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93780阅读:来源:国知局
接,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38与所述连接杆37相互旋转。
[0023]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第一旋转杆41、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41左侧的第二旋转杆42。所述第一旋转杆41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38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杆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41的右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21中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柱2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4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旋转杆41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42的右端固定连接。
[0024]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5包括电机51、设置于所述电机51上的输出轴52、位于所述电机51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架5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53上方的第二固定架54、位于所述电机51上方的固定块55、设置于所述输出轴52上的连接线56及位于所述连接线56下方的铅锤57。所述电机5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旋转杆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52呈圆柱体,所述电机51带动所述输出轴52旋转。所述第一固定架5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电机5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架53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53的一端与所述电机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5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54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二固定架54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架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55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55竖直放置,所述固定块5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5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55的下端与所述电机5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56与所述输出轴5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56贯穿所述第二旋转杆
42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铅锤57与所述连接线56固定连接。
[0025]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三角块61、位于所述三角块61下方的定位杆62、位于所述定位杆62左右两侧的第三固定架63、位于所述三角块61下方的弹簧64及位于所述弹簧64下方的水平杆65。所述三角块6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三角块6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旋转杆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56贯穿所述三角块61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连接线56可以上下移动。所述定位杆6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定位杆62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杆62的上端与所述三角块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6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三固定架63呈L型,所述第三固定架6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63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杆6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弹簧64竖直放置,所述弹簧64的上端与所述三角块6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4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杆6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65呈长方体,所述水平杆65与所述定位杆62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线56贯穿所述水平杆65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
[0026]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其移动到需要的位置,由于滚轮12的设置,使得移动起来较为方便,然后启动气缸35,使得第一推动杆36向上连接杆37,进而推动第二推动杆38,进而使得第一旋转杆41与第二旋转杆42顺时针旋转,由于第二支架23的设置,使得第一旋转杆41及第二旋转杆42不会过度的旋转,然后将铅锤57移动到需要的位置的正上方。然后启动电机51,使得输出轴52旋转,进而使得连接线56可以上下移动,由于弹簧64及水平杆65的设置,使得连接线56 —直处于紧绷状态,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至此,本发明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上方的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左侧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上方的旋转装置、位于所述旋转装置上方的电机装置及位于所述旋转装置下方的固定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柱上设有位于下方的底座、位于所述底座下方的若干滚轮、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撑柱上设有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左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下方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右侧的第一固定框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左侧的第二固定框,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下方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二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气缸、位于所述气缸上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连接杆及位于所述连接杆上方的第二推动杆,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杆、位于所述第一旋转杆左侧的第二旋转杆,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位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方的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电机上方的固定块、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的连接线及位于所述连接线下方的铅锤,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三角块、位于所述三角块下方的定位杆、位于所述定位杆左右两侧的第三固定架、位于所述三角块下方的弹簧及位于所述弹簧下方的水平杆,所述三角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三角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竖直放置,所述定位杆的上端与所述三角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三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竖直放置,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三角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水平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呈长方体,所述水平杆与所述定位杆滑动连接,所述连接线贯穿所述水平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上,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的侧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柱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竖直放置,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轴转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右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轴转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的右端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架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架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贯穿所述第二旋转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铅锤与所述连接线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工程测量的悬吊铅锤的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气缸装置、旋转装置、电机装置及固定装置,第一支撑柱上设有底座、滚轮、第一支架,第二支撑柱上设有第一竖杆、第二支架、第一斜杆、第一固定框及第二固定框,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架、第二竖杆、第二斜杆、气缸、第一推动杆、连接杆及第二推动杆,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电机装置包括电机、输出轴、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固定块、连接线及铅锤,固定装置包括三角块、定位杆、第三固定架、弹簧及水平杆,三角块的上表面与第二旋转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连接线的长度及旋转杆的角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IPC分类】G01C15/06, G01C15/10
【公开号】CN204902843
【申请号】CN201520706684
【发明人】金丽秋
【申请人】金丽秋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