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以及钟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7474发布日期:2018-11-14 01:17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零件以及钟表。

背景技术

在机械式钟表中,搭载有以齿轮等为代表的许多的机械零件。齿轮等机械零件通过将轴部件插入到在外周形成有多个齿部的旋转部件的中心所设置的贯通孔(保持部)中,从而进行固定(保持)。一直以来,虽然机械零件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机械加工而形成,但是在近年,使用了包括硅的基材来作为钟表用的机械零件的材料。由于以硅作为基材的机械零件与以金属作为基材之物相比而较轻,从而能够使机械零件的惯性力变小,因此能够预见到能量的传递效率的提高。此外,由于硅使用光刻或蚀刻技术而形成的形状的自由度较高,因此通过以硅作为基材,还具有能够提高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的优点。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轴钉入到由硅形成的齿轮的中央的开口中的结构的机械零件。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机械零件在齿轮的中央的开口处具有刚性区域和柔软区域。刚性区域具有沿着轴的外形的形状,且将轴配置在齿轮的开口的中心。在柔软区域中,设置有圆弧状地弯曲并能够相对于轴而沿径向(从轴的中心朝向外侧的方向)变形的舌状部分,通过使舌状部分的顶端部与轴抵接,从而抑制了齿轮相对于轴的旋转。

然而,在将由硅形成的齿轮相对于由金属形成的轴进行组合的情况下,与彼此都为金属的组合相比,易于在轴与齿轮之间发生滑动。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机械零件中,设置在柔软区域的舌状部分具有保持轴的功能。更具体而言,舌状部分被构成为,担负相对于轴而对齿轮进行固定的作用、以及相对于轴而抑制齿轮的旋转的作用。然而,由于在齿轮(盘)的面内呈圆弧状地弯曲的形状的舌状部分能够沿径向变形,从而有可能会使齿轮相对于轴旋转,从而导致旋转转矩产生损失。此外,由于舌状部分易于沿轴的轴方向(长度方向)变形,因此有可能导致固定力不足,且齿轮相对于轴倾斜或脱离从而使齿轮破损。其结果是,导致钟表的质量下降和精度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2852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而被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机械零件的特征在于,具备:轴部件;以及旋转部件,其具有保持所述轴部件的保持部以及具有多个齿部的轮缘部,所述保持部具有:第一保持部,其从所述轮缘部延伸;以及第二保持部,其被设置为从所述第一保持部分支。

根据本应用例的机械零件的结构,作为用于将旋转部件相对于轴部件进行固定并且抑制旋转的保持部,而具有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因此,能够使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分别通过适当的结构来分担,相对于轴部件而抑制旋转部件的旋转的作用、以及相对于轴部件而固定旋转部件的作用。由此,能够抑制旋转部件相对于轴部件的旋转,并且固定了旋转部件与轴部件,从而抑制了旋转部件相对于轴部件的倾斜或脱出。其结果是,能够提供有助于提高钟表的质量以及精度的机械零件。

应用例2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机械零件,优选为,所述第一保持部在从所述轮缘部朝向所述轴部件的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保持部具有:第一部分,其在与所述第一保持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二部分,其在从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轴部件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应用例的机械零件的结构,通过使在与第一保持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在从轮缘部朝向轴部件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保持部弯曲,从而使得第二部分能够在作为其延伸方向的朝向轴部件的方向以及从轴部件朝向外侧的方向上变形。通过由该变形而产生的应力,而能够将轴部件配置并保持在旋转部件的中心。

应用例3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机械零件,优选为,所述第二保持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一部分。

根据本应用例的机械零件的结构,连接第一保持部与第二部分的多个第一部分,在由第一保持部以及第二保持部(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构成的平面内,易于在从轮缘部朝向轴部件的方向上弯曲。由于具有多个这样的第一部分,因此能够得到用于将轴部件保持在旋转部件的中心的足够的应力。另一方面,多个第一部分在与由第一保持部以及第二保持部(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构成的平面交叉的轴方向(轴部件的长度方向)上不易弯曲。因此,第二部分虽然易于在朝向轴部件的方向以及从轴部件朝向外侧的方向上变形,但是不易在轴方向上变形,因此,能够将旋转部件与轴部件固定,从而抑制旋转部件相对于轴部件的倾斜或脱出。

应用例4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机械零件,优选为,所述第一保持部、所述第二保持部以及所述轮缘部分别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根据本应用例的机械零件的结构,能够使旋转部件的第一保持部、第二保持部以及轮缘部从同一基板上通过同一蚀刻工序而形成。由此,能够使旋转部件的生产率提高,并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应用例5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机械零件,优选为,所述轴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保持部嵌合的槽。

根据本应用例的机械零件的结构,通过使第一保持部嵌合于轴部件的槽,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旋转部件相对于轴部件的旋转。

应用例6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机械零件,优选为,所述轴部件具有齿轮部,所述齿轮部的相邻的齿彼此的间隔与所述槽的宽度相等。

根据本应用例的机械零件的结构,由于齿轮部的相邻的齿彼此的间隔与槽的宽度相等,因此当在轴部件的制造工序中形成齿轮部时,能够通过在轴部件的轴方向上通过来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槽。由此,相比于通过与形成齿轮部的工序不同的其它工序而形成槽的情况,能够容易地进行机械加工,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

应用例7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机械零件,优选为,所述轴部件在相对于所述保持部而与所述齿轮部相反的一侧具有第一锥形部,所述第一锥形部被形成为直径随着远离所述保持部而减小。

根据本应用例的机械零件的结构,轴部件在相对于由旋转部件的保持部保持的位置而与齿轮部相反的一侧处具有第一锥形部。在组装机械零件的工序中,在将轴部件从设置有第一锥形部的一侧的端部插穿于旋转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在第一锥形部中轴部件的直径随着靠近保持部而变大,因此能够将轴部件容易地插穿并固定于旋转部件。

应用例8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机械零件,优选为,所述轴部件在相对于所述保持部而靠所述齿轮部侧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向外侧突出并且与所述第二保持部的所述齿轮部侧的面抵接,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一锥形部之间具有第二锥形部,所述第二锥形部被形成为直径随着靠近所述突出部而减小。

根据本应用例的机械零件的结构,轴部件在突出部和第一锥形部之间具有第二锥形部,第二锥形部被形成为直径随着靠近所述突出部而减小。在此,在通过切削加工或磨削加工等机械加工而形成由金属形成的轴部件的外形的形状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情况,即,难以使轴部件的轴部与突出部的角部形成为直角,会形成角部呈圆弧状凸出的凸出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要将轴部件插穿于旋转部件且使突出部与第二保持部抵接,则第二保持部的顶端的角部会与凸出部干涉。如果第二锥形部被形成为直径随着靠近突出部而减小,则能够将凸出部配置为相对于第二保持部的顶端的角部而靠向轴部件的中心侧。由此,能够缓和第二保持部的顶端的角部与凸出部的干涉,能够将旋转部件的保持部固定于轴部件的预定的位置。

应用例9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机械零件,优选为,所述轴部件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一锥形部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二保持部嵌合的凹部,所述第二锥形部被设置在所述凹部处。

根据本应用例的机械零件的结构,在轴部件的突出部与第一锥形部之间设置有凹部,因此能够形成第一锥形部与凹部的阶梯差。如果使第二保持部嵌合于凹部,则第二保持部的一端侧被突出部限制,且第二保持部的另一端侧被凹部与第一锥形部的阶梯差限制。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固定旋转部件与轴部件,并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轴部件相对于旋转部件的倾斜或脱出。

应用例10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机械零件,优选为,所述旋转部件经由粘合剂而固定于所述轴部件。

根据本应用例的机械零件的结构,由于旋转部件经由粘合剂而固定于轴部件,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轴部件相对于旋转部件的倾斜或脱出。

应用例11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机械零件,优选为,具备环状的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旋转部件固定于所述轴部件。

根据本应用例的机械零件的结构,由于旋转部件通过环状的固定部件而被固定于轴部件,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轴部件相对于旋转部件的倾斜或脱出。

应用例12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钟表,其特征在于,具备上文所记载的机械零件。

根据本应用例的钟表的结构,由于具备上述应用例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机械零件,因此能够提供质量优秀且精度高的钟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械式钟表的机芯的表侧的俯视图。

图2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擒纵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从表面侧观察作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机械零件的擒纵轮时的立体图。

图4为从表面侧观察作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机械零件的擒纵轮时的立体图。

图5为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擒纵轮的轴部件的立体图。

图7为将图5的b部放大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从表面侧观察作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机械零件的擒纵轮时的立体图。

图9是作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机械零件的擒纵轮的轴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钟表的一个示例,列举有机械式钟表。并且,作为本发明的机械零件的一个示例,列举构成机械式钟表的机芯中的钟表零件的齿轮之一的擒纵轮为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使各层、各个部件成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有时会以与实际不同的尺度来表示各层、各部件。

实施方式1

机械式钟表

首先,对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钟表的机械式钟表1进行说明。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械式钟表的机芯的表侧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机械式钟表1通过机芯10以及收纳机芯10的未图示的外壳而构成。

将图1中纸面的近前侧称为表侧,将进深侧称为背侧。机芯10具有构成基板的主夹板11。在主夹板11的背侧,配置有未图示的文字板。而且,将机芯10的装配在表侧的轮列称为表轮列,将机芯10的装配在背侧的轮列称为背轮列。

在主夹板11上形成有柄轴引导孔11a,柄轴1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装配在柄轴引导孔11a中。柄轴12通过具有拉档13、离合杆14、离合杆簧15以及定档簧16的切换装置,来确定其轴向上的位置。此外,在柄轴12的引导轴部上旋转自如地设置有立轮17。

基于这样的结构,当沿着旋转轴方向而在柄轴12处于最靠近机芯10的内侧的第一柄轴位置(第0级)的状态下使柄轴12旋转时,会使立轮17经由未图示的离合轮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并且,通过立轮17进行旋转,从而使与立轮17啮合的小钢轮20进行旋转。并且,通过小钢轮20进行旋转,从而使与小钢轮20啮合的大钢轮21旋转。并且,通过大钢轮21进行旋转,从而使被收纳在条盒轮22中的未图示的发条(动力源)上弦。

机芯10的表轮列除了上述的条盒轮(机械零件)22之外,还由被称为所谓的序号轮的第二轮(机械零件)25、第三轮(机械零件)26以及第四轮(机械零件)27构成,并且,该表轮列起到对条盒轮22的旋转力进行传递的功能。此外,在机芯10的表侧配置有用于对表轮列的旋转进行控制的擒纵机构30以及调速机构31。

第二轮25为与条盒轮22啮合的齿轮。第三轮26为与第二轮25啮合的齿轮。第四轮27为与第三轮26啮合的齿轮。擒纵机构30为对上述的表轮列的旋转进行控制的机构,并具备与第四轮27噛合的擒纵轮(机械零件)35以及使擒纵轮35进行擒纵并有规律地旋转的擒纵叉(机械零件)36。调速机构31为对上述的擒纵机构30进行调速的机构,且具备摆轮(机械零件)40。

擒纵轮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擒纵机构30所具备的擒纵轮35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2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擒纵机构的俯视图。图3为从表面侧观察作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机械零件的擒纵轮时的立体图。图4为从背面侧观察作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机械零件的擒纵轮时的立体图。图5为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6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擒纵轮的轴部件的立体图。图7为将图5的b部放大了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2至图5所示,擒纵机构30所具备的擒纵轮35具备作为旋转部件的擒纵齿轮部101以及与擒纵齿轮部101固定在同轴(轴线o1)上的轴部件(旋转轴)102。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擒纵齿轮部101以及轴部件102的轴线o1的长度方向简称为轴方向。擒纵齿轮部101的表面101a以及背面101b与轴线o1(沿着轴方向而通过轴部件102的中心的线)正交。将在与擒纵齿轮部101的表面101a以及背面101b平行的面内通过轴线o1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环绕擒纵齿轮部101以及轴部件102的轴线o1的方向称为周向。

擒纵齿轮部101为,作为一个面的表面101a以及与一个面为相反侧的作为另一个面的背面101b被设为平坦表面,并且跨及整个表面而被设为均匀的厚度的板状的部件。擒纵齿轮部101由单晶硅等具有结晶取向的材料或者金属等材料构成。

擒纵齿轮部101具有:具有多个齿部112的轮缘部111;以及保持轴部件102的保持部115。轮缘部111为,擒纵齿轮部101的外缘的环状部分。齿部112从轮缘部111的外周朝向外侧突出设置,并被形成特殊的钩状。多个齿部112的顶端与后述的擒纵叉36的叉瓦144a、144b接触。

保持部115相对于轮缘部111而被配置在轴部件102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擒纵齿轮部101具有七个保持部115。保持部115以360/7°的等间距而被配置在环状的轮缘部111的周向上的7个位置。而且,保持部115的个数并没有特别限定,既可以在三个到七个的范围内,也可以为七个以上。保持部115具有:从轮缘部111延伸的第一保持部113;以及被设置为从第一保持部113分支的第二保持部114。第一保持部113、第二保持部114(第一部分114a、第二部分114b)以及轮缘部111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

在由擒纵齿轮部101的中央部的保持部115(第一保持部113以及第二保持部114)包围的区域中,插穿有轴部件102。换言之,通过保持部115构成使轴部件102插穿于擒纵齿轮部101的中央部处的贯通孔。

第一保持部113在从轮缘部111朝向轴部件102的方向上延伸。第一保持部113通过嵌合于槽125,从而具有抑制擒纵齿轮部101相对于轴部件102的旋转的功能。第一保持部113的顶端与第二保持部114的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相比而更靠轴部件102的中心侧。

第二保持部114具有第一部分114a以及第二部分114b。第二保持部114将轴部件102固定于擒纵齿轮部101的中心,并且具有抑制擒纵齿轮部101相对于轴部件102的倾斜或脱离的功能。

第一部分114a与第一保持部113连接,并沿与第一保持部11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二保持部114具有多个第一部分114a。多个第一部分114a被配置为彼此大致平行。多个第一部分114a具有缓和在第二部分114b的延伸方向上对第二部分114b所施加的应力的功能。第二部分114b与多个第一部分114a连接,并在朝向轴部件102的方向上延伸。第二部分114b嵌合于凹部126。

如图2所示,当从轴部件102观察擒纵齿轮部101时,第一保持部113与第二部分114b分别呈放射状地朝向径向的外侧延伸。在与擒纵齿轮部101的表面101a平行的面内,虽然第一保持部11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部分114b的延伸方向均为沿着径向的方向,但是并不彼此平行。第一部分114a的延伸方向为,在与擒纵齿轮部101的表面101a平行的面内,与第一保持部113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部分114b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

在第一保持部113与第二部分114b之间,形成为梁状的多个第一部分114a在由多个第一部分114a构成的面(擒纵齿轮部101的表面101a以及背面101b)内,在其延伸方向上难以弯曲,但是在其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易于弯曲。此外,在与由多个第一部分114a构成的面交叉的轴方向上难以弯曲。

因此,在将轴部件102插穿于擒纵齿轮部101时,通过多个第一部分114a弯曲并相对于轴部件102而沿第二部分114b的延伸方向变形,从而能够容易地使第二部分114b嵌合于凹部126。此外,当对擒纵轮35施加外力时,易于沿第二部分114b的延伸方向变形,因此能够将轴部件102保持在擒纵齿轮部101的中心。另一方面,由于难以在轴方向,即轴部件102从擒纵齿轮部101脱出的方向上变形,因此能够抑制擒纵齿轮部101相对于轴部件102的倾斜或脱离。

擒纵齿轮部101例如经由在包括硅的晶片状的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的光刻胶图案而实施各向异性蚀刻以在基板的厚度方向上深挖,从而被形成。能够使擒纵齿轮部101的第一保持部113、第二保持部114以及轮缘部111等各部从同一基板通过相同的蚀刻工序而形成,由于能够从一枚基板取得多个擒纵齿轮部101,因此能够使擒纵齿轮部101的生产率提高,并且使生产成本降低。此外,由于使用光刻或蚀刻技术来形成,因此具有形状的自由度高、且能够提高加工精度的优点。

擒纵轮35(擒纵齿轮部101)的多个齿部112与擒纵叉36啮合。擒纵叉36具备:通过三个擒纵叉梁143而形成为t字状的擒纵叉体142d;和作为轴的叉轴142f。擒纵叉体142d被构成为能够通过叉轴142f而旋转。而且,叉轴142f被支承为,其两端分别能够相对于主夹板11(参照图1)以及未图示的叉夹板而旋转。

在三个擒纵叉梁143中的两个擒纵叉梁143的顶端设置有叉瓦144a、144b,在剩下的一个擒纵叉梁143的顶端安装有叉头钉145。叉瓦144a、144b为被形成为四角柱状的红宝石,并通过粘合剂等而粘合并固定于擒纵叉梁143。

当这样构成的擒纵叉36以叉轴142f为中心转动时,叉瓦144a或叉瓦144b与擒纵轮35的齿部112的顶端接触。此外,此时,安装有叉头钉145的擒纵叉梁143与未图示的限位钉接触,由此使得擒纵叉36不会进一步在该方向上转动。其结果是,使得擒纵轮35的旋转也暂时停止。

在图2所示的俯视图中,轴部件102被配置在擒纵齿轮部101的中央部。如图3至图6所示,轴部件102具有榫头部121a、121b、作为齿轮部的擒纵分轮部122、第一锥形部123、以及突出部124(参照图4至图6)。轴部件102从背面101b侧插穿于被擒纵齿轮部101的保持部115包围的贯通孔内。轴部件102在第一锥形部123从擒纵齿轮部101的表面101a朝向轴方向的另一端侧突出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擒纵齿轮部101。

榫头部121a、121b位于轴部件102上的轴方向的两端部。在榫头部121a、121b中,位于轴方向的一端侧的榫头部121a被未图示的轮夹板支承为能够旋转,位于轴方向的另一端侧的榫头部121b被主夹板11支承为能够旋转。将轴部件102中的擒纵分轮部122与突出部124之间的部分称为轴部129(参照图5以及图6)。

作为齿轮部的擒纵分轮部122被形成为靠近轴部件102的轴方向上的榫头部121a。擒纵分轮部122具有多个齿122a。多个齿122a被形成为从轴部129起向径向的外侧突出。通过使擒纵分轮部122与第四轮27(参照图1)的齿轮部啮合,从而将第四轮27的旋转力传递至轴部件102,进而使擒纵轮35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擒纵分轮部122具有七个齿122a。齿122a以360/7°的等间距而被配置在擒纵分轮部122的周向上的七个位置处。因此,槽128也以360/7°的等间距而被配置在擒纵分轮部122的周向上的七个位置处。在擒纵分轮部122上的相邻的齿122a彼此之间设置有槽128。因此,槽128的个数与齿122a的个数相同。相邻的齿122a彼此的间隔与槽128的宽度相等。而且,齿122a的个数并未被特别限定,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七个,但是既可以在三个到七个的范围内,也可以为七个以上。

如图3、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锥形部123被形成在,靠近轴部件102的轴方向上的榫头部121b处,即,相对于擒纵齿轮部101的保持部115而与擒纵分轮部122相反的一侧处(参照图5)。第一锥形部123的直径大于榫头部121a、121b的直径。第一锥形部123被形成为,直径随着向榫头部121b侧远离保持部115而变小。换言之,第一锥形部123被形成为,直径随着从榫头部121b侧靠近突出部124而变大。

突出部124相对于保持部115而被配置在擒纵分轮部122侧。突出部124以从轴部129向径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而形成有多个。突出部124与第二部分114b(第二保持部114)的擒纵分轮部122侧的面(背面101b)抵接(参照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24的个数与擒纵分轮部122的齿122a的个数相同。

在相邻的突出部124的彼此之间设置有与第一保持部113嵌合的槽125。相邻的突出部124彼此的间隔与槽125的宽度相等。槽125的宽度与槽128的宽度相等。因此,槽125的宽度与擒纵分轮部122的相邻的齿122a彼此的间隔相等。

槽125与槽128被配置在轴部件102的周向上的相同的位置处。换言之,在图6中从榫头部121b侧沿轴方向俯视观察轴部件102时,槽125与槽128被配置为彼此重合。槽125沿着轴部件102的轴方向,从形成有突出部124的位置起延伸至形成有第一锥形部123的位置为止。

如图5至图7所示,在轴部件102的轴方向上的突出部124与第一锥形部123之间,配置有与第二保持部114的第二部分114b嵌合的凹部126。凹部126在径向上与突出部124以及第一锥形部123相比而向内侧(轴部件102的中心侧)凹陷。在凹部126中,设置有被形成为直径随着靠近突出部124而变小的第二锥形部127(参照图7)。

通过对作为轴部件102的部件执行切削加工或磨削加工等机械加工而形成轴部件102。作为轴部件102的材料,优选为,作为对高温下执行的热氧化处理等氧化处理的温度具有足够的耐热性的材料的碳素钢。碳素钢除了是上述的刚性及耐热性优秀的材料之外,还是切削加工或磨削加工等的加工性较高的材料,因此特别适合作为轴部件102的材料。另外,作为轴部件102的材料,也可以使用钽(ta)或钨(w)。

如图6所示,槽125被形成为从第一锥形部123起凹陷。槽125通过与第一保持部113嵌合,从而具有抑制擒纵齿轮部101相对于轴部件102的旋转的功能。槽125从形成有第一锥形部123的位置起至形成有突出部124的位置为止,沿着轴部件102的轴方向直线状地形成。槽128位于槽125的沿着轴部件102的轴方向的延长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槽125通过如下方式而被形成,即,在形成擒纵分轮部122的工序中,从榫头部121a侧起到榫头部121b侧为止,沿着轴方向呈直线状地从轴部件102的表面向径向的内侧(轴部件102的中心侧)进行切削加工。即,在轴方向上的俯视观察时彼此重合的槽125和槽128在同一工序中作为一条槽而被形成。由此,与在和形成擒纵分轮部122的工序不同的其它工序中形成槽125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机械加工,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

其结果是,槽125与槽128被形成在轴部件102的周向上的相同位置上。并且,被形成为,槽125的宽度与槽128的宽度、即擒纵分轮部122的相邻的齿122a彼此的间隔相等。此外,槽125也与槽128相同,以360/7°的等间距而被形成在轴部件102的周向上的七个位置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槽125的底部与轴部129的外周面在径向上与轴部件102的中心的距离相同,因此在轴部129处并没有形成槽,但是,例如,在轴部129的直径比本实施方式大(粗)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在轴部129处形成有槽。

如上所述,第一保持部113嵌合于槽125。在将轴部件102从榫头部121b侧插穿于擒纵齿轮部101时,在第一锥形部123到达了保持部115的位置处之后,使第一保持部113与槽125嵌合。并且,在第一保持部113嵌合于槽125的状态下,使轴部件102插穿至使突出部124与第二部分114b的背面101b抵接为止。

如图7所示,被设计为,在第一保持部113嵌合于槽125的状态下,在第一保持部113与槽125之间存在间隙g。在该状态下,在轴部件102与第一保持部113之间不会产生应力。但是,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组装了擒纵轮35的机械式钟表1(机芯10)正在动作的状态等下,当对擒纵轮35施加了外力时,第一保持部113与轴部件102接触。

如图6所示,槽125被形成为从后述的凹部126的底部(第二锥形部127)起凹陷。因此,在周向上的槽125与凹部126之间形成有阶梯差。并且,第一保持部113的顶端与凹部126的底部相比而位于轴部件102的中心侧。因此,即使在作为擒纵轮35的旋转方向的周向上施加外力,也会保持第一保持部113嵌合于槽125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擒纵齿轮部101相对于轴部件102的旋转。

凹部126被形成为,在轴方向上的第一锥形部123与突出部124之间,从第一锥形部123起向内侧(轴部件102的中心侧)凹陷。因此,在轴方向上的第一锥形部123与凹部126之间形成有阶梯差。凹部126通过与第二保持部114的第二部分114b嵌合,从而具有抑制擒纵齿轮部101相对于轴部件102的脱出的功能。

凹部126通过如下方式而被形成,即,在轴方向上的第一锥形部123与突出部124之间,沿周向一周,从轴部件102的表面向内侧(轴部件102的中心侧)进行切削加工。凹部126通过沿着与周向交叉的轴方向而从第一锥形部123起至突出部124为止所形成的槽125,而在周向上被分隔在七个位置处。

当将轴部件102从榫头部121b侧插穿于擒纵齿轮部101时,如果第一锥形部123到达保持部115的位置,且使第一保持部113嵌合于槽125,则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与第一锥形部123抵接。由于第一锥形部123的榫头部121b侧的直径小于突出部124侧的直径,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轴部件102插入到由擒纵齿轮部101的保持部115包围的贯通孔内。

由于第一锥形部123的直径随着靠近突出部124而变大,因此如果在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与第一锥形部123抵接的状态下进一步使轴部件102插入,则随着凹部126与第二部分114b靠近,多个第一部分114a将会弯曲,且第二部分114b将会相对于轴部件102而向外侧变形。并且,第二部分114b会越过凹部126与第一锥形部123之间的阶梯差,而容易地嵌合于凹部126。

此外,通过第二部分114b相对于轴部件102而向外侧变形,从而会在配置于轴部件102的周向上的多个位置(本实施方式为七个位置)处的第二保持部114上产生应力。多个位置的第二保持部114被配置成,通过彼此会使该应力均衡的作用,而以使轴部件102的中心与擒纵齿轮部101的中心重合的方式来调整相互的位置关系。

第二部分114b在嵌合于凹部126的状态下,被夹在第一锥形部123与突出部124之间。在第二部分114b中,由于背面101b侧与突出部124抵接,因此通过突出部124限制了轴方向的向榫头部121a侧的移动。在第二部分114b中,由于在表面101a侧具有第一锥形部123与凹部126之间的阶梯差,因此通过该阶梯差也限制了轴方向的向榫头部121b侧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第二部分114b从凹部126在轴方向上脱离。

如上所述,由于第二部分114b相对于轴部件102而易于向外侧变形,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轴部件102插穿于擒纵齿轮部101。另一方面,由于第二部分114b难以向轴方向、即轴部件102从擒纵齿轮部101脱出的方向变形,因此能够抑制擒纵齿轮部101相对于轴部件102的倾斜或脱出。

此外,如图7所示,凹部126被形成为,随着从第一锥形部123侧向突出部124靠近,其底部的深度变大(深)。即,在凹部126的底部,形成有直径随着从第一锥形部123侧向突出部124靠近而变小的第二锥形部127。

第二部分114b的擒纵分轮部122侧的面(背面101b)与突出部124抵接。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内周侧端部)上的与突出部124相反的一侧(第一锥形部123侧)的角部与凹部126的底部(第二锥形部127)抵接。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上的包括突出部124侧的角部114c部分从凹部126的底部(第二锥形部127)离开。

在此,在通过切削等机械加工来形成凹部126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情况,即,不容易使凹部126的底部与侧端面的角部形成为直角,在与突出部124的凹部126侧的侧端面的角部处会形成剖面呈圆弧状凸出的凸出部127a。另一方面,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的角部114c由于使用各向异性蚀刻而形成,因此大致呈直角地被形成。因此,在凹部126的底部没有形成第二锥形部127的情况下,如果要将轴部件102插穿于擒纵齿轮部101并使突出部124的凹部126侧的侧端面与第二部分114b的背面101b抵接,则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的角部114c将会与凸出部127a干涉。

如果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的角部114c与凸出部127a干涉,则难以使轴部件102可靠地插通至使突出部124与第二部分114b的背面101b抵接为止,都。如果轴部件102无法被插穿至使突出部124与第二部分114b的背面101b抵接,则可能会导致第二部分114b不能充分地嵌合于凹部126、或者擒纵齿轮部101相对于轴部件102产生倾斜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凹部126的底部以使直径随着靠近突出部124而变小的方式形成第二锥形部127,因此,能够将凸出部127a配置为相对于第二部分114b的角部114c而靠向轴部件102的中心侧(从角部114c分离)。由此,缓和了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的角部114c与凸出部127a的干涉,因此,能够使第二部分114b在与突出部124抵接的状态下可靠地嵌合于凹部126。

而且,为了避免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的角部114c与凸出部127a的干涉,还考虑了将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的角部114c形成为圆弧状的方法。为了将角部114c形成为圆弧状,需要对擒纵齿轮部101重复热氧化和蚀刻的工序、或者对擒纵齿轮部101实施各向同性蚀刻的工序。然而,即使重复热氧化和蚀刻,也难以将角部114c形成为能够与凸出部127a对应的程度的圆弧状。在追加了实施各向同性蚀刻的工序的情况下,会导致工时数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轴部件102上形成凹部126时,能够在其底部形成第二锥形部127,因此能够不使工时数增加,而更容易且可靠地缓和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的角部114c与凸出部127a的干涉。

如上文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机械零件的擒纵轮35的结构,能够抑制擒纵齿轮部101相对于轴部件102的旋转,因此能够提供旋转转矩的损失较小的擒纵轮35。并且,能够抑制擒纵齿轮部101相对于轴部件102的倾斜或脱出,因此能够提供相对于由外部应力而导致的变形等的耐性较高的擒纵轮35。此外,由于通过使轴部件102插穿并嵌合于擒纵齿轮部101的保持部115,而能够在不使用轴部件102以及擒纵齿轮部101以外的部件的条件下就容易且可靠地固定,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工序高效地制造擒纵轮35。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相对于实施方式1,虽然钟表的结构相同,但是作为机械零件的擒纵轮的结构部分不同。在此,对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作为机械零件的擒纵轮的结构,将对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擒纵轮

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擒纵轮35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为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作为机械零件的擒纵轮从表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9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作为机械零件的擒纵轮的轴部件的立体图。在此,对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擒纵轮35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并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作为机械零件的擒纵轮35a具备作为旋转部件的擒纵齿轮部101、轴部件102a、以及固定部件130。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擒纵轮35a相对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未在轴部件102a上形成凹部126这一点(参照图9)、以及具备固定部件130这一点。固定部件130为,由金属等形成的环状的部件。固定部件130具有通过紧固于轴部件102a的第一锥形部123从而将擒纵齿轮部101固定至轴部件102a的功能。

如图9所示,轴部件102a具有榫头部121a、121b、作为齿轮部的擒纵分轮部122、第一锥形部123、以及突出部124。轴部件102a在第一锥形部123与突出部124之间,即在与擒纵齿轮部101的保持部115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直径随着从第一锥形部123向突出部124靠近而变小的第二锥形部127。

擒纵齿轮部101的第二保持部114的第二部分114b与第二锥形部127抵接。在第二部分114b与第二锥形部127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因多个第一部分114a弯曲而产生的应力,而在第二部分114b处保持轴部件102a。因此,即使在没有固定部件130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擒纵齿轮部101保持在轴部件102a上。

然而,由于在第一锥形部123与第二锥形部127之间没有阶梯差,因此在沿轴方向对擒纵轮35a施加了较强的外力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第二部分114b越过第一锥形部123与第二锥形部127的边界而向第一锥形部123侧偏离。

于是,在实施方式2中,如图8所示,通过固定部件130而将擒纵齿轮部101固定于轴部件102a上。即,固定部件130限制了第二部分114b向第一锥形部123侧的移动。此外,固定部件130也限制了嵌合于槽125的第一保持部113向榫头部121b侧移动的情况。由此,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擒纵轮35a中,也能够抑制擒纵齿轮部101相对于轴部件102的倾斜或脱出。

此外,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轴部件102a中,也在与第二部分114b抵接的部分处,以直径随着靠近突出部124而变小的方式形成有第二锥形部127。因此,即使在与突出部124的侧端面的角部处具有剖面呈圆弧状凸出的凸出部127a的情况下,也能够缓和第二部分114b的顶端的角部114c与凸出部127a的干涉,因此能够使第二部分114b与突出部124抵接。

而且,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具备轴部件102a的擒纵轮35a中,也可以代替具备固定部件130的结构,而采用经由粘合剂而将擒纵轮35a固定至轴部件102a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任意地变形和应用。作为变形例,例如可考虑如下示例。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为擒纵齿轮部101所具有的保持部115(第一保持部113、第二保持部114)的个数与擒纵分轮部122的齿122a的个数相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七个)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保持部115的个数少于擒纵分轮部122的齿122a的个数(即,槽125的个数)的结构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但是,在该情况下,设为如下结构,即,第一保持部113在周向上被配置于能够与槽125嵌合的位置处。

此外,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保持部115的个数少于擒纵分轮部122的齿122a的个数,且槽125的个数也少于擒纵分轮部122的齿122a的个数。在该情况下,在与形成擒纵分轮部122的工序不同的其它工序中形成槽125。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机械零件的一个示例,以擒纵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机械零件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也能够适用于条盒轮22、第二轮25、第三轮26、第四轮27、擒纵叉36、摆轮40等其它机械零件。

符号说明

1…机械式钟表(钟表);35、35a…擒纵轮(机械零件);101…擒纵齿轮部(旋转部件);102、102a…轴部件;111…轮缘部;112…齿部;113…第一保持部;114…第二保持部;114a…第一部分;114b…第二部分;115…保持部;122…擒纵分轮部(齿轮部);122a…齿;123…第一锥形部;124…突出部;125、128…槽;126…凹部;127…第二锥形部;130…旋转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