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97056发布日期:2019-06-13 16:0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动性能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系统是对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制动系统作用是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急速或者缓慢降低,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和对路人等的保护。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其制动系统对汽车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汽车的开发阶段,为了检测、验证已停驶的汽车的制动系统的性能,需要在实验固定台上进行检测。在现有技术中,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7181055u中公开的一种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台,该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台,虽然万向轮上设置脚轮自锁装置,但是,在万向轮上设置的脚轮自锁装置损坏的情况下,万向轮无法被固定,导致实验台架可能出现移动的情况,从而使实验台架还具有不稳定的缺点。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以此来解决现有的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台用的实验台架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台用的实验台架,在测试汽车在已停驶或者静止的情况下试验台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包括实验台架、箱体、支撑块、转轴,所述实验台架的下表面两端均连接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顶端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右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下方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套接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位于第二齿轮的右侧,所述滑动件的下表面连接第一竖杆的顶端,所述第一竖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箱体的内腔下端设置有斜块。

可选的,所述斜块的下表面连接横板的上表面中部,所述横板的下表面中部连接安装杆的顶端,所述安装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万向轮。

可选的,所述横板的下表面两端均连接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底端内壁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轴的左端依次贯穿支撑块的中部和箱体的一侧顶端,并位于箱体的外侧;所述转轴的左端连接有把手。

可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的一侧内壁上端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的另一侧内壁上端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滑动件的中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螺纹杆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顶端内壁连接有滑轨;所述滑动件的上表面连接第二竖杆的底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竖杆的顶端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滑轨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底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万向轮的正下方,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万向轮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箱体的下表面两端均连接有防滑垫。

可选的,所述斜块采用耐磨的金属材质支撑,优选为碳化铬耐磨钢、高锰钢、喷涂碳化钨涂层的钢材等。

可选的,为了提高在静止时斜块对滚轮的支撑作用,所述斜块与滚轮接触的斜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高度h为0.25-0.65mm,所述凸起单位面积的数量n为55-78个/平方厘米。

可选的,所述凸起的高度h和单位面积的数量n满足:n1/3=α·n;其中α为关系因子,取值范围为6.26-14.75。

可选的,所述滚轮与斜块接触的外环面上设置有凹坑,所述凹坑与斜块的斜面上的凸起配合,以进一步提高在静止时斜块对滚轮的支撑作用。

可选的,所述滚轮采用永磁材料或者铁磁材料制成。

可选的,所述的斜块内部设置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中设置有铁芯。

可选的,所述电磁线圈的匝数n为55-134,电磁线圈中的电流i为安24.5-68.5。

可选的,为了提高电磁线圈的磁力,并发挥斜块斜面上的凸起和滚轮上凹坑之间的协同作用,以保证在静止时斜块和滚轮之间的吸附力,提高测试汽车在已停驶或者静止的情况下试验台的稳定性,所述电磁线圈的匝数n(n为正自然数,采用四舍五入的方式取值)、电磁线圈中的电流i、关系因子α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n=λ·(i·α);

其中,λ为电磁线圈匝数调节系数,取值范围为0.16-0.84。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通过正转转轴能够将万向轮从箱体内移出,能够使实验台架达到便于移动的效果,通过反转转轴能够使万向轮移入箱体内,从而能够使实验台架的位置固定,确保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台架的位置不会移动。

(2)该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通过把手的设置,能够使转轴的转动更加方便,通过滑轨、第二竖杆和滑动块的配合设置,能够对滑动件起到限位作用。

(3)该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通过通孔的设置,能够满足万向轮的伸缩,通过防滑垫的设置,能够增加箱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提升箱体和实验台架的稳定性。

(4)该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通过在斜块的斜面上设置凸起,以及凸起的参数及关系,滚轮上设置凹坑,以提高在静止时斜块对滚轮的支撑作用。

(5)该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通过设置电磁线圈,以及电磁线圈的匝数、电流和关系因子的关系,提高电磁线圈的磁力,并发挥斜块斜面上的凸起和滚轮上凹坑之间的协同作用,以保证在静止时斜块和滚轮之间的吸附力,提高测试汽车在已停驶或者静止的情况下试验台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滑动件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实验台架;2、箱体;3、支撑块;4、转轴;5、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7、螺纹杆;8、滑动件;9、第一竖杆;10、滚轮;11、斜块;12、横板;13、安装杆;14、万向轮;15、弹簧;16、把手;17、滑轨;18、第二竖杆;19、滑动块;20、通孔;21、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一种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包括实验台架1、箱体2、支撑块3、转轴4,所述实验台架1的下表面两端均连接箱体2,所述箱体2的一侧内壁顶端连接有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右端连接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的下方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的中部连接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的外侧套接有滑动件8,所述滑动件8位于第二齿轮6的右侧,所述滑动件8的下表面连接第一竖杆9的顶端。

所述第一竖杆9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滚轮10,箱体2的内腔下端设置有斜块11,所述滚轮10与斜块1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斜块11的下表面连接横板12的上表面中部,横板12的下表面中部连接安装杆13的顶端,安装杆13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4,通过正转转轴4能够将万向轮14从箱体2内移出,能够使实验台架1达到便于移动的效果。

通过反转转轴4能够使万向轮14移入箱体2内,从而能够使实验台架1的位置固定,确保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台架1的位置不会移动。

所述横板12的下表面两端均连接弹簧15的一端,弹簧15的另一端与箱体2的底端内壁连接。

所述转轴4的左端依次贯穿支撑块3的中部和箱体2的一侧顶端并位于箱体2的外侧;转轴4的左端连接有把手16,通过把手16的设置,能够使转轴4的转动更加方便。

所述螺纹杆7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2的一侧内壁上端活动连接;螺纹杆7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2的另一侧内壁上端活动连接,通过轴承的设置,能够使螺纹杆7的转动更加方便。

所述滑动件8的中部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与螺纹杆7相适配,螺纹杆7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滑动件8开设的螺纹槽能够带动滑动件8移动。

所述箱体2的顶端内壁连接有滑轨17;滑动件8的上表面连接第二竖杆18的底端,第二竖杆18的顶端连接有滑动块19,滑动块19与滑轨17相适配,通过滑轨17、第二竖杆18和滑动块19的配合设置,能够对滑动件8起到限位作用。

所述箱体2的底端开设有通孔20;通孔20位于万向轮14的正下方,通孔20的直径大于万向轮14的直径,通过通孔20的设置,能够满足万向轮14的伸缩。

所述箱体2的下表面两端均连接有防滑垫21,通过防滑垫21的设置,能够增加箱体2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提升箱体2和实验台架1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该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台,已停驶或者静止的汽车停在,试验台架1上,通过把手16正转转轴4能够带动第一齿轮5正转,第一齿轮5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二齿轮6转动,第二齿轮6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螺纹杆7转动,螺纹杆7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滑动件8开设的螺纹槽能够带动带动滑动件8移动,滑动件8在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一竖杆9和滚轮10向靠近斜块11的方向移动,滚轮10在移动过程中能够推动斜块11向下移动,斜块11在向下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横板12向下移动。

所述横板12在向下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安装杆13和万向轮14向下移动,万向轮14在向下移动过程中通过通孔20从箱体2内移出,停止转动转轴4,即可推动实验台架1移动,横板12在向下移动过程中也会挤压弹簧15,弹簧15受到挤压处于压缩状态。

当实验台架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通过把手16反转转轴4能够带动第一齿轮5反转,即可使滑动件8带动第一竖杆9和滚轮10向远离斜块11的方向移动,此时,横板12不再挤压弹簧15,弹簧15开始恢复原始状态,弹簧15在恢复原始状态过程中能够带动横板12向上移动,横板12在向上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安装杆13和万向轮14向上移动,万向轮14在向上移动过程中通过通孔20进入箱体2,此时箱体2的防滑垫21与地面接触,能够提升箱体2和实验台架1的稳定性,能够在实验台架1上进行实验。

实施例2

一种汽车机械制动系统实验固定台,包括实验台架1、箱体2、支撑块3、转轴4,所述实验台架1的下表面两端均连接箱体2,所述箱体2的一侧内壁顶端连接有支撑块3,所述支撑块3的中部活动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右端连接有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的下方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6的中部连接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的外侧套接有滑动件8,所述滑动件8位于第二齿轮6的右侧,所述滑动件8的下表面连接第一竖杆9的顶端。

所述第一竖杆9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滚轮10,箱体2的内腔下端设置有斜块11,滚轮10与斜块11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斜块11的下表面连接横板12的上表面中部,横板12的下表面中部连接安装杆13的顶端,安装杆13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万向轮14,通过正转转轴4能够将万向轮14从箱体2内移出,能够使实验台架1达到便于移动的效果。

通过反转转轴4能够使万向轮14移入箱体2内,从而能够使实验台架1的位置固定,确保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台架1的位置不会移动。

所述横板12的下表面两端均连接弹簧15的一端,弹簧15的另一端与箱体2的底端内壁连接。

所述转轴4的左端依次贯穿支撑块3的中部和箱体2的一侧顶端并位于箱体2的外侧;转轴4的左端连接有把手16,通过把手16的设置,能够使转轴4的转动更加方便。

所述螺纹杆7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2的一侧内壁上端活动连接;螺纹杆7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2的另一侧内壁上端活动连接,通过轴承的设置,能够使螺纹杆7的转动更加方便。

所述滑动件8的中部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与螺纹杆7相适配,螺纹杆7在转动过程中通过滑动件8开设的螺纹槽能够带动滑动件8移动。

所述箱体2的顶端内壁连接有滑轨17;所述滑动件8的上表面连接第二竖杆18的底端,第二竖杆18的顶端连接有滑动块19,滑动块19与滑轨17相适配,通过滑轨17、第二竖杆18和滑动块19的配合设置,能够对滑动件8起到限位作用。

所述箱体2的底端开设有通孔20;通孔20位于万向轮14的正下方,通孔20的直径大于万向轮14的直径,通过通孔20的设置,能够满足万向轮14的伸缩。

箱体2的下表面两端均连接有防滑垫21,通过防滑垫21的设置,能够增加箱体2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提升箱体2和实验台架1的稳定性。

所述斜块采用耐磨的金属材质支撑,优选为碳化铬耐磨钢、高锰钢、喷涂碳化钨涂层的钢材等。

为了提高在静止时斜块对滚轮的支撑作用,所述斜块与滚轮接触的斜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高度h为0.25-0.65mm,所述凸起单位面积的数量n为55-78个/平方厘米。

所述凸起的高度h和单位面积的数量n满足:n1/3=α·n;其中α为关系因子,取值范围为6.26-14.75。

所述滚轮与斜块接触的外环面上设置有凹坑,所述凹坑与斜块的斜面上的凸起配合,以进一步提高在静止时斜块对滚轮的支撑作用。

所述滚轮采用永磁材料或者铁磁材料制成。

所述的斜块内部设置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中设置有铁芯。

所述电磁线圈的匝数n为55-134,电磁线圈中的电流i为安24.5-68.5。

为了提高电磁线圈的磁力,并发挥斜块斜面上的凸起和滚轮上凹坑之间的协同作用,以保证在静止时斜块和滚轮之间的吸附力,提高测试汽车在已停驶或者静止的情况下试验台的稳定性,所述电磁线圈的匝数n(n为正自然数,采用四舍五入的方式取值)、电磁线圈中的电流i、关系因子α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n=λ·(i·α);

其中,λ为电磁线圈匝数调节系数,取值范围为0.16-0.8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