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发生器自动标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7889发布日期:2018-06-23 00:5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号发生器自动标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发生器自动标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工业环境中,对信号发生器这种能输出并测量信号的便携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传统的万用表体积较大,并且没有信号输出功能,使用局限性很大。而带信号输出功能的万用表价格昂贵而且不易携带。因此,信号发生器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现有技术中,对信号发生器进行标定时,需要分别测量毫伏、伏值、毫安、电阻和波形等输出信号和测量信号,这一操作过程复杂、且易出错。另外,信号发生器的信号种类繁多,标定速度慢,这就导致了信号发生器的生产时间大大增加。因此研发一种具有较高信号发生器的标定效率的信号发生器标定装置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标定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发生器自动标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包括蜂鸣器通知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标定开关电路、测量控制电路、信号发生器供电电路、上位机通讯电路、处理电路、校验仪通讯电路、运行指示灯控制电路、停止指示灯控制电路、报警指示灯控制电路、电源、红外线供电电路和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的处理电路通过单片机控制蜂鸣器通知电路、输出控制电路、标定开关电路、测量控制电路、信号发生器供电电路、运行指示灯控制电路、停止指示灯控制电路和报警指示灯控制电路。所述的蜂鸣器通知电路通过蜂鸣器在标定出现异常时报警。所述的输出控制电路、标定开关电路及测量控制电路通过第一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七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及第九继电器控制信号发生器与校验仪的通断。所述的信号发生器供电电路与电源相连,并通过第二继电器控制信号发生器的通断电。所述的上位机通讯电路通过第一通讯芯片进行处理电路与上位机的通讯。校验仪通讯电路通过第二通讯芯片进行处理电路与校验仪的通讯。

所述的红外线供电电路包括第六继电器和第十九二极管D19。所述的第十九二极管D19为发光二极管。第六继电器的一个触点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另一个触点接红外传感器的供电端。第六继电器线圈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第十五二极管D15的负极、第十九二极管D19的正极及第十三三极管Q13的集电极。第十九二极管D19的负极接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第十五二极管D15的正极与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第十三三极管Q13的基极接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十二电阻R32及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十三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及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第六继电器控制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源共有四个输出端,分别为电源的第一3.3V输出端、第二3.3V输出端、第一5V输出端及第二5V输出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和异步交流电机。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通过第四继电器及第五继电器控制异步交流电机转动。所述的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包括第十三二极管D13、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所述的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四二极管D14均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的第四继电器及第五继电器均采用型号为HF32F的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的3管脚接异步交流电机的第一接线端,4管脚接220V交流电的火线,5管脚接220V交流电的零线,2管脚接地,1管脚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负极、第十三二极管D13的正极及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接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二电阻R22及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及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第一电机控制端。第十三二极管D13的负极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第十一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及电器的2管脚相连并接地。电器的3管脚接异步交流电机的第二接线端,4管脚接220V交流电的火线,5管脚接220V交流电的零线,1管脚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第十四二极管D14的正极及第九三极管Q9的集电极。第九三极管Q9的基极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三电阻R23及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九三极管Q9的发射极及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第二电机控制端。第十四二极管D14的负极接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与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处理电路包括单片机和第十二电容C12。所述的单片机采用型号为STM8L052R8的单片机。单片机的11、12、29及55管脚均接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及电源的第一3.3V输出端,9、10、30、56管脚及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均接地。单片机的5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一继电器控制端,6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二继电器控制端,38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三继电器控制端,7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四继电器控制端,8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五继电器控制端,37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六继电器控制端,17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七继电器控制端,25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一电机控制端,26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二电机控制端,27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红外线信号接收端,57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一通讯接收端,58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一通讯发送端,22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二通讯接收端,23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二通讯发送端,14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三通讯接收端,15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三通讯发送端,59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一通讯控制管脚,16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第二通讯控制管脚,38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蜂鸣器控制管脚,33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运行灯控制端RUN,34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停止灯控制端,32管脚作为处理电路的报警灯控制端。处理电路的第二通讯接收端与信号发生器的通讯发送端相连。处理电路的第二通讯发送端与信号发生器的通讯接收端相连。处理电路的红外线信号接收端与红外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信号发生器供电电路包括第二继电器和第八二极管D8。所述的第二继电器采用型号为ATQ209的继电器。所述的第八二极管D8为发光二极管。第二继电器的4管脚接电源的第二3.3V输出端,3管脚接信号发生器的3.3V供电端,7管脚接电源的第二5V输出端,8管脚接信号发生器的5V供电端,10管脚接地,1管脚接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及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接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六电阻R16及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及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第二继电器控制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蜂鸣器控制电路包括蜂鸣器。所述的蜂鸣器采用型号为TMB12A05的蜂鸣器。蜂鸣器的正极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及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蜂鸣器的负极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均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接第一电阻R1及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及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蜂鸣器控制管脚。

进一步地,所述的标定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九二极管D9和三极管Q7。所述的第一继电器采用型号为ATQ209的继电器。所述的第九二极管D9为发光二极管。第一继电器的3管脚接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8管脚接信号发生器的地线端,10管脚接地,1管脚接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及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接第十五电阻R15、第十二电阻R12及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及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第一继电器控制端。第一继电器的4管脚作为标定开关电路的信号线控制端,7管脚作为标定开关电路的地线控制端。

所述的输出控制电路包括第三继电器和第十二极管D10。所述的第三继电器采用型号为ATQ209的继电器。所述的第十二极管D10为发光二极管。第三继电器的3管脚接校验仪的负极输出端,8管脚校验仪的正极输出端,4管脚接标定开关电路的地线控制端,7管脚接信号发生器的测量端,10管脚接地,1管脚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及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接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七电阻R17及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及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第三继电器控制端。

所述的测量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十二极管D20、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第七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和第九继电器。所述的第七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及第九继电器均采用型号为ATQ209的继电器。所述的第二十二极管D20、第二十一二极管D21及第二十二二极管D22均为发光二极管。第七继电器的3管脚及第九继电器的3管脚均接校验仪的电压测量端;第七继电器的4管脚、第八继电器的7管脚及第九继电器的4管脚均接标定开关电路的信号线控制端。第七继电器的7管脚、第八继电器的4管脚及第九继电器的7脚接标定开关电路的地线控制端。第七继电器的8管脚及第八继电器的3管脚均接校验仪的负极测量端IL。第八继电器的8管脚与第九继电器的8管脚均接校验仪的电流输出端mA。第七继电器的10管脚接地,1管脚接第十六二极管D16的负极、第二十二极管D20的正极及第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第十三极管Q10的基极接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三电阻R33及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及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第七继电器控制端。第二十二极管D20的负极接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十六二极管D16的正极与第二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及第八继电器的10管脚相连并接地。第八继电器的1管脚接第十七二极管D17的负极、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正极及第十一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第十一三极管Q11的基极接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四电阻R34及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一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及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第五继电器控制端。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负极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第十七二极管D17的正极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及第九继电器的10管脚相连并接地。第九继电器的1管脚接第十八二极管D18的负极、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的正极及第十二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基极接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五电阻R35及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及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第四继电器控制端。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的负极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第十八二极管D18的正极与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的运行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Q3和第一二极管D1。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为发光二极管。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接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发射极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及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运行灯控制端。

所述的停止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Q2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的第二二极管D2为发光二极管。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接第五电阻R5及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及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停止灯控制端。

所述的报警指示灯控制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Q4和第三二极管D3。所述的第三二极管D3为发光二极管。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接第七电阻R7及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及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的报警灯控制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位机通讯电路包括第一通讯芯片。所述的第一通讯芯片采用型号为MAX485的芯片。第一通讯芯片的1管脚接处理电路的第三通讯发送端,2管脚及3管脚均接处理电路的第二通讯控制管脚,4管脚接处理电路的第三通讯接收端,5管脚接地,7管脚接与上位机的第一通讯端,6管脚接上位机的第二通讯端,8管脚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及电源的第一3.3V输出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校验仪通讯电路包括第二通讯芯片。所述的第二通讯芯片采用型号为MAX485的芯片。第二通讯芯片的1管脚接处理电路的第一通讯发送端,2管脚及3管脚均接处理电路的第一通讯控制管脚,4管脚接处理电路的第一通讯接收端,5管脚接地,7管脚接与校验仪的第一通讯端,6管脚接校验仪的第二通讯端,8管脚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及电源的第一3.3V输出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且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标定信号发生器,提高信号发生器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处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红外线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信号发生器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蜂鸣器通知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标定开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输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测量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运行指示灯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停止指示灯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报警指示灯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位机通讯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校验仪通讯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信号发生器自动标定装置,包括蜂鸣器通知电路1、输出控制电路2、标定开关电路3、测量控制电路4、红外线供电电路5、信号发生器供电电路6、上位机通讯电路7、处理电路8、校验仪通讯电路9、运行指示灯控制电路10、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11、停止指示灯控制电路13、报警指示灯控制电路14、电源、红外线传感器和异步交流电机。红外线传感器检测信号发生器15的位置是否正确并发送给处理电路8。异步交流电机控制夹具固定信号发生器15。处理电路8通过单片机控制蜂鸣器通知电路1、输出控制电路2、标定开关电路3、测量控制电路4、红外线供电电路5、信号发生器供电电路6、运行指示灯控制电路10、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11、停止指示灯控制电路13和报警指示灯控制电路14。蜂鸣器通知电路1通过蜂鸣器在标定出现异常时报警。输出控制电路2、标定开关电路3及测量控制电路4通过第一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七继电器、第八继电器及第九继电器控制信号发生器15与校验仪16的通断。信号发生器供电电路6与电源相连,并通过第二继电器控制信号发生器15的通断电。红外线供电电路5与电源相连,并通过第六继电器控制红外传感器的通断电。上位机通讯电路7通过第一通讯芯片进行处理电路8与上位机12的通讯。校验仪通讯电路9通过第二通讯芯片进行处理电路8与校验仪16的通讯。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11通过第四继电器及第五继电器控制异步交流电机转动。电源共有四个输出端,分别为电源的第一3.3V输出端A+3.3V、第二3.3V输出端D+3.3V、第一5V输出端A+5V及第二5V输出端D+5V。

如图2所示,处理电路8包括单片机U3和第十二电容C12。单片机U3采用型号为STM8L052R8的单片机。单片机U3的11、12、29及55管脚均接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及电源的第一3.3V输出端A+3.3V,9、10、30、56管脚及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均接地。单片机U3的5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一继电器控制端relay1,6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二继电器控制端relay2,38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三继电器控制端relay3,7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四继电器控制端relay4,8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五继电器控制端relay5,37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六继电器控制端relay6,17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七继电器控制端relay7,25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一电机控制端Motor1,26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二电机控制端Motor2,27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红外线信号接收端RAY,57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一通讯接收端USART1-RX,58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一通讯发送端USART1-TX,22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二通讯接收端USART2-RX,23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二通讯发送端USART2-TX,14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三通讯接收端USART3-RX,15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三通讯发送端USART3-TX,59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一通讯控制管脚RS485-1,16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第二通讯控制管脚RS485-3,38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蜂鸣器控制管脚BuzzerCtrl,33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运行灯控制端RUN,34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停止灯控制端STOP,32管脚作为处理电路8的报警灯控制端ALARM。处理电路8的第二通讯接收端USART2-RX与信号发生器15的通讯发送端相连。处理电路8的第二通讯发送端USART2-TX与信号发生器15的通讯接收端相连。处理电路的红外线信号接收端RAY与红外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如图3所示,红外线供电电路5包括第六继电器RE6和第十九二极管D19。第六继电器RE6采用型号为ATQ209的继电器。第十九二极管D19为发光二极管。第六继电器RE6的3管脚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4管脚接红外传感器的供电端E+5V,10管脚接地,1管脚接第十五二极管D15的负极、第十九二极管D19的正极及第十三三极管Q13的集电极;第六继电器RE6的其余引脚均悬空。第十九二极管D19的负极接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第十五二极管D15的正极与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第十三三极管Q13的基极接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三十二电阻R32及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十三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及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第六继电器控制端relay6。

如图4所示,信号发生器供电电路6包括第二继电器RE2和第八二极管D8,第二继电器RE2采用型号为ATQ209的继电器。第八二极管D8为发光二极管。第二继电器RE2的4管脚接电源的第二3.3V输出端D+3.3V,3管脚接信号发生器15的3.3V供电端S+3.3V,7管脚接电源的第二5V输出端D+5V,8管脚接信号发生器15的5V供电端S+5V,10管脚接地,1管脚接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及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二继电器RE2的其余引脚均悬空。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与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接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六电阻R16及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及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第二继电器控制端relay2。

如图5所示,蜂鸣器控制电路1包括蜂鸣器Sp1,蜂鸣器Sp1采用型号为TMB12A05的蜂鸣器。蜂鸣器Sp1的正极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及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采用型号为PNP型的三极管;蜂鸣器Sp1的负极及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均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接第一电阻R1及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及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蜂鸣器控制管脚BuzzerCtrl。

如图6所示,标定开关电路3包括第一继电器RE1、第九二极管D9和三极管Q7。第一继电器RE1采用型号为ATQ209的继电器。第九二极管D9为发光二极管。第一继电器RE1的3管脚接信号发生器15的信号输出端GAUGE,8管脚接信号发生器15的地线端SGND,10管脚接地,1管脚接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及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接第十五电阻R15、第十二电阻R12及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及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第一继电器控制端relay1。第一继电器RE1的4管脚作为标定开关电路3的信号线控制端MEASURE,7管脚作为标定开关电路3的地线控制端common。

如图7所示,输出控制电路2包括第三继电器RE3和第十二极管D10。第三继电器RE3采用型号为ATQ209的继电器。第十二极管D10为发光二极管。第三继电器RE3的3管脚接校验仪16的负极输出端V-L,8管脚校验仪16的正极输出端V-H,4管脚接标定开关电路3的地线控制端common,7管脚接信号发生器15的测量端SOURCE,10管脚接地,1管脚接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及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第三继电器RE3的其余引脚均悬空。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接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七电阻R17及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及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第三继电器控制端relay3。

如图8所示,测量控制电路4包括第二十二极管D20、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第七继电器RE7、第八继电器RE8和第九继电器RE9,第七继电器RE7、第八继电器RE8及第九继电器RE9均采用型号为ATQ209的继电器。第二十二极管D20、第二十一二极管D21及第二十二二极管D22均为发光二极管。第七继电器RE7的3管脚及第九继电器RE9的3管脚均接校验仪16的电压测量端IH;第七继电器RE7的4管脚、第八继电器RE8的7管脚及第九继电器RE9的4管脚均接标定开关电路3的信号线控制端MEASURE。第七继电器RE7的7管脚、第八继电器RE8的4管脚及第九继电器RE9的7脚接标定开关电路3的地线控制端common。第七继电器RE7的8管脚及第八继电器RE8的3管脚均接校验仪16的负极测量端IL。第八继电器RE8的8管脚与第九继电器RE9的8管脚均接校验仪16的电流输出端mA。第七继电器RE7的10管脚接地,1管脚接第十六二极管D16的负极、第二十二极管D20的正极及第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第三继电器RE3的其余引脚均悬空。第十三极管Q10的基极接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三电阻R33及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及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第七继电器控制端relay7。第二十二极管D20的负极接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第十六二极管D16的正极与第二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及第八继电器RE8的10管脚相连并接地。第八继电器RE8的1管脚接第十七二极管D17的负极、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正极及第十一三极管Q11的集电极;第八继电器RE8的其余引脚均悬空。第十一三极管Q11的基极接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四电阻R34及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一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及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第五继电器控制端relay5。第二十一二极管D21的负极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第十七二极管D17的正极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及第九继电器RE9的10管脚相连并接地。第九继电器RE9的1管脚接第十八二极管D18的负极、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的正极及第十二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第九继电器RE9的其余引脚均悬空。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基极接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五电阻R35及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二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及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第四继电器控制端relay4。第二十二二极管D22的负极接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第十八二极管D18的正极与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

如图9所示,运行指示灯控制电路10包括第三三极管Q3和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为发光二极管。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接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的一端,发射极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及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运行灯控制端RUN。

如图10所示,停止指示灯控制电路13包括第二三极管Q2和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为发光二极管。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接第五电阻R5及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及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停止灯控制端STOP。

如图11所示,报警指示灯控制电路14包括第四三极管Q4和第三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3为发光二极管。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接第七电阻R7及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及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报警灯控制端ALARM。

如图12所示,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11包括第十三二极管D13、第十四二极管D14、第四继电器RE4和第五继电器RE5。第十三二极管D13及第十四二极管D14均为发光二极管。第四继电器RE4及第五继电器RE5均采用型号为HF32F的继电器。第四继电器RE4的3管脚接异步交流电机B1的第一接线端,4管脚接220V交流电的火线AC220VL,5管脚接220V交流电的零线AC220VN,2管脚接地,1管脚接第十一二极管D11的负极、第十三二极管D13的正极及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接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二电阻R22及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及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第一电机控制端Motor1。第十三二极管D13的负极接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第十一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及电器RE5的2管脚相连并接地。电器RE5的3管脚接异步交流电机B1的第二接线端,4管脚接220V交流电的火线AC220VL,5管脚接220V交流电的零线AC220VN,1管脚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第十四二极管D14的正极及第九三极管Q9的集电极。第九三极管Q9的基极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三电阻R23及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九三极管Q9的发射极及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均接电源的第一5V输出端A+5V;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处理电路8的第二电机控制端Motor2。第十四二极管D14的负极接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与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

如图13所示,上位机通讯电路7包括第一通讯芯片U4。第一通讯芯片U4采用型号为MAX485的芯片。第一通讯芯片U4的1管脚接处理电路8的第三通讯发送端USART3-TX,2管脚及3管脚均接处理电路8的第二通讯控制管脚RS485-3,4管脚接处理电路8的第三通讯接收端USART3-RX,5管脚接地,7管脚接与上位机12的第一通讯端CPU-A,6管脚接上位机12的第二通讯端CPU-B,8管脚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及电源的第一3.3V输出端A+3.3V;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14所示,校验仪通讯电路9包括第二通讯芯片U6。第二通讯芯片U6采用型号为MAX485的芯片。第二通讯芯片U6的1管脚接处理电路8的第一通讯发送端USART1-TX,2管脚及3管脚均接处理电路8的第一通讯控制管脚RS485-1,4管脚接处理电路8的第一通讯接收端USART1-RX,5管脚接地,7管脚接与校验仪16的第一通讯端calibrator_A,6管脚接校验仪16的第二通讯端calibrator_B,8管脚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及电源的第一3.3V输出端A+3.3V;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步骤一、第六继电器RE6闭合,操作人员将信号发生器15放到夹具内,红外线传感器检测信号发生器15的位置是否正确。若信号发生器15的位置不正确,则蜂鸣器控制电路1报警,提示工作人员正确放置信号发生器15,直至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发生器15的位置放置正确。

步骤二、第四继电器RE4闭合,异步交流电机正转。信号发生器15被压紧固定后第四继电器RE4断开,异步交流电机停转。

步骤三、第二继电器RE2闭合,信号发生器通电,等待标定。且单片机与信号发生器、校验仪及上位机开始通讯。

步骤四、第三继电器RE3闭合,信号发生器测量校验仪输出的电压、电流及电阻信号,进而对信号发生器进行测量信号的校正。

步骤五、第三继电器RE3断开,第一继电器RE1闭合,信号发生器进行输出电压、输出电阻、输出有源电流及回路电流的标定准备。

步骤六、第七继电器RE7闭合,开始对信号发生器进行输出电压及输出电阻的标定。

步骤七、第七继电器RE7断开,第八继电器RE8闭合,开始对信号发生器进行输出有源电流的标定。

步骤八、第八继电器RE8断开,第九继电器RE9闭合,开始对信号发生器进行回路电流的标定。

步骤九、标定完成后,第九继电器RE9断开,第一继电器RE1断开,第二继电器RE2断开。

步骤十、第五继电器RE5闭合,异步交流电机反转,信号发生器15被松开。

步骤十一、第五继电器RE5及第六继电器RE6断开,蜂鸣器控制电路1中的蜂鸣器开始鸣叫,通知标定成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