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调节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5171发布日期:2018-06-12 21:2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温控调节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尤其涉及一种温控调节床。



背景技术:

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舒适度指标,合适的床温可以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目前,在现有的床中,主要通过电热能、温控介质或加入冷气或热气来调节床的温度。利用电能控制床的温度存在安全性较低且容易让人感到干燥的问题;利用温控介质进行床的温度调节时,温控介质暴露在室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人体容易触碰到而造成烫伤;利用冷气或热气进行床的温度调节时,因结构设置不合理而存在能源浪费大、温控调节慢及调控模式单一等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能有效地防止能源浪费、温控调节快及调节模式多样的温控调节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防止能源浪费、温控调节快及调节模式多样的温控调节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床适于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包括床体、电控通断阀、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第一互通管、第二互通管、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及用于对气体制冷和/或加热以形成冷气或热气的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埋设于所述床体内,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在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相互交替盘绕并各具有伸出所述床体外的外接输入端和外接输出端,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各具有出气管道和回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及回气管道各安装有所述电控通断阀,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互通管及第二互通管的一端各与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或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互通管及第二互通管的另一端各与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或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安装在所述第一互通管上,所述第二单向阀安装于所述第二互通管上,且所述第一互通管上的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二互通管上的第二单向阀的导向相反,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电控通断阀电性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产生的冷/热气体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内的流向与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产生的冷/热气体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内的流向相反。

较佳地,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之间及所述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之间设有相互对插的对插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之间及所述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回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之间设有相互对插的对插结构。

较佳地,所述电控通断阀为电磁阀。

较佳地,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各盘绕成梳形回路。

较佳地,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邻设于所述床体的躺睡面。

较佳地,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呈并排邻设的布置,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呈并排邻设的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温控调节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由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温度值与床体的设定温度的差距的大小,控制电控通断阀的通断以控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状态;当床体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距较大时,由控制器控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同时工作,温控调节快;当床体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距较小时,断开第一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或第二温度发生设备的出气管道上的电控通断阀,使得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中仅有一者工作,从而使第一单向阀或第二单向阀的两端产生气压差,冷气或热气通过第一单向阀流入第二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或者通过第二单向阀流入第一温度交换管路的外接输入端,使得第一温度交换管路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之间由并排工作模式转换成串排的工作模式,从而实现了能源共享、调节模式多样化及能源节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温控调节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温控调节床在隐藏第一温度发生设备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调节床100适于与控制器(图未示)电性连接,包括床体10、电控通断阀、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第一互通管4、第二互通管5、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一单向阀8、第二单向阀9及用于对气体制冷和/或加热以形成冷气或热气的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埋设于床体10内,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在床体10的长度方向相互交替盘绕,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具有伸出床体10外的外接输入端21和外接输出端22,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具有伸出床体10外的外接输入端31和外接输出端32。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具有出气管道11和回气管道12,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具有出气管道13和回气管道14;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的出气管道11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的外接输入端21连通,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的回气管道12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的外接输出端22连通,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出气管道13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的外接输入端31连通,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回气管道14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的外接输出端32连通;较优的是,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产生的冷/热气体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内的流向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产生的冷/热气体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内的流向相反,从床体10的两头开始温度调控,因而使得床体10各处的温度更均匀,温控调节更快,但不限于此。电控通断阀分别安装在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的出气管道11和回气管道12上,以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出气管道13和回气管道14上;较优的是,电控通断阀为电磁阀,但不应以此为限;为了描述方便,安装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的出气管道11上的电控通断阀使用的附图标号为15,安装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的回气管道12上的电控通断阀使用的附图标号为16,安装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出气管道13上的电控通断阀使用的附图标号为17,安装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回气管道14上的电控通断阀使用的附图标号为18。

第一互通管4的一端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的外接输入端2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的外接输入端31连通;第二互通管5的一端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的外接输入端2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的外接输入端31连通;当然,可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互通管4的一端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的出气管道1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出气管道13连通,第二互通管5的一端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的出气管道1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出气管道13连通,故不限于此。第一单向阀8安装在第一互通管4上,第二单向阀9安装于第二互通管5上,且第一互通管4上的第一单向阀8与第二互通管5上的第二单向阀9的导向相反。第一温度传感器6设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的外接输出端22上,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的外接输出端32上,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7及电控通断阀电性连接。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6及第二温度传感器7分别测量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的外接输出端22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的外接输出端32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温度信息控制电控通断阀15、16、17、18的通断以允许或阻止冷气或热气流出或流回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和/或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的出气管道11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的外接输入端21之间及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的回气管道12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的外接输出端22之间设有相互对插的对插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对插结构包括位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一方的第一对插部23及位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一方的第二对插部24,以便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之间的装拆;同样,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出气管道13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的外接输入端31之间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回气管道14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的外接输出端32之间也设有相互对插的对插结构;具体的,对插结构包括位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一方的第三对插部25及位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一方的第四对插部26,以便于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之间的装拆,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2,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各盘绕成梳形回路,以延长冷气或热气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的通过时间,有效地提高温度交换的效果。较优的是,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邻设于床体10的躺睡面,以快速将床体10的躺睡面的温度调控到设定温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的外接输出端22与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的外接输入端21呈并排邻设的布置,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的外接输出端32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的外接输入端31呈并排邻设的布置,以使得外接输入端21、31及外接输出端22、32能统一做在一组接头上,以便于与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组接,但不以此为限。

结合图1及图2,对本实用新型温控调节床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控制器控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及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工作,并使电控通断阀15、电控通断阀16、电控通断阀17及电控通断阀18处于连通状态,此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产生的气体由出气管道11流入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再由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流入回气管道12,又由回气管道12流回至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内;同样,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产生的气体由出气管道13流入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再由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流入回气管道14,又由回气管道14流回至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内,实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及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以并排方式对床体10调温,使得床体10调温快速。而第一温度传感器6及第二温度传感器7实时测量流经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的外接输出端22和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的外接输出端32的气体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将收到的温度信息与设定温度值对比;当温度差较大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继续同时工作以实现快速调控床体10内的温度;当温度差较小时,或者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器使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的出气管道11上的电控通断阀15或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出气管道13上的电控通断阀17断开,即剩下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中的一个温度发生设备工作,此时,工作的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产生的冷气或热气通过安装在第一互通管4上的第一单向阀8流入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由回气管道14回流至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或者,工作的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产生的冷气或热气通过安装在第二互通管5上的第二单向阀9流入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由回气管道12回流至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实现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和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由并排的工作模式转换成串排的工作模式,达到能源共享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温控调节床100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由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所测得的温度值与床体10的设定温度的差距的大小,控制电控通断阀15、16、17、18的通断以控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状态;当床体10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距较大时,由控制器控制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同时工作,温控调节快;当床体10的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距较小时,断开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的出气管道11的电控通断阀15或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的出气管道13上的电控通断阀17,使得第一温度发生设备10a和第二温度发生设备10b中仅有一者工作,从而使第一单向阀8或第二单向阀9的两端产生气压差,冷气或热气通过第一单向阀8流入第二温度交换管3路的外接输入端31,或者通过第二单向阀9流入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的外接输入端21,使得第一温度交换管路2与第二温度交换管路3之间由并排工作模式转换成串排的工作模式,从而实现了能源共享、调节模式多样化及能源节约的目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