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险品车位智能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6845发布日期:2018-09-25 18:3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位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危险品车位智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位管理系统较为普通,即通过信息录入计算车辆消费信息等情况,而但是对于一些危险品的管理,目前的车位管理系统无法实现上述功能;

由于危险品易燃、易爆,所以一般的车位管理系统无法满足要求,没有对车位附近的温度、湿度、气压进行监控,极易引发火灾的异常灾害,而特别是阳光直射的区域,一旦受热较高,引发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危险品车位智能管理系统,以使高危化学物品车辆可以有序停放,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危险品车位智能管理系统,包括若干车位,

包括

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每一车位上的车辆的车牌图像以得到牌号信息;

危化品车辆数据库,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所述危化品车辆数据库,所述危化品车辆数据库包括有预设的牌号信息以及与牌号信息对应的危化品信息;

处理终端,连接所述危化品数据库以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并根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得到的牌号信息于所述危化品数据库中确定一对应的危化品信息,所述处理终端配置有预设的判断策略,所述判断策略包括

预先为所述危化品信息与对应的车位进行关联,以使任一类型的危化品与对应的一或多个车位关联,或以使任一类型的危化品与对应的一伙多个车位不关联;

当所述处理终端确定一危化品信息时,判断该危化品信息与对应车辆所在车位是否关联,若不关联,则输出第一信号,若关联,则输出第二信号。

进一步地,每一车位对应设置有聚光器,所述聚光器包括有聚光杯以及与聚光杯固设的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聚光器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一温度比较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与所述导热结构接触,所述第一温度比较器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并配置有第一温度基准电压,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输出的第一温度采集电压超过第一温度基准电压时,所述第一温度比较器输出第一温度触发信号;

还包括告警器以及入位触发电路,所述告警器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并接收所述第一温度触发信号工作,所述入位触发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对应所述车位设置,用于检测所述车位承受的压力并输出压力采样电压,所述压力比较器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并配置有压力基准电压,当所述压力采样电压超过所述压力基准电压时,所述压力比较器输出压力触发信号;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连接所述入位触发电路,并受控于所述压力触发信号工作。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车位对应设置一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用于上传环境参数;

所述处理终端为每一所述危化品信息配置对应的环境参数阈值,若对应车位的环境参数落入所述环境参数阈值,则关联该车位与所述危化品信息;若对应的车位的环境参数超出所述环境参数阈值,则不关联车位与所述危化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的环境参数包括车位的温度参数、照度参数以及湿度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为航拍器,所述航拍器配置有预设的航拍轨迹,以使所述航拍器可沿航拍轨迹经过每一所述车位。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终端按照车位的物理位置对车位进行区域划分,并为每一区域配置对应的危险系数阈值,不同的危化品信息对应的危险系数不同,当处理终端确定一危化品信息时,将对应的危险系数累计入所述危化品信息对应车辆所在的区域,当一区域累计的危险系数超出预设的危险系数阈值时,所述处理终端输出第三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照度检测电路,所述照度检测电路包括照度传感器以及照度比较器,所述照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位的照度,所述照度比较器连接所述照度传感器并配置有照度基准电压,当所述照度传感器输出的照度采集电压超过所述照度基准电压时,所述照度比较器输出所述照度触发信号,所述告警器接收所述照度触发信号时工作。

进一步地,还包括湿度检测电路,所述湿度检测电路包括湿度传感器以及湿度比较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位的湿度,所述湿度比较器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并配置有湿度基准电压,当所述湿度传感器输出的湿度采集电压超过所述湿度基准电压时,所述湿度比较器输出所述湿度触发信号,所述告警器接收所述湿度触发信号时工作。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温度比较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车位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比较器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并配置有第二温度基准电压,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输出的第二温度采集电压超过所述第二温度基准电压时,所述第二温度比较器输出所述第二温度触发信号,所述告警器接收所述第二温度触发信号时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危险品车位智能管理系统,通过这样设置,首先车辆进入停车为后,通过入位检测电路进行判断,如果有车辆进入,开启第一温度检测电路,检测环境因照度产生的热能转化,这样一来,随着照度上升,温度数据就可以被采集,就可以获知此时在此位置下,是否容易因光照产生较大的升温,导致内部易燃物品存在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危险品车位智能管理系统的车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危险品车位智能管理系统的光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危险品车位智能管理系统的电路拓扑图;

附图中:1、车位;101、第一温度传感器;102、第一温度比较器;201、压力传感器;202、压力比较器;301、第二温度传感器;302、第二温度比较器;401、照度传感器;402、照度比较器;501、湿度传感器;502、湿度比较器;600、告警器;601、无线模块;700、图像采集装置;800、处理终端;801、危化品车辆数据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以下对每一模块的功能及原理进行详述,参照图1所示,一种危险品车位1智能管理系统,包括若干车位1,

包括

图像采集装置700,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00用于采集每一车位1上的车辆的车牌图像以得到牌号信息;

危化品车辆数据库801,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00连接所述危化品车辆数据库801,所述危化品车辆数据库801包括有预设的牌号信息以及与牌号信息对应的危化品信息;危化品车辆数据库801的配置,是连接物流系统获得的,当每一次物流订单生成时,在后台根据订单直接关联对应的危化品以及车辆的车牌号,这样一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700进行采集,就可以直接通过车牌号确定对应的运输危化品,得到危化品信息,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实时更新的判断策略,判断该车辆是否适合停放在这个车位1,如果不适合,根据对应的信号,可以起到一个提示的效果,避免安全隐患。

处理终端800,连接所述危化品数据库以及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00,并根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00得到的牌号信息于所述危化品数据库中确定一对应的危化品信息,所述处理终端800配置有预设的判断策略,所述判断策略包括

预先为所述危化品信息与对应的车位1进行关联,以使任一类型的危化品与对应的一或多个车位1关联,或以使任一类型的危化品与对应的一伙多个车位1不关联,例如1号车位1不适合停放带有天然气的车辆,而13号车位1适合停放带有天然气的车辆,那么1号车位1预先与危化品信息为天然气的车辆不关联,而相反的,13号车辆与其关联,需要说明的是,关联与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动,调整,通过后台管理人员或其他的实时算法进行调整,保证安全性;

当所述处理终端800确定一危化品信息时,判断该危化品信息与对应车辆所在车位1是否关联,若不关联,则输出第一信号,不关联,则表示对应的危化品不能停放在该区域,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通过输出第一信号及时提示,若关联,则输出第二信号,关联,则表示对应的危化品停在该区域没有安全隐患,可以停放。

每一所述车位1对应设置一无线模块601,所述无线模块601用于上传环境参数;

所述处理终端800为每一所述危化品信息配置对应的环境参数阈值,若对应车位1的环境参数落入所述环境参数阈值,则关联该车位1与所述危化品信息;若对应的车位1的环境参数超出所述环境参数阈值,则不关联车位1与所述危化品信息。所述的环境参数包括车位1的温度参数、照度参数以及湿度参数。通过检测温度、湿度、照度情况,判断对应的车辆是否适合停放在对应的位置,环境参数阈值就保证了车辆的停放安全,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00设置为航拍器,所述航拍器配置有预设的航拍轨迹,以使所述航拍器可沿航拍轨迹经过每一所述车位1。通过航拍器进行对车牌的识别,保证实时性,航拍器可以结合对应的入位检测电路,一旦判断车辆进入,航拍器立刻运动到对应的位置进行拍摄,第一时间获取对应的车辆牌照信息,保证信息实时性,可以第一时间提示司机移动车位1。

所述处理终端800按照车位1的物理位置对车位1进行区域划分,并为每一区域配置对应的危险系数阈值,不同的危化品信息对应的危险系数不同,当处理终端800确定一危化品信息时,将对应的危险系数累计入所述危化品信息对应车辆所在的区域,当一区域累计的危险系数超出预设的危险系数阈值时,所述处理终端800输出第三信号。由于一些危险品不能在一个区域中集中放置,否则一旦出现险情,后果难以处理,所以根据危险品配置对应的危险系数,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实际停放情况确定下一驶入的车辆是否允许停放,提高安全性。

包括若干车位1,每一车位1对应设置有聚光器,参照图2,所述聚光器包括有聚光杯以及与聚光杯固设的导热结构,聚光杯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光源,积蓄热量,这样一来,就可以判断车辆停放时会在表面积蓄的热能大小,所述导热结构由导热材料制成,导热材料可以是导热硅胶、石棉等材料制成,所述聚光器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电路,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01以及第一温度比较器102,第一温度传感器101的感应头与所述导热结构接触,所述第一温度比较器102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1并配置有第一温度基准电压,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1输出的第一温度采集电压超过第一温度基准电压时,所述第一温度比较器102输出第一温度触发信号,第一温度检测电路的设置,是为了检测导热材料的热量,导热结构包覆第一温度传感器101的感应头,这样一来,就可以将热量导入对应的感应头,而第一温度采样电压和第一温度基准电压的比较通过第一温度比较器102实现,而比较器可以包括一温度范围,当第一温度采样电压大于该温度范围时,输出对应的第一温度触发信号,控制告警器600工作,而这个信号也可以通过无线模块601上传到控制中心;

还包括告警器600以及入位触发电路,所述告警器600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并接收所述第一温度触发信号工作,这样设置,就可以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提醒车辆及时离开车位1,避免长时间停放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所述入位触发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201,所述压力传感器201对应所述车位1设置,用于检测所述车位1承受的压力并输出压力采样电压,所述压力比较器202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201并配置有压力基准电压,当所述压力采样电压超过所述压力基准电压时,所述压力比较器202输出压力触发信号;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连接所述入位触发电路,并受控于所述压力触发信号工作,入位检测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201,通过检测车重,判断是普通车辆还是化工危险车辆,及时提醒危险车辆撤离照度较高的区域,避免安全隐患,而同时通过压力传感器201的设置,可以起到车重检测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和寿命。

还包括照度检测电路,所述照度检测电路包括照度传感器401以及照度比较器402,所述照度传感器401用于检测车位1的照度,所述照度比较器402连接所述照度传感器401并配置有照度基准电压,当所述照度传感器401输出的照度采集电压超过所述照度基准电压时,所述照度比较器402输出所述照度触发信号,所述告警器600接收所述照度触发信号时工作。照度检测电路的设置,可以直接检测环境照度,较为直接可靠,同样触发告警器600工作,同时,照度采样电压以及对应的照度触发信号可以通过无线模块601上传到控制中心,起到一个监控的效果。

还包括湿度检测电路,所述湿度检测电路包括湿度传感器501以及湿度比较器502,所述湿度传感器501用于检测车位1的湿度,所述湿度比较器502连接所述湿度传感器501并配置有湿度基准电压,当所述湿度传感器501输出的湿度采集电压超过所述湿度基准电压时,所述湿度比较器502输出所述湿度触发信号,所述告警器600接收所述湿度触发信号时工作。由于油罐车以及化工用车,对湿度的要求大,不适合在湿度过高或者湿度过低的环境下存储,所以一旦危化车辆进入车位1,湿度检测电路就可以通过湿度检测的方式,判断湿度是否高于、低于阈值,起到一个提示和警示的效果,保证湿度。

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301以及第二温度比较器302,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01用于检测车位1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比较器302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01并配置有第二温度基准电压,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01输出的第二温度采集电压超过所述第二温度基准电压时,所述第二温度比较器302输出所述第二温度触发信号,所述告警器600接收所述第二温度触发信号时工作。第二温度检测电路的设置用于检测车位1的温度情况,保证车位1的温度处于正常状态,提高车位1温度检测的可靠性和可能性,保证车位1温度的正常和可靠,检测和输出的逻辑均如图3所示。

所述告警器600包括蜂鸣器。所述告警器600包括告警灯。通过告警器600的设置,可以提高告警输出的范围,保证告警的影响效果,告警器600连接第一温度检测电路、第二温度检测电路、照度检测电路、湿度检测电路,这些电路可以共用一个告警器600也可以分别配置告警器600,在此不做赘述。无线模块601,所述无线模块601连接所述第一温度检测电路。图像采集装置700,所述图像采集装置700连接所述入位触发电路并受控所述压力触发信号工作,图像采集装置700的设置,目的在于识别车辆车牌数据,这样就可以通过连接车辆管理系统,直接获取危化品的种类和状态,及时作出对应的判断,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图像采集装置700设置为航拍器。通过航拍器的设置,通过无线连接,为航拍器预设路径,这样一来,就可以循环采集每个车位1的车辆信息,作出对应的判断、告警、数据处理等操作。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