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式智能反馈氧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1855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目标式智能反馈氧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氧疗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目标式智能反馈氧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需要长期氧疗的比例逐年增高,氧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缺氧和呼吸衰竭,改善组织供氧,维持机体能量代谢,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两项大型前瞻性临床研宄即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进行长期低流量氧疗,能有效改善活动耐力、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目前氧疗的适应正以扩展至多数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如间质性肺病、神经肌肉疾病、支气管扩张等,现国内外所采用的氧疗方法的流量控制为经验性,即检测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由医护人员进行调整,给定一个氧流量,如1.5L/min,有研宄者提出慢性呼吸衰竭易合夜间低氧血症,应在夜间提高0.5-lL/min,但有研宄发现,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慢阻肺患者,夜间提高给氧流量lL/min的代价可能造成PH下降、PaC02增加,加重夜间呼吸紊乱,甚至可能造成昏迷等不良事件,如患者呼吸衰竭较为严重,稍活动耗氧量即大幅增加,提高lL/min又不足,因此无法做到实时调节,是常规氧疗的最大弊端之一。
[0003]由于患者的生理状况随时变化,如活动、进食、排便时耗氧量增加,调整不足使得低氧血症持续,组织供氧不足,严重影响患者活动耐力,在部分患者夜间睡眠时,经验性调高氧流量,不同睡眠分期时氧气消耗、呼吸肌功能不同,在快速动眼期即REM期容易造成给氧流量不足,影响氧疗的疗效,长期夜间低氧血症还可促进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并发症发生,对于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慢阻肺患者,夜间氧疗流量过高可能抑制呼吸中枢对缺氧的敏感性,抑制患者自主呼吸,从而引起严重的二氧化氮潴留,可能造成昏迷等不良事件,因此如能实现智能反馈式控制,设定目标氧饱和度,用电脑程序实时控制氧疗的流量,将氧饱和度控制在理想水平,将有助于提高氧疗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真正实现控制性氧疗。上世纪90年代Chaout等提出上述设想,因氧饱和度探头的精度受限,不能实现精度控制,以及微处理器并未广泛应用,最终未能实现。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目标式智能反馈氧疗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氧疗装置无法实时监测、调节和氧疗效率低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源系统、MCU主控系统、血样采集系统、IXD显示系统、电机驱动系统、SD存储系统、USB通讯系统、呼吸感应系统和WiFi通讯系统,所述的血样采集系统、IXD显示系统、电机驱动系统、SD存储系统、USB通讯系统、呼吸感应系统和WiFi通讯系统与MCU主控系统联接,血样采集系统与呼吸感应系统联接,电源系统与MCU主控系统、血样采集系统、IXD显示系统、电机驱动系统、SD存储系统、USB通讯系统、呼吸感应系统和WiFi通讯系统联接并提供电能。
[0006]本发明通过高精密度氧饱和度感应器实时接受呼吸衰竭患者氧流量变化,通过微电脑程序控制实际给氧流量,使最终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水平,保证了氧疗的效果,达到了实时监测、调节,提高了氧疗效率,同时设有报警功能,保证用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的氧疗装置结构原理连接图。
[0008]图2为本发明的电源系统电路的连接图。
[0009]图3为本发明的MCU主控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0010]图4为本发明的血样采集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0011]图5为本发明的IXD显示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0012]图6为本发明的电机驱动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0013]图7本发明的SD存储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0014]图8本发明的USB通讯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0015]图9为本发明的呼吸感应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0016]图10为本发明的WiFi通讯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现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目标式智能反馈氧疗装置,包括电源系统、MCU主控系统、血样采集系统、IXD显示系统、电机驱动系统、SD存储系统、USB通讯系统、呼吸感应系统和WiFi通讯系统,所述的血样采集系统、IXD显示系统、电机驱动系统、SD存储系统、USB通讯系统、呼吸感应系统和WiFi通讯系统与MCU主控系统联接,血样采集系统与呼吸感应系统联接,电源系统与MCU主控系统、血样采集系统、LCD显示系统、电机驱动系统、SD存储系统、USB通讯系统、呼吸感应系统和WiFi通讯系统联接并提供电能。
[0019]所述的电源系统,包括接口 P1、接口 P2、接口 P3、芯片U1、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2和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220,所述芯片Ul的I引脚连接芯片Ul的6引脚,芯片Ul的I引脚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解电容CP2的一端、电容Cl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Pl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解电容CP2的另一端、电容Cl的另一端和电解电容CPl的另一端都接地GND,电解电容CPl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稳压管D2的一端,稳压管D2的另一端接地GND,二极管Dl的正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接口 P2的I引脚,接口 P2的2引脚和3引脚都接地GND,接口 P2的I引脚连接电阻Rl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接口 Pl的I引脚,接口 Pl的2引脚接地GND,芯片Ul的5引脚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芯片Ul的3引脚和芯片Ul的2引脚都接地GND,芯片Ul的4引脚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GND,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电感LI的一端,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3的另一端接地GND,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l的7引脚和8引脚,电感LI的电容C3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都接地GND,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接口P3的I引脚,接口 P3的2引脚接地GND,接口 P3的I引脚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接地GND,接口 P3的I引脚输出电源5V,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2的3引脚连接电容C7的一端、电解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接电源5V,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2的I引脚、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解电容C6的另一端都接地GND,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2的2引脚连接电解电容C8的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输出电源3.3V,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220的3引脚连接电容C707的一端和电解电容C606的一端,电容C707的一端接电源5V,电解电容C606的另一端、电容C707的另一端和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220的I引脚都接地GND,三端稳压集成电路U220的2引脚连接电解电容C880的一端、电容C990的一端和电阻R770的一端,电解电容C880的另一端和电容C990的另一端都接地GND,电阻R770的另一端输出电源 LCD-3.3V。
[0020]所述MCU主控系统,包括芯片U3、芯片P5、芯片U、接口 P4、稳压集成电路U4和接口 P-spk,所述芯片U3的I引脚、2引脚、3引脚和4引脚分别连接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9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8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连接芯片P5的5引脚、6引脚、7引脚和8引脚,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连接芯片P5的I引脚、2引脚、3引脚和4引脚,发光二极管D9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8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电阻R14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电容C23的一端,电容C23的另一端接地GND,芯片U3的6引脚连接稳压集成电路U4的3引脚,稳压集成电路U4的2引脚接电源3.3V,稳压集成电路U4的I引脚连接蓄电池BTl的正极,蓄电池BTl的负极接地GND,芯片U3的8引脚和9引脚分别连接晶振Y2的一端和晶振Y2的另一端,晶振Y2的一端连接电容C13的一端,晶振Y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