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54700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断路器试验按钮机构多采用弹簧片设计,且为单断点结构,试验按钮采用推压的方式实现控制金属弹片,按钮的行程大,造成机构不紧凑,操作灵敏性低,尤其在一体式产品中,由于产品布局较为紧凑,按钮行程变小,容易造成耐压击穿。
[0003]目前,断路器配电线路中由于对地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的存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漏电以及三相线路绝缘阻抗不平衡均会产生泄露电流,因此在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使用时零序电流互感器中就存在一个初始漏电流。当线路中出现一个瞬间的较大电流,但同时低于产品瞬时脱扣电流时,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也会出现一个瞬间的较大感应电压,达到产品的设定值,出现产品误动作,造成断电等不良后果。为了防止产品出现上述情况的误动作,就需要选择平衡特性优良的零序电流互感器,使电路中出现一个瞬间的较大电流时,二次侧感应电压不足以驱动电磁继电器。但是受到工艺水平的限制,目前国内生产的互感器性能很难达到高性能,又或是借助技术引进,成本较高。
[0004]目前,断路器正朝着多功能化、小型化发展,一体式的同时具备过载、短路、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越来越受市场的青睐,多极、多功能的断路器需要联动件以实现出现某一电流故障时可以同步断开电路或者在需要电路闭合实现同步合闸,同时也需要联动件能够方便的装配和拆卸。现有联动件多为嵌入式设计,在装配时需要逐极将操作机构的手柄孔嵌入联动件的轴内,实现联动;在出现联动件损坏时,需要在产品拆卸后并且将断路器逐极拆出后,才能进行更换,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成本低廉的断路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1,固定在壳体1上的试验按钮2,试验回路3B和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导电桥3、电阻4、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 ;所述试验回路3B的一端与电阻4连接,电阻4的另一端与第一静触点51连接,试验回路3B的另一端导线5与第二静触点52连接;导电桥3设置于试验按钮2上用于控制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的通断,试验按钮2和壳体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
[0008]进一步,所述复位弹簧6的一端延伸出导电桥3。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位于试验按钮2的一侧,所述复位弹簧6的一端向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侧延伸出导电桥3,导电桥3在断电状态时位于第一静触点51和第二静触点52的上方。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静触点52位于第一静触点51和试验按钮2之间,第一静触点51高于第二静触点52。
[0011]进一步,所述壳体1上设有固定电阻4两端的第一固定块11,第一固定块11的中部设有固定凹槽111 ;所述壳体1设有固定电阻4的另一端的第二固定块12,第二固定块12上设有让电阻4的另一端端部穿过固定的固定孔121,电阻4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孔121后,露在固定孔121外的部分形成第一静触点51。
[0012]进一步,所述壳体1上设有固定试验回路3B的另一端导线5的第三固定块14,第三固定块14设有让试验回路3B的一端导线5穿过的固定通孔,试验回路3B的一端导线5穿过固定通孔后,伸出固定通孔的部分形成第二静触点52。
[0013]进一步,所述试验按钮2的端部延伸设有固定复位弹簧6—端的弹簧固定柱21,所述壳体1设有弹簧固定块13,弹簧固定块13设有容纳复位弹簧6另一端的容纳凹槽131。
[0014]进一步,所述试验按钮2的一侧设有与壳体1卡扣配合的卡扣臂22,卡扣臂22向下延伸设有延伸臂23,延伸臂23的下端设有固定导电桥3的导电桥固定凹槽231。
[0015]进一步,电阻4的另一端被第一固定块11固定后,弯折形成U型弯折段41后端部被第二固定块12固定。
[0016]进一步,还包括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脱扣复位机构2B和电磁式继电器9B ;所述试验回路3B设于壳体内部一侧,用于对内部电路进行检测;所述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设于壳体底部,位于一侧,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剩余电流;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与电磁式继电器9B相对设置,电磁式继电器9B的撞针顶出可推动脱扣复位机构2B脱扣;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包括U型杆21b,锁扣22b,跳扣23b,所述手柄与U型杆21b,锁扣22b和跳扣23b连接形成四连杆结构,跳扣23b的另一端连接设有复位杆24b ;还包括脱扣杆25b,所述脱扣杆25b —端枢转连接在壳体上,另一端可拨动复位杆24b转动,所述复位杆24b的一端连接设有弹簧片241b,弹簧片241b的一侧与电磁式继电器9B的撞针相抵,另一侧与脱扣杆25b相对设置,脱扣时,电磁式继电器9B的撞针顶出推动弹簧片241b,带动复位杆24b转动,同时弹簧片241b推动脱扣杆25b带动复位杆24b转动破坏锁扣22b和跳扣23b的连锁。
[0017]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试验按钮装置采用双断点式结构,增加电气间隙,满足一体式产品需求;连接在试验回路一端的电阻的另一端和连接在试验回路另一端的导线分别与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连接,结构简单,降低材料成本,设置于试验按钮上的导电桥来控制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通断,结构更加简单,同时减小了试验按钮的动作行程,断路器的试验按钮机构结构紧凑,试验按钮采用专门的复位弹簧,复位更加可靠,工作更加可靠稳定,操作更为灵敏,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复位弹簧的一端延伸出导电桥,无需设置另外的导电桥部件,结构设计巧妙,节省材料。第一静触点高于第二静触点,导电桥的一端接触到第一静触点时,试验电路仍不能够接通,直至导电桥的另一端接触到第二静触点时,试验回路接通,进行电路检测,结构设计合理,工作更加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过电流保护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脱扣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剩余电流脱扣极带有试验按钮机构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试验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线在零序互感器上绕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安装有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与联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实用新型联动件的结构不意图;
[00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手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手柄的另一侧的结构不意图;
[0029]图12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另一手柄一侧的结构不意图;
[0030]图13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另一手柄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至13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32]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由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和剩余电流脱扣极组成整体式结构,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对称分布在剩余电流脱扣极两侧,各级之间可通过隔板隔开。两个过电流保护极对称布置,使得两侧过电流保护极具有相同的电气回路长度,与剩余电流脱扣极在断路器一侧布置相比,更有利产品温升及延时动作。
[0033]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过电流保护极结构。所述每个过电流保护极均包括与手柄连接的操作机构1A,瞬时脱扣器2A,延时脱扣器4A,触头系统3A和过电流保护极的壳体,所述触头系统3A包括静触头5A和动触头6A,动触头6A的一端与操作机构1A连接,静触头5A固定于过电流保护极的壳体内,静触头5A的触点与动触头6A的触点相对设置,所述瞬时脱扣器2A位于灭弧装置7A的上方,电路短路时驱动操作机构1A脱扣;所述延时脱扣器4A位于壳体底部,位于灭弧装置7A—侧,电路过载时驱动操作机构1A脱扣;两个过电流保护极的内部结构对称设置,具有相同的电气回路长度。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过电流保护极的结构简单紧凑,空间使用率高。
[0034]如图2-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剩余电流脱扣极结构。所述剩余电流脱扣极还包括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与辅助手柄9b连接的脱扣复位机构2B,试验回路3B,电磁式继电器9B和剩余电流脱扣极的壳体,所述试验回路3B设于剩余电流脱扣极的壳体内部一侧,用于对内部电路进行检测,所述电磁式继电器9B设于剩余电流脱扣极的壳体底部一侦牝所述剩余电流检测元件1B设于剩余电流脱扣极的壳体底部,位于电磁式继电器9B —侦牝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存在剩余电流,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与电磁式继电器9B相对设置,电磁式继电器9B的撞针顶出可推动脱扣复位机构2B脱扣。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剩余电流脱扣极结构简单紧凑,内部元件布局合理。
[0035]如图2-4所示,所述脱扣复位机构2B包括U型杆21b,锁扣22b,跳扣23b,所述手柄与U型杆21b,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