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9635发布日期:2020-03-17 15:1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闪烁探测器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闪烁体和倍增管组成的闪烁探测器,主要是用来探测粒子的,当有一个粒子打入闪烁体里面之后,闪烁体的电子便处于激发态,放出一个特定波长的光子,光子被光电倍增管放大之后就进行输出,这就是它们的基本原理,在石油勘测、气象卫星云图观测、海域爆炸观察等都有用到,在这些情况下使用时,常会对闪烁体和倍增管造成冲击后产生震动,闪烁体和倍增管在配合使用时,需要将闪烁体和倍增管牢固、稳定的连接且固定,接触面均匀且受力一致,由于倍增管的外壳是玻璃材质制成,一般抗冲击力不超过10g,所以是一种十分脆弱的器件,在受到外界冲击产生的震动后,会造成两者接触面不均匀,受力不一致,形成空隙,导致光学耦合剂脱落而影响光传输效率和探测效率,还会使倍增管内的电极焊接不良、结构松动、阴极弹片接触不良、极间尖端放电、跳火等引起的跳跃性不稳现象发生,信号忽大忽小,如果震动更加严重,还会使倍增管的管壁造成破裂现象,严重影响测量效果,目前常用的减震装置是用弹簧制成的,由于弹簧在高频时钢丝会传递震动,容易产生摇摆运动,会对倍增管造成二次伤害,所以弹簧减震装置并不适合安装在闪烁体和倍增管的固定装置内,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利用液压减震装置来稳定闪烁体和倍增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包括探测器筒体、第一连杆、倍增管、第二连杆、闪烁体、支撑座和显示装置,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液压缸靠近探测器筒体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连杆贯穿第一贯通孔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在第一液压缸的内腔的一端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管座,所述管座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管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卡接有倍增管屏蔽筒,所述倍增管卡接在倍增管屏蔽筒内,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部顶端焊接有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接在第一连杆上,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液压缸靠近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连杆贯穿第二贯通孔且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在第二液压缸的内腔的一端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座,所述体座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体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闪烁体卡接在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内部底端焊接有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接在第二连杆上,所述闪烁体的输出端与倍增管的输入端耦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的侧壁上与第二活塞的侧壁上均设有外圆形凹槽,两个所述外圆形凹槽内均套接有第一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一贯通的内侧壁与第二液压缸的第二贯通孔的内侧壁均设有内圆形凹槽,两个所述内圆形凹槽内均卡接有第二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倍增管屏蔽筒与闪烁体的连接处均套接在支撑座内,所述支撑座是用胶质材料制成,所述支撑座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滑动筒,所述滑动筒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和显示装置通过电缆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液压缸组成的密封腔内和第二活塞与第二液压缸组成的密封腔内均设有阻尼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管座、体座、支撑座和滑动筒的配合设置,可固定闪烁体与倍增管且在探测器筒体内滑动,通过第一液压缸、第一活塞、第一连杆、第二液压缸、第二活塞和第二连杆的配合设置,当外界环境对探测器筒体产生冲击力时,对闪烁体与倍增管起到缓冲减震作用,通过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配合设置,当冲击力结束时,使闪烁体与倍增管回到原先的位置,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配合设置,防止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内的阻尼油渗出腔外,本实用新型当探测器处在复杂环境测量时,周围环境难免会对探测器产生冲击,通过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配合,可减缓由于冲击对闪烁体与倍增管产生的震动,相对于弹簧式的减震装置,液压式的减震装置结构更加紧凑且呈对称结构,安装空间小,受力更加合理,动态响应时间短,而且比较柔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和滑动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探测器筒体、2-第一液压缸、3-第一活塞、4-第一连杆、5-管座、6-倍增管屏蔽筒、7-倍增管、8-第一复位弹簧、9-第二液压缸、10-第二活塞、11-第二连杆、12-体座、13-闪烁体、14-第二复位弹簧、15-第一密封圈、16-第二密封圈、17-支撑座、18-滑动筒、19-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包括探测器筒体1、第一连杆4、倍增管7、第二连杆11、闪烁体13、支撑座17和显示装置19,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2,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3,所述第一液压缸靠近探测器筒体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连杆贯穿第一贯通孔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在第一液压缸的内腔的一端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管座5,第一连杆、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活塞的配合设置,可控制管座的滑动,所述管座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管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卡接有倍增管屏蔽筒6,所述倍增管卡接在倍增管屏蔽筒内,防止磁场对倍增管的干扰,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内部顶端焊接有第一复位弹簧8的一端,缓和外界的冲击力对闪烁体和倍增管的震动影响,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活塞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套接在第一连杆上,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9,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内腔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液压缸靠近所述探测器筒体的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连杆11贯穿第二贯通孔且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在第二液压缸的内腔的一端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第二液压缸和第二活塞的配合设置,可控制体座的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体座12,所述体座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体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闪烁体卡接在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内部底端焊接有第二复位弹簧14的一端,缓和外界的冲击力对闪烁体和倍增管的震动影响,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接在第二连杆上,所述闪烁体的输出端与倍增管的输入端耦合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活塞的侧壁上与第二活塞的侧壁上均设有外圆形凹槽,两个所述外圆形凹槽内均套接有第一密封圈15。防止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内的阻尼油渗出腔外。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第一贯通的内侧壁与第二液压缸的第二贯通孔的内侧壁均设有内圆形凹槽,两个所述内圆形凹槽内均卡接有第二密封圈16。防止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内的阻尼油渗出腔外。

具体而言,所述倍增管屏蔽筒与闪烁体的连接处均套接在支撑座内,所述支撑座是用胶质材料制成,所述支撑座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滑动筒18,所述滑动筒与探测器筒体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支撑座防止倍增管与闪烁体的连接处松动。

具体而言,所述闪烁体与倍增管的固定装置和显示装置通过电缆连接。显示装置通过电缆可接收到测量的信号。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液压缸组成的密封腔内和第二活塞与第二液压缸组成的密封腔内均设有阻尼油。通过对阻尼油的挤压,起到缓冲作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管座固定闪烁体,通过体座固定倍增管,闪烁体的输出端与倍增管的输入端均插入支撑座两端的圆筒内且耦合连接,通过滑动筒可带动支撑座在探测器筒体内滑动,将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缸体内都注入阻尼油,通过第一活塞,第一连杆、第二活塞和第二连杆的配合设置,当外界环境对探测器筒体产生冲击力时,通过对阻尼油的挤压,对闪烁体与倍增管起到缓冲减震作用,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一活塞的上方,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二活塞的下方,两弹簧的配合设置,当冲击力结束时,能够很好的缓和冲击力对闪烁体与倍增管的震动影响,通过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配合设置,防止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内的阻尼油渗出腔外,相对于弹簧式的减震装置,液压式的减震装置结构更加紧凑且呈对称结构,安装空间小,受力更加合理,动态响应时间短,而且比较柔和,对闪烁体和倍增管起到保护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