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模电感匝间冲击耐电压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1385发布日期:2020-09-29 09:2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差模电感匝间冲击耐电压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差模电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模电感匝间冲击耐电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差模电感测试,所用的测试治具通常是以单边气缸推出,将上下两块开孔且穿过金属弹片的上推板进行推动,形成上下两孔错位,推板带动金属弹片将产品针脚脚夹紧形成接触导通,再进行测试,由于上下两块推板错位时,左边金属弹片受上推板力推动,右边金属弹片受下推板支撑,但是左边金属弹片无支撑容易变形,产品针脚也跟着变形,往单方向推夹时,产品被推向一边挨着易产生侧歪,释放气缸时产品会发生回弹跳动现象,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模电感匝间冲击耐电压测试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差模电感匝间冲击耐电压测试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正中固定连接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顶部的中部等距开设有五个针脚孔,所述底座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连通其外部与内腔的引导槽,所述放置台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一侧面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垫片,两个所述连接板一侧面的中部对称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连接板一侧面的底部对称设置有减磨环,所述底座内腔左右两侧的对称设置有支撑台,两个所述支撑台相背一侧面的顶部对称开设有转动槽,两个所述支撑台一侧面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导杆,两个所述支撑台一侧面的顶部对称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靠近支撑台的一端套接有深沟球轴承,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所述螺纹杆顶部、底部、正面以及背面靠近旋转盘的一侧开设有两圈环形滑槽,所述底座左右两侧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内圈壁体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转动连接有减磨珠。

优选的,两个所述引导槽相对一侧面的内壁分别设置在放置台左右两侧外壁的底部,两个所述连接板底部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引导槽并延伸至底座内腔的底部,所述连接板的正面、背面贴合引导槽的内壁。

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垫片分别设置在放置台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螺纹套设置在底座内腔的底部,所述螺纹套靠近连接板的一端贯穿连接板一侧面的外壁并延伸至连接板另一侧面的外部,所述螺纹套与连接板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减磨环设置在底座内腔的底部,所述减磨环靠近连接板的一端贯穿连接板一侧面的外壁并延伸至连接板另一侧面的外部,所述减磨环与连接板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台设置在两个连接板之间,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部和底部的内壁上,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转动槽的内部,所述螺纹杆通过深沟球轴承与转动槽的内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杆远离支撑台的一端贯穿减磨环并延伸至连接板另一侧面的外部,所述导杆与支撑台的壁体相贴合,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侧面的内壁上,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贯穿螺纹套并延伸至连接板另一侧面的外部,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套的壁体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套的内腔由其左右两侧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支撑套靠近底座的一端贯穿底座的外壁并延伸至底座的内部,所述支撑套与底座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的顶部、底部、正面以及背面贴合支撑套的内壁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支撑套的定位环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四个所述环形滑槽分别设置在四个定位环内圈的内部,所述定位环的壁体延伸至环形滑槽的内部并贴合环形滑槽左右两侧的内壁,所述减磨珠远离定位环的一端贴合环形滑槽槽底的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针脚孔,对差模电感的针脚提供保护,防止针脚变形,通过避免差模电感错位,通过设置的连接板、螺纹套、螺纹杆、旋转盘的配合工作,以螺旋推进的方式使两个固定垫片夹紧差模电感,方便检测的同时,更换便捷,为提升检测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设置的引导槽、减磨环、导杆的配合工作,为连接板的移动提供限定的同时避免连接板跟随螺纹杆旋转,通过设置的支撑台、引导槽的配合工作,为螺纹杆的旋转提供承载的基础,通过设置的支撑套、定位环的配合工作,对螺纹杆旋动的位置进行限定,使螺纹杆转动稳定的同时支撑稳定,通过设置的减磨珠,降低定位环与螺纹杆之间的摩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放置台;3、针脚孔;4、引导槽;5、连接板;6、固定垫片;7、螺纹套;8、减磨环;9、支撑台;10、转动槽;11、导杆;12、螺纹杆;13、深沟球轴承;14、旋转盘;15、环形滑槽;16、支撑套;17、定位环;18、减磨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一种差模电感匝间冲击耐电压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正中固定连接有放置台2,放置台2顶部的中部等距开设有五个针脚孔3,底座1顶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连通其外部与内腔的引导槽4置,两个引导槽4相对一侧面的内壁分别设置在放置台2左右两侧外壁的底部,两个连接板5底部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引导槽4并延伸至底座1内腔的底部,连接板5的正面、背面贴合引导槽4的内壁,放置台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板5,两个连接板5相对一侧面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垫片6,两个连接板5一侧面的中部对称设置有螺纹套7,连接板5一侧面的底部对称设置有减磨环8,底座1内腔左右两侧的对称设置有支撑台9,两个支撑台9相背一侧面的顶部对称开设有转动槽10,两个支撑台9一侧面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导杆11,两个支撑台9一侧面的顶部对称设置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靠近支撑台9的一端套接有深沟球轴承13,螺纹杆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盘14,螺纹杆12顶部、底部、正面以及背面靠近旋转盘14的一侧开设有两圈环形滑槽15,底座1左右两侧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套16,支撑套16内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定位环17,定位环17内圈壁体的顶部和底部对称转动连接有减磨珠18。

两个固定垫片6分别设置在放置台2顶部的左右两侧,螺纹套7设置在底座1内腔的底部,螺纹套7靠近连接板5的一端贯穿连接板5一侧面的外壁并延伸至连接板5另一侧面的外部,螺纹套7与连接板5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减磨环8设置在底座1内腔的底部,减磨环8靠近连接板5的一端贯穿连接板5一侧面的外壁并延伸至连接板5另一侧面的外部,减磨环8与连接板5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两个支撑台9设置在两个连接板5之间,支撑台9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1顶部和底部的内壁上,螺纹杆12的一端延伸至转动槽10的内部,螺纹杆12通过深沟球轴承13与转动槽10的内部转动连接,导杆11远离支撑台9的一端贯穿减磨环8并延伸至连接板5另一侧面的外部,导杆11与支撑台9的壁体相贴合,导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侧面的内壁上,螺纹杆12的另一端贯穿螺纹套7并延伸至连接板5另一侧面的外部,螺纹杆12与螺纹套7的壁体通过螺纹连接,支撑套16的内腔由其左右两侧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支撑套16靠近底座1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外壁并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支撑套16与底座1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定位环17的顶部、底部、正面以及背面贴合支撑套16的内壁并固定连接,两个螺纹杆12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支撑套16的定位环17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四个环形滑槽15分别设置在四个定位环17内圈的内部,定位环17的壁体延伸至环形滑槽15的内部并贴合环形滑槽15左右两侧的内壁,减磨珠18远离定位环17的一端贴合环形滑槽15槽底的内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差模电感匝间冲击耐电压测试装置,使用时将差模电感放置在放置台2的顶部使差模电感的针脚对齐针脚孔3并进入针脚孔3的内部,对差模电感的针脚提供保护,防止针脚变形,通过避免差模电感错位,通过设置的连接板5、螺纹套7、螺纹杆12、旋转盘14的配合工作,以螺旋推进的方式使两个固定垫片6夹紧差模电感,方便检测的同时,更换便捷,为提升检测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设置的引导槽4、减磨环8、导杆11的配合工作,为连接板5的移动提供限定的同时避免连接板5跟随螺纹杆12旋转,通过设置的支撑台9、引导槽4的配合工作,为螺纹杆12的旋转提供承载的基础,通过设置的支撑套16、定位环17的配合工作,对螺纹杆12旋动的位置进行限定,使螺纹杆12转动稳定的同时支撑稳定,通过设置的减磨珠18,降低定位环17与螺纹杆12之间的摩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