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115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尤其关于一种移动信息使用者所使用的小型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当以此结构结合于小型计算机的底部时,利用本实用新型使用者就能单手操控随身携带的小型计算机,而随身查询网络资源如股市信息、收发电子邮件,随身记录建筑施工的进度、车辆的诊断信息,以及随身欣赏影片音乐;再者,也可应用于仓库、商场与商店内清点货物。
背景技术
对于小型计算机如平板计算机(Tablet PC)而言,由于其底面过大无法抓握于手掌之中,当使用者欲站立且置于使用者正前方使用时,必需将其置于前手臂上,以拇指在前端托住并使其后端抵住胸腹之间以四指在侧面握住才能稳定地抱住平板计算机,以供使用者查询或操作,当使用者以上述姿势端持住平板计算机时,此时前手臂皆悬于空中,对于较矮小的人(例如小学生)而言此姿势倍感吃力,一般人若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前手臂酸痛或拉伤。又当使用者欲变换携带平板计算机的姿势时,例如由抱于胸腹之间操作转为夹带于大腿的侧面便于走路携带或反向动作,在变换姿势的过程中由于平板计算机的面积过大,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失手将平板计算机摔落于地面而将其损坏。所以,以往使用小型计算机的操作方式必需作一些改进才能增加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舒适性、便利性与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案创作人有鉴于对上述以往移动信息使用者在实际使用小型计算机时,存在的缺陷及限制,于是积极展开研究,终于设计出一种崭新的计算机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是要在放置小型计算机的板子下方设计一支撑结构,以方便操作人员直接以单手就可以支撑住小型计算机并且手部可以随意活动也不会造成小型计算机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是要在放置于小型计算机的板子下方的支撑结构上设置多个操控按键,并以电线连结于板子上方的小型计算机,让使用者能直接以单手达到随身查询所需信息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是要设计两种不同扣合结构的装置座,使其可配合不同扣合结构的小型计算机板子作组合。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手架与一装置座;该手架与该装置座的后端借由转动构件相结合,该手架与该装置座的前端设有撑开彼此的支撑结构,并于该装置座中间或两侧设有结合构件,借以使装置座结合于小型计算机的板子底部;另外,并于该装置座与该手架上设有多个操控按键,由电线与小型计算机连接。在使用时,将手伸入该手架与该装置座中以手指压按操控按键,来操作使用小型计算机,以达到单手就能快速地查询所需信息。
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具有如下优点1.因为本实用新型在装置座中间或周围设置有结合构件,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以很方便地就结合在小型计算机的板子底部或侧面。
2.本实用新型因为以转动构件结合在装置座与手架后端,并在装置座与手架前端设置撑开彼此的支撑结构,所以手可以很容易伸入其中,因而方便手的握按与使用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因为在手架后端的一侧设置有腕带可以套入在使用者的手腕上,所以当使用者的手臂任意方向摆动时,本实用新型及位于本实用新型上方的小型计算机亦不会掉落,操作者的手亦不用像从前一样维持一直握住小型计算机的姿势,让使用者在使用上可以更方便愉快且增加工作的效率。
4.本实用新型因为在装置座及手架上设置有多个操控按键,且由电线连接于板子上方的计算机,所以本实用新型即可直接以单手的手指压按操控按键进行小型计算机的操作来查询所需信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式的立体分解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式的立体分解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式的立体组合架起图。
图4为图3结合于小型计算机板子底部的实施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式的立体组合收起图。
图6为图5结合于小型计算机板子底部的实施例图。
图7为手放入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式并套上腕带的使用实施例后视示意图。
图8为手放入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式并套上腕带的使用实施例前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方式的立体分解后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方式的立体分解前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方式结合于小型计算机板子底部的立体组合架起实施例图。
图12为图11结合于小型计算机板子底部的立体组合收起实施例图。
图中1手架 11支撑架12 枢轴座13挂孔14 托架 15操控按键16 凸柱 2 装置座21 支撑座211 U型架212 直立杆2121 沟槽213 双向U型架 2131 前后向U型架2132 上下向U型架 22枢轴23 塑料板子 231 手旋螺栓232 短圆柱24操控按键25 操控按键 3 第一腕带
31挂钩 32调整座33母插扣座 4 第二腕带41挂钩 42公插扣头5 装置座51支撑座511 U型架 512 直立杆5121 沟槽 513 双向U型架5131 前后向U型架 5132 上下向U型架52枢轴 53第一U型扣夹531 凸起插头 54第二U型扣夹541 扣件 542 扳件55孔洞 56操控按键57操控按键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其使用功效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举一较佳的可行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式的立体分解前、后视图,包括有一手架1与一装置座2。
该所述的手架1是呈一平板状的环形体,在该手架1的前端设有相对应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为一支撑架11,该支撑架11前方是呈一U型的扣合构造,在该手架1的后端设有相对应的转动构件,其为枢轴座12,且该手架1后端的一侧设有相对应的挂孔13;另外,在该手架1中间环形内侧的前方处往后平行延伸有一托架14,其作为拇指往内的依靠以承受其它四根手指头的压按力量,同时用以区分拇指及其它四根手指,而在该手架1的正面前方分别设有一个由食指压按的操控按键15,及位于托架14前方的一直立凸柱16,其中该凸柱16用以平衡食指操控按键15的凸出。
所述的装置座2是呈一平板状,在该装置座2的前端正面设有相对应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为一支撑座21,该支撑座21是先以一个一体成形的U型架211结合于该装置座2的前端正面,再由一中间具有沟槽2121直立杆212的一端锁接于U型架211上,最后则有一具前后与上下向U型架2131、2132所构成的双向U型架213,其中的前后向U型架2131以螺丝锁接于直立杆212的沟槽2121上;另外,再以一长螺丝锁接于上下向U型架2132内,即为一完整的支撑座21。
该装置座2的后端设有相对应的转动构件,其为枢轴22,并于该装置座2的中间嵌设有一具有防滑面的塑料板子23,该塑料板子23上设有可锁接并顶置于小型计算机板子底部的手旋螺栓231与短圆柱232;另外,在该装置座2侧面相对于该手架1的中指及无名指置放处分别设有一个由中指及无名指压按的操控按键24、25。
接着请参阅图3、4、5及图6所示(并配合参阅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式的立体组合架起及收起图及结合于小型计算机板子底部的实施例图。组合上,(如图3、5所示)首先将手架1及装置座2以后端相对应的枢轴座12与枢轴22加以定位,例如以铆接方式,使该手架1及该装置座2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一完整的转动构件,接着(如图6所示)将该装置座2具有防滑面塑料板子23上的手旋螺栓231及短圆柱232锁接及顶置于小型计算机板子底部,是该装置座2及该手架1组合在小型计算机板子的底部。
接着(如图4、6所示)将该手架1前端的支撑架11抬高,再转动该装置座2前端支撑结构的支撑座21其中的直立杆212,使直立杆212与U型架211的内底面呈垂直,接着调整双向U型架213,选定前后向U型架2131的高度并固定,同时,其中上下向U型架2132中的长螺丝会与该手架1前端的支撑架11相对应,接着只要将该手架1前端支撑架11前端的U型扣合的构造,卡合于上下向U型架2132中的长螺丝,即使得原本呈收起状态的该手架1与该装置座2变成架起状态。反之,只要将上述的实施动作反向操作,该手架1与该装置座2即会从架起状态变成收起状态。
另外,最后(如图3所示)将两条前端皆具有挂钩31、41的第一与第二腕带3、4分别以前端的挂钩31、41钩住该手架1后端一侧所设相对应的挂孔13上,即完成该第一与第二腕带3、4与挂孔13的结合;另外,在该第一腕带3上设有调整座32,用来调整该第一腕带3的长度,而在该第一腕带3后端设有母插扣座33用来与第二腕带4后端的公插扣头42作组合,使得该第一、二腕带3、4可以套放在手腕上。
接着请参阅图7及8所示(并配合参阅第一、二及第三图),为手放入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方式并套上腕带的使用实施例前、后视示意图。使用上,(如图7、8所示)首先将该装置座2中间的手旋螺栓231与短圆柱232锁接及顶置于小型计算机板子底部,使本实用新型结合于小型计算机板子下方,接着转动组合于该装置座2前端U型架211上的直立杆212,使组合于该直立杆212上方的双向U型架213的上下向U型架2132与U型架211平行,接下来将该手架1前端的支撑架11套入卡合于该上下向U型架2132中的长螺丝,使该手架1与该装置座2呈架起的状态。
接下来再将手由该装置座2与该手架1的上方伸入该手架1中,同时,手的大姆指套入于托架14一侧拇指的置放区,并抵住该装置座2上,接着为其它四根手指,其中的食指放置于该托架14另一侧的该手架1上方,并握按住该手架1的操控按键15,其中的中指放置于托架14另一侧并握按住该装置座2侧面的操控按键24,其中的无名指放置于托架14另一侧并握按住该装置座2侧面的操控按键25,其中的小指放置于托架14另一侧并位于该装置座2操控按键25的后方。
最后,再以另一只手将结合于该手架1后端相对应挂孔13的第一、二腕带3、4的母插扣座33与公插扣头42扣住,使得该第一、二腕带3、4可以套放在手腕上。之后,只要借由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压按操控按键15、24、25就可操作位于板子上方的小型计算机,而查询所需信息。
实施例2接下来请参阅图9、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种方式的立体分解前、后视图,包括有一手架1与一装置座5。
该所述的手架1,是呈一平板状的环形体,在该手架1的前端设有相对应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为一支撑架11,该支撑架11前方是呈一U型的扣合构造,在该手架1的后端设有相对应的转动构件,其为枢轴座12,且该手架1后端的一侧设有相对应的挂孔13;另外,在该手架1中间环形内侧的前方处往后平行延伸有一托架14,其作为拇指往内的依靠以承受其它四根手指头的压按力量,同时用以区分拇指及其它四根手指,而在该手架1的正面前方分别设有一个由食指压按的操控按键15,及位于托架14前方的一直立凸柱16,其中该凸柱16用以平衡食指操控按键15的凸出。
所述的装置座5,是呈一平板状,在该装置座5的前端正面设有相对应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为一支撑座51,该支撑座51是先以一个一体成形的U型架511结合于该装置座5的前端正面,再由一中间具有沟槽5121直立杆512的一端锁接于U型架511上,最后则有一具前后与上下向U型架5131、5132所构成的双向U型架513,其中的前后向U型架5131以螺丝锁接于直立杆512的沟槽5121上;另外,再以一长螺丝锁接于上下向U型架5132内,即为一完整的支撑座51。
该装置座5的后端设有相对应的转动构件,其为枢轴52,并于该装置座5两侧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及第二U型扣夹53、54,其中该第一U型扣夹53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凸起插头531,该第二二U型扣夹54包括有前方的扣件541及后方的扳件542;另外,在该第一、二U型扣夹53、54之间设有三个不规则形状的孔洞,并且相对于该手架1的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置放处,其相对应的孔洞55侧面设有中指及无名指压按的操控按键56、57。
接着请参阅图11及12所示(并配合参阅图9、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式的立体组合架起及收起并结合于小型计算机板子底部的实施例图。组合上,(如图9、10所示)首先将手架1及装置座5以后端相对应的枢轴座12与枢轴52加以定位,例如以铆接方式,使该手架1及该装置座5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一完整的转动构件。
接着(如图11所示)先将该装置座5一侧所设的第一U型扣夹53及其上的凸起插头531套入卡合于小型计算机板子的侧面相对应的凹入插孔,接着以手扳动该装置座5另一侧面的第二U型扣夹54的扳件542,使扳件542前方的扣件541套入卡合于小型计算机板子的另一侧面的沟槽,使该装置座5及该手架1组合在小型计算机板子的底部。
接着(如图11、12所示)将该手架1前端的支撑架11抬高,再转动该装置座5前端支撑结构的支撑座51其中的直立杆512,使直立杆512与U型架511的内底面呈垂直,接着调整双向U型架513,选定前后向U型架5131的高度并固定,同时,其中上下向U型架5132中的长螺丝会与该手架1前端的支撑架11相对应,接着只要将该手架1前端支撑架11前端的U型扣合的构造,卡合于上下向U型架5132中的长螺丝,即使得原本呈收起状态的该手架1与该装置座5变成架起状态。反之,只要将上述的实施动作反向操作,该手架1与该装置座5即会从架起状态变成收起状态。
另外,最后(如图11所示)将两条前端皆具有挂钩31、41的第一与第二腕带3、4分别以前端的挂钩31、41钩住该手架1后端一侧所设相对应的挂孔13上,即完成该第一与第二腕带3、4与挂孔13的结合;另外,在该第一腕带3上设有调整座32,用来调整该第一腕带3的长度,而在该第一腕带3后端设有母插扣座33用来与第二腕带4后端的公插扣头42作组合,使得该第一、二腕带3、4可以套放在手腕上。
以上所述仅为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此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的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均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确实能达到实用新型预期的功效和目的;因此本案能够符合专利法所规定的「实用性」与「创造性」的条件;而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构造及其特征,在本案提出申请前未有相同的物品公开使用或刊登于刊物,本案因此具有实用新型的「新颖性」。申请人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向中国专利局提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恳请早日授权本案于专利。
权利要求1.一种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包括有一手架与一装置座;该手架与该装置座的后端借由转动构件相结合,该手架与该装置座的前端设有撑开彼此的支撑结构,并于该装置座中间或两侧设有结合构件,借以使装置座结合于小型计算机的板子底部;另外,在该装置座与该手架上设有多个操控按键,借由电线可与小型计算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手架是呈一平板状的环形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手架前端的支撑结构为一支撑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支撑架前方是呈一U型的扣合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手架的后端设有的转动构件为枢轴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手架中间环形内侧的前方处往后平行延伸有一托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托架作为拇指往内的依靠以承受其它四根手指头的压按力量,同时用以区分拇指及其它四根手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手架的正面前方设有一个由食指压按的操控按键(1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托架前方设有一凸柱,用以平衡食指操控按键(15)的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装置座(2)与(5)是呈一平板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装置座(2)与(5)前端正面设有的支撑结构为一支撑座(21)与(5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支撑座(21)与(51)的底部是为一体成型的U型架(211)与(51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一体成型的U型架(211)与(511)上锁接着一个中间具有沟槽(2121)与(5121)直立杆(212)与(512)的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直立杆(212)与(512)中间的沟槽(2121)与(5121)锁接着双向U型架(213)与(513)的前后向U型架(2131)与(513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双向U型架(213)与(513)的另一架体为上下向U型架(2132)与(513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上下向U型架(2132)与(5132)内锁接有一长螺丝。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装置座(2)与(5)后端设有转动构件中的枢轴(22)与(52)。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装置座(2)中间嵌设有一具有防滑面的塑料板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塑料板子上设有一手旋螺栓。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塑料板子上设有一短圆柱。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装置座(2)侧面分别设有一个由中指及无名指压按的操控按键(24)与(25)。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装置座(5)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一U型扣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第一U型扣夹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凸起插头。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装置座(5)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的第二U型扣夹。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第二U型扣夹的后方为扳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扳件的前方为扣件。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装置座(5)的两侧面之间设有至少包括(55)在内的三个不规则形状孔洞。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不规则形状的孔洞(55)的侧面设有中指及无名指压按的操控按键(56)与(57)。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手架后端的一侧设有相对应的挂孔。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第一个挂孔结合着前端具有挂钩的第一腕带。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第一腕带中间设有一调整座。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第一腕带后端设有一母插扣座。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第二个挂孔结合着前端具有挂钩的第二腕带。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其中,该第二腕带后端设有一公插扣头。
专利摘要一种计算机的手持控制及支撑结构,包括有一手架与一装置座;该手架与该装置座的后端借由转动构件相结合,该手架与该装置座的前端设有撑开彼此的支撑结构,并于该装置座中间或两侧设有结合构件,借以使装置座结合于小型计算机的板子底部;另外,在该装置座与该手架上设有多个操控按键,由电线与小型计算机连接。在使用时,将手伸入该手架与该装置座中以手指压按操控按键,来操作使用小型计算机,以达到单手就能快速地查询所需信息。
文档编号G06F1/16GK2619299SQ0324291
公开日2004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8日
发明者钟国诚 申请人:钟国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