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式孔板节流装置上阀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0946发布日期:2020-11-13 12:2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阀式孔板节流装置上阀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流体流量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式孔板节流装置上阀体。



背景技术:

阀式孔板节流装置是对管道上流体的流量进行检测的装置。现目前的阀式孔板节流装置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上阀体和下阀体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下阀体上设有用于使流体通过的流体通道,流体通道中设有孔板,孔板上设有通孔,通孔和流体通道同轴设置,下阀体上设有两个检测孔,两个检测孔分别位于下阀体上孔板的两侧的位置上,两个检测孔上均连接有压力检测仪器,这样当流体在流体通道中流动时,流体会通过孔板上的通孔,由于孔板的存在,孔板会对流体具有一定的节流、阻挡作用,因此孔板上游的流体的压力和孔板下游的流体压力不一致,这样通过两个压力检测仪器分别对孔板上、下游的流体压力进行检测,通过两个压力检测仪器检测的两个不同的压力值,并通过相应的计算,从而能够间接得出流体的流速和流量。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孔板上游的流体会对孔板的侧面进行反复冲刷,时间久了会使孔板朝向上游的一侧被磨损,尤其由于孔板侧面上通孔的边沿部位比较薄弱,孔板侧面上通孔的边沿部位更容易磨损而损坏,这样孔板上的通孔的边沿部位磨损后,通孔的孔径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孔板的节流作用发生变化,会使压力检测仪器对孔板两侧的压力检测造成偏差,从而影响检测的结果。

因此,当孔板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磨损的孔板进行更换。现目前在对孔板进行更换时,为了保证安全,需要将整个管道关闭,使管道中的流体停止流动,否则流体会从阀体中泄漏。但是一旦将管道关闭,流体就会停止流动,从而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

为此,为了解决更换孔板时管道中流体暂停的问题,发明人设计了一种阀式孔板节流装置上阀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阀式孔板节流装置上阀体,以能够和阀式孔板节流装置中的下阀体配合使用,实现无需使流体暂停流动即可实现孔板的更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阀式孔板节流装置上阀体,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连接部,壳体中设有贯通的导板通道,壳体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与导板通道连通的出口部,出口部上可拆卸连接有封堵组件;壳体上设有与导板通道连通的齿轮腔室,齿轮腔室中转动连接有齿轮,导板通道上连通有放气道,放气道上连接有位于壳体侧面的放空阀。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连接部为上阀体与阀式孔板节流装置中的下阀体连接的部位,便于将上阀体和下阀体连接在一起。导板通道为导板从上阀体中移动到出口部移动的通道。由于导板通道与出口部连通,因此上阀体中的导板可通过导板通道从出口部中取出或者将导板通过出口部放入到上阀体的导板通道中,从而实现了孔板从上阀体中取出和放入到上阀体中。封堵组件用于对出口部进行密封,避免流体从出口部泄漏。

本方案中的上阀体配合相应的下阀体一同使用,在导板从下阀体向上阀体的导板通道移动过程中,封堵组件处于将出口部关闭的状态,这样流体不会从出口部泄漏,无需将流体暂时关闭。当导板从下阀体移动到上阀体中的导板通道中后,导板通道被下阀体中的密封移动组件堵住不会使流体进入到上阀体中,此时可打开封堵组件,出口部被打开,通过转动齿轮,齿轮能够与导板上的齿条部啮合,从而带动导板在导板通道中移动,导板从出口部取出。由于放空阀位于壳体的侧面,因此在打开封堵组件之前,可通过壳体侧面的放空阀将导板通道中存留的流体放出,这样打开出口部时,出口部不会有流体放出。这样相比上阀体上不设置放空阀,能够避免直接打开封堵组件时,导板通道中的流体直接从出口部冲出而给人造成伤害,增强了操作的安全性。

综上,本方案中的上阀体与阀式孔板节流装置中的下阀体配合使用,实现了无需使流体暂停流动即可实现孔板的更换,不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利于使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壳体上设有油道。由此,通过油道可向下阀体中注入润滑油,给下阀体中的相关零部件进行润滑,便于下阀体中的相关零部件工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封堵组件包括压板、顶板和多个顶紧螺栓,阀体的出口部的两端连通,出口部的内壁上设有通槽,顶板卡在通槽中,压板与出口部的底部相抵,顶紧螺栓均螺纹连接在顶板上,压板在顶紧螺栓的作用下与出口部的底部抵紧。由此,将顶板插入到通槽中,将压板插入到出口部的底部,拧紧顶紧螺栓,顶紧螺栓与压板相抵,压板在顶紧螺栓的作用下与出口部的底部抵紧,从而对出口部进行封堵。通过本方案,压板在顶紧螺栓的顶紧作用下,对出口部的密封封堵效果更好。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齿轮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穿过壳体且转动连接在壳体上,转动轴的一端位于壳体的外侧。由此,通过对转动轴位于壳体外侧的一端转动,便于对上阀体内的齿轮进行操作,使齿轮转动。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转动轴位于壳体外侧的一端为用于与摇柄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端。由此,通过连接端可与摇柄可拆卸连接,这样通过摇柄带动转动轴转动,便于使转动轴转动。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转动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指示盘。由此,转动轴转动带动指示盘一同转动,通过读取指示盘所对应的示数,并与操作人员知道上阀体内导板的移动的所在位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出口部上盖有保护罩。保护罩可将上阀体的出口部罩住,起到保护、防尘的作用。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导板通道中转动连接有导轴。当齿轮驱动导板移动时,导板的另一侧与导轴相贴,导板移动时,导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导轴转动。由此,通过设置导轴,使得导板移动时,导轴对导板进行限位,避免导板向远离齿轮方向移动,保证导板上的齿条部与齿轮正常啮合;并且导板移动时,导轴发生转动,导板远离齿轮的侧面与导轴之间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相比导板远离齿轮的侧面直接在导板通道内壁上摩擦,摩擦力更小,更加便于导板移动。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压板与出口部底部相抵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提高了压板与出口部底部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出口部的底部两端上一体成型有挡板,顶紧螺栓的底部和压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轴承。由此,这样压板抵紧在出口部的底部上时,压板的底部边沿部位被出口部的内壁和挡板所包围,相比压板底部边沿只被出口部的内壁包围,能够提高压板的封堵密封效果。另外,拧松顶紧螺栓时,顶紧螺栓通过轴承带动压板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压板的底部从挡板之间移出,这样将压板从出口部横向推出不会使得挡板对压板造成阻挡,保证了压板能够从出口部正常的推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阀式孔板节流装置上阀体全剖视图。

图2为上阀体和下阀体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阀式孔板节流装置的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2中导板、孔板的左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上阀体顶部的出口部处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封堵组件沿其长度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下阀体1、导板2、密封条3、孔板4、通孔5、第一齿轮6、第三齿轮7、上阀体8、溜板9、弹簧10、滑阀板11、进油管12、油道13、第二齿轮14、放空阀15、压板16、压板密封圈17、顶板18、顶紧螺栓19、导板通道20、第一齿轮腔室21、流体通道22、检测孔23、保护罩24、手柄25、摇柄26、转动轴27、导轨28、通槽38、出口部39、挡板40、导轴41。

实施例1

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阀式孔板节流装置上阀体,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上一体成型有连接部,通过连接部可将上阀体8连接在图2中的下阀体1上,本实施例中连接部和下阀体1的连接方式为通过螺栓连接。壳体中设有竖直的贯通的导板通道20,壳体的顶端设有与导板通道20连通的出口部39(参考图5),出口部39上可拆卸连接有封堵组件,结合图1和图3,封堵组件包括压板16、顶板18和若干个顶紧螺栓19。参考图5所示,出口部39沿上阀体8的长度方向横向贯通上阀体8的顶部,出口部39的内壁上设有使顶板18的两端插入的通槽38,出口部39的底部与导板通道20连通。结合图1所示,顶板18卡在通槽38中,压板16与出口部39的底部相抵,结合图3所示,多个顶紧螺栓19均穿过顶板18并螺纹连接在顶板18上,顶紧螺栓19的底部与压板16相抵,这样通过拧紧顶紧螺栓19,顶紧螺栓19对压板16一定的压力,使得压板16在顶紧螺栓19的作用下抵在出口部39的底部,从而将导板通道20的顶部堵住,为了提高压板16的封堵的密封性,压板16的底部粘接有压板密封圈17。上阀体8的顶部可盖有图3所示的保护罩24,从而可起到保护、防尘的作用。

结合图1所示,壳体上设有与导板通道20连通的齿轮腔室,齿轮腔室位于导板通道20的左侧,齿轮腔室中转动连接有齿轮,具体的转动方式为:结合图3所示,壳体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7,转动轴27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壳体内部,转动轴27的右端从壳体中伸出,齿轮通过平键固定在转动轴27上,本实施例中的齿轮的数量为两个。图1中齿轮的右侧设有导轴41,导轴4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齿轮腔室中。导板通道20上连通有放气道,放气道上连接有位于壳体侧面的放空阀15。转动轴27位于壳体外侧的一端为用于与摇柄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端。转动轴27位于壳体外侧的部位上同轴通过平键固定连接有指示盘(图中未示出)。出口部39上盖有保护罩24。结合图1所示,上阀体8上设有油道13,油道13的外侧连接有进油管12,进油管12上设有阀门以控制进油管12的开闭,由此可通过进油管12、油道13向下阀体1中的注入润滑油,给相关零部件进行润滑。

下面结合下阀体1的相关结构,具体描述本实施例中的上阀体8的工作原理,为了便于与下阀体1中的结构进行区分,便于进行描述,本实施例中上述上阀体8上的齿轮定义为第二齿轮14,上述齿轮腔室定义为第二齿轮腔室。

下阀体的相关结构: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下阀体8上设有横向贯通的流体通道,下阀体8中设有导板2和孔板4,上阀体8底部的连接部和下阀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流体通道22内壁上设有两个检测孔23。结合图4和图2所示,孔板4中部上设有通孔5,导板2上设有安装孔,孔板4通过弹性密封条3卡在导板2的安装孔上。上阀体8上也设有导板通道20,下阀体1的导板通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阀体的导板通道20和流体通道22连通,导板2竖直位于流体通道22中,具体的,流体通道22的底部设有让位槽,导板2的底部位于让位槽中,导板2的顶部穿过下阀体1的流体通道22的顶部而位于下阀体1的导板通道20中。

下阀体1上设有第一齿轮腔室21,第一齿轮腔室21位于流体通道22的上方,第一齿轮腔室21与下阀体1上的导板通道20连通,下阀体1上的导板通道20穿过第一齿轮腔室21。第一齿轮腔室21中横向滑动连接有用于将导板通道20堵住的密封移动组件,本实施例中的密封移动组件包括滑阀板11、溜板9和弹簧10,溜板9的顶部设有卡槽,滑阀板11的底部卡在卡槽中,图2中滑阀板11的顶部与第一齿轮腔室21的顶部相抵,从而能够将导板通道20堵住,溜板9的卡槽中设有多个弹簧腔,弹簧10位于弹簧腔中,且弹簧10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滑阀板11的底部和溜板9的弹簧腔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的弹簧10为压簧,通过弹簧10对滑阀板11提供一定的向上的压力,从而使得滑阀板11向上对第一齿轮腔室21的顶部挤压具有力度,能够将上阀体8的导板通道20底端堵住密封得更好。另外,结合图3所示,第一齿轮腔室21的左右两侧的内壁上通过螺钉固定有导轨28,溜板9滑动连接在导轨28上,由此实现了密封移动组件在第一齿轮腔室21中的滑动。

如图2所示,第一齿轮腔室21中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6和第三齿轮7,第一齿轮6位于第三齿轮7的左侧,第二齿轮腔室中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4,第一齿轮6和第三齿轮7的转动方式均与第二齿轮14的转动方式相同,即均是通过转动轴27转动的方式带动相应的第一齿轮6或者第三齿轮7转动,故在此不再赘述。结合图3所示,与上阀体8上的转动轴27相同,转动轴27位于阀体外侧的一端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有摇柄26,摇柄26远离转动轴27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手柄25。这样,通过将摇柄26卡在相应的转动轴27上,摇动手柄25,使手柄25带动摇柄26转动,摇柄26可带动转动轴27转动,从而能够带动相应的齿轮转动。

密封移动组件上的溜板9的底部上设有与第三齿轮7啮合的齿条段,由此通过使图2中第三齿轮7转动,从而实现了密封移动组件的横向移动。结合图4所示,导板2的侧面上设有用于与第一齿轮6或者第二齿轮14啮合的齿条部,这样通过转动第一齿轮6或者第二齿轮14,从而能够使得导板2在相应的导板通道20中竖向移动;为了对导板2进行稳定的驱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齿轮6数量也为两个,导板2上的齿条部也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孔板4的两侧。同理,为了对密封移动组件进行稳定的驱动,第三齿轮7的数量也为两个,溜板9的底部的齿条段也为两个。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初始时,如图2所示,孔板4位于导板2上,导板2和孔板4竖直的位于流体通道22中。当孔板4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孔板4进行更换。更换时,出口部的封堵组件处于将出口部封堵的状态,然后通过手柄25和摇柄26转动第三齿轮7所在的转动轴27,使转动轴27带动第三齿轮7顺时针转动,第三齿轮7通过与溜板9上的齿条段的配合,第三齿轮7带动密封移动组件向右滑动,使上阀体8的导板通道20和下阀体1上的导板通道20连通。由于此时封堵组件将出口部封堵住,因此即便流体(如天然气)进入到上阀体8的导板通道20中也不会从出口部泄漏。

然后将摇柄26从第三齿轮7上所对应的转动轴27上拆下,并将摇柄26安装到第一齿轮6所在的转动轴27上,通过手柄25和摇柄26转动第一齿轮6所在的转动轴27,转动轴27带动第一齿轮6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6通过与导板2上齿条部的啮合,第一齿轮6驱动导板2在导板通道20中向上移动,由于密封移动组件没有将导板通道20堵住,故导板2的顶部可移动到上阀体8的第二齿轮14处。导板2的顶部移动到第二齿轮14处和导轴41之间时,将摇柄26从第一齿轮6上所对应的转动轴27上拆下,并将摇柄26安装到第二齿轮14所在的转动轴27上,通过手柄25和摇柄26转动第二齿轮14所在的转动轴27,使第二齿轮14通过其与导板2的齿条部啮合带动导板2继续向上移动,当导板2的底部移动到上阀体8中后。此时,通过手柄25和摇柄26转动第三齿轮7所在的转动轴27,使第三齿轮7逆时针转动,第三齿轮7带动密封移动组件向左移动而将导板通道20封堵住,由于流体之前进入了上阀体8中的导板通道20中,因此上阀体8中的导板通道20中会存留少量的流体。此时打开放空阀15,先将上阀体8中的导板通道20中的少量的流体放出,再通过扳手拧松顶紧螺栓19,顶紧螺栓19对压板16的顶紧力减小,将压板16和顶板18从出口部39中横向推出从而将出口部39打开,然后再通过使第二齿轮14转动驱动导板2从出口部39移动出来即可,从而实现了将孔板4从阀体中取出;由于此时密封移动组件将导板通道20堵住,故流体通道22中的流体不会通过导板通道20从上阀体8中泄漏,流体通道22中的流体无需关闭。由于导轴41的设置,故导板2向上移动时,导板2的右侧面驱动导轴41滚动,导轴41起到了对导板2限位的作用,避免导板2向右移动,并且导轴41转动也便于导板2向上移动。

同理,将孔板4更换后,将安装有新的孔板4的导板2放入到上阀体8的导板通道20中,然后将压板16和顶板18推入到出口部39中,拧紧顶紧螺栓19,封堵组件将出口部39封堵住,并将放空阀15关闭。然后通过转动第三齿轮7使密封移动组件向右滑动,密封移动组件使得导板通道20连通,再依次通过第二齿轮14和第一齿轮6驱动导板2向下移动到流体通道22中,从而使得流体通道22中更换上新的孔板4。虽然此时导板通道20处于连通的状态,但是封堵组件将出口部39封堵住,放空阀15也处于关闭状态,故流体通道22中的流体不会从上阀体8中泄漏,流体通道22中的流体也无需关闭。

由此实施例可以看出,本申请中的上阀体8配合下阀体1一同使用,使得整个阀使孔板4节流装置在对孔板4进行更换时,无需关闭管道中的流体。

容易理解,可通过限制导板通道20的宽度和长度等,能够使导板通道20对导板2的移动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例如导板通道20与流体通道22连通的部位宽度、上阀体8和下阀体1的导板通道20连通的部位的宽度、上阀体8的导板通道20与出口部39连通的部位的宽度均等于导板2的厚度,这样能够保证导板2在导板通道20内移动过程中,导板2会与导板通道20的内壁相抵,在导板通道20的限位下,从而使得图2中导板2不会向右发生歪斜而始终保持竖直方向移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结合图5-图6所示,上阀体8上的出口部39的底部两端上一体成型有挡板40,这样压板16抵紧在出口部39的底部上时,压板16的底部边沿部位被出口部39的内壁和挡板40所包围,相比实施例1中压板16底部边沿只被出口部39的内壁包围,能够提高压板16的封堵密封效果。另外,为了避免挡板40对压板16横向推出造成卡死,顶紧螺栓19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压板16上,这样拧松顶紧螺栓19时,顶紧螺栓19通过轴承带动压板16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压板16的底部从挡板40之间移出,这样将压板16从出口部39横向推出不会使得挡板40对压板16造成阻挡。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