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装置背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2892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手持装置背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包括一背盖、一充电电池单元及一氙气闪光灯单元,该充电电池单元及该氙气闪光灯单元设置于该背盖上,且该氙气闪光灯单元露出该背盖。因此,可具有移动电源、氙气闪光灯及背盖等多种功能,以便利于使用者。
【专利说明】手持装置背盖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盖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结合于移动电话及平板电脑等手持装置,兼具有移动电源、氙气闪光灯及背盖功能的背盖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闪光灯(Flash)是摄影上使用最普遍的人工光源,用以补充光源的不足。现有数码相机可利用白色发光二极体作为闪光灯的光源,也可利用氙气灯作为闪光灯的光源,该氙气灯是利用高压电流在充满氙气(Xenon)的灯管内放电,将管内气体离子化,进而产生强烈闪光。现有的移动电话及平板电脑等手持装置(可携式电子装置)虽已内建有闪光灯,但是内建闪光灯难免占用较大的空间,也会有补光效果不佳的问题。虽然手持装置也可以外接方式设置闪光灯,但是外接的闪光灯必需另外携带,难免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0003]另,近年来各种手持装置蓬勃发展,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PDA、掌上型游乐器及MP3等,已成为人们休闲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这些手持装置免不了因为电源消耗而需要补充电力,由于出门在外电源寻找不易,因此移动电源(Power Bank)的设计就因应而生,让移动电源对手持装置进行充电,避免手持装置电力蓄存不足,产生无法继续使用的窘境。但是移动电源仅有蓄存电力和对手持装置充电的功能,功能相当的有限,造成使用者外出携带的意愿较低。
[0004]综上所述,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发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手持装置背盖结构,能将移动电源、氙气闪光灯及背盖结合,以具有多种功能,不但可提高使用机率,且能减少使用者携带电子产品的数量,以便利于使用者。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包括:一背盖;一充电电池单兀,该充电电池单兀设置于该背盖上;以及一氣气闪光灯单兀,该氣气闪光灯单元设置于该背盖上,该氙气闪光灯单元露出该背盖。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该背盖具有背盖本体及连接于该背盖本体边缘的延伸部。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延伸部至少连接于该背盖本体相对的两侧。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背盖设有开口。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背盖设置有一可拆卸的固定于手持装置的固定装置。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固定装置为夹具、磁吸件、螺锁件或卡接件。[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背盖设有一控制电路板及与该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该控制电路板与该充电电池单元及该氙气闪光灯单元电性连接。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氙气闪光灯单元露出该背盖的一外表面。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氙气闪光灯单元固定的或可分离的设置于该背盖上。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氙气闪光灯单元包括一软性基板、一绝缘座体、一氙气灯管及一外壳,该软性基板电性连接有高压线圈、变压器、高压电容及主电容,该绝缘座体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设置有反射件,该软性基板包覆于该绝缘座体外部,该氙气灯管设置于该绝缘座体的容纳空间内,该氙气灯管及该反射件与该软性基板电性连接。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绝缘座体设有多个容置槽,该高压线圈、该变压器及该高压电容收容于该些容置槽内。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背盖包含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可伸缩的连接,使该背盖的宽度得以调整。
[0018]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
[0019]本实用新型的背盖结构包括有背盖、充电电池单元及氙气闪光灯单元,该充电电池单元及该氙气闪光灯单元设置于该背盖上。因此,能具有移动电源、氙气闪光灯及背盖等多种功能,不但可提高使用机率,且能减少使用者携带电子产品的数量,以便利于使用者。
[0020]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持装置背盖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持装置背盖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持装置背盖结构第二实施例氙气闪光灯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持装置背盖结构第二实施例氙气闪光灯单元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持装置背盖结构第二实施例氙气闪光灯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持装置背盖结构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手持装置背盖结构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手持装置背盖结构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100背盖结构
[0031]I 背盖
[0032]11背盖本体
[0033]111 第一本体
[0034]112 第 二本体
[0035]12延伸部
[0036]13 开口[0037]14外表面[0038]2充电电池单元[0039]3氤气闪光灯单元[0040]31软性基板[0041]311第一导片[0042]312第二导片[0043]313第三导片[0044]32绝缘座体[0045]321容纳空间[0046]322反射件[0047]323容置槽[0048]33氙气灯管[0049]331灯脚[0050]34外壳[0051]341盖部[0052]342侧部[0053]343透镜[0054]35高压线圈[0055]36变压器[0056]37高压电容[0057]38主电容[0058]4控制电路板[0059]5电连接器[0060]6夹具[0061]7传输线[0062]200手持装置[0063]201镜头`[0064]202电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65][第一实施例]
[0066]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装置背盖结构,该背盖结构100可结合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手持装置。该背盖结构100包括一背盖1、一充电电池单元2及一氣气闪光灯单兀3。
[0067]该背盖I的形状、构造及尺寸并不限制,可因应手持装置而适当的加以变化,该背盖I可为一体成型、两件式或多件式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该背盖I可应用于移动电话的手持装置200,该背盖I大致为一体成型的方形盖体。该背盖I可具有背盖本体11及连接于背盖本体11边缘的延伸部12,所述延伸部12至少连接于背盖本体11相对的两侧,也可以连接于背盖本体11相对的三侧或四侧,该延伸部12可构成一固定装置。该背盖I也可以开设有适当的开口,以供手持装置200的镜头、电连接器、喇叭、麦克风及开关等装置露出,在本实施例中揭示背盖本体11上设有一开口 13,以供手持装置200的镜头201露出。所述延伸部12可拆卸的固定于手持装置200,使该背盖结构100得以结合于手持装置200上。
[0068]所述延伸部12的形状及构造并不限制,其可利用紧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手持装置200上,也可以形成卡扣结构,利用卡扣的方式固定于手持装置200,本实施例揭示延伸部12利用卡扣的方式固定于手持装置200。当然该背盖I也可以另外设置有夹具、磁吸件、螺锁件或卡接件等固定装置,用于可拆卸的固定于手持装置200。
[0069]该充电电池单元2设置于背盖I上,该充电电池单元2可埋设于背盖I内或设置于背盖I内表面,该充电电池单元2为一可充电的电池,可为锂电池等。该背盖I上也可设有一控制电路板4及与该控制电路板4电性连接的一电连接器5,该控制电路板4与充电电池单元2电性连接,该电连接器5露出背盖1,该电连接器5可位于背盖I边缘或内部等位置。当使用者的手持装置200电力耗尽时,即可透过该电连接器5配合对应的传输线7与手持装置200相对应的电连接器202电性连接,让充电电池单元2对手持装置200进行充电,以提供移动电源的功能。
[0070]该氙气闪光灯单元3是利用高压电流在充满氙气的灯管内放电,将管内气体离子化,进而产生强烈闪光。该氙气闪光灯单元3的构造并不限制,该氙气闪光灯单元3设置于背盖I上,该氣气闪光灯单兀3露出背盖1,较佳是露出于背盖I的外表面14。该氣气闪光灯单元3固定的设置于背盖I上,或可分离的设置于背盖I上,若是该氙气闪光灯单元3可分离的设置于背盖I上,则可由背盖I拆卸分离单独使用。在本实施例中,该氙气闪光灯单元3固定的设置于背盖I上,该氙气闪光灯单元3与控制电路板4电性连接,使该氙气闪光灯单元3得以透过电连接器5与手持装置200电性连接,当手持装置200进行摄影时,用以补充光源的不足。
[0071][第二实施例]
[0072]请参阅图3至图5,本实施例揭示氙气闪光灯单元3为一软板型式的构造,包括一软性基板31、一绝缘座体32、一氙气灯管33及一外壳34,该软性基板31为一具可挠性的电路板,该软性基板31可用以包覆于绝缘座体32外部。该软性基板31上设置及电性连接有高压线圈35、变压器36、高压电容37及主电容38等电子零件。该绝缘座体32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321,该容纳空间321设置有反射件322,该反射件322为反射膜或反射罩。该绝缘座体32设有多个容置槽323。该软性基板31折成立体状的包覆体,以包覆于该绝缘座体32外部,高压线圈35、变压器36及高压电容37收容于该些容置槽323内。该氙气灯管33设置于绝缘座体32的容纳空间321内,氙气灯管33及反射件322与软性基板321电性连接。
[0073]另,该软性基板31可延伸形成一第一导片311、一第二导片312及一第三导片313,该高压线圈35电性连接于第一导片311、第二导片312及第三导片313,该氙气灯管33 二端具有灯脚331,该氙气灯管33 二端的灯脚311与第一导片311及第二导片312电性连接,该反射件322与第三导片313电性连接。该外壳34可具有一盖部341及至少二侧部342,该盖部341上形成一透镜343,将外壳34设置于绝缘座体32及软性基板31外部,使外壳34的盖部341对应于绝缘座体32的容纳空间321,并使该软性基板31夹置于外壳34及绝缘座体32之间,使该软性基板31稳固地包覆于该绝缘座体32外部。该氙气灯管33发出的灯光可透过反射件322的反射,经过该透镜343向外射出。
[0074]本实施例以软性基板31包覆于绝缘座体32外部,且软性基板31上的电子零件容置于绝缘座体32的容置槽323内,该些电子零件收容于绝缘座体32内,可使氙气闪光灯单元3体积缩小,减少占用的空间,以达到微型化的要求。另,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软性基板31也能以硬性基板取代,亦即该氙气闪光灯单元3可为一硬板型式的构造。
[0075][第三实施例]
[0076]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揭示该背盖I另设置有夹具6,该夹具6可为弹性夹具,该夹具6可夹持于手持装置200,使该背盖结构100可拆卸的固定于手持装置200。
[0077][第四实施例]
[0078]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揭示该背盖I为两件式的设计,亦即该背盖I包含一第一本体111及一第二本体112,第一本体111及第二本体112为分离的构件,第一本体111及第二本体112可伸缩的连接,使背盖I的宽度得以调整,以便固定于不同宽度的手持装置200。
[0079][第五实施例]
[0080]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揭示该电连接器5位于背盖I内部,当使用者的手持装置200电力耗尽时,即可透过该电连接器5与手持装置200相对应的电连接器202电性连接,让充电电池单元2对手持装置200进行充电,以提供移动电源的功能。
[0081]本实用新型的背盖结构包括有背盖、充电电池单元及氙气闪光灯单元,该充电电池单元及该氙气闪光灯单元设置于该背盖上。因此,能具有移动电源、氙气闪光灯及背盖等多种功能,不但可提高使用机率,且能减少使用者携带电子产品的数量,以便利于使用者。另,值得一提的,移动电源为目前使用者所普遍携带的物品,将氙气闪光灯与移动电源整合为一体,不需另外携带闪光灯,更可便利于使用者。
[008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盖; 一充电电池单元,该充电电池单元设置于该背盖上;以及 一氣气闪光灯单兀,该氣气闪光灯单7Π设置于该背盖上,该氣气闪光灯单7Π露出该背至JHL 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其中该背盖具有背盖本体及连接于该背盖本体边缘的延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其中所述延伸部至少连接于该背盖本体相对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其中该背盖设有开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其中该背盖设置有一可拆卸的固定于手持装置的固定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其中该固定装置为夹具、磁吸件、螺锁件或卡接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其中该背盖设有一控制电路板及与该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该控制电路板与该充电电池单元及该氙气闪光灯单元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其中该氙气闪光灯单元露出该背盖的一外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其中该氙气闪光灯单元固定的或可分离的设置于该背盖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其中该氙气闪光灯单元包括一软性基板、一绝缘座体、一氙气灯管及一外壳,该软性基板电性连接有高压线圈、变压器、高压电容及主电容,该绝缘座体内部形成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设置有反射件,该软性基板包覆于该绝缘座体外部,该氙气灯管设置于该绝缘座体的容纳空间内,该氙气灯管及该反射件与该软性基板电性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其中该绝缘座体设有多个容置槽,该高压线圈、该变压器及该高压电容收容于该些容置槽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装置背盖结构,其中该背盖包含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可伸缩的连接,使该背盖的宽度得以调整。
【文档编号】G06F1/16GK203387567SQ201320532712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徐碇 申请人:京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