或者落入水中,实验结束后,使用海绵条对玻璃套筒进行擦拭。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保温材料燃烧需氧量测定装置,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