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状材料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2925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片状材料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片状材料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片状材料检测装置包含有一输送带及一相机,相机设于输送带的上方;使用时,先使一标准的片状物放置输送带上,该片状物随着输送带移动而通过相机下方时,相机对该片状物拍摄并取得标准影像,接着改将待测的片状物放置于输送带上,并同样被相机取得影像,再使控制单元将待测片状物的影像与标准影像比对,以检测待测片状物的长度、形状及外观瑕疵等等。
[0003]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然而在以下两种情形时,需使用两道间隔设置的输送带91,92:
[0004]其一,有需要打光的时候,例如当片状物为透明材质时,便需要一光源95向上对片状物打光,如此便会将需将光源95设于两输送带91、92的间隙93下方,而相机则位于该间隙93的上方;此外,该间隙93的长度远小于片状物的长度,因此片状物不会掉进间隙93中。
[0005]其二,当需要拍摄片状物的底面的时候,这时便需要设置另一相机94于两输送带91、92的间隙93下方,藉以当片状物通过该间隙93时,便可拍摄片状物的底面。
[0006]然而,不论式上述何种情形,两间隔设置的输送带91、92皆分别需要一马达来带动,而一旦该两马达的转速出现差距,则两输送带91、92的移动速度便会不同,而当片状物从一输送带91通过该间隙93而碰触到另一输送带92时,由于片状物的两端接触到不同速度的输送带91、92,因此片状物势必有一端会与输送带91、92相对移动,并进而产生摩擦而伤害到片状物。
[0007]虽也有业者仅使用单一马达来带动两输送带91、92,即该马达仅带动其中一输送带91,该输送带91再以皮带轮带动另一输送带92,然而皮带轮分别可能相对两输送带91、92打滑,因此仍难以确保两输送带91、92移动速度的一致,进而同样可能伤害到片状物。

【发明内容】

[0008]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片状材料检测装置,其可有效确保间隙两侧的输送带的移动速度一致。
[0009]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片状材料检测装置,其中包含:
[0010]一输送带装置,其包含有一第一上转轮、一第二上转轮、一第三上转轮、一第四上转轮、至少一中转轮、至少一下转轮、一输送带及一动力装置;四个上转轮的位置位于同一高度,第一上转轮、第二上转轮、第三上转轮及第四上转轮依序间隔设置;该些上转轮的位置高于中转轮的位置,中转轮的位置高于下转轮的位置;输送带环绕抵靠于各转轮外,输送带依序抵靠于第一上转轮、第二上转轮、各中转轮、第三上转轮、第四上转轮及各下转轮;输送带于第二上转轮及第三上转轮之间形成一间隙,输送带于第二上转轮、第三上转轮及各中转轮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与该间隙相通;动力装置驱动输送带环绕转动;
[0011]至少一相机,各相机的位置对应于输送带装置的间隙的位置。
[001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藉由第二上转轮、第三上转轮及中转轮的位置配合,而使单一输送带得以形成一间隙及一位于间隙下方的容置空间,如此便可于该容置空间设置光源或拍摄片状物底面的相机,而由于仅使用单一输送带,因此可确保间隙两侧的输送带移动速度一致,进而避免片状物通过该间隙时,因与输送带摩擦而损伤。
[001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4]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0015]图2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0016]图3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0017]图4现有技术的本发明的片状材料检测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0018]图5现有技术的本发明的片状材料检测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0019]其中,附图标记
[0020]10输送带装置11第一上转轮
[0021]12第二上转轮13第三上转轮
[0022]14第四上转轮21中转轮
[0023]31下转轮41输送带
[0024]42间隙43容置空间
[0025]51相机52相机
[0026]60 光源
[0027]41A输送带51A相机
[0028]52A 相机
[0029]4IB输送带42B间隙
[0030]43B容置空间51B相机
[0031]60B 光源
[0032]91输送带92输送带
[0033]93间隙94相机
[0034]95 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36]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片状材料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含有一输送带装置10、两相机51、52及一光源60。
[0037]前述的输送带装置10包含有一第一上转轮11、一第二上转轮12、一第三上转轮13、一第四上转轮14、两中转轮21、两下转轮31、一输送带41及一动力装置;四个上转轮11、12、13、14的位置位于同一高度,第一上转轮11、第二上转轮12、第三上转轮13及第四上转轮14依序间隔设置;该些上转轮11、12、13、14的位置高于中转轮21的位置,两中转轮21的位置位于同一高度,两中转轮21分别位于第二上转轮12及第三上转轮13的下方的外侦牝藉此两中转轮21的间距大于第二上转轮12及第三上转轮13的间距;中转轮21的位置高于下转轮31的位置,两下转轮31的位置位于同一高度,两下转轮31分别位于第一上转轮11及第四上转轮14的下方的内侧;
[0038]输送带41环绕抵靠于各转轮11、12、13、14、21、31外,输送带41依序抵靠于第一上转轮11、第二上转轮12、两中转轮21、第三上转轮13、第四上转轮14及两下转轮31 ;其中,输送带41以内侧面抵靠于第一上转轮11、第二上转轮12、第三上转轮13、第四上转轮14及两下转轮31,并且输送带41以外侧面抵靠于两中转轮21 ;输送带41于第二上转轮12及第三上转轮13之间形成一间隙42,输送带41于第二上转轮12、第三上转轮13及两中转轮21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43,该容置空间43与该间隙42相通;由于两中转轮21分别位于第二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