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56020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管道声模态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测量发动机管道声模态的方法一般是在靠近管道进、出口的管壁 上周向布置传声器。对于发动机内部声模态测量还有将传声器布置在静子叶片、导流叶片 和湍流控制罩上面。采用上述几种方法,由于其需要周向布置传声器,因此,其所布置的传 声器数量普遍较多;且在布置之后,只能固定测量某一截面模态,当截面形状变化时,需要 重新布置,通用性差。且传声器设置在待测量管道中,每个传声器均具有一定体积,直接安 装在待测量管道上会改变待测量管道的形状,从而改变了待测量管道的声模态,继而影响 测量精度。
[0003]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 技术的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所述发动机管道 声模态测量装置包括: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用于与发动机管道口对接;支架,所述支架 设置在所述环状本体上,并向所述环状本体中心方向延伸,所述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发动 机管道口旋转;传声器,所述传声器依次沿所述支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用于 检测所述发动机管道内传出的声波强度大小。
[0006] 优选地,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能够相对所述发动机管 道口旋转,从而使所述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管道口旋转。
[0007] 优选地,所述环状本体套设在所述发动机管道口上。
[0008] 优选地,所述支架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旋转轨迹能够覆盖整个所述发动机管道口的 截面面积。
[0009] 优选地,所述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进一步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环状本体设 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能够相对于地面移动。
[0010] 优选地,所述移动平台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平行架以及竖直架,其中,所 述平行架平行于地面设置,所述竖直架设置在所述平行架远离所述地面的一侧,并垂直于 所述平行架;滑轮,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平行架近地面的一侧,用于使所述移动平台相对于 所述地面移动;滑槽结构,所述滑槽结构设置在所述竖直架上,所述滑槽结构内固定设置有 滚轮,所述环状本体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滑槽结构内,并能够与所述滚 轮配合,使所述环状本体相对于所述滑槽结构旋转;丝杠,所述丝杠在平行于竖直架的方向 上贯穿所述平行架,用于调节所述移动平台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及所述发动机管道声模 态测量装置在使用状态时支撑起所述移动平台。 toon] 优选地,所述移动平台上进一步包括电机架以及电机;其中,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 电机架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所述环状本体沿其外周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 齿轮配合的齿,通过所述齿轮与所述齿的配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环状本体转动。
[0012]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臂,所述第一臂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环状本体 上;第二臂,所述第二臂一端与所述第一臂连接,所述第二臂包括向远离所述发动机管道口 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段;自第一段向所述环状本体中心方向弯折并延伸的第二段;自第二段 向近所述发动机管道口的方向弯折并延伸的第三段;第三臂,所述第三臂与所述第三段远 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连接,并向所述环状本体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传声器设置在所述第 三臂上。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臂沿其轴向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位,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环 状本体通过所述安装孔位螺栓连接,通过连接不同位置上的所述安装孔位能够调节所述第 一臂与所述环状本体在沿所述第一臂轴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0014] 优选地,所述环状本体具有外环壁以及内环壁,其中,内环壁直径大于所述发动机 管道口的外壁直径,使所述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在使用时,所述环状本体内环壁贴 合所述发动机管道口的外壁。
[0015]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中,通过传声器间隔布置在支架上,并通 过支架相对于发动机管道口的旋转,即可全方位的检测整个发动机管道口的声波强度大 小,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传声器的数量,且通过旋转的方式能够在减少传声器数量的基 础上接受整个发动机管道口的整个横截面的声波强度,增加了测量装置的通用性,且相比 于现有技术,不需占用发动机管道口的空间去安置传声器,不会改变发动机管道口的形状, 从而使得所测得的结果更为精确。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记:
[0019]
【主权项】
1. 一种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状本体(1),所述环状本体(1)用于与发动机管道口对接; 支架(2),所述支架(2)设置在所述环状本体(1)上,并向所述环状本体(1)中心方向 延伸,所述支架(2)能够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管道口旋转; 传声器(4),多个所述传声器(4)依次沿所述支架(2)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架 (2)上,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管道内传出的声波强度大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固定连 接所述环状本体(1),所述环状本体(1)能够相对所述发动机管道口旋转,从而使所述支架 (2)能够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管道口旋转。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 (1)套设在所述发动机管道口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旋转一 周所形成的旋转轨迹能够覆盖整个所述发动机管道口的截面面积。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管道声 模态测量装置进一步包括移动平台(3),所述环状本体(1)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3)上,所 述移动平台(3)能够相对于地面移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3)包 括: 支撑架(31),所述支撑架(31)包括平行架(311)以及竖直架(312),其中,所述平行架 (311)平行于地面设置,所述竖直架(312)设置在所述平行架(311)远离所述地面的一侧, 并垂直于所述平行架(311); 滑轮(32),所述滑轮(32)设置在所述平行架(311)近地面的一侧,用于使所述移动平 台(3)相对于所述地面移动; 滑槽结构(33),所述滑槽结构(33)设置在所述竖直架(312)上,所述滑槽结构(33)内 固定设置有滚轮,所述环状本体(1)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滑槽结构(33) 内,并能够与所述滚轮配合,使所述环状本体(1)相对于所述滑槽结构(33)旋转; 丝杠(34),所述丝杠(34)在平行于竖直架的方向上贯穿所述平行架(311),用于调节 所述移动平台(3)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及所述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在使用状态 时支撑起所述移动平台(3)。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上进 一步包括电机架(35)以及电机(36);其中, 所述电机(36)设置在所述电机架(35)上,所述电机(36)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齿轮; 所述环状本体沿其外周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齿轮配合的齿,通过所述齿轮与所述齿的 配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环状本体转动。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 第一臂(21),所述第一臂(21)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所述环状本体(1)上; 第二臂(22),所述第二臂(22) -端与所述第一臂(21)连接,所述第二臂(22)包括向 远离所述发动机管道口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段;自第一段向所述环状本体(1)中心方向弯折 并延伸的第二段;自第二段向近所述发动机管道口的方向弯折并延伸的第三段; 第三臂(23),所述第三臂(23)与所述第三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连接,并向所述环 状本体(1)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传声器(3)设置在所述第三臂(23)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21)沿 其轴向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位(211),所述第一臂(21)与所述环状本体(1)通过所述 安装孔位(211)螺栓连接,通过连接不同位置上的所述安装孔位(211)能够调节所述第一 臂(21)与所述环状本体⑴在沿所述第一臂(21)轴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本体(1) 具有外环壁以及内环壁,其中,内环壁直径大于所述发动机管道口的外壁直径,使所述发动 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在使用时,所述环状本体(1)内环壁贴合所述发动机管道口的外 壁。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所述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包括:环状本体,其用于与发动机管道口对接;支架,其设置在所述环状本体上,并向所述环状本体中心方向延伸,所述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发动机管道口旋转;传声器,其依次沿所述支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管道内传出的声波强度大小。在本发明的发动机管道声模态测量装置中,通过传声器间隔布置在支架上,并通过支架相对于发动机管道口的旋转,即可全方位的检测整个发动机管道口的声波强度大小,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传声器的数量,且通过旋转的方式能够适应横截面大小不同的各类发动机管道口,增加了测量装置的通用性。
【IPC分类】G01H17-00
【公开号】CN104776910
【申请号】CN201510191345
【发明人】薛东文, 燕群, 黄文超, 潘凯, 庞彦宾, 侯峰, 秦浩民, 王兰
【申请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