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壳体及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7391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设备壳体及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备壳体及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为了缓和在表被施加外力时对内部模块等的冲击并防止故障等,而采用设置缓冲部件等的各种的耐冲击结构。
[0003]例如,在日本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公开第2000-329869号公报中记载有,具备收装表的机芯的内膛和覆盖该内膛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膛,外膛由硬质材料形成的内轮廓和软质材料形成的外轮廓构成。
[0004]然而,在表壳体等的设备壳体的外装上设置由软质材料形成的部件的情况下,除了柔软易变形的性质外,还存在被指甲等钩挂时容易卷起或脱落的问题。
[0005]在部件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卷起或者脱落时,耐冲击性能下降,不仅不能够维持足够的吸收冲击功能,也有损表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壳体及表,即使在设备壳体使用为了缓和外部冲击而由软质材料形成的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该部件的卷起或脱落。
[000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壳体在壳体主体的可视侧设置有第I外装部件,所述第I外装部件通过使由可弹性变形的软质材料形成的软质外装部件和由硬质材料形成的硬质外装部件重叠构成,所述软质外装部件具有:软质外装部件主体;和夹持部,其形成有从所述软质外装部件主体向所述壳体主体侧突出,并向所述软质外装部件的外周形状的重心伸出的伸出部,所述硬质外装部件通过被夹持在所述软质外装部件主体和所述伸出部之间而卡止于所述软质外装部件。
[0008]本实用新型的表,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壳体;收装于所述设备壳体内的模块;以及利用所述模块动作的显示部。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设备壳体的耐冲击结构适用于表的主视图。
[0010]图2是图1中所示表的侧视图。
[0011]图3是图1中所示的表壳体从表的可视侧观察的分解的立体图。
[0012]图4是图1中所不的表壳体从表的里侧观察的分解的立体图。
[0013]图5是沿图1的V - V线剖切的截面图。
[0014]图6是沿图1的V1- VI线剖切的截面图。
[0015]图7是沿图1的VI1- VII线剖切的截面图。
[0016]图8的(a)是第2外装部件和其周边主要部位的放大的截面立体图,(b)为第I外装部件的主要部位的局部截面的立体图。
[0017]图9是表示第I外装部件的一个变形例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
[0018]图10是设备壳体的一个变形例适用于表的侧视图。
[0019]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表壳体从表的可视侧观察的分解的立体图。
[0020]图12是图10中所示表的主要部位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参照图1?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壳体及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2]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设备壳体以收装表的模块等的表壳体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附加了各种优选的限定,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以及图示例。
[0023]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表壳体适用的表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所不表的侧视图。
[0024]如图1所不,表100具有:米用后述的耐冲击结构的表壳体I ;收装于该表壳体I内的模块2(参照图5等);通过模块2动作的显示部3。
[0025]在图1中,举例表示表100具备指针式显示部3,该指针式显示部3具备具有指针31等的文字板30,但设置于表100的显示部3并不限定于指针式。例如也可以是由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数字式的显示部,也可以是同时具备指针式、数字式两种方式的显示部。
[0026]另外,在对应于表壳体I的12点和6点的位置(图1的上下),分别设置有表带安装部10,在各表带安装部10安装有表带4。
[0027]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表壳体I从可视侧(即表100的表面侧)观察的分解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表壳体I从里侧观察的分解的立体图。
[0028]图5是沿图1的V - V线剖切的截面图。图6是沿图1的V1-VI线剖切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1的VI1- VII线剖切的截面图。
[0029]如图3?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表壳体I具备壳体主体11和缓冲框体12,该壳体主体11形成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的短柱状,该缓冲框体12以覆盖该壳体主体11的外周的方式安装。
[0030]在壳体主体11的里面侧配置有里盖15,在壳体主体11的可视侧配置有第I外装部件2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主体11和第I外装部件21之间设置第2外装部件17。
[0031 ] 以下对各部件进行具体说明。
[0032]壳体主体11由例如聚芳酯(PAR)等的超级工程塑料或聚甲醛(POM)等的工程塑料等的硬质合成树脂,或者钛或不锈钢(SUS)等的金属等的硬质材料形成。
[0033]缓冲框体12例如由聚氨酯或有机硅等的软质材料形成,在从表壳体I的外部施加冲击时,通过弹性变形能够吸收冲击。
[0034]壳体主体11和缓冲框体12,利用螺钉13从侧方朝表壳体I的内侧插入而被固定,在壳体主体11及缓冲框体12的侧面分别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螺钉13插入的螺孔111、121。
[0035]另外,在与壳体主体11及缓冲框体12的表的12点侧和6点侧对应的位置分别一体形成构成表带安装部10的突出部112、122。
[0036]在壳体主体11的表面、里面(即表100的可视侧和里侧)的端面分别形成沿着壳体主体11的周向的槽113a、113b,在该槽113a、113b分别嵌装着防水用的O形圈14a、14b。
[0037]在壳体主体11的里侧安装有由硬质树脂或金属等的硬质材料形成的里盖15。
[0038]在壳体主体11的里侧的端面形成比槽113b更靠外侧的、用于螺钉16插入的螺孔114,在里盖15形成位于与该螺孔114对应的位置、用于螺钉16插入的螺孔151。
[0039]里盖15隔着防水用O形圈14b利用螺钉16螺纹固定于壳体主体11,由此,壳体主体11的里侧开口以保持气密性的状态密闭。
[0040]另外,在壳体主体11的表侧(即表100的可视侧)安装有第2外装部件17。
[0041]第2外装部件17例如由钛或不锈钢(SUS)等的金属等的硬质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大致为环状部件。第2外装部件17的形状不限定于环状,还可对应表壳体I的形状作适当变更。
[0042]图8的(a)是第2外装部件17等的主要部位的放大的截面立体图。
[0043]如图3?图7以及图8的(a)所示,第2外装部件17的可视侧的内侧由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的框状的玻璃安装部172构成。在该玻璃安装部172内隔着垫片19安装有防风玻璃20。
[0044]在壳体主体11的可视侧的端面形成比槽113a更靠近外侧的、用于螺钉18插入的螺孔115,在第2外装部件17形成位于与该螺孔115对应位置、用于螺钉18插入的螺孔171。
[0045]第2外装部件17隔着防水用O形圈14a利用螺钉18螺纹固定于壳体主体11。
[0046]隔着垫片19安装防风玻璃20的第2外装部件17,隔着防水用O形圈14a固定于壳体主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