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式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4210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触控式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触控式面板,包含一基板,划分为一触控区域与一围绕该触控区域的周边区域;一触控感测电极层,位于该基板的触控区域和部分周边区域内;多条信号接线,位于该基板的周边区域之内,且电性连接该触控感应电极层;以及多条接地线,位于该触控感测电极层与该多条信号接线外围且彼此间电性绝缘。
【专利说明】触控式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触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控面板(touch panel)或触控屏幕(touchscreen)逐渐普遍应用于电子装置中,特别是可携式或手持式电子装置,例如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移动电话。随着应用的需求,近年来已发展出一种薄型化设计的触控面板。此类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感应电极层及位于基板上的导线,其中该导线与该感应电极层电性连接,且该导线设于该感应电极层的外侧。触控面板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易受到静电击穿,进而影响触控面板的的使用与产品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的触控式面板进行改良,能满足静电防护的需求。
[000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式面板,包含一基板,划分为一触控区域与一围绕该触控区域的周边区域;一触控感测电极层,位于该基板的触控区域和部分周边区域内;多条信号接线,位于该基板的周边区域之内,且电性连接该触控感应电极层;以及多条接地线,位于该触控感测电极层与该多条信号接线外围且彼此间电性绝缘。
[000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电极层包含沿第一方向排列之第一感测导体,该多条信号接线包含多条连接至第一感测导体之第一导线,且该多条第一导线与该条接地线平行部份彼此间以一第一间距相隔开,又其中该多条接地线与该多条第一导线之间最小距离以一第一预定间距相隔开,且该第一预定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000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第一预定间距介于20微米与60微米之间。
[000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电极层包含沿第二方向排列之第二感测导体,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交且该第一感测导体与该第二感测导体呈电性绝缘,以及其中该多条信号接线包含多条连接至第二感测导体之第二导线,其中该多条第二导线与该条接地线平行部份彼此间以一第二间距相隔开,又其中该多条接地线与该多条第二导线之间最短距离以一第二预定间距相隔开,且该第二预定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
[000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第二预定间距介于20微米与60微米之间。
[000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另包含一信号屏蔽线,该信号屏蔽线位于该基板的周边区域之内且设于该多条第一导线与该多条第二导线之间以隔开该多条第一导线与该多条第二导线。
[00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多条接地线中每相邻的两条接地线之间设置一绝缘块。
[00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多条接地线的材质选自银、钥铝钥、金、铜、氧化铟锡中的一种。[001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多条接地线中之一条接地线与另一条接地线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00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更包括一遮蔽层,位于该基板的周边区域之内,且该多条信号接线与多条接地线形成于该遮蔽层上。
[00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另提供一种触控式面板,包含一基板,划分为一触控区域与一围绕该触控区域的周边区域;一触控感测电极层,位于该基板的触控区域和部份周边区域内;多条信号接线,位于该基板的周边区域之内,且电性连接该触控感应电极层;以及一接地线,位于该周边区域且包含一或多个非导电区。
[00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一或多个非导电区包含一连续之非导电区块。
[00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一或多个非导电区包含多个不连续之非导电区块。
[001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电极层包含沿第一方向排列之第一感测导体,该多条信号接线包含多条连接至第一感测导体之第一导线,且该多条第一导线与该条接地线平行部份彼此间以一第一间距相隔开,又其中该接地线与该多条第一导线之间最短距离以一第一预定间距相隔开,且该第一预定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001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第一预定间距介于20微米与60微米之间。
[001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电极层包含沿第二方向排列之第二感测导体,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交且该第一感测导体与该第二感测导体呈电性绝缘,以及其中该多条信号接线包含多条连接至第二感测导体之第二导线,其中该多条第二导与该条接地线平行部份线彼此间以一第二间距相隔开,又其中该接地线与该多条第二导线之间最短距离以一第二预定间距相隔开,且该第二预定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
[002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第二预定间距介于20微米与60微米之间。
[0021]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当触控式面板遭ESD袭击时,承担ESD防护作用的接地线能保护第一及第二导线免于ESD攻击。又,多条接地线有利于实现对第一及第二导线之多重静电保护,亦即当其中之一条接地线遭ESD击损时,其他之接地线仍可正常工作。此夕卜,该等接地线可彼此部分重叠且彼此之间电性绝缘,如此可减省周边区域的面积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另,单条接地线之配置亦可减省周边区域的面积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触控式面板的示意图;
[0023]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沿图1中AA’方向之触控式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2B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沿图1中BB’方向之触控式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触控式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26]图4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触控式面板的示意图;
[0027]图5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触控式面板的示意图;
[0028]图6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接地线构造的示意图;
[0029]图7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接地线构造的示意图;以及[0030]图8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触控式面板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2]图1所示为根据本揭露之一实施例,触控式面板10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触控式面板10包含一基板16,一触控感测电极层17,多条信号接线110、120,以及多条接地线Gl、G2。
[0033]基板16划分为一触控区域20 (如虚线框所示)与一围绕该触控区域20的周边区域30。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基板16的材料可选自玻璃、压克力(PMMA)、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等透明材料。
[0034]触控感测电极层17位于触控区域20和部分周边区域30内。信号接线110、120则位于基板16的周边区域30内,且电性连接触控感应电极层17。详言之,触控感应电极层17包含沿第一方向排列之第一感测导体11,以及沿第二方向排列之第二感测导体12。该等第一感测导体11与该等第二感测导体12配置成一感测数组,其中第一感测导体11配置成列,而第二感测导体12则配置成行。又,在该感测数组中,同一行之第二感测导体12系以电接线(图中未标示)电性连接,同一列之第一感测导体11系以桥接部15电性连接,其中电接线与桥接部15电性绝缘。
[0035]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第一感测导体11与第二感测导体12的材料可包括各种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oxide; IZO)、氧化镉锡(cadmium tin oxide; CTO)、氧化招锋(aluminum zinc oxide ;AZ0) >氧化铟锋锡(indium tin zinc oxide; ΙΤΖ0)、氧化锋(zinc oxide)、氧化镉(cadmiumoxide)、氧化铟嫁锋(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 InGaZnO)、氧化铟嫁锋续(indiumgallium zinc magnesium oxide; InGaZnMgO)、氧化铟嫁续(indium gallium magnesiumoxide; InGaMgO)或氧化铟嫁招(indium gallium aluminum oxide; InGaAlO)。另第一感测导体11与第二感测导体12的材料亦可包括纳米金属材料,例如纳米银等。
[0036]信号接线110、120包含多条连接至第一感测导体11之第一导线110,以及多条连接至第二感测导体12之第二导线120,用以传输触控感应电极层17所感测之信号。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信号接线110、120的材质可为银、钥铝钥、金、铜,但不限于此。
[0037]接地线Gl、G2位于触控感测电极层17与信号接线110、120外围且彼此间电性绝缘。在本实施例中,为求图示精简与说明方便,仅揭露两条接地线Gl、G2,且接地线Gl、G2之间存在一间距。然而在本实用新型之其他实施例中,接地线可为三条或三条以上,接地线彼此间以一间距相隔开。依此配置,位于较外围之接地线G2承担第一道ESD防护作用,而接地线Gl则例如于接地线G2遭击穿时,承担第二道ESD防护作用。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接地线G1、G2的材质选自银、钥铝钥、金、铜、氧化铟锡中的一种。又,在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中,接地线Gl与G2为不相同的材质。举例而言,接地线Gl的材质为金属,而接地线G2的材质为氧化铟锡,反之亦可。
[0038]触控式面板10另可包含一软性印刷电路板(图未示出),与信号接线110、120之引脚(未标号)及接地线Gl、G2之引脚(分别为G1A、G1B与G2A、G2B)电性连接。[0039]图2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沿图1中AA’方向之触控式面板10的剖面示意图。现请参照图2A,接地线G1、G2彼此间以一间距DG相隔开,第一导线110彼此间与该条接地线G1、G2平行部份以一第一间距Dl相隔开,而接地线G1、G2与第一导线110之间最小距离则以一第一预定间距PDl相隔开。第一预定间距PDl系大于第一间距D1,以确保接地线G1、G2与第一导线110相绝缘。如此当触控式面板10遭ESD击损时,承担ESD防护作用的接地线Gl、G2能保护第一导线110免于ESD攻击。又,多条接地线Gl、G2有利于实现对第一导线110之多重静电保护,亦即当其中之一条接地线遭ESD击损时,其他之接地线仍可正常工作。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接地线G1、G2彼此间之间距DG大约介于15微米与20微米之间,第一导线110彼此间之第一间距Dl大约介于15微米与20微米之间,而接地线Gl、G2与第一导线110间之第一预定间距PDl大约介于20微米与60微米之间,例如40微米。
[0040]图2B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沿图1中BB’方向之触控式面板10的剖面示意图。现请参照图2B,接地线G1、G2彼此间以一间距DG相隔开,第二导线120与该条接地线G1、G2平行部份彼此间以一第二间距D2相隔开,而接地线G1、G2与第二导线120之间最短距离则以一第二预定间距PD2相隔开。第二预定间距PD2系大于第二间距D2,以确保接地线G1、G2与第二导线120相绝缘。如此当触控式面板10遭ESD击损时,承担ESD防护作用的接地线Gl、G2能保护第二导线120免于ESD攻击。又,多条接地线Gl、G2有利于实现对第二导线120之多重静电保护,亦即当其中之一条接地线遭ESD击损时,其他之接地线仍可正常工作。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线120彼此间之第二间距D2大约介于15微米与20微米之间,而接地线Gl、G2与第二导线120间之第二预定间距PD2大约介于20微米与60微米之间,例如40微米。
[0041]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触控式面板32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触控式面板32的组件与结构类同于图1所示之触控式面板10,惟触控式面板32另包含一遮蔽层34。现请参照图3,遮蔽层34位于基板16的周边区域之内,且形成于基板16之形成有触控感应电极层17的表面上,且第一导线110、第二导线(图中未示)及接地线Gl、G2则形成于该遮蔽层34上。遮蔽层34通常采用不透明材料制成,以遮蔽触控区域20外之组件例如第一导线110、第二导线(图中未示)及接地线Gl、G2。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遮蔽层34的材料可选自黑色光阻材料、黑色树脂、黑色油墨、低反射率的薄膜或具有其他颜色的类似材料。
[0042]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触控式面板32另亦包含一保护层(图中未示)。该保护层系一整层地覆盖于该触控感应电极层17、第一导线110、第二导线120及接地线G1、G2。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该保护层为透明材料制成。保护层材料可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娃(silicon nitride)、氧化娃(silicon oxide)与氮氧化娃(siliconoxynitride),也可为有机材料,例如,丙烯酸类树脂(acrylic resin)等其它适合的材料,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0043]图4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触控式面板40的示意图。请参照图4,触控式面板40的组件与结构类同于图1所示之触控式面板10,惟触控式面板40另包含一信号屏蔽线18。信号屏蔽线18系位于基板16的周边区域30之内,且设于第一导线110与第二导线120之间以隔开该多条第一导线110与该多条第二导线120,进而避免第一导线110与第二导线120之间信号相互串扰的问题。
[0044]图5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触控式面板50的示意图。请参照图5,触控式面板50的组件与结构类同于图1所示之触控式面板10,惟触控式面板50仅包含一接地线G。其中接地线G位于周边区域30且包含一或多个非导电区58。接地线G内之非导电区58使接地线G具有多条之接地路径,从而当其中某路径遭ESD破坏时,其余之路径仍可作用以保护第一导线110与第二导线120免于ESD攻击。此外,触控式面板50由于仅包含一条接地线G,故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0045]图6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接地线G构造的示意图。请参照图6,接地线G中该一或多个非导电区58包含一连续之非导电区块581。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连续之非导电区块581可以在接地线G制程中利用雷射蚀刻予以形成。
[0046]图7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接地线G构造的示意图。请参照图7,接地线G中该一或多个非导电区58包含一或多个不连续之非导电区块582。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不连续之非导电区块582可以在接地线G制程中利用雷射蚀刻予以形成。
[0047]图8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触控式面板80的局部剖面图。触控式面板80的组件与结构类同于图1所示之触控式面板10,惟触控式面板80之接地线结构有别于触控式面板10之接地线G1、G2。
[0048]请参照图8,接地线831与832位于基板16的周边区域之内,且围绕着第一导线110与第二导线(图中未示)而设置。接地线831与832彼此部分重叠且彼此之间以一绝缘块84电性绝缘。依此配置,位于较外围之接地线832承担第一道ESD防护作用,而较内围之接地线831则例如于接地线832遭击穿时,承担第二道ESD防护作用。又,接地线831与832彼此部分重叠,如此可节省周边区域之面积,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80仅揭露两条接地线,但在实际设计需求触控面板可配置多条接地线,该多条接地线彼此间可以部份重叠。接地线831与832的材质选自银、钥铝钥、金、铜、氧化铟锡中的一种。在本实用新型之另一实施例中,接地线831与832的材质不相同。举例而言,接地线831的材质为金属,而接地线832的材质为氧化铟锡。
[0049]绝缘块84使接地线831与832电性绝缘。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绝缘块84由聚酯薄膜或无机材料形成,例如系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一种:硅、硅氧化物和硅氮化物。
[0050]第一导线110位于基板16的周边区域之内且与接地线831彼此间相隔开一预定距离。在本实用新型之一实施例中,此预定距离大约介于20微米与60微米之间,例如40微米。
[0051]透过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实施例,当触控式面板遭ESD袭击时,承担ESD防护作用的接地线能保护第一及第二导线免于ESD攻击。又,在多条接地线之实施例中,该等接地线有利于实现对第一及第二导线之多重静电保护,亦即当其中之一条接地线遭ESD击损时,其他之接地线仍可正常工作。此外,在多条接地线之实施例中,该等接地线可彼此部分重叠且彼此之间以一绝缘块电性绝缘,如此配置可减省周边区域的面积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另,在单条接地线之实施例中,亦可减省周边区域的面积而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触控式面板另包含一信号屏蔽线,可避免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信号相互串扰的问题。
[0052]本揭露之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本揭露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了解,在不背离后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之本揭露精神和范围内,本揭露之教示及揭示可作种种之替换及修饰。例如,上文揭示之许多组件可以不同之结构实施或以其它相同功能的结构予以取代,或者采用上述二种方式之组合。
[0053]此外,本案之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上文揭示之特定实施例的装置、组件或结构。本揭露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了解,基于本揭露教示及揭示装置、组件或结构,无论现在已存在或日后开发者,其与本案实施例揭示者系以实质相同的方式执行实质相同的功能,而达到实质相同的结果,亦可使用于本揭露。因此,以下之申请专利范围系用以涵盖此类装置、组件或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划分为一触控区域与一围绕该触控区域的周边区域; 一触控感测电极层,位于该基板的触控区域和部分周边区域内; 多条信号接线,位于该基板的周边区域之内,且电性连接该触控感应电极层;以及 多条接地线,位于该触控感测电极层与该多条信号接线外围且彼此间电性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感应电极层包含沿第一方向排列之第一感测导体,该多条信号接线包含多条连接至第一感测导体之第一导线,且该多条第一导线与该条接地线平行部份彼此间以一第一间距相隔开,又其中该多条接地线与该多条第一导线之间最小距离以一第一预定间距相隔开,且该第一预定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预定间距介于20微米与60微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感应电极层包含沿第二方向排列之第二感测导体,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交且该第一感测导体与该第二感测导体呈电性绝缘,以及其中该多条信号接线包含多条连接至第二感测导体之第二导线,其中该多条第二导线与该条接地线平行部份彼此间以一第二间距相隔开,又其中该多条接地线与该多条第二导线之间最短距离以一第二预定间距相隔开,且该第二预定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预定间距介于20微米与60微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所述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信号屏蔽线,该信号屏蔽线位于该基板的周边区域之内且设于该多条第一导线与该多条第二导线之间以隔开该多条第一导线与该多条第二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条接地线中每相邻的两条接地线之间设置一绝缘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条接地线的材质选自银、钥铝钥、金、铜、氧化铟锡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条接地线中之一条接地线与另一条接地线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遮蔽层,位于该基板的周边区域之内,且该多条信号接线与该多条接地线形成于该遮蔽层上。
11.一种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划分为一触控区域与一围绕该触控区域的周边区域; 一触控感测电极层,位于该基板的触控区域和部份周边区域内; 多条信号接线 ,位于该基板的周边区域之内,且电性连接该触控感应电极层;以及 一接地线,位于该周边区域且包含一或多个非导电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非导电区包含一连续之非导电区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非导电区包含多个不连续之非导电区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感应电极层包含沿第一方向排列之第一感测导体,该多条信号接线包含多条连接至第一感测导体之第一导线,且该多条第一导线与该条接地线平行部份彼此间以一第一间距相隔开,又其中该接地线与该多条第一导线之间最短距离以一第一预定间距相隔开,且该第一预定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预定间距介于20微米与60微米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触控感应电极层包含沿第二方向排列之第二感测导体,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交且该第一感测导体与该第二感测导体呈电性绝缘,以及其中该多条信号接线包含多条连接至第二感测导体之第二导线,其中该多条第二导线与该条接地线平行部份彼此间以一第二间距相隔开,又其中该接地线与该多条第二导线之间最短距离以一第二预定间距相隔开,且该第二预定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预定间距介于20微米与60微米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信号屏蔽线,该信号屏蔽线位于该基板的周边区域之内且设于该多条第一导线与该多条第二导线之间以隔开该多条第一导线与该多条第二导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遮蔽层,位于该基板的周边区域之内,且该多条信号接线与该接地线形成于该遮蔽层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地线的材质选自银、钥铝钥、金、铜、氧化铟锡中的一种。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3786697SQ201420081033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王贤强, 陈鹏晖, 余晶, 邱宗科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