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9910269阅读:17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伺服控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 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机器人作为高端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汽车制造、航 空航天和医疗服务等领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0003] 传统的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常采用由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构成的三闭环控制 方式。在机器人系统中,由于各关节的机械特性随着机器人的运动而变化,因而机器人的负 载惯量也随着机器人的运动而变化。采用传统的伺服控制方法,难以保证机器人高速高精 度的平稳运行。针对负载转动惯量变化对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已有多种控制方法,比如自 适应控制,惯量辨识及控制等。这几种典型的控制方法,都需要经过先辨识转动惯量,然后 再修正控制参数。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 制方法。该方法在控制过程中,消除了惯量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且不需要对负载的 转动惯量进行辨识。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以等效前后机器人系统的动能相等为依据,由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 得到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Λ的的数学模型;
[0008] 利用等效惯量六的变化与位置Θ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位置值Θ实时计算出负载的等 效惯量Λ的,通过传动比i折算后与电机的转动惯量Jm叠加,得到机器人电机轴上总的转动 惯量J;
[0009] 在伺服系统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的基础上,引入速度前馈控制和电流前馈控 制;将速度前馈作用在速度闭环给定信号上,同时将电流前馈作用在电流闭环给定信号上, 通过调节电流前馈系数α和速度前馈系数β,以此改变前馈控制量,提高伺服控制的效果。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外通过机器人的关节坐标Θ 计算获得,其中:
[0011] 对于非冗余机器人:J(的=;
[0012] 对于冗余机器人:加) = )-1;
[0013]式中,JeR6Xn为机器人速度雅可比矩阵;Θ eRnX1为机器人关节坐标;Μ( Θ) E尺咖为 关节空间惯性矩阵。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通过机器人的关节 坐标Θ计算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5] η自由度的旋转关节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为:
[0016] X = J0 ⑴
[0017]式中,Xe R6X1为机器人末端的位姿;J eR6Xn为机器人速度雅可比矩阵;Θ eRnX1为 机器人关节坐标;
[0018]用关节空间表示的动力学方程为:
[0019]
(:2)
[0020] 式中M(0)erXn为关节空间惯性矩阵;为哥氏力和向心力产生的等 效力矩;G( Θ) ERnX1为重力矩;τ eRnX1为关节驱动力矩;
[0021] 女!龙六问出如取A的动能可表示为:
[0022] (3) £
[0023] 在操作空间中,设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为1(的,则机器人的动能又可以表示为:
[0024]
C4)
[0025] 对于非冗余机器人,速度雅可比J可逆,由机器人系统的动能相等,联立式(3)和式 (4)可得·
[0026] (5)
[0027] 对于冗余机器人,对式⑵两边同时乘以,如),可得:
[0028]
(6)
[0029] 由力和力矩的对偶性,有:
[0030] t = JtF (7)
[0031] 对式(1)两边进行求导,则得机器人末端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
[0032] x = j0 + J0 (8>
[0033] 将式(7)和式(8)代入式(6),可得:
[0034]
(9)
[0035] 由式(9)可知,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为:
[0036]
C 10).
[003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器人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J为:
[0038]
(11)
[0039] 式中JM为电机的转动惯量;^为主动件1驱动电机的负载惯量,是负载等效惯量 夕(设)中的某一项;i为电机与主动件1之间的传动比。
[004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流前馈系数α通过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J来 调节,其关系式如下:
[0041]
[0042]其中,Kt为转矩系数。
[004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流前馈系数α的具体计算如下:
[0044] 按照控制器的工程设计方法,综合电流环的控制对象,电流环的开环传递函数可 以简化为·
[0045] U2:)
[0046] 式中,KzWRlR为电机电枢回路的电阻;Tsf为开关周期和滤波时间常数之和;仏 (s)是电流PI控制器的传递函数,L是电流PI控制器的比例系数,τι是控制器积分时间常数;
[0047] 由此可知,对应的电流环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0048]
(13)
[0049] 将电流前馈作用在电流闭环的给定信号上,电流环的给定信号由速度环给出,将 电流闭环等效成一阶惯性环节,去掉高次项,电流环的闭环传递函数可近似为:
[0050]
[0051] 保证加减速阶段的位置跟踪误差接近于零,则电流前馈通道的所有传递函数乘积 应为1,设电流前馈的传递函数为Fa( S),由此可得:
[0056]
C17>〇
[0052] (1.5)
[0053]
[0054] (16)
[0055] 忽略掉高次项,可得电流前馈的前馈系数α为:
[005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速度前馈系数β关系式如下:
[0058]
[0059] 其中,Κν为等效惯性环节的增益,可由电机的设定转速和实际转速的对应关系得 出。
[006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速度前馈系数β具体计算如下:
[0061] 将速度前馈作用在速度闭环的给定信号上,速度环的给定信号由位置环给出,将 速度闭环等效成一阶惯性环节,故速度环的闭环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0062]
(18)
[0063] 为实现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完全跟踪,前馈通道的所有传递函数乘积应为1,设 速度前馈的传递?教为Fis).由此可得:
[0064]
(19)
[0065] 式中τν为等效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Kv为等效惯性环节的增益,可由电机的设定转 速和实际转速的对应关系得出;G n(s)是速度ΡΙ控制器的传递函数,Κη是速度ΡΙ控制器的比 例系数,τη是控制器积分时间常数;
[0066] 由式(19)可得:
[0067]
.(2.0)
[0068] 忽略掉高次项,可得速度前馈的前馈系数β为:
[0069]
(21)。
[007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71] 本发明通过对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以等效前后动能相等,推导出机器 人的负载等效惯量Λ約的数学表达式。利用等效惯量变化与位置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位置值 Θ实时计算出负载的等效惯量Α的,通过传动比i折算后与电机的转动惯量Λ叠加,得到电机 轴上总的转动惯量J。最后再由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J调节电流前馈系数α,以此改变前馈 量,从而提高伺服控制的效果。
[0072] 这种方法直接利用等效惯量与位置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获得负载的等效惯量, 而不需要通过辨识算法进行辨识,减少了算法的运行时间,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实时性,且该 控制方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根据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调节和整定电流前馈系数,消除 了机器人转动惯量的变化对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伺服系统采用前馈控制结构,使得 在变化的转动惯量对系统性能产生影响之前,就将其影响效果消除掉,提高了系统的快速 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73] 图1为本发明前馈控制方法流程框图;
[0074]图2为伺服系统控制结构图;
[0075]图3为电流环的控制结构图;
[0076] 图4为速度环的控制结构图;
[0077] 图5为速度闭环等效后的控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8]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的说明。该实施方式仅适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 限定。
[0079]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0] S100:以等效前后机器人系统的动能相等为依据,由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 方程,得到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Λ的的数学模型;
[0081] S200:利用等效惯量Λ?Τ变化与位置Θ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位置值Θ实时计算出负载 的等效惯量為約,通过传动比i折算后与电机的转动惯量Λ叠加,得到机器人电机轴上总的 转动惯量J;
[0082] S300:在伺服系统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控制的基础上,引入速度前馈控制和电 流前馈控制;将速度前馈作用在速度闭环给定信号上,同时将电流前馈作用在电流闭环给 定信号上,通过调节电流前馈系数α和速度前馈系数β,以此改变前馈控制量,提高伺服控制 的效果。
[0083] 如图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0084] 以η自由度的旋转关节机器人为例,其运动学方程为:
[0085] X = je (1)
[0086] 式中XeR6X1为机器人末端的位姿;JeR6Xn为机器人速度雅可比矩阵;Θ eRnX1为机 器人关节坐标。
[0087]用关节空间表示的动力学方程为:
[0088]
(2)
[0089] 式中M(0)eRnXn为关节空间惯性矩阵;为哥氏力和向心力产生的等 效力矩;G( Θ) ERnX1为重力矩;τ eRnX1为关节驱动力矩。
[0090] 在关节空间中,机器人的动能可表示为:
[0091]
Π)
[0092] 在操作空间中,设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为J(約,则机器人的动能又可以表示为:
[009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