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_2

文档序号:9910269阅读:来源:国知局

(4) L
[0094] 对于非冗余机器人,速度雅可比J可逆,由机器人系统的动能相等,联立式(3)和式 (4)可得:
[0095]
(5)
[0096] 对于冗余机器人,速度雅可比J的逆矩阵不存在,需要求广义逆矩阵。
[0097] 对式(2)两边同时乘以JM-Ηθ),可得:
[0098] M + JM"'(0)€'(θ,Θ)θ + JM'1 (^)G'(^) - ,JM'1 (0)t (6)
[0099] 由力和力矩的对偶性,有:
[0100] T = JTF (7)
[0101] 对式(1)两边进行求导,则得机器人末端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
[0102] 2 = j$ + J§ (8)
[0103] 将式(7)和式(8)代入式(6),可得:
[0104]
7 (9)
[0105] 由式(9)可知,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为:
[0106]
(10)
[0107] 可以看出,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j(的是机器人位形的函数,它的值随着机器人 位置θ的不同而改变。假定负载等效惯量i:@)中的某一项$与主动件1相关,即J Λ主动件 1驱动电机的负栽惯量,则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为:
[0108]
(11)
[0109] 式中Jm为电机的转动惯量;i为电机与主动件1之间的传动比。
[0110] 机器人伺服系统的控制框图如图2所示,位置环采用比例控制,速度环和电流环采 用比例积分控制。在此基础上分别引入速度前馈控制和电流前馈控制,其中α和β分别是电 流前馈系数和速度前馈系数。在实际控制中通过调节系数α和β,以此改变前馈控制量,从而 提高伺服控制的效果。
[0111] 对于多闭环控制系统,应先从内环开始逐步向外扩展,因此首先对电流环进行分 析。仏㈦是电流ΡΙ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如图3所示,L是电流ΡΙ控制器的比例系数,^是控制 器积分时间常数。
[0112] 按照控制器的工程设计方法,综合电流环的控制对象,图3所示电流环的开环传递 函数可以简化为:
[0113]
[0114] 式中KzL/Rt。,!?为电机电枢回路的电阻;Tsf为开关周期和滤波时间常数之和。
[0115] 由此可知,对应的电流环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0116](13:) tJ '
1 "λ/'
[0117] 如图3所示控制结构中,将电流前馈作用在电流闭环的给定信号上。电流环的给定 信号由速度环给出,由于速度环的截止频率比较低,因此可将电流闭环等效成一阶惯性环 节,去掉高次项,电流环的闭环传递函数可近似为:
[0118]
(14)
[0119] 如果要保证加减速阶段的位置跟踪误差接近于零,则电流前馈通道的所有传递函 数乘积应为1,设电流前馈的传递函数为Fa(s),由此可得:
[0120]
(15)
[0121] 由式(15)可得:
[0122](16) l
[0123] 忽略掉高次项,可得电流前馈的前馈系数α为:
[0124]
(17)
[0125] 由前述可知,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J为机器人位置Θ的函数。当机器人的位置发 生变化时,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J也随之变化,通过式(17)调节电流前馈系数α,以此改变 前馈量,提高控制效果。
[0126] 同样地,如图4所示控制结构中,Gn(s)是速度ΡΙ控制器的传递函数,Κη是速度ΡΙ控 制器的比例系数,1"是控制器积分时间常数。将速度前馈作用在速度闭环的给定信号上,速 度环的给定信号由位置环给出,由于位置环的各时间常数远小于速度环,因此可将速度闭 环等效成一阶惯性环节,故速度环的闭环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0127]
(18)
[0128] 速度闭环等效后的控制结构如图5所示,为实现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完全跟踪, 前馈通道的所有传递函数乘积应为1,设速度前馈的传递函数为F(s),由此可得:
[0129]
C19)
[0130]式中τν为等效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Kv为等效惯性环节的增益,可由电机的设定转 速和实际转速的对应关系得出。
[0131] 由忒(19)可得,
[0132]
C20)
[0133] 忽略掉高次项,可得速度前馈的前馈系数β为:
[0134]
(21)
[0135] 综合以上分析,伺服系统控制结构如图2所示,在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的基础 上,引入速度前馈控制和电流前馈控制。其中,速度前馈系数β通过式(21)设定,电流前馈系 数α根据式(17)进行调节。由式(11)可知,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J是机器人位置Θ的函数, 可由式(5)或式(10)经过计算得出。将速度前馈作用在速度闭环给定信号上,同时将电流前 馈作用在电流闭环给定信号上,以此改变前馈量,提高伺服控制的效果。
[013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实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 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实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等效前后机器人系统的动能相等为依据,由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得到 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Λ仍的数学模型; 利用等效惯量i(抑变化与位置θ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位置值θ实时计算出负载的等效惯 量.%?),通过传动比i折算后与电机的转动惯量Λ叠加,得到机器人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 J ; 在伺服系统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的基础上,引入速度前馈控制和电流前馈控制;将 速度前馈作用在速度闭环给定信号上,同时将电流前馈作用在电流闭环给定信号上,通过 调节电流前馈系数α和速度前馈系数β,以此改变前馈控制量,提高伺服控制的效果。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机 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Λ外通过机器人的关节坐标Θ计算获得,其中: 对于非冗余机器人:= 对于冗余机器人:= ; 式中,J e R6Xn为机器人速度雅可比矩阵;Θ e RnX1为机器人关节坐标;Μ( Θ) e RnXn为关节 空间惯性矩阵。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六丹通过机器人的关节坐标Θ计算的具体步骤包括: η自由度的旋转关节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为: 1 = ι? (? 式中,XER6xl为机器人末端的位姿;jER6Xn为机器人速度雅可比矩阵;0eRnX1为机器 人关节坐标; 用关节空间表示的动力学方程为:式中M(0)eRnXnS关节空间惯性矩阵;为哥氏力和向心力产生的等效力 矩;G( Θ) eRnX1为重力矩;τ eRnX1为关节驱动力矩; 在关节空间中,机器人的动能可表示为:在操作空间中,设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为i(約,则机器人的动能又可以表示为:对于非冗余机器人,速度雅可比J可逆,由机器人系统的动能相等,联立式(3)和式(4) 可得:对于冗余机器人,对式(2)两边同时乘以Jif1 (θ),可得:由力和力矩的对偶性,有: 丁 = JTF ⑴ 对式(1)两边进行求导,则得机器人末端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关系:将式(7)和式(8)代入式(6),可得:由式(9)可知,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为: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机器人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J为:式中Λ为电机的转动惯量;4为主动件1驱动电机的负载惯量,是负载等效惯量六的中 的某一项;i为电机与主动件1之间的传动比。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电流前馈系数α通过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J来调节,其关系式如下:其中,Kt为转矩系数。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电流前馈系数α的具体计算如下: 按照控制器的工程设计方法,综合电流环的控制对象,电流环的开环传递函数可以简 化为:式中,K = Kl/R^,R为电机电枢回路的电阻;Tsf为开关周期和滤波时间常数之和; Gl(s) 是电流PI控制器的传递函数,L是电流PI控制器的比例系数,τι是控制器积分时间常数; 由此可知,对应的电流环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将电流前馈作用在电流闭环的给定信号上,电流环的给定信号由速度环给出,将电流 闭环等效成一阶惯性环节,去掉高次项,电流环的闭环传递函数可近似为:保证加减速阶段的位置跟踪误差接近于零,则电流前馈通道的所有传递函数乘积应为 1,设电流前馈的传递函数为Fa(S),由此可得:忽略掉高次项,可得电流前馈的前馈系数α为: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速度前馈系数β关系式如下:其中,Κν为等效惯性环节的增益,可由电机的设定转速和实际转速的对应关系得出。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速度前馈系数β具体计算如下: 将速度前馈作用在速度闭环的给定信号上,速度环的给定信号由位置环给出,将速度 闭环等效成一阶惯性环节,故速度环的闭环传递函数可表示为:为实现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完全跟踪,前馈通道的所有传递函数乘积应为1,设速度 前馈的传递函数为F(s),由此可得:式中τν为等效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Κν为等效惯性环节的增益,可由电机的设定转速和 实际转速的对应关系得出;Gn(s)是速度ΡΙ控制器的传递函数,Κη是速度ΡΙ控制器的比例系 数,τ η是控制器积分时间常数; 由式(19)可得:忽略掉高次项,可得速度前馈的前馈系数β为: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前馈控制方法。通过对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以等效前后动能相等,推导出机器人的负载等效惯量的数学表达式。利用等效惯量变化与位置之间存在的关系,由位置值θ实时计算出负载的等效惯量通过传动比i折算后与电机的转动惯量JM叠加,得到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J。最后再由电机轴上总的转动惯量J调节电流前馈系数α,以此改变前馈量,从而提高伺服控制的效果。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机器人负载的转动惯量进行辨识,采用前馈控制消除了惯量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构简单,实用方便。
【IPC分类】G05D13/62
【公开号】CN105676896
【申请号】CN201610005906
【发明人】梅雪松, 宋哲, 陶涛, 孔凡峰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