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22535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对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下称为“PLC”)处于同一网络上的设备的设定值的高效备份和还原功能。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在制造现场,关于经由网络而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的、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以下称为“设备”),为了防备换产调整(changeover)或发生故障,需要对参数的设定值进行备份或还原。此外,作为设备的代表例,能够举出传感器。
[0003]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下述技术,即,在不使用程序的状况下对所指定的设备的设定值进行备份或还原。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 215814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 - 297207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 - 143506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 - 1873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但是,在通过手动地对将设备的设定值保存在规定的存储介质中的指令向PLC等进行发送,从而对设备的设定值进行备份的情况下,存在下述问题,即,在设备的设定值的变更时,用户有可能忘记进行备份。
[0009]另外,存在下述问题,S卩,对变更了设备设定值的设备选择性地进行备份很费事。
[0010]为了避免上述问题,考虑对PLC系统内所有设备的设定值进行备份的方法,但是存在下述问题,即,在PLC系统中,在备份的性能方面和所使用的存储器容量方面,浪费较大。
[0011]另外,在希望将PLC系统内的所有设备的设定值还原至某个时刻的设定值的情况下,当前需要预先在某个时刻对系统内的所有设备的设定值进行备份,然后对其进行还原,存在下述问题,即,在还原的性能方面和所使用的存储器容量方面,浪费较大。
[0012]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能够对PLC系统内的所有设备的设定值可靠、高效地进行备份,能够通过进行还原,从而高效地将PLC系统内的所有设备的设定值恢复至任意的时刻。
[0013]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具有:设备,其保存对自身进行控制的设备设定信息,在该设备设定信息被变更的情况下,将发生了变更这一情况向其他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通知;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将设备的设备设定信息保存在存储单元中,在接收到该发生了设备设定变更的通知时,将自身的存储单元所保存的设备设定信息中的、与接收到通知的设备相对应的设备设定信息更新为设备所保存的最新的设备设定信息。
[0014]另外,在本发明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能够使保存在存储单元中的设备设定信息再次保存在与该设备设定信息相对应的设备中。
[0015]发明的效果
[0016]根据本发明,由于对PLC系统内的设备的设备设定信息的变更进行检测,进行设备设定信息的备份,因此能够可靠地对设备设定信息进行备份,能够防止忘记设备设定信息的备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PLC系统的框图。
[0018]图2是表示系统文件的内容的概略图。
[0019]图3是用于说明与PLC连接的设备的设备设定信息的备份方法的概略图。
[0020]图4是对备份方法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0021]图5是用于说明与PLC连接的设备的设定信息的还原方法的概略图。
[0022]图6是对还原方法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0023]图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PLC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方式I
[0025]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PLC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PLC系统由多个设备3(4,5)经由网络2与PLC I连接而构成。设备3(4、5)是具有与经由网络2而连接的PLC进行通信的功能的传感器等,将自身动作所需的阈值等的设定值(以下称为“设备设定信息”)保存在内部存储器31(41、51)中。另外,该设备3(4、5)设置为,在对内部存储器31 (41、51)所保存的设备设定信息进行了变更的情况下,将该进行了变更的情况向作为连接对象的PLC I进行通知。此外,设备设定信息不限于阈值,只要是对传感器的动作范围进行了设定的值、警报值等,有助于设备的动作的信息即可。
[0026]另外,PLC I由CPU 11、外部输入输出部12、内部存储区域13、外部存储介质14经由内部总线分别连接而构成。CPU 11作为实施各种运算处理的运算处理部起作用,如果检测到设备3(4、5)经由网络新与PLC I连接,则经由外部输入输出部12,从该检测到的设备3(4,5)的内部存储器31 (41、51)读取设备设定信息。CPU 11将该读取出的设备设定信息暂时储存在内部存储区域13中。
[0027]并且,CPU 11在从设备3(4、5)的内部存储器31 (41、51)读取设备设定信息时,对保存有设备设定信息的内部存储器31 (41,51)的地址信息进行确认,并且生成还原步骤信息,将该地址信息和还原步骤信息与相对应的设备设定信息相关联。
[0028]然后,CPU 11例如在作为外部命令而接收到备份命令的定时、设定信息被读取至内部存储区域13的定时、读取出设备设定信息后经过了规定的期间的定时等,将设备设定信息、以及与该设备设定信息相对应的地址信息和还原步骤信息存储在外部存储介质14中。此时,CPU 11对存储设备设定信息的外部存储介质14的地址信息进行确认,并且在生成备份步骤信息后,将该地址信息和备份步骤信息与相对应的设备设定信息相关联,与该设备设定信息一起保存在外部存储介质14中。此外,作为备份用的存储介质,使用外部存储介质14,但只要能够对设备设定信息进行备份即可,也可以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内部存储介质中、或与PLC连接的外部服务器中。
[0029]此外,所谓备份步骤信息、还原步骤信息,是针对每个设备而定义的备份步骤的信息、和还原步骤的信息,该信息例如由在备份、还原中所使用的命令和自变量的信息按照进行使用的顺序排列而构成。
[003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PLC I的CPU 11如果接收到设备3 (4、5)对在内部存储器31(41,51)中保存的设备设定信息进行了变更的通知,则对在作为备份对象的设备的内部存储器31(41、51)中所保存的设备设定信息进行读取,基于存储了该读取出的设备设定信息的外部存储介质14的地址信息、及用于对设备设定信息进行读取的备份步骤信息,对存储在PLC I的外部存储介质14中的设备设定信息进行覆盖保存,即进行备份。
[0031]另一方面,PLC I的CPU 11如果从外部作为命令而接收到还原命令,则将存储在外部存储介14中的设备设定信息读取至内部存储区域13中,将该读取出的设备设定信息,基于作为还原对象的设备3 (4、5)的内部存储器31(41、51)的设备设定信息所持有的地址信息、及用于对设备设定信息进行写入的还原步骤信息,而将设备设定信息保存至作为还原对象的设备3 (4,5)的内部存储器31 (41,51),即进行还原。
[0032]下面,使用图2,对存储设备设定信息的外部存储介质的文件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外部存储介质14中存储有系统文件15和设备设定信息19。该系统文件15至少具有系统结构信息16、设备设定信息被备份的日期时间17、对象设备18。
[0033]在这里,系统结构信息16是下述信息,即,在设备设定信息的备份时刻,在PLC系统中在何处连接了几个怎样的设备,即,诸如与PLC I连接的设备3(4、5)的类别、个数、设备的地址之类。并且,该系统结构信息16是在为了对任意时刻的系统结构进行复原而进行还原时,用于系统结构的检查的信息组。
[0034]另外,设备设定信息被备份的日期时间信息17是设备设定信息被备份至外部存储介质14中的日期时间,是在为了对任意时刻的系统结构进行复原而进行还原时,用于判断应该对何时备份的设备设定信息进行还原的信息组。
[0035]另外,对象设备信息18是CPU I对PLC系统内的哪个设备进行了备份的信息。并且,该对象设备信息18是在为了对任意时刻的系统结构进行复原而进行还原时,用于对应该还原哪个设备的所备份的设备设定信息进行判断的信息组。
[0036]另外,设备设定信息19是由设备设定信息被备份的日期时间、针对每个对象设备而保存的设备设定信息构成的信息组。
[0037]下面,使用图3、图4,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设备设定信息的备份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与PLC I连接的设备3(4、5)的设备设定信息的备份方法的图。另外,图4是PLC I中的备份方法的动作流程图。
[0038]在PLC系统中,例如,如果设备A3、设备B4的设备设定信息通过用户操作等而被变更(STO),则设备A3、设备B4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