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压计电路板的批量加气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5928发布日期:2020-07-04 00:5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压计电路板的批量加气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气工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血压计电路板的批量加气工装。



背景技术:

加气检测是目前血压计电路板的检测流程之一,其操作时,通过一个接头将高压气体导入血压计电路板的内腔中,或将真空管连通至血压计电路板的内腔,以测试其耐压特性或气密性,现有产品加压装置一般都是单个或者几个同时进行,这种工装每次在装夹时,需要操作人员单个的把每个气嘴插入到相应的气管中去,非常的耗时且不方便操作,如何实现每个气嘴和接口的精确定位,工装接口的密封,在加压力或抽负压时,保证整个系统不泄漏,并且保证对电路本身不影响是检测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血压计电路板的加气工装存在下列问题:

1、目前的血压计电路板的加气工装只能对一个血压计电路板单独的进行检测,导致检测的效率低下。

2、目前的血压计电路板的加气工装在检测血压计电路板时,其定位的精度不能受到保证,导致检测时经常发生漏气。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压计电路板的批量加气工装,解决了目前的血压计电路板的加气工装只能对一个血压计电路板单独的进行检测,以及在检测血压计电路板时,其定位的精度不能受到保证,导致检测时经常发生漏气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压计电路板的批量加气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中嵌合连接有工装板,所述工装板上均布设有锥形气孔,所述锥形气孔组成矩形阵列,所述工装板的一端设有进气接口,所述工装板的内部设有气路,所述进气接口通过所述气路连通所述锥形气孔,所述工装板的边角设有四个定位销孔,所述工装板的两侧对称设有十个螺纹孔,所述底板的边角垂直固定有四根导向柱,四根所述导向柱的中部活动嵌合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中部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中活动嵌合有金属压板,所述金属压板的底面均部设有定位沉孔,所述定位沉孔组成的矩形阵列与所述锥形气孔组成的矩形阵列互相配对,所述金属压板底面的边角设有四根定位桩,四根所述定位桩与四个所述定位销孔互相配对、嵌合,所述金属压板的两侧对称设有十个螺钉沉孔,所述螺钉沉孔与其配对的所述螺纹孔为同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根所述导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两端均垂直固定有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伸缩杆垂直连接所述升降板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一侧安装有高压气站,所述高压气站的顶端固定有电磁阀,所述高压气站通过所述电磁阀分别连通两个所述气缸和所述进气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装板的另一端设有气压表,所述气路连通所述气压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装板顶面的边侧嵌合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板的两侧设有十个贯穿孔,十个所述贯穿孔与其配对的螺钉沉孔和所述螺纹孔均为同心设置。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压计电路板的批量加气工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血压计电路板的批量加气工装,设置均布设有锥形气孔的工装板,血压计电路板的气嘴与锥形气孔对接,并通过金属压板紧固的压合,工装板通过进气接口和气路导入检测用的高压气至每一个锥形气孔同时对嵌合于锥形气孔阵列上的多个血压计电路板进行检测,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

2、该血压计电路板的批量加气工装,通过设置底板和定位槽来定位工装板,同时设置升降板固定金属压板,升降板在气缸的推动下带动金属压板压合工装板的顶面,使得金属压板和工装板自动实现精确的对接,保证了对血压计电路板检测的精确性盒快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装板和金属压板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装板和金属压板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定位槽;3、工装板;301、锥形气孔;302、定位销孔;303、螺纹孔;304、进气接口;305、气路;306、气压表;307、密封圈;4、导向柱;5、升降板;501、贯穿孔;6、矩形孔;7、金属压板;701、定位沉孔;702、定位桩;703、螺钉沉孔;8、顶板;9、气缸;10、高压气站;11、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血压计电路板的批量加气工装,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槽2,定位槽2中嵌合连接有工装板3,工装板3上均布设有锥形气孔301,锥形气孔301组成矩形阵列,工装板3的一端设有进气接口304,工装板3的内部设有气路305,进气接口304通过气路305连通锥形气孔301,工装板3的边角设有四个定位销孔302,工装板3的两侧对称设有十个螺纹孔303,底板1的边角垂直固定有四根导向柱4,四根导向柱4的中部活动嵌合有升降板5,升降板5的中部设有矩形孔6,矩形孔6中活动嵌合有金属压板7,工装板3的底面均部设有定位沉孔701,定位沉孔701组成的矩形阵列与锥形气孔301组成的矩形阵列互相配对,金属压板7底面的边角设有四根定位桩702,四根定位桩702与四个定位销孔302互相配对、嵌合,金属压板7的两侧对称设有十个螺钉沉孔703,螺钉沉孔703与其配对的螺纹孔303为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中,需要血压计电路板依次嵌入锥形气孔301中,将工装板3嵌合于定位槽2中,同时在升降板5上的矩形孔6中嵌合金属压板7,压下升降板5和金属压板7,此时金属压板7上的定位沉孔701嵌合被检测物体的顶端,从而将被检测物体紧压在锥形气孔301中,此时通过进气接口304导入检测用的高压气,高压气通过气路305传导至每一个锥形气孔301中,并进入血压计电路板中,实现对其功能和性能的检测;

具体操作时,将贴好元器件的血压计电路板的气嘴朝下,对准每个锥形气孔301后,放入工装板3,等到每一个锥形气孔301上均嵌合了血压计电路板后,把金属压板7通过共四个定位桩702对准四个定位销孔302压放到血压计电路板上,此时定位沉孔701活动嵌套血压计电路板的顶面,然后通过螺钉将金属压板7螺合连接工装板3,可以根据气压的大小来确定拧螺丝的数量;负压状态下只拧四个螺丝即可,绝压情况下拧至少八个螺丝,达到固定密封的作用,再把连接板放在电路板上进行采集校准,用这个工装以后,不仅可以方便操作,而且可以节约时间和人力,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四根导向柱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8,顶板8的两端均垂直固定有气缸9,两个气缸9的伸缩杆垂直连接升降板5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气缸9用于推动升降板5进行升降,以便带动金属压板7初步的压住工装板3进行定位,此时工装人员就能够快速的将连接用的螺钉穿入螺钉沉孔703中,将螺钉的前端螺合进入螺纹孔303中,将金属压板7与工装板3螺合连接为一体。

具体的,底板1的一侧安装有高压气站10,高压气站10的顶端固定有电磁阀11,高压气站10通过电磁阀11分别连通两个气缸9和进气接口304。

本实施例中,高压气站10用于提供气体压力,以便通过电磁阀11对气缸9做功,使其推动升降板5和金属压板7压合住工装板3,并且通过进气接口304向气路305中注入高压空气,实现对嵌合于锥形气孔301阵列中的被检测物体的气密性的检测。

具体的,工装板3的另一端设有气压表306,气路305连通气压表306。

本实施例中,气压表306连通气路305,用于检测并显示气路305的气压力大小,实现对被测量物体的精确测量。

具体的,工装板3顶面的边侧嵌合有密封圈307。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307在工装板3压合工装板3时,对二者进行密封,增强密封性和检测的准确性。

具体的,升降板5的两侧设有十个贯穿孔501,十个贯穿孔501与其配对的螺钉沉孔703和螺纹孔303均为同心设置。

本实施例中,当升降板5和金属压板7压住工装板3之后,可以从贯穿孔501中穿入螺钉,此时螺钉完全穿过贯穿孔501后,穿入螺钉沉孔703中,螺钉的前端螺合进入螺纹孔303中,将金属压板7与工装板3螺合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高压气站10和电磁阀11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需要血压计电路板依次嵌入锥形气孔301中,将工装板3嵌合于定位槽2中,同时在升降板5上的矩形孔6中嵌合金属压板7,压下升降板5和金属压板7,此时金属压板7上的定位沉孔701嵌合被检测物体的顶端,从而将被检测物体紧压在锥形气孔301中,此时通过进气接口304导入检测用的高压气,高压气通过气路305传导至每一个锥形气孔301中,并进入血压计电路板中,实现对其功能和性能的检测,四根导向柱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8,顶板8的两端均垂直固定有气缸9,两个气缸9的伸缩杆垂直连接升降板5,气缸9推动升降板5进行升降,以便带动金属压板7初步的压住工装板3进行定位,此时工装人员就能够快速的将连接用的螺钉穿入螺钉沉孔703中,将螺钉的前端螺合进入螺纹孔303中,将金属压板7与工装板3螺合连接为一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