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上防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5650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手表上防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手表防震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手表上防震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机械手表里面都有手表防震装置,防震手表就是在机心的摆轮上下轴承处加有减震装置,所以手表防震器有上下之说。手表防震器种类五花八门,典型的结构是有防震器座,防震器下托钻,上盖眼钻和防震器弹簧。防震器防震的原理是能够把手表受到的剧烈冲击和震动给吸收掉,主要靠防震器托钻与防震器座以及防震弹簧的相互配合。

现有的手表防震装置中,一般都采用铰链式连接以便于装拆,并且还需要通过U型销等部件进行固定,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手表上防震装置,该装置加大的防震的效果,利于拆卸。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表上防震装置,包括防震座、防震碗、摆上钻与摆上托钻,所述防震座设有凹槽,所述防震碗设于所述防震座的凹槽中,且防震碗底部贴合防震座底部;

所述防震座底部设有第一穿孔,所述防震碗底部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同轴设置;

所述摆上钻设于所述防震碗底部,所述摆上钻中设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的中轴线临近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的中轴线并与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的中轴线平行,所述摆上托钻设于所述摆上钻上方并与所述摆上钻接触;

还包括防震簧组件,所述防震簧组件包括防震圈与防震簧,所述防震圈设于所述摆上托钻上方并与所述摆上托钻接触,所述防震簧套设在所述防震圈上并由所述防震圈支撑;

所述防震座的凹槽槽口向凹槽的中轴线延伸出卡位壁,所述卡位壁将所述防震簧限制在所述防震圈与卡位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防震簧上设有至少两个凸耳,所述凸耳自所述防震簧的周缘向远离所述防震簧的方向延伸,所述卡位壁通过限制凸耳将所述防震簧限制在所摆上托钻与卡位壁之间,所述卡位壁上设有可由一个凸耳自由通过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防震簧设有两个凸耳,所述卡位壁上设有一个可由一个凸耳自由通过的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防震圈由第一震环和第二震环同轴固定连接构成,所述第一震环与第二震环内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震环的外径大于第二震环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防震碗设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所述摆上钻设于所述第一阶梯上并与所述防震碗的内壁接触,所述摆上托钻设于所述第二阶梯上,并与所述防震碗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防震座的凹槽槽口为从上到下逐渐收缩的喇叭形开口,所述防震碗的第二阶梯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槽口贴合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防震碗的第二阶梯外侧壁的上部不与所述防震座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摆上托钻的上表面为圆弧状的凸面。

进一步的,所述防震圈由第一震环和第二震环同轴固定连接构成,所述第一震环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震环的内径,且所述第一震环可收容所述摆上托钻的上端,所述第一震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震环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增大了手表防震效果,通过自身结构就能够将各个部件固定,无需使用铰链式的连接方式就能方便拆装。本实施新型中,防震座与防震碗及摆上钻相互配合,共同吸收手表工作过程中的震动,防止震动对摆轮轴造成影响,防震碗设置防震座的凹槽中,并被防震座限制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摆上钻设置在防震碗中,并防震碗限制了在水平方向上;摆上托钻设置在防震碗上,并被防震碗限制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同时摆上脱钻又限制了摆上钻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防震簧组件共同作用,限制了摆上托钻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最后,防震座通过卡位壁又将防簧组件卡住,使整个上防震装置得内部构件之间得以相互固定,各部件所吸收的大部分震动最后传到防震簧上,被防震簧吸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手表上防震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手表上防震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防震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防震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一种手表上防震装置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5,一种手表上防震装置,包括防震座1、防震碗6、摆上钻5与摆上托钻4,所述防震座设有凹槽,防震碗6设于防震座1的凹槽中,且防震碗6底部贴合防震座1底部;防震座1底部设有第一穿孔,防震碗6底部设有第二穿孔,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同轴设置;摆上钻5设于防震碗6底部,摆上钻5中设有第三穿孔,第三穿孔的中轴线临近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的中轴线并与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的中轴线平行,摆上托钻4设于摆上钻5上方并与摆上钻5接触;还包括防震簧组件,防震簧组件包括防震圈3与防震簧2,防震圈3设于摆上托钻4上方并与摆上托钻4接触,防震簧2套设在防震圈3上并由防震圈3支撑;防震座1的凹槽槽口向凹槽的中轴线延伸出卡位壁9,卡位壁9将防震簧2限制在防震圈3与卡位壁9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的内径相同,以保证当摆轴7穿设在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时更加稳固,可以理解,当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的内径不同时,摆轴7只需较小的穿孔保证稳定的效果即可。

防震碗6设有第一阶梯11和第二阶梯12,两阶梯都是环型,第一阶梯11为防震碗6的底部,第二阶梯12临近防震碗6碗口处;摆上钻5大致呈圆饼状,坐落在第一阶梯11上,并且与防震碗6的内壁接触,保证摆上钻5的平稳,也防止了上防震装置工作过程中摆上钻5相对防震碗6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摆上钻5、防震碗6与防震座1之间的配合,共同防止摆轴的震动,增大了防震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穿孔8的中轴线临近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的中轴线并与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的中轴线平行,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穿孔8的中轴线与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的中轴线重合,保证了吸收摆轴7震动的效果最佳,可以理解,第三穿孔8的中轴线可以稍稍偏移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的中轴线,但是防震效果不如两条中轴线重合的效果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震座1设置的凹槽为从上到下逐渐收缩的喇叭形开口,防震碗6的第二阶梯12的外侧壁与所述凹槽槽口贴合设置,以使防震碗6的尺寸偏大或者偏小时,都不会影响防震碗6第二阶梯12的外侧壁与防震座1凹槽槽壁贴合。防震碗6设置在凹槽的底部并且防震碗6底部与凹槽底部贴合,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防震碗6移动,影响或者损伤摆轴7,本实用新型中防震碗6的外壁大部与防震座1的槽壁贴合进一步防止了防震碗6与防震座1的相对位置移动。在实施方式中,防震碗6第二阶梯12外侧壁的上部未与防震座1接触,使得拆装时,防震碗6方便取出。

摆上托钻5大致呈圆饼状,坐落在防震碗6的第二阶梯12上,第一阶梯11与第二阶梯12的距离正好等于摆上钻5的的高度,使得摆上托钻4正好与摆上钻5接触,防止摆上钻5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摆上托钻4还与防震碗6的内侧壁接触,保证了摆上托钻4水平方向上的稳定。

如图3所示,防震簧组件包括防震圈3与防震簧2,防震圈3由第一震环31和第二震环32同轴固定连接构成,第一震环31与第二震环32内径大小相同,第一震环31的外径大于第二震环32的外径,防震簧2套设在防震圈3上,并使第二震环32穿过防震簧2,使防震簧2形成穿孔,穿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震环32的外径小于第一震环31的外径,使防震簧2套在第二震环上,并由第一震环31支撑防震簧2,而防震簧2又防止了防震圈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防震圈3设置在摆上托钻4的上方,防震圈3的第一震环31未与第二震环32接触的一端通过按压的方式固定摆上托钻4,在本实施方式中,摆上托钻4的上表面为圆弧状的凸面,防止防震圈3在按压过程中出现滑动,可以理解,摆上托钻4的上表面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形状防止防震圈3的滑动。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防震圈3由第一震环31和第二震环32同轴固定连接构成,第一震环31内径大于第二震环32的内径,且第一震环31可收容摆上托钻4的上端,第一震环31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震环32的外径,当防震圈3按压摆上托钻4时,防震圈3的第一震环31套设在摆上托钻4的上端,避免了防震圈3在按压过程中滑动,进一步的,第一震环31的高度可以延伸到与防震碗6接触,使防滑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中防震簧2上设有至少两个凸耳21,凸耳21自防震簧的周缘向远离防震簧的方向延伸,卡位壁通过限制凸耳21将防震簧限制在所摆上托钻与卡位壁之间,卡位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可由一个凸耳21自由通过的缺口。在本实施方式中,防震簧2上设置了两个凸耳21(如图4所示),两个凸耳21对称设置,凸耳21自防震簧2的周缘向远离防震簧2的方向延伸;防震座1的凹槽槽口向凹槽的中轴线方向延伸出卡位壁9,当防震簧2套设在防震圈3上时,卡位壁9刚好将凸耳21卡住,使防震簧2被限制在防震圈3与卡位壁9之间;卡位壁9上设有可由一个凸耳21自由通过的缺口10,安装时,先将一个凸耳21插入卡位壁9下,另一个凸耳21通过该缺口10进入到卡位壁9下,然后将防震簧2旋转若干角度,即可使防震簧2被卡位壁9卡在防震座1凹槽内,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防震簧2能起到弹力收缩作用,当遇到较大的震动时,内部构件可以有自行调整的空间。一般情况下,凸耳21不会自行旋转到卡位壁9的缺口10处,因为工作时,摆上托钻4一下的部件会对防震簧2造成挤压,使防震簧2无法旋转,当然,为了防止凸耳21背旋转到缺口处使防震簧2掉出,可以在缺口10处设置卡位键,完全避免防震簧2掉出的可能。可以理解,凸耳21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使卡位壁将防震簧限制在卡位壁一下的同时,方便将防震簧拆出,所以凸耳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为了方便防震簧的拆出和节省材料,缺口可以根据凸耳21的数量设置,例如当凸耳21的数量为3个时,缺口可以为1个或2个或三个,只要能使防震簧方便拆出即可。

综上所述,防震座1与防震碗6以及摆上钻5相互配合,共同吸收手表工作过程中的震动,防止震动对摆轮轴造成影响,防震碗6设置防震座1的凹槽中,并被防震座限制了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摆上钻5设置在防震碗6中,并被防震碗6限制了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摆上托钻4设置在防震碗6上,并被防震碗6限制了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同时摆上托钻4又限制了摆上钻5竖直方向上的移动,防震簧2组件共同作用,限制了摆上托钻4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最后,防震座1通过卡位壁9又将防簧组件卡住,使整个上防震装置的内部构件之间得以相互固定,各部件所吸收的大部分震动最后传到防震簧上,被防震簧吸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