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00522发布日期:2019-06-13 16:2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烹饪器具的人机交互界面上设置有对应不同烹饪模式的多个按键,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时,要选择相应的按键以使烹饪器具进入相应的烹饪模式进行工作,这样一方面造成人机交互界面复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步骤,尤其对于老人而言,更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烹饪器具,以使烹饪器具自动判断烹饪模式,能够简化用户操作步骤,避免操作失误带来的麻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加热模块、温度检测装置和防溢检测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1:加热至沸腾;

s2: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沸腾防溢过程;以及

s3:在维持沸腾时长不低于预定时长t2或者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不低于预定温度t2后,根据所述底部温度确定烹饪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在维持沸腾时长不低于预定时长t2或者内锅的底部温度不低于预定温度t2后,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对内锅底部温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选择相应的烹饪模式进行工作。用户不必通过按键选择烹饪模式,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步骤,同时避免了操作失误带来的麻烦。

优选地,所述s1包括:s11:控制所述加热模块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s12:当所述内锅的顶部温度达到预定沸腾温度t1后,开始计算所述维持沸腾时长。

由此,可更加准确地计算维持沸腾时长,以保证对烹饪模式的精确判断。

优选地,所述s2包括:s21:若所述内锅中出现溢锅现象时,停止加热,并持续预定停止加热时长t1,之后控制所述加热模块继续对内锅进行加热;s22:判断所述维持沸腾时长是否低于预定时长t2,若低于则返回s12,若不低于则转至所述s3;s23:判断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是否低于预定温度t2,若低于则返回s12,若不低于则转至所述s3。

由此,可以在满足维持沸腾时长或内锅的底部温度两者中任意一个条件时,继续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对内锅的底部温度的判断,来确定相应的烹饪模式,不遗漏任何可能的情况,保证确定相应烹饪模式的精准性。

优选地,所述s3包括:s31: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底部温度小于预定煮粥模式判断温度t3时,自动选择煮粥模式进行工作;s32:在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底部温度大于预定煮饭模式判断温度t4时,自动选择煮饭模式进行工作。

由此,将当前内锅的底部温度与预定煮粥模式判断温度t3作比较,小于预定煮粥模式判断温度t3时,选择煮粥模式;将当前内锅的底部温度与预定煮饭模式判断温度t4作比较,大于预定煮饭模式判断温度t4时,选择煮饭模式,使判断更加准确。

优选地,所述预定温度t2大于所述预定煮饭模式判断温度t4。

由此,充分考虑了在维持沸腾过程中内锅的底部温度较高的情况,直接判断出烹饪器具进入煮饭模式。

优选地,在所述s11中,控制所述加热模块以第一功率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由此,以较高的功率对内锅加热,保证了加热效率同时不浪费电能。

优选地,所述s21包括:s211:控制所述加热模块以小于第一功率的第二功率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s212:当所述防溢检测装置的测量值与预定防溢基准值作比较得出的结果达到预定防溢阈值时,判断为所述内锅出现溢锅现象,停止加热,并持续预定停止加热时长t1,否则返回s211。

由此,通过将防溢检测装置实时测量值与预定防溢基准值作比较,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内锅是否出现溢锅现象。

优选地,所述s212中,预定停止加热时长t1满足:10s<t1<300s。

优选地,所述s212之后还包括s213:控制所述加热模块以小于第二功率的第三功率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

由此,可根据需要设定第一功率、第二功率和第三功率。

优选地,所述烹饪器具确定烹饪模式进行工作后,还包括:维持所述内锅中沸腾;当达到预定相应烹饪模式所需时间td后,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保温模式。

由此,确定烹饪模式后,可根据相应烹饪模式所需时间td判断是否完成相应的烹饪过程,是则进入保温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煲体,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内锅;盖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煲体上,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和外盖,当所述盖体盖合至所述煲体时,所述内盖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烹饪器具启动后,对所述内锅中的状态进行检测;防溢检测装置,所述防溢检测装置包括伸入所述内锅中的电容式防溢探头;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煲体中,用于对所述内锅进行加热;控制模块,连接至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所述防溢检测装置和所述加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确定烹饪模式进行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通过电容式防溢探头将测量到的电容值转化成数字量与预定防溢基准值作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对内锅的溢锅现象进行检测,使判断溢锅现象更加准确;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对内锅底部温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选择相应的烹饪模式进行工作,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步骤,同时避免了操作失误带来的麻烦。

优选地,所述电容式防溢探头构造为具有导电体,以及包覆在所述导电体外的绝缘层,所述导电体通过导电线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导电体构造为球状或半球状。

由此,使得所述导电体更加均匀地与米汤等液体接触,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优选地,还包括:显示模块和声音提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不同烹饪模式的信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声音模块用于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已判断出确定的烹饪模式,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声音模块的输入端。

由此,可以通过显示模块和声音提示模块提示用户当前的烹饪状态。

优选地,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内锅的顶部温度的顶部测温探头,和用于检测所述内锅的底部温度的底部测温探头。

由此,可全面检测内锅中的温度情况,使控制模块实现精准控制过程。

附图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为应用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应用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侧视剖视图;以及

图4为应用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煲体20:盖体

30:内锅40:加热模块

50、50’:防溢检测装置

501:导电体

502:绝缘层503:插片

504:导电线505: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参考图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包括常规的内锅30、用于加热内锅30的加热模块40、控制模块、温度检测装置和防溢检测装置50。

具体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加热至沸腾;

s2:控制烹饪器具进入沸腾防溢过程;以及

s3:在维持沸腾时长不低于预定时长t2或者内锅30的底部温度不低于预定温度t2后,根据所述底部温度确定烹饪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在维持沸腾时长不低于预定时长t2或者内锅30的底部温度不低于预定温度t2后,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对内锅30底部温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选择相应的烹饪模式进行工作。用户不必通过按键选择烹饪模式,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步骤,同时避免了操作失误带来的麻烦。

具体地,步骤s1可以包括:

s11:控制加热模块对内锅30进行加热;

s12:当内锅30的顶部温度达到预定沸腾温度t1后,开始计算所述维持沸腾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受到气压等因素的影响,步骤s12中的预定沸腾温度t1的取值可以在90-102℃之间变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t1可以设定为92℃。

优选地,在步骤s11中,加热模块40以第一功率对内锅30进行加热。第一功率可以设定为烹饪器具的额定功率的70%-100%。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功率设定为烹饪器具的额定功率的85%。

具体地,步骤s2可以包括:

s21:若内锅30中出现溢锅现象时,停止加热,并持续预定停止加热时长t1,之后控制加热模块继续对内锅30进行加热;

s22:判断所述维持沸腾时长是否低于预定时长t2,若低于则返回s12,若不低于则转至所述s3;

s23:判断内锅30的底部温度是否低于预定温度t2,若低于则返回s12,若不低于则转至所述s3。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经验,预定停止加热时长t1满足:10s<t1<300s。根据实际经验,t2的取值范围为125-140℃。在本实施方式中,t2设定为125℃。根据实际经验,预定时长t2通常设定为20min。

由此,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可以在满足维持沸腾时长或内锅30的底部温度两者中任意一个条件时,继续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对内锅30的底部温度的判断,来确定相应的烹饪模式,不遗漏任何可能的情况,保证了确定相应烹饪模式的精准性。

进一步地,s21可以包括:

s211:控制加热模块40以小于第一功率的第二功率对内锅30进行加热;

s212:当防溢检测装置50的测量值与预定防溢基准值ad0作比较得出的结果达到预定防溢阈值时,判断为内锅30出现溢锅现象,停止加热,并持续预定停止加热时长t1,否则返回s211。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功率可以设定为烹饪器具的额定功率的40%-7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功率设定为烹饪器具的额定功率的65%。

更进一步地,在步骤s212之后还可以包括s213:控制加热模块40以小于第二功率的第三功率对内锅30进行加热。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功率可以设定为烹饪器具的额定功率的10%-4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功率设定为烹饪器具的额定功率的30%。

具体地,步骤s3可以包括:

s31: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内锅30的底部温度小于预定煮粥模式判断温度t3时,自动选择煮粥模式进行工作;

s32: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内锅30的底部温度大于预定煮饭模式判断温度t4时,自动选择煮饭模式进行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经验,预定煮粥模式判断温度t3通常设定为105℃,预定煮饭模式判断温度t4通常设定为小于预定温度t2。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煮饭模式判断温度t4设定为120℃。

因为,通常情况下,煮饭时,锅内水分较少,在经过了维持沸腾阶段后,水分被吸干,内锅30的底部温度较高,必然大于煮饭模式判断温度t4;煮粥时,锅内水分较多,在经过了维持沸腾阶段后,锅中还存有大量的水,内锅30的底部温度必然小于预定煮粥模式判断温度t3。由此,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内锅30的底部温度小于预定煮粥模式判断温度t3时,自动选择煮粥模式进行工作,在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内锅30的底部温度大于预定煮饭模式判断温度t4时,自动选择煮饭模式进行工作。

当然,在逻辑上存在内锅30的底部温度既不小于预定煮粥模式判断温度t3,也不大于预定煮饭模式判断温度t4的情况,此时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可以设置为继续对内锅30进行加热(例如,以第三功率对内锅30进行加热),至预定时长(例如5min-15min)后进入保温模式。但是在实际烹饪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内锅30的底部温度既不小于预定煮粥模式判断温度t3,也不大于预定煮饭模式判断温度t4的情况。

优选地,在烹饪器具确定烹饪模式进行工作后,继续维持所述内锅30中沸腾,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第三功率继续维持内锅30中沸腾;当达到相应烹饪模式所需时长td后,控制所述烹饪器具进入保温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判断出烹饪器具进入煮粥模式后,煮粥模式所需时长td1根据实际经验,其取值在30min-120min内选定;当判断出烹饪器具进入煮饭模式后,煮饭模式所需时长td2根据实际经验,其取值在5min-15min内选定。

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主要包括煲体10、盖体20、内锅30、加热模块40、控制模块、温度检测装置和防溢检测装置50。

煲体1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30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30进行清洗。内锅30的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内锅30中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

盖体2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与煲体10的形状基本上对应。盖体20以可开合的方式枢转连接至煲体10,用于盖合煲体10。当盖体20盖合至煲体10上时,盖体20与内锅30之间构成烹饪空间。

加热模块40设置在煲体10中,可以在内锅30的底部和/或侧部对内锅30进行加热。内锅30的加热模块40可以为电加热管,也可以为诸如电磁线圈的感应加热装置。

温度检测装置用于在烹饪器具启动后,对内锅30中的状态进行检测。温度检测装置可以构造为包括用于检测内锅30的顶部温度的顶部测温探头,和用于检测内锅30的底部温度的底部测温探头。顶部测温探头和底部测温探头可以连接至烹饪器具的控制模块,以将感测到的温度信号反馈至控制模块,从而控制模块能够基于温度信号对烹饪的过程实现更精确的控制。例如,顶部测温探头和底部测温探头可以为热敏电阻。另外,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为控制模块等进行供电的电源板。

防溢检测装置50可以用于对内锅30中是否存在溢锅现象进行判断。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溢检测装置50构造为包括伸入内锅30中的电容式防溢探头。如图2所示,电容式防溢探头包括导电体501,和包覆在导电体501外的绝缘层502,导电体501连接有插片503,插片503上设置有插头505,导电体501通过连接至插头505的导电线504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电容式防溢探头能根据与米汤等液体的接触情况反馈不同的对地电容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检测电路将微弱的电容信号放大并转化为ad值,与预定防溢基准值ad0(控制模块停止加热时,防溢检测装置实时检测ad值作为基准值ad0)比较,比较结果若达到预定防溢阈值,判断为内锅30出现溢锅现象,从而控制模块控制加热模块停止加热。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经验,预定防溢阈值的取值可以在10-500之间选定。

优选地,导电体501构造为球状,以使电容式防溢探头更均匀地与米汤接触,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造成如图3所示的防溢检测装置50’,其中,导电体构造成半球状。

为了便于用户操作,烹饪器具还可以包括显示模块和声音提示模块。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不同烹饪状态的相应信息,声音模块用于发出提示音以提示用户已判断出确定的烹饪模式。显示模块可以构造为包括指示灯、lcd、led、数码管、数码屏、oled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便于理解,图4示出了具有显示模块和声音提示模块的烹饪器具的结构框图,其中,温度检测装置和防溢检测装置50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模块40、显示模块和声音提示模块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