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延时调整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16453阅读:来源:国知局
043]实施例二
[0044]请参阅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采样延时调整方法,可以包括:
[0045]200、当确定进入数据采样出错时,确定进入延时调整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延时调整模式指的是按照对应的预设温湿度与延时对应关系来修改调整采样延时,即根据预设温度延时关系和预设湿度延时关系进行采样延时调整的模式,能够达到将采样延时一次调整完成的效果。
[0046]202、检测板级环境的当前板级温度和当前板级湿度,并根据预设温度延时关系和预设湿度延时关系,获取对应的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其中,所述预设温度延时关系用于表示板级温度区间与采样延时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湿度延时关系用于表示板级湿度区间与采样延时的对应关系。
[0047]具体的,所述预设温度延时关系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0048]采集多个不同的温度,检测每个温度对应的采样延时;
[0049]根据所述多个不同的温度及各温度对应的采样延时,得到温度延时曲线,所述温度延时曲线即为预设温度延时关系。
[0050]具体的,所述预设湿度延时关系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0051]采集多个不同的湿度,检测每个湿度对应的采样延时;
[0052]根据所述多个不同的湿度及各湿度对应的采样延时,得到湿度延时曲线,所述湿度延时曲线即为预设湿度延时关系。
[0053]204、判断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之间较小的延时是否与上一次调整的延时一致。
[0054]206、若判定不一致,则触发系统中断,并将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之间较小的延时设置为最新调整的延时。
[0055]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之间较小的延时与上一次调整的延时不一致时,触发系统中断并将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之间较小的延时设置为最新调整的延时,即只在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之间较小的延时与上一次调整的延时不一致时调整采样延时,从而实现了只进行一次判断即可实现采样延时的调整,采样延时调整的时间非常短暂,大大降低了磁盘的占用时间。相较于现有技术,当温度湿度剧烈来回变动时,本实施例降低了长时间系统磁盘访问的情况。
[0056]进一步的,若现有技术中温度湿度变化的幅度较大,那么所需调整的采样延时就比较大,需要多次的发送命令以及读取数据来进行判断才能调整到位。本实施例无论温度湿度变化的幅度是否较大,均只需要一次判断即可实现采样延时的调整,无需多次调整。
[0057]另外,由于预设温度延时关系表示的是板级温度区间与采样延时的对应关系,也就说明,在某一板级温度区间的多个板级温度对应的是一个采样延时,当当前板级温度与上一板级温度属于同一板级温度区间时,并不会进行采样延时的调整,故若前后板级温度相差不大时一般不会进行采样延时的调整。相较于现有技术,当温度湿度剧烈来回变动时,本实施例减少了采样延时的调整次数,节省了电力及系统成本。
[0058]应当理解的是,若判定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之间较小的延时是与上一次调整的延时一致,则表明该采样延时对于当前板级环境来说无需调整,此时返回步骤202,并继续执行后面的步骤204和206。由于此时并不会进行采样延时的调整,故不会造成磁盘的占用。
[0059]实施例三
[0060]请参阅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采样延时调整方法,其可用的应用场景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寄存器、内存、1模块。内存中预设有预设温度延时关系和预设湿度延时关系,其可通过图3所示的方式进行表示。图3所示的采样延时的调整方法具体如下。
[0061](I)将预先测试的板间温度区间与采样延时关系(即预设温度延时关系)、板间湿度区间与采样延时关系(即预设湿度延时关系)的数据保存在内存的一段物理地址内,并将此两个物理地址保存在寄存器接口的温度曲线内存地址位以及湿度曲线内存地址位。
[0062]具体的,所述预设温度延时关系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0063]采集多个不同的温度,检测每个温度对应的采样延时;
[0064]根据所述多个不同的温度及各温度对应的采样延时,得到温度延时曲线,所述温度延时曲线即为预设温度延时关系。
[0065]具体的,所述预设湿度延时关系通过以下方式得到:
[0066]采集多个不同的湿度,检测每个湿度对应的采样延时;
[0067]根据所述多个不同的湿度及各湿度对应的采样延时,得到湿度延时曲线,所述湿度延时曲线即为预设湿度延时关系。
[0068](2)将寄存器接口的模式选择,配置为延时调整模式。
[0069](3)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控制器的温湿度轮询模式不断地读取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信息,采集当前Soc板级环境的温、湿度信息(即当前板级温度和当前板级湿度)。
[0070](4)控制器的温湿度轮询模式查询寄存器接口,判断到当前配置的是延时调整模式,则将当前采集到的温、湿度信息(即当前板级温度和当前板级湿度)对应写入寄存器接口的温、湿度信息位内。
[0071](5)温湿度轮询模块从寄存器接口获得温、湿度曲线内存地址,利用该地址从内存中获得预设的温、湿度曲线关系,解析当前采集到的温、湿度信息所对应的采样延时,比如当前采集到的温度信息为tl (属于温度区间Tl)、湿度信息为hi (属于湿度区间Hl),其对应的采样延时分别为STl (第一延时)、SHl (第二延时)。
[0072](6)温湿度轮询模块比较STl与SHl,取较小的一个(假设为SHl)。与前一次调整记录的采样延时数据进行比较,如果不同,就配置寄存器接口的温湿度变化中断标志位,触发一个系统中断。然后将此次的采样延时SHl配置到1模块,作为最新调整的采样延时。
[0073]应当理解的是,如果驱动软件配置寄存器接口的模式选择为非延时调整模式,则控制器的温湿度轮询模块将不工作,驱动软件可以使用传统的、出错后不断探测判断的方法进彳丁调整。
[0074]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之间较小的延时与上一次调整的延时不一致时,触发系统中断并将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之间较小的延时设置为最新调整的延时,即只在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之间较小的延时与上一次调整的延时不一致时调整采样延时,从而实现了只进行一次判断即可实现采样延时的调整,采样延时调整的时间非常短暂,大大降低了磁盘的占用时间。相较于现有技术,当温度湿度剧烈来回变动时,本实施例降低了长时间系统磁盘访问的情况。
[0075]进一步的,若现有技术中温度湿度变化的幅度较大,那么所需调整的采样延时就比较大,需要多次的发送命令以及读取数据来进行判断才能调整到位。本实施例无论温度湿度变化的幅度是否较大,均只需要一次判断即可实现采样延时的调整,无需多次调整。
[0076]另外,由于预设温度延时关系表示的是板级温度区间与采样延时的对应关系,也就说明,在某一板级温度区间的多个板级温度对应的是一个采样延时,当当前板级温度与上一板级温度属于同一板级温度区间时,并不会进行采样延时的调整,故若前后板级温度相差不大时一般不会进行采样延时的调整。相较于现有技术,当温度湿度剧烈来回变动时,本实施例减少了采样延时的调整次数,节省了电力及系统成本。
[0077]实施例四
[0078]请参阅图4,提供一种采样延时调整装置,包括控制器401、温度传感器402、湿度传感器403、内存404、寄存器405,所述温度传感器402、湿度传感器403、内存404、寄存器405均与控制器401电气连接,所述内存404用于存储预设温度延时关系和预设湿度延时关系;其中,所述预设温度延时关系用于表示板级温度区间与采样延时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湿度延时关系用于表示板级湿度区间与采样延时的对应关系;
[0079]所述温度传感器402,用于检测板级环境的板级温度;
[0080]所述湿度传感器403,用于检测板级环境的板级湿度;
[0081]所述控制器401,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402传送的当前板级温度和湿度传感器403传送的当前板级湿度,并根据内存404中预设温度延时关系和预设湿度延时关系,获取当前板级温度和当前板级湿度对应的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判断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之间较小的延时是否与上一次调整的延时一致;以及,若判定不一致,则控制所述寄存器405触发系统中断,并将第一延时和第二延时之间较小的延时设置为最新调整的延时。
[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